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新債務圓桌會議將登場 G7:中國是絆腳石
國際債務問題遲遲未解,IMF發言人日前向媒體透露,首場新債務圓桌會議將於17日登場,出席國包含G7、中國、印度等。作為重要債權國之一,中國的立場成為了會議的焦點。在解決債務問題上,各國為何無法達成共識?
慕安會發布安全報告 中國宣佈派王毅與會並訪俄
慕尼黑安全會議2月17日即將召開——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近一年後。多級世界中的新衝突主導著這次會議,而新的聯盟也在形成。慕安會在周一發布了年度《慕尼黑安全報告》,為今年的會議定下基調。
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參加美海軍南海軍演
美中緊張關係因一個來自中國的疑似間諜氣球而進一步加劇之際,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在南中國海地區舉行軍演。
德語媒體:北京令人迷惑不解的外交行動
《南德意志報》關注到中國正試圖通過從「戰狼外交」向「魅力外交」轉變,重啟中歐關係。但是派遣參與打壓維吾爾人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吐尼亞孜出訪英國和歐盟的做法卻著實令歐洲人感到迷惑。《商報》分析認為,北京的立場決定了它無法成為莫斯科和
北京:美氣球十餘次飛過中國領空 美國否認
美中之間圍繞氣球事件的糾紛仍在繼續。在美國連續擊落4個飛行物後,中國政府表示,去年以來美國氣球「十餘次非法飛越」中國領空。但白宮方面否認釋放監控氣球。
菲律賓海警隊指責中方使用雷射照射導致船員短暫失明
菲律賓海岸警衛隊表示,一艘中國海警船近日在有主權爭議的南中國海向一艘菲律賓船隻使用「軍用級別的雷射」,導致菲律賓方面船員短暫失明。中國外交部則回應表示,中國海警船現場操作專業、克制,是在「依法維護中國主權和海上秩序」。
新疆女子遭警方帶走 曾因分享再教育營情況遭打壓
上個月曾因屢受新疆警察監控而向國際社會求援的哈薩克女子加娜古麗,在2月10日遭當地警察帶走,目前下落不明。人權組織對其情況表示擔憂,認為新疆政府可能以「洩漏國家機密」將她起訴判刑,或是把她送到精神病院。
媒體:台灣近年出現數十個中國氣球
據《金融時報》報導,近年來台灣上空曾出現數十個中國軍方氣球。而在北美,繼週五、週六分別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擊落「不明飛行物」之後,週日在密西根州又上演類似劇情。另外,中國也稱在山東日照附近海域「發現不明飛行物並正準備擊落」。
緩解島嶼爭端?習近平邀請伊朗總統14日訪中
中國外交部宣佈,伊朗國家領導人萊希14日將展開為期3天的訪華行程,與習近平舉行私人會談。繼中伊關係去年底發生摩擦之後,兩國將如何加強合作?會前有哪些重點值得關注?
媒體:華盛頓擬禁美企投資部分中國科技公司
據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政府計劃出台政令,禁止美國企業對一些中國科技企業進行投資。相關計劃將在徵求經濟界意見之後生效執行。觀察人士猜測,在「氣球事件」之後華盛頓可能會對華採取一系列懲罰性措施。
日媒:中國考慮增加核彈頭數量 2035年達900枚
據日本共同社援引消息人士稱,中國考慮將核彈頭儲備到2027年建軍百年時增加到550枚,到2035年增加至900枚。消息人士還表示,中央軍委近期分析認為,正是俄羅斯強大的核威懾力讓北約有所忌憚。
國產泡菜成本大漲 韓國人投向進口泡菜的懷抱?
