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俄烏戰爭:阿拉斯加漁民的希望與失望
到目前為止,烏克蘭戰爭對阿拉斯加的影響甚微。但現在美國禁止從俄羅斯進口所有魚類。阿拉斯加漁民想要填補這一市場空白,即便俄羅斯一再規避相關制裁。在此其中,中國也扮演了一定角色。
客座評論:如果中西脫鉤,經濟將會如何?
最近歐洲、尤其是德國也開始討論和中國經濟脫鉤的可能性。經濟鐵幕當然不會即刻落下,但是未雨綢繆,吃瓜群眾還是應該想一想:如果真的中西方經濟全面脫鉤,我們的生活將會如何改變?
2025年四分之一蘋果手機將是"印度造"
為了規避地緣政治風險以及中國嚴苛的防疫清零政策,蘋果公司正在逐漸減少在華生產的份額。摩根大通一項評估顯示,截至2025年,每四部蘋果手機中將有一部來自印度境內的工廠。
成都世乒賽將開打 防疫澆熄民眾熱情
繼奧運會後,成都世界乒乓球團體錦標賽成為中國第一個重大體育賽事。然而,主辦地的抗疫封城及其經濟後果使喜好乒乓球的中國人心情大打折扣。
德語媒體:中國印度欲脫離俄羅斯朋友圈
《南德意志報》刊評認為,隨著中國、印度公開對戰爭表示懷疑,宣佈局部動員令的普丁已經顯露出黔驢技窮、眾叛親離的跡象。《法蘭克福匯報》則指出,最新動向表明,普丁缺乏可信賴的盟友,而烏克蘭卻有。
柬埔寨中國沉船事故 死亡人數升至3人
柬埔寨西哈努克省政府9月24日表示,救援人員目前仍然在尋找沉船事故中失蹤的中國公民。目前,確認死亡的中國公民數量已經上升到3人,尚有8人失蹤。
柬埔寨沉船意外 21名中國人落海失蹤
一艘自廣州出發、載有41名中國人的漁船周四晚間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海域翻覆,目前已知19人獲救、1人死亡。中國駐柬使館正和當地政府合作,繼續搜救失蹤人員。
台灣國安官員:封鎖、奪取外島均屬於戰爭行為
台灣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級國安官員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如果中國大陸對台灣採取封鎖或者奪取一個外島,都將被視為戰爭行為,台灣將不會投降。
王毅會晤烏外長庫列巴 稱中方「從不袖手旁觀」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9月22日在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期間和烏克蘭外長庫列巴舉行會晤。王毅稱,「中方一直致力於勸和促談,從不袖手旁觀,也不火上澆油,更不會趁機牟利」。
最新金融中心排名 新加坡取代香港成亞洲第一
一項經濟研究排名顯示,新加坡超越香港成為亞洲首要金融中心。香港政府強調,香港整體評分仍上升,往後會繼續改革,鞏固和提升香港的資本市場及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
中澳外長再會晤 澳外長: 尋求與中國的穩定關係
澳外長黃英賢在與中國外長王毅於紐約會面後表示,儘管澳中兩國在貿易等方面存在分歧,但是澳洲的目標是與中國建立穩定關係。這位澳外長也呼籲中國利用其作為大國的影響力,幫助結束烏克蘭戰爭。
為遏制中國: 美印將聯合研發無人機
印度同美國的關係多年以來相當疏遠,但對中國的警覺和共同憂慮使他們正在靠近。最近美國國防部宣佈兩國將共同開發無人機項目。
兩地強制集中隔離收費 中國輿論反彈
全球陸續鬆綁防疫限制之際,中國部分地方當局近日公告,將對因政府防疫而被強制集中隔離的民眾收費,拒不支付者將由公安部門「依法依規追究法律責任」。消息傳出後引發輿論質疑,是否因地方財政捉襟見肘才出此政策?
拜登小馬科斯首次會晤 聚焦南海緊張局勢
美國總統拜登與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週四(9月22日)在紐約會晤,雙方強調對維護南中國海航行和飛越自由的支持,以作為中國在此爭議水域施加影響力的回應。這是兩位美菲領導人首次會面,他們還談了什麼?
