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習近平掌權十年 中共從缺乏紀律到過度集權
各界預期習近平在下個月的二十大後將續任中共領導人,德國之聲訪問兩名長期研究中國政治的學者,請他們剖析習近平如何透過過去十年,為自己史前無例的第三任期鋪路。
送別英國女王 英議員籲禁止中方出席國葬
英國女王靈柩自週四(9月15日)起在西敏宮開放瞻仰,預估數十萬人將前往。不過近日接連傳出,英國下議院議長婉拒中國代表進入西敏宮致哀的要求,甚至有英國議員反對中方出席女王葬禮。
譴責中國實彈軍演 歐洲議會通過台海決議
台海局勢持續緊張,歐洲也面臨越來越大壓力。繼美國參議院外委會通過《台灣政策法案》之後,歐洲議會週四(9月15日)通過《台海情勢決議文》,譴責中國對台灣展開實彈軍演。該議文還說了什麼?
梵蒂岡傳試圖安排教宗見習近平 中方婉拒
多家媒體報導,梵蒂岡本週曾在教宗出訪哈薩克斯坦時,向中國表態願促成教宗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但卻遭到中國以時間不足為由婉拒。教宗週四(9月15日)證實,自己未與習近平會面。
第38次「習普峰會」:中俄要為世界「注入穩定性」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丁在烏茲別克斯坦古城撒馬爾罕舉行會面。分析家認為,普習再度會晤具有高度的象徵性意義。自出任中國國家主席以來,習近平已經與普丁舉行了38次會晤。
德語媒體:實力被削弱的中國威脅更大?
習近平出訪中亞、會晤普丁、參加上合組織峰會,引起了德語報刊的密集關注。《商報》認為,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其實力地位已經遭到了削弱,這反而讓中國更加具有攻擊性。《青年世界報》則擔心,中國實力不斷增強會讓美國更傾向於不惜一切代價打擊中國。
颱風「梅花」襲上海 沿海百萬居民疏散
周四(9月15日),強颱風「梅花」席捲中國東部沿海。浙江、上海、江蘇經歷了暴雨和大風,至少有160萬居民被疏散。
德國經濟界:與中國市場全面脫鉤不符合德國利益
德國經濟部長近日證實對華更為強硬的路線正在轉化為實際的政策措施。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APA) 主席施特拉克批評指出,德國政府反復強調的在經濟上與中國全面脫鉤不符合德國的利益。
嚇阻北京侵台 美國如何制裁中國?
美國政府日前傳出正考慮對中國制裁,以嚇阻北京入侵台灣。儘管拜登政府尚未證實,目前外界亦不清楚美國可能採取哪些具體措施,但路透社引述專家說法指出了幾種可能性。
北京於西藏大規模採集DNA 樣本數恐破百萬
加拿大「公民實驗室」週二(9月13日)發佈報告指出,中國警方自2016年起,可能在西藏收集了90萬至120萬份的DNA樣本。專家告訴德國之聲,中國當局可能以此對當地人民進行社會控制。
劍指中國 白宮:美對外國晶片公司投資存隱憂
一名白宮官員表示,美國對外國晶片公司的投資存在潛在顧慮,應該被嚴格限縮,以解決美國現有漏洞和具體的國家安全風險。外界關注,美國會否進一步收緊對華的高科技產業投資,加劇美中半導體之戰。
歐盟將立法禁止強迫勞動產品進入供應鏈
歐盟委員會正式提出了一項法律草案,旨在打擊牽涉強制勞動的商品。儘管歐盟強調新法案不針對任何地區,但外界普遍認為,這一法案的推出,也是部分歐盟議員關注中國新疆人權問題的結果。
內外有別:栗戰書在莫斯科公開支持俄戰爭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戰書上周訪問俄羅斯後,有消息顯示這位中共第三號人物以罕見口吻公開表達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支持。
台灣駐美代表會晤多國議員 呼籲國際社會共同阻遏北京犯台
周二,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在華盛頓會晤來自三十多個國家的六十名議員,希望這些議員在各自國家發揮影響,共同遏阻中國對台灣發出的軍事威脅。
烏克蘭戰場上的大疆無人機
高科技無人機在現代戰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烏克蘭戰場上,俄烏雙方都更多選擇面向消費者的大疆無人機。基輔指責大疆將一個重要的追蹤軟體只提供給俄軍。中國公司大疆則否認偏袒俄方。目前,烏克蘭駭客已出手。
