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清零進一步削弱了中國農村醫療
德國「明鏡線上」關注了醫療資源薄弱的中國農村地區面臨的疫情大爆發,揭露了此前的清零政策導致許多鄉村診所被迫關閉,農村衞生系統受到進一步削弱的問題。《法蘭克福匯報》文章認為,對來自中國的旅客進行強制入境檢測可能沒有意義。
中港即將開放通關 港人忙打疫苗買備用藥
中港將於本周日開放邊境,一些香港人擔心疫情再起,忙著接種疫苗和購買藥品。不過,也有些需要往返兩地的人對開放邊境表示歡迎。
客座評論:習近平拿什麼去激勵企業家
中國當局要想提振民營經濟的信心,光靠輿論造勢和官員表態是不夠的,把馬雲請回來,把罰款還給阿里巴巴,也許更能起到效果。
中國疫情大爆炸 高齡院士成批逝世
中國工程院在其官網上披露,12月15日至1月4日之間,總共有20名工程院院士逝世;一個月內死亡人數比往常一年多。北京的一名醫生對《南華早報》透露,當前爆發式疫情讓醫院沒有空餘床位去保障院士的優先醫療待遇。
中國春運人次估達21億 台美再稱願協助防疫
中國一年一度的春運即將登場,預計今年客流總量將比去年高一倍,大量人口移動也對防疫造成挑戰。為協助中國抗擊新冠,美國已多次通過私人渠道表達向中國政府提供mRNA疫苗的意願。不過,中方外交官則稱:中國的疫苗可以滿足需求。
中企與阿富汗塔利班簽署5.4億美元油氣開采協議
儘管中國尚未正式承認阿富汗塔利班政府,但據報導,1月5日,中國已與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簽署了一份價值5.4億美元的在阿富汗北部合作開採石油的協議。這是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再次掌權以來簽署的第一份國際協議。
德國人擔心中國旅行者帶來新的感染潮嗎?
中國放開封控措施後疫情爆發,這一背景下,德國人是否擔心引發當地感染潮?中國人入境德國乃至歐洲,對他們進行新冠檢測是不是一個好主意?聽聽德國人怎麼說。
為什麼紐西蘭不對中國旅客做檢測?
在美國、歐洲、日本、澳洲、台灣都以對中國旅客要求入境檢測的同時,同為先進國家的紐西蘭卻不為所動。究竟紐西蘭不願意對中國旅客做檢測的理由為何?
台軍方再傳共諜案 前立委、少將涉入
台灣軍方一週傳出兩起重大共諜案,其中本週四爆發的前立委和前海軍少將涉入的案件因層級較高,引發外界關注。
歐盟「強烈」建議對中國入境者實施強制檢測 德國響應
歐盟未能對來自中國的入境者拿出統一的對策,但「強烈」建議提出檢測要求。此前已有部分國家宣佈對中國旅客實施檢測。德國衞生部長周四宣佈,德國也將要求中國入境者提供新冠陰性證明。各界對是否採取檢測、限制措施意見不一。
歐洲多國收緊入境管制 中國民眾: 可以理解
歐盟周三召開會議協調對中國旅客的應對措施,「強烈建議」成員國要求從中國入境旅客提交新冠陰性證明。中國呼籲各國防疫應當「科學適度」,不應該有歧視性做法。一些中國民眾則對多國收緊入境限制表示理解。
德語媒體: 相信「巫術」還是科學?這是個問題
歐盟各成員昨天經緊急磋商之後,「強烈建議」歐盟各國政府要求自中國入境旅客出發前提供48小時內新冠陰性證明。德國《商報》發表評論認為,這種做法違反科學且不合時宜。但德廣聯發表評論認為,這樣的「建議」還遠不夠,各國應統一行事。
德國議會代表團、教育部長將接連訪台
德國將在下周派出一個高級議會代表團前往台灣,隨後德國教育部長也將對台灣進行20年來的首次部長級訪問。此舉預料將引發與中國的緊張關係。
專訪: 中國應避免春運以拯救人命
長期關注中國防疫,曾呼籲中國改變「清零」策略的德國傳染病學家、微生物學家亞歷山大‧凱庫勒(Alexander Kekulé)接受德國之聲採訪評論中國疫情現況和是否對中國旅客入境管制等議題。
香港前樞機主教、台灣前副總統出席前教宗葬禮
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和台灣前副總統陳建仁周三在梵蒂岡出席前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葬禮。美聯社指出,這凸顯了梵蒂岡與北京政府之間不穩定的關係。
世衛:中國低報死亡人數 尚未見新變異株
世界衛生組織週三召開記者會稱中國公佈的疫情數據不充分透明,沒有正確反映當地疫情,尤其是「死亡人數」。與此同時,該組織稱從目前中國提交的病毒序列中,未見新的變異株。
北約前秘書長:俄烏戰爭帶給台灣的三大啟示
北約組織前秘書長拉斯穆森在週四離台前,於記者會上表示,民主國家應確保台灣有足夠防禦能力,而當中國嘗試武力犯台時,北約在事前可增加與台灣的聯合軍演,並向中國表明,武力犯台將面臨嚴重經濟制裁。
中國稱中菲將友好協商處理「海上問題」
1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菲律賓總統馬科斯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並同他舉行會談。中國官媒有關此次訪問的報導沒有關於「南海」的字眼,而是著力強調中菲睦鄰友好關係,以及以友好協商方式處理「海上問題」的願望。
流行病學家:中國跳過了防疫「緩沖區」
西方國家對從中國入境旅客實施限制是否具有「歧視性」?中國春節的返鄉大軍將推高感染數字?北京的防疫政策大轉彎帶來怎樣的影響?德國之聲連線採訪了香港大學流行病學家高本恩(Ben Cowling)。
