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馮德萊恩:不希望與中國脫鉤,對俄立場決定中歐關係
在下周首次正式訪問北京之前,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布魯塞爾的一次演講中表示歐盟不希望與中國脫鉤,但需要平衡與中國的關係。她指出,中國在俄烏衝突中的表現對歐中關係具有決定性意義。
德語媒體:危險的游戲
上周舉行了國會聽證會之後,美國政界全面禁止TikTok的呼聲變得比以往更高,這裡既有數據安全的擔憂,也有政治角逐的考量。那麼,德國和歐盟是否也會採取類似步驟呢?
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會晤台灣前總統馬英九
以祭祖之名首次訪問中國大陸的前台灣總統馬英九在武漢會晤國台辦主任宋濤。馬英九表示,目前兩岸交流中斷,民間敵意上升,但兩岸領導者必須盡一切可能避免戰爭衝突。
中國、巴西達成協議放棄美元貿易結算
巴西政府周三宣佈,巴西與中國達成協議,今後將不再使用美元作為中間貨幣,而是使用本幣進行貿易結算。中國是巴西最大的貿易夥伴國。
匈牙利民眾抗議中國電池工廠
中國電池廠商寧德時代正在匈牙利德佈雷森建設一座生產基地,當地政府希望能夠借此拉動經濟增長、促進就業。但是,擔心環境污染的民眾連日來對這座電池工廠發起了抗議。
李強博鰲論壇首秀 對中國經濟樂觀
中國總理李強週四(30日)首度以總理身份出席博鰲論壇開幕式,他說了什麼?其他國家和組織又是如何參與?
民主峰會登場 中俄批評美國
美國總統拜登29日出席美國主辦的民主峰會,繼上次投入約4億美元支持全球民主後,這次再加碼資金,並將聯手其他國家對抗監控科技。中國和俄國對民主峰會則持批評立場,他們說了什麼?
德語媒體:不斷升級的TikTok之爭
美國科技巨頭的總裁們被叫到國會參加聽證,本來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此次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參加國會聽證,關注度及其影響明顯不同以往。
澤倫斯基喊話習近平:想在烏克蘭和他談談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本周二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喊話習近平,表示想和他在烏克蘭談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此回應稱,沒有可以提供的訊息。克里姆林宮發言人表示,俄羅斯無權提出習近平該不該訪烏的建議。
中國和美國能攜手結束烏克蘭戰爭嗎?
如果中國願意,它可以給俄羅斯施加巨大的壓力。與此同時,對戰爭的疲倦情緒正在美國蔓延。這兩個強有力的對手可以一起為和平而做出努力。
長平觀察:馬雲"被回國",中國經濟會好起來嗎?
"馬雲回國"是否意味著中國經濟將走出困境?時評作家長平認為,如果沒有制度建設,再多"馬雲"一起回國,也不能刺激出經濟發展,而只能刺激出"反右"勞改農場和"心肌梗塞"。
客座評論:馬雲回國,中國企業家或迎來一個政策小陽春
馬雲回中國了,接下來外界在觀察他會呆多久。儘管中國的企業家們會遇到各種各樣具體的困難,但整體上或會迎來非常重要的政策環境的小陽春。
憂台灣遭入侵 日本舉行疏散演習
面對中國可能攻打台灣的憂慮,日本沖繩縣已經開始進行疏散演習。不過,這類演習有沒有效,讓部分專家懷疑。
馬蔡各自出訪中美 引爆哪些話題?
台灣總統蔡英文週三出發訪問中美洲並過境美國,與已在中國訪問的前總統馬英九撞期,在海峽兩岸引發哪些話題與討論?
一帶一路貸款不透明 中國:不接受潑髒水
中國「一帶一路」所費不貲,近年來擴大了其救助貸款規模。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中國已展開128次救助貸款業務,金額達2400億美元,但貸款機制並不透明。對此,中國外交部又怎麼說?
美對5中企祭貿易限制 海康威視子公司入列
美國28日再對5家中國公司實施貿易限制,理由是這些企業涉嫌幫助北京政府壓迫新疆維族人。遭美國列入黑名單的對象,包含哪些公司?
阿里巴巴宣佈分拆成6家公司 股價大漲
在創始人馬雲回到中國後,中國電商阿里巴巴宣佈重組為六家公司,並推動獨立營運與上市,這被認為是來自監管機構的壓力減少,資本市場對此表示歡迎。
30年: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結束了?
專家說,在中國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的目標寫入憲法三十年後,「改革開放」的時代似乎已經結束。
德語媒體:中國如何從美國的銀行危機中獲益?
