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英國前首相批中國專制 彭博社創始人道歉
英國前首相約翰遜11月16日在新加坡的彭博新經濟論壇上抨擊了中國的專政體制。一天後,彭博社創辦人、紐約前市長布隆伯格在演講中為此致歉。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也參加了此次論壇。
時隔近半年中國再度新增一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
本周日,中國官方通報了近半年來第一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在過去24小時內,中國官方登記的全國新增感染者病例為24215例,其中絕大部分人是無症狀感染者。
2023氣候保護表現指數報告:能源危機考驗各國
非政府組織「德國觀察」、德國新氣候研究所等組織公佈2023氣候保護表現指數報告。其中德國排名第16,比去年下降三位。中國沒有成功地遏制排放,排名下降13位,名列第51位。
德國與越南深化貿易關係、協助安全防衛
德國正在尋求在亞洲的利益多元化,而越南正在成為一個替代性的製造中心。肖爾茨成為十多年來第一位訪問越南的德國總理,他同時表示不贊成與中國「脫鉤」。
德語媒體:習近平希望與誰重歸於好?
在G20和APEC峰會上,習近平行程滿滿,與多國領導人舉行會晤。《法蘭克福匯報》認為,習近平正利用峰會的機會修復與一些國家的外交關係,不過這些國家中顯然不包括加拿大。《商報》則認為,拜登將舞台拱手讓給習近平,未親赴APEC是一個錯誤。
在台大熊貓團團因病離世 「團圓」不再有?
在經過多次癲癇發作之後,大熊貓團團周六在台北動物園離世。2008年中國大陸贈送給台灣一對大熊貓團團和圓圓,被視為當時兩岸關係相對友好的象徵。
各國代表未能達成協議 COP27峰會進入加班模式
各國代表們未能在預期時間內就損失和損害基金達成協議,正在埃及舉行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至少延期一天。
路透社:投資者忽視中國新冠疫情風險
中國商務部表示,由於外部需求疲軟及同比基數較高,預計第四季的外貿將進一步承受壓力。路透社分析指出,新冠感染人數的增加使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加劇。
FBI局長:對中國在美國設立「警察站」深感擔憂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表示對中國警方在沒有適當協調的情況下試圖在紐約設立分支機構感到無法容忍,認為這種做法侵犯了美國主權。
歐盟建議中國一起出資補償受氣候變化影響的貧窮國家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即將落下帷幕。各國圍繞建立氣候損害補償基金議題依舊爭論不斷。歐盟最新提出的妥協性建議是將包括中國在內的門檻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擴大為補償基金的出資國。
中國抵制金馬獎第四年 香港電影陰影中突圍
台灣金馬獎即將在本週六登場。儘管香港當局批評金馬獎「政治化」,呼籲影人參加「務須三思」,港片仍在本屆金馬獎入圍豐碩。少了中國主流電影的第四年,香港電影在本屆金馬獎佔有不只一席之地,如何理解背後意義?
分析:習近平特魯多對話 凸顯何種中加關係?
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在G20峰會上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短暫互動影片流出,引發廣泛關注。有分析人士表示,習近平和特魯多對話時的身體語言透露了許多訊息。中方對加方的看法和定位,也有所顯露。
APEC峰會登場 習近平:亞太不是任何人的後花園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袖峰會週五(11月18日)登場。隨著美中在亞太地區的競逐日益白熱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峰會前稱,亞太地區不是任何人的後花園,不應成為大國競爭的舞台,警告要避免冷戰再現。
中國外交部:習近平不是在批評特魯多
一段記錄習近平與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G20峰會上交談的影片周三引起議論紛紛。有媒體稱習近平「教訓」了特魯多。中國官方次日做出回應。
美國國際學生數量回升 為何中國留學生銳減?
本周的一項權威報告顯示:2021/22學年,在美國留學的國際學生總數比上一學年明顯回升,同時中國留學生人數銳減。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美國官員表示,這並非簽證發放的原因,「中國學生的簽證申請程序,不比世界其他地方更難、更複雜」。
德國總統:中國不想依賴世界,卻要讓世界依賴中國
德國聯邦總統施泰因邁爾在紐約一次頒獎活動上講話時,以罕見的尖銳口吻呼籲西方政治和經濟界警惕中國的發展模式,避免陷入單方面的依賴。
習近平特魯多對話曝光:「這不合適」!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出席G20峰會一場活動間隙進行了對話。媒體捕捉到了談話的一部分。習近平不滿地抱怨特魯多將他們談話的內容透露給了媒體。特魯多是如何回應的呢?
美軍事首長:中犯台將是戰略錯誤
美國軍事最高將領米利週三表示,中國若對台灣發動攻擊,將如同俄軍入侵烏克蘭一樣,是不智之舉,也是一場「危險遊戲」,習近平對此應該心知肚明。針對兩岸局勢及中美軍備競賽,米利有何看法?