德語媒體:關於中國崛起的錯誤預測
《世界報》的評論關注了中國少子化和人口老化的現象;《日報》則分享了關於一名德國新聞工作者在疫情期間入境中國的親身經歷。
《南華早報》再度報導稱德法領導人將出訪北京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稱,中國前駐德大使在柏林籌劃安排德國總理訪華一事。報導稱,德法兩國領導人今年11月將先後訪問北京與習近平舉行會晤。如果訪問成行,將是西歐國家領導人在新冠疫情爆發後首度重新訪問北京。
中日建交50周年將至 研究:僅6%日人對中日關係滿意
中日建交將於今年9月29日屆滿50周年,一份由日本非營利組織「言論NPO」(The Genron NPO) 發布的調查報告指出,僅6.1%的日本人對中日關係感到滿意。
美國三大銀行:若北京侵台將撤出中國
美國聯邦銀行、花旗銀行和摩根大通的負責人週三(9月21日)表示,一旦台海發生衝突,台灣受到北京攻擊,他們將聽從華盛頓的命令,退出中國市場。
拜登聯大斥俄「無恥」 稱與中國不求冷戰
美國總統拜登在聯合國大會斥責俄羅斯在烏克蘭發動「無謂戰爭」,違反了聯合國成員的核心原則,並警告莫斯科不要「不負責任地」威脅動用核武器。他還提到與中國的競爭,但說美國不尋求冷戰,強調台海和平。
德語媒體:德國用什麼來擺脫對華依賴?
《法蘭克福匯報》指出,如果強行和中國經濟脫鉤,至少在短期會給風雨飄搖的德國經濟造成難以承受之痛。自民黨副主席在《時代周報》的一篇客席評論則指出,要想擺脫對華依賴,德國以及歐洲還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做。
歐企擔心中國生意損害企業形象
歐盟駐中國商會9月21日最新公佈的報告指出,受到清零防疫、意識形態掛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中國對外國企業投資建廠的吸引能力正在減弱。以往對中國趨之若鶩的歐洲企業,如今正忙著為其中國業務止損。
五年內,中國富翁人數將翻番
一項調研顯示,儘管中國政府發起了縮小貧富差距的號召,但截至2026年,中國的百萬富翁人數仍會翻番。
吹奏《榮光》悼女王 香港男子被以煽動罪逮捕
英國女王國葬舉世矚目,香港一名男子因在英國總領事館前吹奏《願榮光歸香港》與英國國歌遭到逮捕。香港市民追悼女王,部分人士批評為「戀殖」,港區人大、香港議員陳曼琪更促香港加速「去殖民化」,引發議論。
美國國安威脅黑名單再添3家中國公司
繼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之後,中國聯通也上了美國國家安全威脅負面清單,就此,中國三大電信營運商全部榜上有名。
拜登誓言協防台灣後 美加兩軍艦通過台海
這是美國總統拜登表明若有必要,美國將協防台灣後,有美國軍艦通過台灣海峽。儘管第七艦隊稱這是例行性通過,敏感時機仍引發關注。尤其日前第七艦隊司令警告稱,他認為中國有能力封鎖台灣。
專訪:曹興誠「抗共保台」的背後
聯電前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日前宣佈捐出30億協助台灣防衛,引發各界關注。他接受德國之聲專訪,談到他和中國領導人之間的互動,並揭露和中聯辦的聯繫,分享他是如何從共產黨高層的座上賓變成反共急先鋒。
專訪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
聯電前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日前宣佈捐出30億協助台灣防衛,引發各界關注。他接受德國之聲專訪,談到他和中國領導人之間的互動,並揭露和中聯辦的聯繫,分享他是如何從共產黨高層的座上賓變成反共急先鋒。
德語媒體:比依賴中國更為嚴峻的問題
奧地利《標準報》認為,歐洲經濟要想擺脫對中國的依賴,首先需要練好內功。德國《商報》則認為,相比依賴中國,德國企業越來越不敵中國競爭對手才是更為嚴重的問題。
普丁的"新東方政策"為何難以奏效
前不久,俄羅斯總統普丁在中亞遭到中印領導人的微妙「冷遇」之後,他再次推出的「新東方政策」也突然變得前景黯淡。東南亞國家也普遍擔心一旦同莫斯科走得太近,會遭到西方的詬病。
厄瓜多爾與中國達成債務重組協議
厄瓜多爾政府昨天發表聲明,該國與中國達成債務重組協議,並且到2025年前獲得14億美元的債務減免。
白宮重申對台政策未變 稱拜登保台言論「不言自明」
在拜登重申美國保台立場後,白宮官員周一強調,華府對台政策未變,但拜登的言論「不言自明」。對此,專家警告,若白宮繼續堅持華府政策未變,此舉恐削弱美國公開聲明的可信度。
「雪餅」案被失蹤滿周年 中國記者案件前景堪憂
中國記者黃雪琴與勞權工作者王建兵周一被捕滿一年。除了全球數十個組織呼籲中國當局立即釋放兩人外,專家告訴德國之聲,兩人案件顯示北京盡可能想讓活動人士保持沈默。
拜登再提派兵協防台灣 中台官方如何回應?