德語媒體:北京的憤憤不滿著實荒謬
中國官方對於一些國家在機場向從中國來的旅客採取一些限制措施表示不滿。德語媒體認為,北京方面與其對此感到惱怒甚至發出空洞的要挾,還不如向外界透明完整地說明中國國內疫情的實際情況。
北京松綁澳煤 多家中國國企獲批恢復進口
據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國家發改委1月3日與四家國資企業進行了商談,允許後者恢復從澳洲进口煤炭。這是2020年北京對澳洲煤炭實施非正式禁運以來的首個鬆動跡象。就在12月,兩國外長再次舉行了會晤,尋求解凍已經冰封近三年的雙邊關係。
新毒株XBB.1.5.傳播雖快,但不可怕
在美國已成為新冠病毒優勢毒株的XBB.1.5.還會帶來新一波感染潮。但醫學界普遍認為,它並沒有惡化新冠疫情的重症率和致死率。中疾控稱XBB系列變種在中國引發大規模流行的可能性極低。
陽性中國旅客入境韓國後失蹤 被列入通緝名單
韓國當局1月4日表示,一名中國公民在入境該國時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但是他卻在本應等候被送往隔離點時不見身影。目前韓國當局正在努力找尋這名入境者的下落。
在醫院迎接2023年
在中國,人們是如何度過2023新年夜的?一位在ICU病房工作的武漢醫生說,她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情去參與元旦的慶祝活動。另一位二十多歲的女生則是在新年前進了醫院。還有人奔波於家和醫院之間。
世衛簡報前夕 中國官媒疑淡化疫情嚴重性
中國疫情海嘯尚未平息,卻有專家指出,在與世界衛生組織簡報前夕,中國官媒試圖透過報導淡化染疫後的疾病風險。外界還對中國疫情管控提出那些質疑?中方如何回應?
「時機不對、姿勢不對、方式不對」
凱投宏觀的分析師們警告,「中國正在進入新冠疫情最危險的幾周」,感染潮將伴隨著春節返鄉蔓延至全國各地。在這一背景下,針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擔憂增加。同時也有質疑放開時機和方式的聲音。
菲律賓總統訪華將談及南海主權爭端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對中國展開為期3天的國事訪問。馬科斯在啟程前表示,「南海主權爭端的問題是不屬於像菲律賓和中國這樣兩個友邦之間的問題」。中國一直期待達成的「南海行為準則」也成為外界對馬科斯訪華的關注重點。
防疫政策大逆轉後的中國
2022年12月初,中國防疫政策突然180度大轉彎,放棄了嚴苛的「清零政策」,選擇迅速、全方位放開。此後,中國上下開始疫情海嘯。感染潮伴隨著搶藥潮,同時醫院和殯儀館人滿為患、不堪重負,情景可謂慘烈。
2022年俄天然氣對非獨聯體國家出口減半
擁有世上最大天然氣儲備的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周一公佈了數據,相較於前一年,2022年該公司對獨聯體國家以外地區的出口總量驟降了45.5%。不過,該公司首席執行官稱,對中國的供應一直在穩步增加。
上海感染人數或已過七成 農村面臨挑戰
據上海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判斷,上海疫情傳播範圍可能已經達到總人口的70%,超出2022年春天疫情的二三十倍。國家衛健委則在擔心,醫療資源薄弱的農村地區即將引來感染和重症高峰。
德國醫生聯合會:應對所有中國來旅客檢測新冠
在多國針對中國採取入境限制措施後,中國外交部表示,將本著對等原則採取相應措施。德國醫生聯合會建議對每一位從中國入境歐洲的旅客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感染者應該接受隔離。英國媒體報導稱,歐盟提出向中國免費提供新冠疫苗。
太空競賽升溫 NASA憂中國登月聲張主權
中國與美國登月競賽愈趨緊張,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尼爾森(Bill Nelson)1日接受美國媒體Politico採訪時示警,中國宇航員如果登陸月球,可能宣佈對月球領土的主權。
嚴防中國解封 歐盟將協調疫情應對措施
中國新冠疫情嚴峻,各國對中國政府資訊揭露缺乏信心,紛紛祭出措施防範。對此,歐盟預計在4日舉行會議,討論歐盟範圍內協調應對中國疫情爆發方案。而比利時政府2日宣佈,將針對中國入境班機的「廢水」進行檢測,防止疫情擴散並監測新變異株。
中國疫情數據失真 世界面對難題
來自中國官方的新冠感染和死亡數據,與真實情況已完全脫節。這導致其他國家和科研人士無法研判疫情。但即便出於保守估計,中國的新冠死亡人數將超過美國。
法新社:2022年中國軍機擾台次數翻倍 高達1727架次
隨著北京加強對台灣的威脅,解放軍軍機出動次數激增。在2022年,中國軍機侵擾台灣防空區的次數翻了一倍。
客座評論:抗疫、批評與決策 ——再談「民主與科學」
新冠病毒海嘯般席捲中國大地。短短十數天內,幾億人感染病毒。醫院人滿為患,火葬場無法按時火化逝者。三年來,政府除了強制實行清零政策,又做過什麼相關預案,以減少人們在大流行的情況下的損失?這些難道不是中國政府該給中國人乃至全世界的一個解釋的嗎?