G20聯合聲明: 大多數成員國譴責俄羅斯對烏戰爭
俄羅斯侵烏戰爭主導了這次峇里島的G20峰會,世界主要工業國家領導人在周三結束峰會時發表聲明,表示大多數成員國「以最強烈措辭」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他們還表達了對經濟的擔憂,稱這場衝突正讓本以脆弱的世界經濟變得更糟。
感染增加與防疫疲勞下的中國
數周來,中國新冠疫情持續升溫。11月14日在廣州海珠區,一些外來務工者沖出封控區、上街抗議。這凸顯了民眾對當局嚴苛的病毒遏制政策的不滿。與此同時,本周三中國報告了超過2萬例新增病例,較前一天繼續增長。北京大學因一例陽性決定封校。
特魯多的「嚴重關切」碰上習近平的「不好說了」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同習近平的會面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加方對中國「干涉」行為表示「嚴重關切」。而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尤其不滿的是,他們的交談內容第二天都出現在報紙上。
德語媒體:拜習會的重要性與侷限性
德語媒體紛紛聚焦本周一在峇里島舉行的拜習會。有報刊稱這次會晤非常重要,美中對話符合全世界的利益。同時,也有評論指出了這次會晤的侷限性:它無法改變美中大國競爭的主旋律。
澳中兩國關係回暖 但未走入「新時代」
時隔6年澳中領導人首次重新舉行正式會晤。本周二,澳洲总理阿爾巴尼斯在峇里島舉行的G20峰會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會晤。雙方談話時間為32分鐘。
中法領導人峇里會晤: 烏克蘭衝突亟需緩和
中法領導人在G20峰會開幕前舉行面對面會晤。馬克宏呼籲中方「為自身的利益著想」,向俄羅斯施壓促其參與停火和談。習近平表示,「希望法方為中國企業在法國發展提供更加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德國內政部欲採購大疆無人機引發爭議
德國內政部在購買用於勘災救災的無人機招標文件中直接指定採購大疆無人機,引發朝野內外的批評。今年10月,美國國防部將大疆公司列入中國企業黑名單。
落實「20條」?中國多地取消全員核酸檢測
中國官方公佈了進一步改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20條」之後,多地政府和國外使領館陸續取消或暫停全員核酸檢測。外界關注,「動態清零」總方針是否將有所鬆動?
誤播《願榮光》當國歌 李家超:徹查是否違法
亞洲七人欖球賽誤播《願榮光歸香港》事件持續延燒,香港特首李家超週一(11月14日)表示,即使主辦單位已致歉,但此案含有「政治目的」,要求港警徹查是否涉及違反《香港國安法》及《國歌法》。
分析:拜習會解凍美中關係?
拜登與習近平的歷史性會晤後,美中同意重啟氣候變遷談判,白宮還透露國務卿布林肯預計2023年初訪華,雙方正在努力安排。拜習會後,處於歷史低谷的美中關係有望進一步解凍嗎?
專訪西門子總裁:我們正在讓供應鏈多樣化
西門子總裁博樂仁(Roland Busch)接受德國之聲記者Richard Walker的採訪,談到了西門子在中國的業務以及對華戰略。鑑於對中國犯台的擔憂加劇,Richard Walker向西門子總裁問及德國業務往來多樣化的問題。
肖爾茨訪新加坡:中國應該真正開放市場
目前正在亞太地區訪問的德國總理肖爾茨,希望與該地區國家進行更緊密的經濟合作。他在新加坡的一場會議上說,亞太地區「遠遠不只是中國」,德國將加強其在該地區的參與。
美國財長:拜習會的目的是穩定美中關係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她希望周一美中領導人舉行的面對面會晤能推動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之間在經濟議題上加強接觸。耶倫還計劃在峇里島停留期間與中國央行行長易綱舉行會面。
德國經濟界究竟怎樣對中國定位?