美聯準正在眼睜睜地看著美國的銀行走進下一場危機。中國對此求之不得。在中共高層一些人的眼中,這場危機再度證明美國已經陷入衰敗之中。德國《經濟周刊》發表評論,「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已經瞄準好危機四伏的美國」。
俄出口印度石油年增22倍 俄副總理:賣給友好國家
俄烏戰爭開打之後,西方各國對俄祭出經濟制裁。身為能源大國的俄羅斯轉向印度和中國出口石油,甚至建立「影子艦隊」用於長途運輸貨物。
台灣:現總統出訪美洲 前總統飛往中國大陸
幾天後,蔡英文將出訪拉丁美洲並過境美國。這勢必會引發新一輪的台海緊張局勢。而在此之前,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卻踏上了中國大陸之旅。在過去70年間,還從未有過台灣的現任總統或前總統到訪中國大陸。
沙烏地阿美宣佈兩項在華投資 總額超1000億人民幣
3月26日和27日,沙烏地石油巨頭沙烏地阿美接連宣佈兩項在中國的大型投資計劃。3月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沙烏地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通電話。
歐盟通過反脅迫措施法 劍指中美
歐盟周二通過「反脅迫措施」(ACI),今後將允許對歐盟成員國經濟施壓的國家採取報復措施。過去幾年歐盟成員國曾指責中國以及美國前總統川普将貿易作為政治施壓的工具。
報告:朝鮮女孩在中國「紅區」遭剝削
維權人士敦促中國保護數十萬逃到其領土的朝鮮女性,許多朝鮮難民據報導人口販賣、性侵,或被迫成為性奴隸。
馬英九訪中 國台辦副主任接機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27日造訪上海和南京,但未如媒體預料,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丁薛祥或其他中國高層在機場接機,而是只由國台辦副主任陳元豐和上海官員接機,顯示中國官方對他此行的安排也相當低調。
德語媒體:中國讓歐洲人陷入困境
在歐盟峰會上歐洲人取得的普遍共識是,少了美國或是中國都不行。《柏林報》指出,這令歐洲人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法蘭克福評論報》關注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過度依賴為歐洲能源轉型造成的困境。
抗衡中國 美宣佈援非方案
美國副總統哈里斯26日展開訪非行程,27日宣佈將提供1億美元強化西非沿海國家安全。美國為抗衡中國在非洲與日俱增的影響力,持續佈局非洲,而哈里斯此行訪問哪些國家?美國近來如何加強與非洲國家間的關係?
日本藥廠員工遭中國拘留 北京證實涉嫌間諜活動
日本藥廠的一名日籍員工在中國被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周一證實,該日本公民涉嫌從事間諜活動。據日本共同社所做的統計,自2015年以來,不計入此次案件,至少有16名日本公民因涉嫌參與間諜活動,而被中國政府拘留。
中國如何從西方對俄羅斯能源出口的制裁中獲益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引發歐盟對購買俄羅斯海運原油和煤炭的制裁,以及七國集團就俄羅斯原油達成的價格上限。這導致和俄羅斯關係緊密的中國成為能源交易中的受益者。
中國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為何「智商」不高?
中美兩國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的「智商」差距有多大?為什麼早已經立下雄心壯志的中國網路公司還在蹣跚學步?
西方品牌撤走之後,俄羅斯人愛上了中國汽車嗎?
西方汽車製造商撤離俄羅斯市場之後,中國品牌銷量大增。但是俄羅斯消費者和經銷商都認為中國汽車的品質不夠好,價格也不低。
宏都拉斯與中國建交 台灣控北京誘迫
經過各方多日斡旋,中美洲國家宏都拉斯政府26日早上宣佈與台灣斷交,中午即宣佈與中國正式建交。台灣邦交國剩下幾個?