中國疫情:大城市首高峰已過 春運推波助瀾
有研究顯示,中國自去年12月開始的新冠感染大潮,在北京、上海、重慶、廣州等大城市已越過高峰。但今年全國範圍還可能經歷幾波疫情,農村地區將在一月迎來高峰。
秦剛布林肯通話「道別」 王毅任中央外辦主任提中美共贏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新任中國外長秦剛通話討論推動美中關係改善,而剛卸除外長職務的王毅接下中央外辦主任職位。王毅於元旦撰文提及希望推動中美關係重回穩定正軌,同時也重申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不可踰越的紅線。
多國對中國旅客設新冠限制措施 韓國暫停旅遊簽
鑑於中國疫情快速上升且即將開放國門,迄今有十多個國家宣佈對從中國入境旅客實施限制措施,澳洲、加拿大也宣佈跟進。摩洛哥禁止來自中國旅客入境,韓國則暫停核發旅遊簽。世衛呼籲中國提供疫情真實數據。
達賴喇嘛:中國當局企圖摧毀佛教,但無法成功
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在印度進行法會時稱中國當局企圖摧毀佛教,但無濟於事,今天仍有許多中國人信佛。
澳門觀光難敵疫情 博彩收入跌至新低
踏入2023年,澳門雖然宣佈放寬防疫措施迎接遊客,但近期中國本土疫情呈現多點散發、外溢仍未完全阻斷,使得防控形勢嚴峻複雜。旅遊業是澳門主要的經濟產業,其中以博彩業、飲食及文化遺產等最著名,現在面臨嚴峻考驗。
IMF總裁:中國2022年經濟增長率或低於全球水準
中國新冠感染人數激增,即使邁向邊境重啟,經濟展望仍不樂觀。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作為世界經濟引擎之一的中國,其去年經濟增長可能在40年來首次跌落或低於全球水準。
台商春節返鄉難?兩岸小三通吵什麼
農曆春節在即,加上中國解封,台灣料將迎來一波返鄉潮。台灣政府日前宣佈將復航小三通,但未包含台商,引發「做半套」質疑。對此,兩岸怎麼說?台灣人怎麼看?德國之聲採訪台商、台幹和金馬民眾,瞭解他們的想法。
瑞典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 周三討論中國旅客應對措施
瑞典周日正式接替捷克成為歐盟輪值主席國。鑑於中國新冠感染數字飆升且將逐步重開國門,瑞典已宣佈召開歐盟緊急會議,1月4日將討論應對中國入境旅客的措施,尋求制定歐盟共同政策。
蔡英文稱願協助中國疫情 習近平喊兩岸一家親
兩岸領導人蔡英文和習近平分別發表了新年講話,對於習近平提到「海峽兩岸一家親」,蔡英文稱已注意到他此次講話較為和緩,但她強調「解放軍在台灣周邊活動,並無助於兩岸關係」。此外,蔡英文也表示,基於人道關懷的立場,願意幫助中國渡過疫情。
牆外文摘:中國年輕人不願再忍受暴政
有評論認為,如今的中國年輕人不太願意像父母輩那樣默默地接受無盡的苦難。他們想要幸福的生活,並以自己的方式定義「幸福」。
中國立志將女足推上世界頂峰
中國立志成為世界足球強國。隨著2023年世界盃的臨近,中國為女足制定了一項長期計劃。針對男足的類似計劃成功機會渺茫,但女足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多了。
德語媒體:來自中國的壓力測試
《世界報》的評論指出,與其對來自中國的新變種病毒感到驚慌失措,不如把這視為一次壓力測試。 《法蘭克福匯報》認為,中國正在與俄羅斯保持距離,而且在目前的局勢下,中國也沒有理由與俄羅斯過於親近。
印太地區的安全架構正在重塑
中國的崛起正在改變印太地區的力量平衡。舊體系不再適用,新秩序尚未形成。
從北京冬奧到白紙運動:2022年中國大事記
2022年即將進入尾聲。這一年,中國舉辦了北京冬奧、上海經歷封城、佩洛西訪台引發北京震怒、習近平在20大後邁入第三任期、民眾因不滿防疫政策手持白紙示威、清零戛然結束....中國今年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上一頁
第86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