德語媒體:中國當局不會改變既定戰略
《柏林晨郵報》就新疆伊寧的疫情封控刊評指出,長期封城正讓新疆人權狀況雪上加霜,但習近平欽定的動態清零戰略不太可能改變。《慕尼黑信使報》則認為,和西方一樣,中國也在尋求脫鉤,而其根本動機則是認定美國已經將遏制中國崛起上升為國策。
馮德萊恩:普丁將失敗,歐洲會贏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發表重要講話,表示將繼續支持烏克蘭,保持對俄制裁壓力。她說,歐盟不僅要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也應擺脫在原材料和供應鏈方面對中國的依賴。
德國經濟部長:德國對華貿易政策不再「天真」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證實經濟部正在制定新的對華貿易政策,確保降低對中國原材料、電池和半導體產品的依賴性。他表示,反對中遠海運入股漢堡港「福地」碼頭,且歐洲不應支持中國有關「一帶一路」的倡議。
逃離中國迫害 深圳家庭教會赴泰避難仍遭騷擾
中國當局近年加大打壓家庭教會的力度,這也迫使深圳一個教會於2019年流亡海外。該教會成員近日抵達泰國,希望取得難民身份,他們向德國之聲透露受到北京監控與威脅的逃難過程。
人民幣是門好生意?推特大量接受中國當局投放廣告
中國禁止其14億公民使用推特,但地方當局卻在推特大舉投放廣告,使中國成為推特在海外市場增長最快速的廣告大戶。路透社週二(9月13日)報導指出,美中關係日益緊張之際,中國難題正在推特內部引發矛盾。
中國批聯合國新疆報告 稱獲二十一國支持
中國週二(9月13日)再次抨擊聯合國人權高專日前發佈的新疆人權報告為「抹黑」,並宣讀了一份來自21個國家支持的聯合聲明。有哪些國家聲援北京呢?
路透:美考慮制裁北京防侵台 台籲歐盟跟進
在中國近期加大對台軍事威脅後,路透社週二(9月13日)報導,美國正在考慮以制裁中國,嚇阻北京並防止入侵台灣。與此同時,台灣也傳出要求歐盟採取類似措施。
未來,俄羅斯將淪為中國一個「加油站」而已?
俄羅斯的經濟現狀究竟如何?儘管受西方制裁,但俄羅斯在能源市場收入頗豐。同時,也有觀點認為,莫斯科很快就會耗盡現金,從長期來看,其影響力將大幅下降。
德語媒體:習近平大權獨攬導致中國形象受損
《焦點雜誌》認為,針對習近平的個人崇拜,將能讓他把眼下中國面臨的各種危機歸罪於其他中共高官。《新聞報》則指出,正是習近平越發獨裁的作風,導致中國陷入了內政外交的困境,導致中國國家形象一落千丈。
中國要保經濟還是要「清零」?
中國經濟在反復的防疫封控中備受壓力。總理李克強日前再次召集國務院會議,宣佈將繼續推出措施「穩經濟大盤」,並表示要擴大內需、支持房地產市場和平台經濟。
中國中秋節旅遊人數大減 國慶防控覆蓋20大會期
官方數據顯示為期三天的中秋假期期間,中國國內旅遊人數明顯減少,旅遊收入下降。原因是,當局繼續實施嚴格新冠肺炎「動態清零」政策,限制了公民的外出。
疫情後首「出關」 習近平為何出訪中亞?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週將訪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且可能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會面。這是新冠疫情爆發近3年來習近平首度「出關」——背後釋放了什麼信號?如何牽動中俄關係?
「最黑暗時刻」 中國兩維權律師傳獄中受虐
近期,中國維權律師李昱函與唐吉田紛紛傳出在獄中健康惡化的消息。兩人家屬呼籲外界關注的同時,專家再指這些案件顯示北京投入大量資源打壓異議人士,「現在就是最黑暗的時刻」。
駐台代表處開館前 立陶宛代表團再訪台
立陶宛駐台經貿辦事處將於9月掛牌,開館前夕,立陶宛又有代表團訪台,並於週一(9月12日)與即將履新的首任立陶宛駐台代表出席經貿會談,此舉料將再次激怒北京。
降低對中依賴 拜登簽行政命令強化生技產業
美國總統拜登12日簽署的行政命令旨在減少美國對中國藥品和化學品的依賴。此外,拜登還在推動政府支持的「癌症登月計劃」,目標是在未來25年內將癌症死亡率降低一半。
德語媒體:德國企業是否應配合脫鉤中國?