美國總統拜登就任總統以來第四度提到,有必要的話美國將派軍協防台灣。台灣方面對此向拜登政府表達感謝;北京則警告美國不要損害中美關係及台灣海峽的和平。
客座評論:北京如何「策應」莫斯科?
習近平希望俄中「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穩定性」,是否意味著北京對莫斯科的支持有動搖,俄中關係並非號稱的「無上限」?政論家鄧聿文認為,恐怕不能輕易下此結論。
中國年輕人消費冷卻:10塊錢一頓晚餐
疫情迫使中國年輕人降低了消費,而對消費的厭倦讓決策者擔心,畢竟消費極大地推動著GDP的增長。為了省錢,消費正在悄悄從奢侈品轉向「中國製造」。
拜登對台立場與美政策不同調 專家:「戰略混亂」
美國總統拜登18日第四度公開稱美國在中國武力犯台時,會派兵協防台灣。部分專家告訴德國之聲,拜登此舉恐製造「戰略混亂」,並為中國提供在台海挑起危機的藉口。
拜登再提美協防台灣 曾警告習近平勿援俄
美國總統拜登再次公開重申若中國武力犯台,美國會派軍隊協防。此外,他說自己今年初曾警告習近平,中國若違反對俄制裁,該舉動將是個「巨大的錯誤」。
台灣東部發生強烈地震 1死79傷
台灣東部發生強烈地震,震央在台東縣北部的池上鄉,地震強度達6.8級。地震造成一房屋倒塌,目前確認一人死亡。
中國貴州防疫轉運車發生側翻事故 造成嚴重傷亡
9月18日,貴州一輛「涉疫人員隔離轉運車輛」發生側翻事故,造成27人死亡,20人受傷。事件引起了中國社媒上就政府防疫政策的討論。
牆外文摘:如何應對中國的間諜攻勢?
有評論認為,中國情報機構大肆擴張,西方國家不應該害怕採取大膽的行動。與此同時,間諜活動和顛覆活動的影響也不應被誇大。
中國駐歐盟使團臨時代辦:不能在「真空」地帶開展綠色合作
歐盟、中國商界人士在布魯塞爾舉行論壇會議,聚焦合作實施去碳化項目。中方對雙邊目前政治關係欠佳表示不滿。
女王逝世 英國國旗訂單湧入中國旗幟工廠
為了生產悼念英國女王所需的旗幟,工廠暫停原來世界盃足球賽旗幟的生產工作,所有員工每天馬不停蹄只做英國主題的旗子。
俄羅斯天然氣繞道中國出口歐洲?
歐盟正在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但它可能會變得更加依賴中國的供應——而其中一部分則來自俄羅斯。
香港人緬懷英國女王:是弔唁也是抗議
英國女王上周去世之後,香港的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開放民眾以鮮花和卡片向女王致意。不過學者認為,有些人也借此機會,表達對目前香港現狀的不滿。
王岐山代表習近平出席女王國葬
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作為習近平特別代表出席英國女王國葬。不過近日接連傳出,英國下議院議長婉拒中國代表進入西敏宮致哀的要求,甚至有英國議員反對中方出席女王葬禮。
專訪:中俄是否將上合組織變成反西方聯盟?
習近平疫情後首次出訪中亞、會晤普丁,俄烏戰爭陰影下的中俄關係究竟處於怎樣的一種狀態?習近平與普丁此次共同出席上合組織峰會,該區域組織會不會演變成「反西方聯盟」?德國之聲就此與柏林科學政治基金會的俄羅斯中亞問題專家施密茨進行了專訪。
北京宣佈制裁兩家美國軍火商負責人
作為對美國最近軍售台灣的回應,中國政府決定製裁兩家美國軍火商雷神科技公司和波音防務、太空與安全公司的負責人。
中共中央「第三把手」訪問韓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三的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昨起訪問韓國。有分析看法認為,韓國對於中美兩國來說都是具有相當大吸引力的合作夥伴。栗戰書的韓國之行對中韓兩國都十分關鍵。
中國8月經濟小幅回暖 房地產拖累增長
根據周五公佈的官方數據,中國消費者支出及工業生產在八月份小幅回升但仍疲弱。分析人士警告,中國為抗擊新冠多次封城使經濟變得脆弱易受影響,疫情及房地產危機仍是拖累。
專家:習近平出訪是「舒適區裡的多邊主義」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疫情之後首次出國訪問,出席上合組織峰會。他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的會面是這次出訪的重頭戲。習近平想通過這次訪問達到什麼目的?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真的是「無條件」?
上一頁
第98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