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反清零」示威遍地開花 專家:對公民有極大激勵作用
中國各地連日來的「反清零」示威行動,不僅讓不少中國人民公開表態對政府的不滿,也激勵更多人以行動來表達訴求。這樣的示威在極權的中國會有效果嗎?
中國反封控抗議潮延燒 示威者高喊要自由
27日晚間,上海數百名反「清零政策」示威者與警察爆發衝突。28日凌晨,北京共千名示威者持續佔領街頭,不願散去。這一波公眾抗議浪潮,讓許多中國市民開始公開談論「禁忌話題」。
網路關注上海抗議:中國人喊出這句話太難了!
周日凌晨發生在上海烏魯木齊路的民眾自發抗議行動,讓不少中國人感到震撼。儘管官方媒體對此噤聲,管控下的社群網站也被全面審查,中文網民當中還是掀起了熱議。
古巴領導人訪華 中國向古巴捐款1億美元
古巴政府官員表示,將從中國獲得約1億美元的捐款,以幫助古巴度過經濟危機,雙方也正在協調重組債務方案。
台灣地方選舉落幕 誰將角逐2024總統之位?
目前執政的民進黨在11月27日的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中慘敗後,人們的注意力已經轉向2024年的台灣總統選舉。台灣主要政黨目前呼聲最高的總統人選分別是誰?
牆外文摘:習近平外交失去關係建構機會
有評論認為,習近平在外交出關後受限於政治姿態而為德不卒,失去從自疫情以來難得的社會性的關係建構機會,仍被動地受制於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
比特幣暴跌拖累財務 薩爾瓦多尋求中國投資
在加密貨幣貶值後,與中國的貿易協定或許能解救薩爾瓦多經濟。但專家警告「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中國的投資將伴隨許多風險。
烏魯木齊火災引發中國網路和線下抗議浪潮
烏魯木齊火災釀成的悲劇讓中國民眾的憤怒升級,並通過抗議行動和網路言論表達不滿。多個城市發生群體示威和警民衝突。
京滬等地爆發街頭抗議 上海示威者:習近平下台!
新疆烏魯木齊一場大火,在過去兩天於中國各地點燃了反「清零政策」的示威浪潮。幾位26日深夜參與上海一場公開示威的民眾告訴德國之聲,多數示威群眾的訴求,是要求北京下架「清零政策」。
德語媒體:不惜代價遏制中國的美國
《商報》刊評指出,為了孤立中國,美國不惜得罪歐洲盟友,這一點必須引起歐盟重視。《標準報》的客席評論則認為,美國針對中國的一系列措施其實並非為了所謂的國家安全,而是為了盡量多維持幾年全球經濟主導權。
「不自由和窮」全佔了?中國多地防疫引發民怨
在世界上大多數地區都早已進入和新冠病毒共處模式之時,中國仍然堅持嚴格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不放鬆。隨著連日來全國新增感染數字不斷刷新紀錄,各地的封控也層層加碼,民眾的怨氣不斷累積,在不少地方都發生了抗議事件。
梵蒂岡指責中國違反主教任命協議
2014年被教宗方濟各委任為余江教區主教的彭衛照,11月24日被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任命為「江西教區」的輔理主教。然而,「江西教區」並未獲梵蒂岡承認。梵蒂岡發表聲明,對此表示「驚訝和遺憾」。
習近平致信金正恩:願合作「促進世界和平」
據朝中社報導,作為對金正恩發來賀電的回應,習近平在信中寫道,北京準備與北韓合作,以「促進本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和繁榮」。
流亡伊朗人:中國應該押注變革
對於伊朗的抗議浪潮,中國一如既往以「不干涉他國內政」為原則作壁上觀。流亡海外的伊朗人表示,北京加入批評伊朗領導層的行列,並不會損害其利益。
中國與卡達签採購合同 德國「尋氣」更難了
德總理肖爾茨接受採訪時透露,德方與卡達进口液化天然氣的談判並沒有泡湯,雙方正在進行具體的談判。幾天前,中國與卡達能源公司簽署了長期進口液化天然氣合同。專家指出,這筆交易或使德國與卡達的談判變得更加困難。
九二共識30年 30位台灣人這樣看「統一」
三十年前,兩岸之間高層非官方的「九二共識」為之後台灣與大陸的高度經濟融合提供了政治基礎。三十年後,台灣民眾認為兩岸有任何統一的可能性嗎?DW德國之聲街訪了三十位台灣民眾。
