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牆外文摘:川普政府背叛了中國異議人士
牆外文摘
有評論認為,川普政府不僅削弱了對中國間諜活動和影響力滲透的防線,還背叛了那些一直是習近平政府眼中釘的異見人士,也背叛了揭露北京保守最嚴密的秘密的人。
美終止中國貨物「小額豁免」Temu商品喊漲
川普政府正式取消對來自中國、香港等地商業包裹的「小額豁免」 ,意味自此需繳納高達145%的關稅,Temu、Shein已有部分商品大幅調高售價。
德語媒體:關稅影響堪比新冠疫情?
媒體看中國
五年前,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各國採取的不同程度的封控措施使經濟活動幾乎陷入停滯。五年後的今天,美國總統川普发起的關稅戰也正在令全球經濟經受嚴峻考驗。
傳輸用戶數據至中國 TikTok觸法在歐洲再度受罰
因將歐洲用戶數據傳輸至中國,違反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短影片平台TikTok被愛爾蘭數據保護委員會處以高達5.3億歐元的重罰。這是繼2023年針對未成年人數據保護問題後的又一次重大處罰。
中國稱在「評估」美國提出的關稅談判提議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表示,美方近期主動向中方傳遞訊息,希望與中方談,中方正對此進行評估。美國高級官員日前表示,中國上周取消了對美國產品的一系列關稅,」這或許是為了展現誠意「。
中國解除對歐洲議員的制裁 歐洲議會強調不放棄人權立場
歐洲議會證實,中國解除對歐洲議會議員的制裁。這標誌著自2021年歐中因新疆人權問題交惡以來雙邊關係出現轉圜。歐洲議會議長梅索拉多次與中方交涉促成此舉,但議會高層強調,此次讓步並不代表將放鬆對中國人權記錄的監督,歐中關係仍充滿挑戰與複雜性
全球新聞自由指數:香港首列「狀況惡劣」
無國界記者組織發佈2025年全球新聞自由指數,台灣上升至24名,中國倒數第3名,香港首次落入最差的「狀況惡劣」類別。該組織倡議專員白奧蘭向DW表示,隨著美國逐漸失去「新聞自由燈塔」的地位,中國可能趁機繼續擴散其控制言論的手段到世界各地。
美方正「通過多種渠道」尋求與中國就關稅展開對話?
中國官媒稱從消息人士處獲悉,美國官員「通過多種渠道主動與中方接觸」,希望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美國財長貝森特等高層官員表示,相信中國期待達成內容廣泛的協議。
德語媒體:美國正在變得越來越像中國
媒體看中國
德國《焦點》雜誌發表客座分析性文章,作者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會長弗羅曼(Michael Froman)指出,過去幾十年的時間,「美國並沒有讓中國變得更像自己,反而是美國越來越像中國。華盛頓早已成為北京世界的一部分」。
美國取消中國小額免稅:幾家歡樂幾家愁
美國5月2日起將正式終止中國低價商品的進口免稅政策,消費者和依賴中國製造的商業模式將受到影響,美國本土製造商則可能迎來喘息的機會。
德語媒體: 未富先衰–中國的棘手問題
媒體看中國
《世界報》評論指出,中國光鮮自信的表象之下,其實面臨著人口老齡化、房地產泡沫、增長乏力與對外關係緊張等諸多難以解決的棘手問題。《法蘭克福匯報》報導稱,在中美關稅戰問題上,一些金磚國家寧願選擇中立。
越戰結束50周年:政權的「勝利日」,逃亡者的「黑色四月」
越南隆重慶祝越戰結束50周年。這個政權的「勝利日」,也是百萬逃亡者的「黑色四月」。這個日子也再次凸顯了越南與美國及中國的複雜關係。
川普关稅施壓之際 親信珀杜將出任駐華大使
本周二(4月29日),美國參議院批准通過前聯邦參議員戴維‧珀杜(David Perdue)出任駐華大使。美聯社指出,目前正值美中兩國陷入關稅對峙之際,此舉或將重塑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外交關係。
關稅讓中國商品另尋市場 德國專家:歐洲不必太擔心
川普宣布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後,一些專家擔心,本來為美國市場生產的中國商品會向其他國家廉價傾銷,給歐洲製造業帶來更大壓力。但此間有專家認為這種情況不會出現。
被川普怒斥「敵對政治行為」 亞馬遜緊急否認列出關稅成本
大型網路購物平台亞馬遜在遭到美國政府嚴厲批評後,否認了一則媒體報導中稱該網路巨頭打算在產品頁面上列出新關稅成本的說法。此前白宮發言人萊維特在記者會上說,「總統(川普)認為(亞馬遜列出關稅成本的)計劃是『敵對政治行為』」。
德語媒體:新冠溯源絕非兒戲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評論認為,白宮以「驚悚片廣告」的方式更新新冠訊息網站只能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因為「同缺失的訊息相比,錯誤的訊息更為可怕」。《法蘭克福匯報》則認為,中國電動車要想在德國市場立足,必須建立起廣泛的經銷商網路。