第17屆德國經濟亞太會議11月13日在新加坡舉行,對中國的定位是會議的焦點議題。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在會上再次強調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是何等重要。德國經濟界高管對此表示贊同,但也指出,供應鏈和銷售市場多樣化的形成需要10年、20年的時間。
澳、日領導人分別確認本周將與習近平舉行會晤
澳洲总理阿爾巴尼斯將在本周二G20領導人峰會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一對一會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確認周四將在泰國參加日中首腦面對面會談。相當長時間以來,澳中、日中關係均處於緊張狀態。澳、日兩國都希望可以同中國改善關係。
李克強:中國經濟呈回穩向上態勢
正在柬埔寨出席東協峰會的中國總理李克強,周六在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會晤時表示,中國政府的穩經濟措施已經止住了下滑勢頭。他還強調,中國沒有在全球通貨膨脹率高企期間大肆購買能源和糧食,這是對全世界的貢獻。
德國經濟部長:面對中國要「更加謹慎」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對德國之聲表示,德國需要使其在亞洲的商業利益多樣化,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烏克蘭戰爭證明了多元化的必要性。
覺醒與恐懼之間:「留德華」首辦人權集會
伴隨聲著國際歌的歌聲,中國青年首次在柏林振臂高呼自由民主與公民覺醒,他們公開痛斥當今中國政府以及剛剛在二十大連任的國家主席習近平。一位抗議者在集會後寫道:「以後看到世界鐘都會想起今天,想到自己並不孤獨。」
哪些因素擾了中國的足球夢?
除了軍事和經濟之外,習近平還有另外一個野心:讓中國成為足球強國。任職中國足協的德國教練和德國漢學家分析了妨礙中國足球發展的社會文化因素。
拒絕被秩序改變的《廢物故事》
真實、直接地聚焦被邊緣化的個體是中國獨立紀錄片導演們經常採用的敘事角度。一個來自西北的青年導演鄭儀飛用他樸素和真摯的影像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違逆時代主題的人。
遠離俄羅斯和中國:德國尋找新的商業夥伴
德國希望擺脫對於單一國家的經濟依賴,為了讓經濟更加「多樣化」,德國政府除了與志同道合的友好國家做生意,也開始計畫和「非民主國家」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德語媒體:圍繞中國利益的權力鬥爭
《法蘭克福匯報》指出,在經歷了北京的鐵腕以及對俄羅斯天然氣咎由自取的依賴後,最終的問題是如何避免過度依賴導致的重大風險。
拉攏東協抗衡中國 拜登呼籲打造「自由開放印太」
從金邊到峇里島再到曼谷——近期有三場重要國際峰會在東南亞地區召開,東協國家也成為美、中等國爭相拉攏的對象。在李克強與東協國家領導人舉行會晤之後,拜登周六也在東協-美國峰會上宣佈雙方之間的合作「走進了全新時代」,並致力於打造「自由開放的印太地
經濟學家:中國最快明年4月結束清零
中國周五宣佈放寬新冠限制措施,但部分地區仍因確診人數上升收緊防疫限制。經濟學家預測,中國可能在明年第二季重新開放,最晚則要等到2024年。
印度能幫蘋果擺脫中國困局嗎?
受北京嚴苛清零政策以及中美關係日趨緊張的影響,蘋果公司計劃將部分手機生產線轉移至印度。蘋果公司同中國的不解之緣難道要走到盡頭了嗎?
路透社:涉培訓解放軍前美軍飛官 曾與飛行學校簽約
媒體報導,上個月在澳洲被捕的前美軍飛行員杜根曾與南非飛行培訓學校簽約,而該校過去曾與一名中國商人合作,組織中國解放軍飛行員前往南非參加培訓課程。
美財長訪問印度:推動夥伴合作 減少經濟依賴
正在訪問印度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必須推動可信賴夥伴間的經濟一體化進程,以減少對單一國家的經濟依賴。
德語媒體:中國的晶片自主之路還很漫長
中國正在努力提升本土晶片生產的能力,以期在2025年實現晶片領域的自給自足。為此目的,中國正在全球範圍內,大規模收購和晶片技術相關的企業。但受地緣政治緊張關係的影響,中國的收購之旅並不暢通。
客座評論:張愛玲、肖爾茨與柏林牆
德國總理肖爾茨前往中國訪問引發大量批評聲音。但漢學家呂恆君卻從三十年前柏林牆的歷史與與七十年前張愛玲從中國大陸流亡香港的故事中總得到感悟,認為肖爾茨此行自有其重要意義。
報告:許多維吾爾語應用程式中發現中國間諜軟體
網路安全公司Lookout最新發布的一份網路安全報告說,在許多維吾爾語的應用程式中檢測到中國的間諜軟體。這些間諜軟體讓駭客能夠收集用戶隱私數據,包括位置、聯繫人、通話記錄、簡訊和文件,還可以拍照和記錄通話。
台商對中國市場憂心忡忡
台灣和國際企業對於過度依賴中國經濟以及兩岸軍事衝突風險感到擔憂。隨著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邁入第三個任期,中國市場的可預測性和可靠性都在降低。
拜登:希望為美中兩國關係確立底線
下周一,美國總統拜登將在G20印尼峇里島峰會期間舉行會晤。這將是2021年1月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美中領導人之間首次舉行面對面的會晤。峰會期間,習近平還將與包括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內的多國領導人舉行會談。澳洲总理也表示希望與習近平舉行會面。
上一頁
第92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