訪華秘而不宣?米歇爾中國行使命艱巨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下周將單獨訪問中國的消息,讓歐盟的一些官員都感到意外。他此次與習近平會面,將沒有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同行。
富士康衝突折射中國「清零」困境
中國近來新冠感染數字一再創新高,包括一些大城市在內的許多地區都進入不同程度的封控狀態。因為薪酬糾紛以及對防疫措施不滿,鄭州富士康工廠爆發大規模暴力衝突。
疫情反彈、開放無望 嚴格防疫引民怨
在公佈改善防疫措施「二十條」後不久,中國疫情升溫,單日新增病例突破3萬,多地迅速升級防疫措施。新疆烏魯木齊一高層住宅火災引起熱議,有民眾質疑封控延誤消防車救援。法國駐華大使館和歐盟商會則公開喊話呼籲合理防疫。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譴責伊朗決議 中國投反對票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正考慮對伊朗人權狀況進行調查。德黑蘭則表示,西方「缺乏道德信譽」,沒有資格批評伊朗。
中國國有銀行出手 千億資金救房企
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中國國有銀行紛紛與大型房地產集團就融資合作意向簽約,被視為中國政府穩定房市的又一舉措。另有消息稱,央行還將為金融機構提供低息貸款,用以購買房企債券。
台灣地方選舉進入倒計時,「中國因素」無處不在
台灣周六舉行地方選舉,對於執政的民進黨來說,這場選舉被視為檢視其民眾支持度的期中考試。而台海關係和台灣民主未來則在選戰中佔據中心位置。
聯合國委員會籲中國釋放新疆被拘留者
聯合國一個委員會24日發佈聲明,敦促中國政府立即釋放被關押在新疆拘留設施中的人士,並向受害者提供補救跟賠償。專家認為,此舉將進一步在相關議題上向中國施壓。
安全疑慮考量 英國限制政府部門安裝中國攝像機
英國政府週四發佈消息,要求政府各部門停止在敏感地區安裝跟中國有關的攝像機。政府表示,由於這些設備的能力與連接性越來越強,必須受到額外控制。
野村證券下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2.8%
中國新冠新增感染數字不斷飆升,封城或區域封城導致民眾生活難以為繼,工業生產直線下滑。有經濟機構再度下調對中國的經濟預期。
富士康向員工道歉 蘋果派人駐廠
發生暴力衝突一天後,富士康發聲明承認發生了與薪酬有關的「技術性錯誤」,並向員工道歉。該集團還表示尊重想辭職的新員工意願。蘋果表示已派人赴往鄭州園區。
談中國干預加拿大 杜魯多:選舉未受北京影響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23日在回應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的對話內容,提到中國長期對加拿大的社群進行干預,但也再次否認過去幾年,有跡像顯示中國干預加拿大選舉。
新疆人權:歐盟將延長對中國官員制裁
據媒體報導,歐盟因涉及新疆人權問題對中國數名官員實施的制裁將在下月初再度延長。儘管雙方有非正式層面接觸,但取消相互制裁仍遙遙無期。
德語媒體:美國要幫菲律賓制止"南海霸凌"
美國副總統哈里斯(Kamala Harris)訪問菲律賓期間,於11月22日訪問了位於該國西南端的巴拉望島,宣示美國對加強美菲盟友關係的決心。
客座評論:中國願意為氣候受災國買單嗎?
中國應該為全球氣候保護做出多少貢獻?發展中國家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雙重身份在其中起到微妙作用。
「誰偷走了我的人生?」 封控當中看卡達世界杯
在封控的家中看熱鬧的卡達世界杯,巨大的視覺反差帶來迷幻,人們問這是"同一個星球"嗎?中國老年人接種疫苗的比例很低,很可能導致中國在疫情好轉之前先經歷惡化。
中國與南太平洋島國舉行首次警務合作部級對話
中國外交部表示,中國周二以影片方式與部分南太平洋島國舉行首次執法能力與警務合作部級對話。但是至少有兩個國家對路透社表示,其部長和警察局長未能出席會議。
欲罷不能:中國防疫「清零」還能撐多久?