中國遼陽市一餐館發生嚴重火災 22人喪生
今年以來,中國北方已發生數起造成多人死亡的嚴重火災。
國際特赦組織年度報告:川普加劇全球人權倒退
這份針對150個國家人權狀況的年度報告指出,美國總統川普第二任期加劇了全球人權的倒退,推動世界走向一個由專制主義和企業貪婪主導的新時代。中國人權狀況進一步惡化。
德語媒體:中國把德國甩在了後面
媒體看中國
今天的汽車能和你聊天、能自動駕駛、必要情況下,還能飛行一段距離,這是上海車展上展示的最新技術,而傳統汽車大——德國在這場技術轉型中所處的被動境地,也在上海車展上暴露無遺。
中國同意印度香客今夏赴藏朝聖
在經歷了長達五年的中斷後,中國外交部周一宣佈,今年夏天將重新恢復印度香客前往西藏聖地朝拜。此舉被視為中印兩國關係改善的最新跡象。
中國否認習近平與川普通話 美財長也稱:不知情
美國總統川普上周宣稱接到習近平的電話,但遭到中國官方一再否認,重申「中美雙方並沒有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或談判,更談不上達成協議」。美國財長接受訪問時也表示,他對於川普是否真的和習近平通話一事「不知情」。
牆外文摘:川普助力中國主導亞太地區
牆外文摘
有評論認為, 川普对全球貿易的錯誤、無能的攻擊,可能會對美國在世界上最具商業活力的亞太地區的影響力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並留下可以由中國來填補的真空。
台灣前副總統出席教宗葬禮 與拜登互動
台灣前副總統陳建仁出席教宗葬禮,與美國前總統拜登、日本外相岩屋毅等政要互動。據中央社報導,陳建仁表示,盼望總統賴清德能親自出席新教宗的就職典禮。
川普签署行政令推深海採礦 中國批單邊利己
川普周四簽署了一項旨在促進深海採礦的行政命令,這是為擴大美國獲取鎳、銅和其他廣泛用於製造業的關鍵礦產資源所做的最新嘗試。
美軍艦再經過台海 中國稱全程跟監
4月23日,川普第二次任內二度派遣美國軍艦經過台灣海峽。美國強調這符合國際法保障的航行自由;中國解放軍則批評其「公開炒作」。
三名中國太空人搭載神舟二十號飛向「天宮」
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搭載三名太空人於周四升空進入預定軌道,前往天宮空間站進行人員輪換。這標誌著中國在拓展空間技術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步。
波音計劃轉售中國退單飛機 尋找新買家
由於美中關稅戰導致飛機交付受阻,波音正考慮將原計劃交付中國的數十架飛機轉售給其他亞洲以及拉美國家的客戶。
中國空軍編隊赴埃及展開首次聯合軍演
4月19日,中國空軍三大主戰機型跨越6000公里抵達埃及,參加在埃及領空舉行的中埃首次聯合軍事演習。此次聯合訓練將為雙方加強武器合作和軍事合作提供契機。
特斯拉利潤暴跌 馬斯克要從政府效率部大幅「抽身」
馬斯克本周二表示,他將減少在華盛頓政府效率部的工作,增加營運特斯拉的時間。特斯拉當天公佈的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利潤暴跌71%。
德語媒體:雙贏=中國人贏兩次?
媒體看中國
德國《商報》刊評反對用最低價格承諾方案取代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懲罰性關稅,認為這會讓中國車企賺更多錢、然後進一步投入研發擴大對歐洲車企的技術領先優勢。《法蘭克福匯報》則關注了中日韓三國面對川普关稅時的迥異姿態。
中國可能單方面解除對歐盟制裁
中國在2021年對五名歐洲議會議員施加了制裁,作為對歐盟制裁中國官員的報復。但在當前川普关稅政策導致中美、歐美關係緊張之際,傳出了中國有意單方面部分解除制裁的消息。歐洲議會表示,相關談判已接近尾聲;但歐盟委員會則對北京動議態度冷淡。
德語媒體:內憂外患的德國汽車業
媒體看中國
《南德意志報》認為,德國車企已經從「師傅」淪為「學徒」。《法蘭克福匯報》則擔心,德國汽車業正在遭受中國、美國的夾擊。
劍指「中國製造」?越南擬嚴打非法轉口貿易
路透社獲得的一份越南政府文件顯示,該國工業與貿易部4月15日發布指令,要求嚴厲打擊向美國等貿易夥伴非法轉運貨物的行為,從而避免被美國加徵高額關稅。越南的最大進口貿易夥伴是中國,最主要出口目的地則是美國。後者指責大量中國商品非法通過越南轉運。
中國股市現愛國投資風潮 散戶爭相「為國抄底」
在中美關稅戰持續升溫之際,一股愛國熱情正湧入中國股市。從普通散戶到專業投資人,越來越多中國人選擇「為國抄底」,用真金白銀力挺A股,資本市場儼然成為另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
德語媒體:中國民眾為何支持對美「硬剛」?