德語媒體:烏克蘭是中國的戰略犧牲品
習近平拜訪好朋友普丁之後,澤倫斯基在與北京有關的話題上仍然非常謹慎,或許是因為烏克蘭總統對於得到中國的支持仍抱有一絲希望。
美加領導人會面 拜登誓言與盟友捍衛「北約的每一寸領土」
習近平剛剛結束了俄羅斯之行,美國總統拜登就前往加拿大進行訪問,與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的聯合發布會上,他警告莫斯科,美加及其盟友將捍衛「北約的每一寸領土」。他強調兩國友誼,表示美加「一條心」。
台洪關係惡化 AIT警告:中國常許下空頭承諾
宏都拉斯外長本周三率團前往北京之後,台灣外交部立即召回駐洪大使表達不滿。如今台灣和宏都拉斯的邦交關係岌岌可危,美國官員因此向洪國喊話:中國常以空頭承諾換取外交認可,而台灣則是一個可靠的夥伴。
紐西蘭外長與秦剛見面 提及人權、台灣議題
紐西蘭外長馬胡塔訪問中國,這是該國外長自2018年以來對中國的首次訪問。她表示,會晤時向中方提及了人權問題、香港自由狀況以及對台灣局勢的擔憂。馬胡塔也利用對話的機會呼籲中國促使俄方撤軍。
美媒揭底中國結束清零政策內幕
去年3月,頂級醫學專家就向中國國務院提交了准備逐步放鬆管制的詳細建議。然而,為什麼到了年底,中國當局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結束清零政策?美聯社根據數據模型、大量採訪以及獲取的內部報告和指令,揭示了中國政府全過程決策內幕。
德語媒體: 中國在艱難地尋求平衡
剛剛結束的習普會上,有兩件事給人印象深刻:其一,中俄兩國間經濟和戰略合作更加緊密。其二,在俄烏戰爭問題上,中國仍在努力保持中立的表象。
中國「政治啟蒙」博主「編程隨想」證實被判刑7年監禁
本名阮曉寰的中國知名博主「編程隨想」在今年2月被法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7年有期徒刑。他的妻子對判決書多處內容表達質疑,表示將繼續上訴,同時也在與檢方交涉,希望由信任的律師為阮曉寰辯護。
中國指美艦擅闖南海 美方否認稱是例行航行
中美緊張關係加劇,南海爭議再起。週四(24日),中國軍方稱美國軍艦擅闖其領海;中國外交部稱此為挑釁,美方則反駁中方說法。究竟發生了什麼?雙方怎麼說?
中國商務部稱出售TikTok需依照中國法律
TikTok與字節跳動的關係近年引起各國對用戶資安的疑慮,中國商務部3月23日對美國政府要求字節跳動出售TikTok表示堅決反對。此外,過去曾退居幕後,但近日頻頻曝光於媒體的TikTok首席執行長周受資引起了人們的好奇。
評論:普丁身後的中國長城
習近平此番莫斯科之行,就是要告訴普丁,他是一位靠得住的朋友,在俄烏戰爭問題上,也同樣如此。德國之聲評論員Roman Goncharenko 認為,這絕不是一個好訊號。
美空軍部長:不存在中國入侵台灣的緊迫威脅
美國空軍部長表示,雖然中國入侵台灣的威脅並非迫在眉睫,但是美國已經做好準備防衛台灣。中國軍方稱,美國一導彈驅逐艦周四「非法闖入中國西沙領海」被警告驅逐。
離港擇台 德國智庫紮根台北
為了保護職員不受《香港國安法》威脅,德國智庫,弗里德里希諾曼自由基金會2020年關閉了駐港辦事處,如今遷移到台灣開設新辦公室。週二(21日),在訪台的德國教育部長施塔克-瓦青格見證下,該基金會於台北開設「全球創新中心」。他們為什麼選擇台灣?
潘多拉之盒:歐盟權衡改變與中國的關係
中國展現與俄羅斯穩固的關係,令布魯塞爾的官員們感到不滿,他們越來越擔心北京正在考慮向莫斯科提供武器。但就目前而言,歐盟並沒有真的希望與中國脫鈎。
洪外長赴中談建交 台外長質疑刻意撞期蔡訪美
路透社23日報導,洪國外長已於週三(3月22日)前往中國洽談建交。台灣外交部除宣佈立即召回駐洪大使以示抗議外,台灣外長吳釗燮亦表示,洪國「棄台投中」的時間點接近蔡英文訪美,並非巧合。
抖音執行長赴美國會作證前夕 專家怎麼說?
抖音因與中國政府的關係備受質疑,其執行長周受資23日將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就相關問題作證。在此之前,他表示該公司正處於「關鍵時刻」,多方斡旋盼消除被禁用風險,該公司也動員平台網紅赴華府表達支持。專家怎麼看美國政府禁用TikTok的可行性?
中國批准首款國產mRNA新冠疫苗
在中國上個月已經宣佈取得抗疫「決定性勝利」之後,首款國產mRNA疫苗SYS6006的問世沒有引起太大轟動,但專家認為其意義重大,並強調必須與世界衞生組織分享數據。
中國「強烈反對」美增加在菲律賓駐軍基地
正在菲律賓訪問的中國副外長孫衛東對馬尼拉允許美國在菲律賓更多軍事基地駐軍表示反對。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則為他的決定進行了辯護,稱這對本國領土防禦至關重要。
客座評論:習近平訪俄後的世界格局
習近平與普丁在莫斯科會面後,對世界民主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世界民主陣營對此的準備和應對是不充分的。可以說,習近平的這次莫斯科之行對今後世界格局的變化定下了基調。而會面對今後發展帶來的影響,值得人們思考。
上一頁
第75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