《法蘭克福匯報》贊成歐盟出台針對新疆強迫勞動產品之禁令,但是反對政府將本應自己承擔的義務轉嫁給企業。德國《資本》雜誌則指出,除了巴斯夫、大眾汽車等少數企業,大部分德企都已經在主動追求產業鏈多樣化,避免過度依賴中國。
英媒:帝國理工學院將關閉和中企合作的研究中心
《衛報》的獨家報導稱,由於英國政府未發出許可證,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將在今年年底關閉自2012年來與中國企業合作的兩個研究中心。
北京證實習近平將訪中亞 疫情後首次出國
在有關消息傳出數周後,中國政府周一宣佈,習近平即將訪問中亞鄰國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並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
新疆伊寧封城逾40日 民眾上網求援
在中國多地持續封城之際,新疆伊寧市因已封城長達40天,當地居民紛紛在社交媒體上向外求援。專家認為,中國之所以堅持清零政策,是因為該政策已成意識形態問題。
專訪:「台灣現在就該建立國土防衛軍」
李喜明在2017到2019年擔任台灣參謀總長,任內提出「不對稱戰略」受到各方關注,他在近日台海局勢升溫時出版新書《臺灣的勝算》,接受德國之聲專訪,疾呼台灣國防立即改革的必要。
英媒:限制中國晶片發展 美計劃出台新法規
路透社報導稱,美國商務部近期打算針對限制晶片出口至中國出台新的法規,將之前向個別公司發佈的出口限制集結起來,以此阻礙中國相關發展。
中秋佳節周末 24架次解放軍機飛越台海中線
中秋節的台灣海峽不平靜。解放軍出動蘇愷-30、殲-16和軍艦,台灣國防部稱多架軍機踰越海峽中線。
栗戰書結束訪俄 挺莫斯科稱中俄合作潛力巨大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9月10日結束對俄羅斯訪問。中國官媒稱,栗戰書在訪問期間譴責西方對俄的制裁,而俄羅斯則強調「一個中國」原則, 譴責佩洛西訪台。
中國傳媒大學爆疫情遭封 北京加強防疫迎二十大
北京化工大學9月6日才剛爆發校園聚集感染。本周五(9月9日),同樣位於北京的中國傳媒大學又傳出發現新冠陽性病例,該校緊急宣佈實行封閉管理,將485名有接觸疑慮的學生集中隔離。
中國對非洲窮國取消關稅 誰將受益?
中國對9個非洲最貧窮國家98%的進口商品取消了關稅。這一舉措有利於中國的國際形象,但專家認為,這對非洲經濟的影響微乎其微。
德國聯邦經濟部醞釀強硬路線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德國聯邦經濟部正制定一攬子措施以降低中國市場對德企吸引力,相關措施包括減少或取消對華投資出口國家擔保,停止在華舉辦推介活動和管理人員培訓等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今天回應稱:「希望德方能秉持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
中印兩軍再度在邊境地區脫離接觸
中印兩國國防部均表示,作為在兩年多的對峙中降低緊張局勢努力的一部分,雙方已開始從戈格拉- 溫泉(Gogra-Hotsprings)邊境地區撤軍。
中國收緊管控 中秋至二十大嚴防本土疫情
中國最近每天都測得上千例新冠本土病例,隨著長假期和中共黨代表大會臨近,官方再收緊防控措施,以期在未來一個多月壓制大規模本土疫情。
自由之家發佈北京媒體影響力報告 台灣最受影響
人權組織的一份報告指出,北京最近三年試圖擴大在全球的媒體影響力,其中,台灣受其影響最深影響,但也是抵抗中國影響力最強悍的地方。
中共二十大:李克強去向?習近平人事佈局?
習近平可望在二十大取得史無前例的第三任期,繼續大權在握。儘管如此,派系競爭、對習的不滿似乎正在幕後醞釀。為鞏固權力,習會否打破「七上八下」潛規則?誰將「入局入常」?
制裁是否重創了俄國經濟?經濟學家看法不一
儘管受到西方制裁,俄羅斯似乎在能源市場還是賺得盆滿缽滿。不過,也有觀點認為,莫斯科很快就會出現現金荒。
專家:一場雪崩正襲來 德國經濟明年現衰退
根據德國世界經濟研究所(IfW)的秋季預測報告,由於對能源進口高度依賴,持續高位價格將使德國陷入經濟衰退,而全球經濟前景也不容樂觀。
人類發展指數首次連續兩年下降 中國排位微上升
1990年起,聯合國發布《人類發展指數》報告 ,促使全球思考生活品質問題。最新一期指數首次顯示人類發展全面下降。但香港排名很靠前,中國也在穩步進步。
美F-35戰機含中國製零件 暫停付貨
美國廠商發現新製的F-35戰機裡包含未授權的中國製合金零件,五角大樓即時叫停交貨。當局強調該零件不涉安全風險,但會調查它為何流入供應鏈中。
德語媒體:"自廢武功"的中國
世界各國都在走出新冠陰影,社會生活恢復正常之際,中國仍在堅持嚴苛的清零政策。全民檢測、封控管理已經令中國經濟陷入危險境地。
上一頁
第99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