媒體看中國
《法蘭克福匯報》駐華記者觀察到,民族主義情緒在中國社媒上蔓延,在街頭受訪的民眾也大多支持對川普关稅戰不退讓的強硬立場。然而經濟上越來越自給自足帶來的底氣卻並不能促使中國人消費。
中國警告:若以犧牲中國為代價與美達成協議將遭反制
中國本周一強烈警告各國,不要為獲取美國關稅豁免而犧牲中國利益,否則將面臨中方堅決反制。此前有消息稱,美國正計劃施壓他國減少與中國貿易往來,北京對此表態強硬,稱「與虎謀皮」的做法注定「兩頭落空」。
規避美國關稅 中國產品「洗產地」偽裝韓國製
川普對中國施加高額關稅之際,韓國政府發現有許多中國輸往美國的產品偽裝成「韓國製」。韓國調查人員表示,在川普第一次任內就有這樣的趨勢。
中國、印度留學生狀告美國政府吊銷簽證
自3月底以來,美國高校已有上千名國際學生的簽證被吊銷或合法身份被終止。三名印度學生和兩名中國學生因此而對川普政府提起訴訟。
牆外文摘:「甲亢哥」直播香港為何成為官方盛事?
牆外文摘
有評論認為,被中國網民稱為「甲亢哥」的美國網紅IShowSpeed到香港直播時,被官方視為重大「盛事」去辦,表明雖然中國有戰狼一面,在內心也特別需要「西方人」的認同。
川普挥舞關稅大棒 美國企業真的滿意嗎?
美國中小型製造企業正試圖從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中獲益,但部分業者也對不確定性及潛在的貿易戰風險深感憂慮。
英國零售商擔心大批中國商品衝擊市場
美國總統川普对中國徵收高額關稅後,英國零售商普遍擔憂,大批中國商品會借助Shein和亞馬遜等電商被「傾銷」到英國和歐洲市場。
中國網民嘲諷美國離不開「中國製造」
川普的強硬關稅政策不但沒有嚇退中國,最近在中國社媒平台上更掀起花式嘲笑美國「離不開中國貨」的熱潮。有專家認為,此現象也與民族主義有關。
柬埔寨:習近平前腳離開 日本軍艦後腳停靠
兩艘日本海上自衛隊軍艦於本周六首次停靠中國資助升級的柬埔寨雲壤海軍基地,此舉被視為對美國擔憂的回應。
中國造船業怒批美方港口費政策
針對川普政府對中國船隻徵收新港口費用,中國造船業界和官方發出強烈反對,批評美方做法為「短視之舉」,並警告此舉將擾亂全球航運秩序。
關稅戰另闢蹊徑?中國供商上TikTok「直銷」 美國網民「坐不住」
大量中國供商在TikTok上發布英文短影片向美國消費者推銷商品,稱「跳過中間商,享受工廠價」,影片迅速走紅,部分播放量高達千萬。中國製造是否正在剝去國際品牌的溢價神話?TikTok是否成為反擊川普关稅的工具?
美國兩黨議員聯合訪台 承諾對台灣支持不變
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議員在川普第二任期首次聯合訪問台灣。議員們表示,即便政權更替,美國對台支持依然不變。
中國車在德市佔率不足0.2% 電動車佔七成
儘管在全球市場對德國車企構成激烈競爭,但中國品牌汽車在德國本土的實際保有量仍極為有限。
中國呼喚外資 德企還有多大信心?
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全球經濟不穩定性加劇的今天,中國領導層繼續致力於吸引更多外資,助力經濟成長。但北京的「魅力攻勢」還會收到成效嗎?
關稅不再加 TikTok再緩緩 川普示好中國?
美國總統川普4月17日忽然表示,美中之間針鋒相對的互加關稅可能即將結束。與此同時,他又表示,有關社媒平台TikTok的交易可能還要暫緩。此外,針對「中國製造」船舶徵收高額停靠費的計劃現在也有所軟化。
烏克蘭宣佈制裁三家中國企業
在總統澤倫斯基指控中國向俄羅斯供應武器之後,烏克蘭政府宣佈了最新制裁名單,其中包含了三家中國公司。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將澤倫斯基的指控稱為政治操弄。
上一頁
第8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