韓國人的「靈魂食物」—— 韓式泡菜的進口額已經飆升了20%以上,不僅因為在國外大量生產比較便宜,也是因為韓國國內出現了泡菜原料短缺的情況。
媒體:美有方法追蹤中國間諜氣球
有知情人士向美媒透露,美情報部門已研發出追蹤中國間諜氣球的方法,這種技術去年就已投入使用,能夠在全球範圍內近乎即時地追蹤這些氣球。有專家評價認為,間諜氣球事件不一定是壞事。
德語媒體:面對中國 拜登比川普更強硬
美軍又在阿拉斯加上空擊落了一枚來源不明的飛行物,《奧格斯堡匯報》認為,儘管暫無證據,但中國的嫌疑依然很大。《世界報》則感嘆,常常被指責對中國過於軟弱的拜登總統,其實是真正的鷹派。
德國憲法保護局稱中國間諜行動增多
關於中國「偵察氣球」飛進美國領空的風波尚未平息,德國方面又發出針對北京間諜行動的新指控。聯邦憲法保護局局長在接受德媒採訪時說,中方在德國的間諜行動重點已經從過去的經濟領域擴展到了政治領域。
氣球再掀風波 美將參與計劃中企打入黑名單
間諜氣球事件繼續發酵,美國商務部周五宣佈,將涉及與氣球計劃相關的6家中國公司列入黑名單。
德國薩爾州: 不會阻止比亞迪收購福特工廠
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正在進軍歐洲市場,而德國輿論正在討論如何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薩爾州州長雷林格爾近日表示,不會阻止比亞迪作為位於該州福特工廠的潛在收購者。
美防長上周六尋求與中國防長通話被拒絕
美國防部稱,奧斯汀防長上周六向中方提出希望就高空氣球與中國防長通話,遭到拒絕。中國國防部本周四發表聲明稱,美方「執意動用武力襲擊中國民用無人飛艇」這種「不負責任的嚴重錯誤做法沒有為兩軍開展對話交流創造應有的氛圍」,中方不接受美方的通話提議。
夏威夷夜空突降綠色光幕 疑來自中國衛星
1月底,日本國家天文台設在美國夏威夷的昂星團望遠鏡拍攝到了一組奇怪的畫面:夜空中突然出現了數條綠色雷射束,宛如幕布一般快速移動,前後只持續了約1秒。現在,日本國家天文台基本判定,光幕來自一枚中國大氣監測衛星。
德國經濟對中國呈現前所未有的高度依賴
德國從中國購買的商品越來越多,但是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卻增長緩慢。德國經濟研究所(IW)認為這是一種危險的發展趨勢,「一旦台海出現軍事衝突,德國經濟就容易受到敲詐」。
美國聯邦及多個州考慮立法限制中國實體購買美國農地
來自中國的實體和個人擁有的美國農田近年急劇增加,引起美國農民對自身安全以及政界對食品安全、國家安全的擔憂。美國國會參議員近日提出議案,要求出於國安考慮禁止中國等國的實體和個人在美購置土地,多個州也考慮採取制定相關法律。
北京將如何解決台灣問題
前中共中央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主任周波接受德國之聲《衝突地帶》節目訪問,詳述北京面對台灣的心態。
五角大廈:2030年前中國不會大規模犯台
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9日在國會表示,中國犯台並非即將發生或無可避免,並且確信中方在2030年前,不會大規模侵略台灣。
「準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會見夏立言
中共政治局排名第4的常委王滬寧周五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黨會見了到訪的台灣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王滬寧預計3月接替汪洋擔任中國全國政協主席,也是中共中央對台工作小組副組長,負責實際對台政策和統戰工作。
報告:中國「文化清洗」維族文化遺產
一份新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政府對不少被UNESCO列為文化遺產的維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傳統進行「文化清洗」。專家表示,北京透過關押文化傳承者或將文化傳統定罪的方式來取得對少數民族文化的掌控權。
東南亞調查報告:中國的地區影響力在下降
新加坡智庫東南亞問題研究所發表的最新年度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仍然被認為是該地區最有影響力的政治經濟大國。但如果被迫在中美之間做出選擇,美國則比中國更有優勢。報告同時指出,日本仍然是東南亞國家最信任的大國。
澳洲下令拆除政府大樓內「中國製造」監控設備
繼英國和美國禁用幾家中國科技公司產品之後,澳洲决定審查並拆除在政府大樓中使用的中國製造的監控設備,並表示不關心中國的反應。
專訪:氣球、戰爭、台灣,北京到底怎麼想?
周波是前中共中央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主任。他接受德國之聲《衝突地帶》訪問,從最近的中美氣球事件談到俄烏戰爭中中國所採的立場,也分析了北京面對台灣問題的心態,並對中美急轉直下的關係發出警告。
英政府欲同新疆主席會談 議員發出警告
據英國《衛報》周三(8日)報導,英國外交部透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下周將訪問英國,英方同意與他會談。消息一出,震驚反對中國新疆政策的英國跨黨派人士。英國政府為可能的會面做了辯護,批評者則警告這是中國政府的一次宣傳戰。
《華爾街日報》:俄海關數據顯示中國公司正向俄運送軍需技術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總部設在華盛頓的高級國防研究中心C4ADS提供給該報的俄羅斯海關數據顯示,中國公司去年向俄羅斯運送了軍用運輸直升機的導航設備、軍用車輛的伸縮天線以及戰機的雷達設備或零件。
德語媒體:不惜一切代價用大炮打蚊子
雅虎德國網站刊評指出,假如中國發現一枚美國氣球闖入,一定會大發雷霆,因此西方今後在和中國打交道時必須嚴格遵守對等原則:凡是中國禁止西方企業的事情,中企在西方也不會被允許。《西德意志報》則感慨中美雙方都在不計代價地小題大做。
拜登國情咨文演說 尋求和中國競爭非衝突
美國總統拜登7日發表國情咨文,就美國經濟、兩黨合作、俄烏戰爭和美中關係等議題發表言論。拜登演說內,提起中國的次數比烏克蘭多,他說了些什麼?中國的回應又是哪些?