儘管動態清零的政策並未實際放鬆,中國各地的新冠感染數字仍繼續增加。對經濟和社會民生難以維系的擔心在擴大,官方的抗疫措施面對越來越多的質疑和零星反抗。
吳釗燮: 中國對此次台灣地方選舉干預減少
台灣外長吳釗燮在周六的九合一選舉登場前表示,中國對在此次台灣地方選舉的干預有所減少。他說,原因可能是中國忙於國內問題以及正致力改善國際形象。
遭中國吸收 台灣上校簽投降承諾
台灣陸軍上校被控遭到中國官方吸收,並錄下身著軍服,手持「投降承諾書」的影片,而前金門地方記者邵維強也被控是在其中穿梭的牽線人。但此案是個案還是只是更大案件的冰山一角,目前仍未明朗。
路透:加警方正在調查中國警察服務站
加拿大警方宣佈調查多倫多地區的警察服務站,但中國駐加大使館週二沒有立即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請求。
避免重蹈覆徹 德國嘗試降低對中經濟依賴性
德國總理肖爾茨週二稱,德國在貿易或能源方面依賴單一國家是一個「錯誤」,並重申這樣的情況「不會再發生」。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則表示,柏林將為中國的投資擔保設定上限。
德語媒體: 減少對華依賴 企業義不容辭
至遲從俄烏戰爭爆發以及德國陷入能源危機之後,德國朝野就開始了如何減少對華經濟依賴問題的討論。但畢竟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德國政府和企業在如何減少對華依賴的問題上,觀點並不一致。
撐不到解封 中國許多企業無以為繼
中國或將於明年結束嚴格的清零政策重新開放,但對許多企業而言,能不能熬過今年的寒冬仍是問題。
若「武統」台灣 中國會付出怎樣高昂的代價?
台海緊張局勢的背景之下,北京會否、何時武統台灣也成了外界熱議的話題。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指出,中國武統台灣,即便成功,也將會是一個大傷元氣、得不償失的「慘勝」。
消息人士:螞蟻集團將被處以超10億美元罰款
據路透社獨家報導,六名直接瞭解此事的消息人士表示,中國當局準備對馬雲的螞蟻集團處以超過10億美元的罰款,從而為結束對這家金融科技公司長達兩年的監管整頓鋪平道路。
閉關鎖國逾兩年後 中國如何重新展現外交野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來連續與多國領袖會晤,被專家視為是中國在經歷超過兩年的閉關鎖國後,重新展現其外交野心的舉動。但同時,他們認為北京也正嘗試透過雙邊交流,來分化美國與其盟友的連結。
美與中俄再因朝鮮議題槓上 安理會再現分歧
美國與其盟國21日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強烈譴責朝鮮近期的洲際導彈試驗,但中國與俄羅斯卻表態反對向朝鮮施加新的制裁。雙方的對峙也使安理會在朝鮮問題上,再度出現分歧。
路透:德國計劃收緊對高度依賴中國的企業的規定
據路透社獲得的一份機密文件草案,德國外交部計劃針對與中國有深度聯繫的公司出台更嚴格的規定,責成它們披露更多訊息,並可能就地緣政治風險對其進行壓力測試。
德語媒體: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
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議上,經過數天激烈談判,各國終於就設立基金以補償因氣候災害造成的「損失和損害」。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碳排放國的中國卻以仍屬發展中國家為由,希望成為該基金的受益國而非出款國。
中國疫情持續升溫 港首感染新冠
中國多地疫情近日昇溫。北京朝陽區官員敦促民眾留在家中,幾天前剛放寬防疫措施的石家莊再次開啟全員核酸檢測,自APEC峰會返港的港首李家超染疫。中國多地收緊防疫措施的同時,世界盃上球迷齊聚一堂為球隊加油的畫面也讓網民心情複雜,紛紛開啟吐槽模式。
史上最長!中石化和卡達能源達成LNG供應協議
中國石化與卡達能源公司簽署了長達27年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協議,卡達能源承諾每年向中石化提供400萬噸液化天然氣。另外,中國自俄烏戰爭開打以來,從俄羅斯進口的能源總量出現明顯增長。
埃及COP27氣候峰會 會出了什麼結果?
聯合國的COP系列氣候峰會關注的雖然是一個事關人類共同命運重要的話題,但是每次都會遇到與會各國、各界的阻力。因此,在每個國家「自打自家算盤」的基礎上,達成的任何共識都很寶貴。
爭取成為下任眾議院議長 麥卡錫劍指中國
有望成為新一屆眾議院議長的共和黨議員麥卡錫20日表示,未來將組建一個關於中國的委員會,並阻止中國在美國境內設立服務站。他批評拜登政府未有效對抗中國。
在德國藥店買不到小兒退燒糖漿怪誰?
德國藥店正在面臨藥品供應短缺的嚴重問題。行業聯合會分析認為,全球化是造成藥品供應短缺的主要原因,德國已將「世界藥房」的頭銜拱手讓給印度和中國。另外,昂貴的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也大大打擊了藥廠的生產積極性。
上一頁
第91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