沙利文:回溯發現中國偵察氣球在川普时期多次飛越美領空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本周一表示,拜登就任後要求加強國防,防止來自中國的間諜活動,這對上周偵測出中國的間諜氣球起到了作用,並且幫助確認了中國高空氣球在川普政府時期的多次類似飛行。
德語媒體:面對中國 拜登是否過於軟弱?
中美之間的偵察氣球糾紛依舊是德語報刊高度關心的話題。《新蘇黎世報》批評拜登政府在面對中國氣球時行動不夠堅決果斷,《商報》則注意到美國全社會的反華氛圍逼迫拜登必須對華強硬。
美國防次長卡爾:沒有跡象顯示中國兩年內會攻打台灣
據美國《防務新聞》"早起鳥簡報"本周一發布的專訪,國防部負責防務政策的次長科林‧卡爾1月31日表示,沒有跡象表明中國未來兩年內會攻打台灣。先前,美國空軍機動司令部司令米尼漢在一份備忘錄中預測美國將在2025年因台灣與中國開戰。
紐西蘭總理訪澳 兩國領導人聚焦中國
紐西蘭新任總理希普金斯周二訪問澳洲时同澳洲总理阿爾巴尼斯舉行會晤。雙方在會談時談及中國對兩國經貿的重要性,同時也表示在必要時會對中國表達不同意見。
擔心"次級制裁" 中資銀行迴避對俄業務
俄烏戰爭爆發後,俄羅斯各大銀行也成了西方國家的制裁對象。但得益於各"友好國家"的合作,銀行業務一直得以勉強維持,但現在情況顯然正在發生變化。
聯合國專家:100萬藏族兒童和家人分離接受同化教育
聯合國獨立人權專家警告,中國政府透過寄宿學校,在文化、宗教和語言上同化藏族人民的政策,影響了約1百萬名藏族兒童。
客座評論:兩岸關係難回春
中國經過3年疫情後全面解封,國臺辦致函台灣建議恢復兩岸16個航點,台灣方面也有積極的回應。這是兩岸關係破冰的開始嗎?
美參議員就中俄開發者能獲取臉書個資質疑Meta
相關文件顯示,Meta早在5年前,就知道中俄等國家的開發人員能獲得該公司大量的用戶數據,美國參議員稱資料可能被用於「間諜行動」。
中國氣球「誤入」美國 德國政界亦有隱憂
中美關係正因偵察氣球事件趨於緊張,德國政界也對此高度關注。在野黨呼籲盡快出台更加全面的對華戰略,德國政府則開始核查是否在歐洲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氣球入侵事件。中國方面則強調將「維護中方企業的正當權益」。
台灣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即將率團訪問中國大陸
台灣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即將再度率團訪問中國大陸,屆時將與新任國台辦主任宋濤舉行會面。有報導稱,夏立言也有可能會見到中共政治局排名第四的常委王滬寧。
對中國股市信心回溫 外資湧入熱度創五年新高
隨著中國鬆綁清零政策,有跡象顯示外國資金大幅回流至中國股市。這波熱潮能否持續下去?
印尼峇里島期待更多中國遊客
中國遊客又可以去峇里島渡假了!儘管目前是雨季,航班還很少,印尼旅遊官員及業內人士對中國遊客返回印尼卻充滿信心。疫情前,一年裡會有多達120萬中國遊客來峇里島享受海水藍天。
報告:美國投資者已向中國人工智慧領域投入數十億美元
美國喬治城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美國投資佔中國人工智慧領域投資總額的37%,超過400億美元。美方資本的合作者包括涉嫌參與鎮壓維吾爾族穆斯林相關人權侵犯行為的中國科技公司。
中國遊客重返歐洲為何步履蹣跚?
經歷了三年的疫情之後,歐洲的渡假勝地期待中國遊客的歸來。不過,目前還不能高興太早。
為什麼TikTok被各國政界盯上了?
中國短影片應用的迅速崛起,讓全世界的政治家和數據保護主義者感到憂心忡忡。他們擔心TikTok的原因是什麼?
德語媒體:北京向華盛頓發出的政治訊號
《法蘭克福匯報》評論指出,中國偵察氣球事件可以視作是北京向華盛頓發出的政治訊號——中國有能力隨時闖入美國領空。目前雙方的反應則顯示誰也不希望事態升級。「明鏡線上」則分析指出,氣球在偵察行動中所能獲得的機密情報非常有限,但它相比衛星卻存在一些
美媒:美國考慮制裁中國監控設備公司
《華爾街日報》援引消息人士報導稱,美國正考慮對向伊朗安全部隊出售產品的中國監控設備公司實施制裁,被鎖定的中國監控攝影機製造商天地偉業去年已被美國商務部列入黑名單。
「美海軍艦艇維修成本增加 航行時數減少」
一份報告顯示,由於維修延誤和成本增加,美國海軍艦艇的航行時間越來越少。這些問題令人不安,因為美國海軍不僅正在努力跟上中國的步伐——中國已擁有比美國更龐大艦隊,還要面對俄羅斯等海上對手。
上一頁
第81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