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媒體:中國拒絕重新安排布林肯訪華行程
據《金融時報》報導,因間諜氣球事件,中國已告知美國,不會重新安排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北京的行程。
王毅會晤德國外長 期望「支持中國和平統一」
貝爾博克4月15日結束了她的首次訪華,前往韓國。她在首爾強調,德國可以學習韓國經驗,降低對華經貿合作的風險。 此前,她與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就烏克蘭、台灣、中國人權等一系列高度爭議的話題進行了會談。
布林肯訪問河內 美越提升關係抗衡中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六(4月15日)在河內與越南總理范明政會晤。美國將越南視為其地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試圖利用該國與中國的競爭來擴大其影響力。
中國投資者深耕拉美 誰受益誰憂心?
過去三十年來,中國的貨物出口量一直遠遠超過進口量。這使得它積累的外匯儲備以約三兆美元排名全球第一,此數字大致相當於法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那麼,中國用這些錢做了些什麼?
習近平會盧拉:談經濟合作、烏克蘭戰爭
結束對上海的訪問後,巴西總統盧拉繼續北上,周五在北京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兩人盛贊雙邊經濟和外交合作的前景,呼籲通過對話和談判結束俄烏衝突。
中國廠商小米被烏克蘭列入戰爭資助者名單
烏克蘭國家預防腐敗局4月13日將中國手機廠商小米列入了國際戰爭資助者名單,主要理由是俄烏戰爭爆發後,小米手機在俄羅斯銷量大漲,從而導致向俄羅斯的納稅額也暴漲。小米集團則發布聲明,稱從不支持戰爭。
德國外長訪華 如何為馬克宏「糾偏」?
貝爾博克開啟上任以來的首次訪華行程。有德語媒體評論指出,德國外長有義務糾正法國總統馬克宏的所謂歐洲「戰略自主」言論,重新將台海議題定義為歐洲的優先事務。那麼貝爾博克在北京與中國外長秦剛會晤時,分別就台灣、烏克蘭和人權議題做了哪些表態?秦剛又是如何回應的?
美國洩密門:中國計劃秘密向俄供應軍火
《華盛頓郵報》引述一份疑似美國洩密情報文件稱,在今年的早些時候,中國方面已經同意向俄羅斯秘密提供「致命性援助」,並計劃將軍事物資偽裝成民用產品。
彭帥事件一年餘 女子網球協會宣佈恢復中國賽事
國際女子網球協會WTA周四宣佈,將恢復今年在中國的賽事。2021年底,該協會曾發聲明表明立場:出於對前雙打世界排名第一的選手彭帥安全的擔憂,暫停在中國的賽事活動。
波蘭總理批馬克宏「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波蘭總理13日直言,歐洲試圖加強歐中關係會犯下錯誤。他還說若烏克蘭陷落,中國可能就會攻打台灣,他怎麼說的?馬克宏戰略自主有什麼問題?其他歐洲領袖怎麼理解兩岸局勢?
中國一季度與俄進出口大增,與歐美日貿易下降
據中國海關總署本周四(4月13日)發布的數據,以美元計,中國今年3月出口同比增長14.8%,為半年來首次轉為增長。同月進口同比下降1.4%,降幅收窄。今年第一季度,中國與俄羅斯的進出口大幅增加,與美國、歐盟和日本的進出口均下降。
德外長訪中第二站 將赴北京舉行戰略會談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13日飛抵天津,展開對中國為期兩天的訪問。在天津停留期間,她發表了對台海局勢的看法,隨後將前往北京進行戰略會談。這場會談被視為她此行訪中「最棘手」的一環,為什麼?
俄中否決安理會譴責緬甸決議
因俄羅斯和中國的反對,聯合國安理會譴責緬甸軍政府暴力鎮壓的一項決議案胎死腹中。日前,政府軍的一次空襲可能造成近百人死亡,其中包括平民。
中國對台灣祭貿易壁壘調查 專家:時機敏感
中國在結束對台環島軍演後,12日宣佈將對台灣數千項商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台灣回應為何?專家怎麼說?
漢堡港福地碼頭被列入關鍵基礎設施 中遠入股還有戲嗎?
德國經濟部一名發言人本周三(4月12日)表示,在德國訊息技術安全局(BSI)將漢堡港福地碼頭列為關鍵基礎設施後,德國經濟部將重新審議中遠集團入股該碼頭的計劃。
世衛組織:中國出現首名H3N8禽流感人類死亡病例
世衛組織通報,一名中國女性成為全球首個因感染甲型禽流感H3N8而死亡的病例。到目前為止僅發現三個確診病例,均發生在中國。
德國外長訪華前夕 德外交部關注台海籲和平
就在德國外長貝爾博克訪華前夕,德國外交部今天表示,以軍事作為威脅反而有可能增加意外軍事衝突的風險,並且提到台灣和中國的關係將會是德外長此行的議題之一。另外,原訂也在本周訪問中國的歐盟高級代表波瑞爾則因為確診新冠而延後行程。
墨西哥近岸外包業務讓中企看到商機
和美國之間的貿易戰以及日益增長的地緣政治風險,促使數十家中國企業在墨西哥開啟了業務。在這個與美國相鄰的拉美國家,中資在該國近岸外包業務中所佔份額達到了40%。
客座評論:馬克宏寧可挨駡也「棄台」的盤算
法國總統馬克宏有關台灣的一席評論,在歐洲和美國可以說是炸了鍋,不過他心中應該自有想法:既然在經濟上有求於中國,當然不願意為台灣而惹惱北京政權。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長近年就對華立場有何表態?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將於4月13日至15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並與中國外長秦剛共同主持第六輪中德外交與安全戰略對話。貝爾博克主張在和中國打交道時將對話與強硬相結合,不脫鉤、不依賴。她近年來就對中國的立場有什麼樣的表態?
「洩密門」暴露美國情報部門監控中國
連續幾日來,美國機密情報疑似洩密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包括烏克蘭、韓國在內的多個牽涉國家都做出了回應。不過,同樣被牽涉的中國,其官方機構暫未對此進行表態。
台灣是歐洲該面對的問題嗎?
法國總統馬克宏說歐盟在處理與中國的關係時應該更加獨立,這番話已引來不滿。但有分析人士懷疑,其他歐盟領導人對此可能也有同感——即使這代表站在美國一邊的壓力加重。
美菲「2+2」部長對話 同意擴大軍事合作
美菲史上最大規模聯合軍演11日展開,同日,美菲也在暌違7年後,再次舉行「2+2」部長級對話,詳細內容為何?
德語媒體:馬克宏的超級大國夢分裂西方
法國總統馬克宏在訪華期間接受採訪,呼籲歐盟實施戰略自主,不該因為台灣捲入中美衝突,並稱歐盟可以成為與中、美並駕齊驅的「第三極」。德語媒體就此掀起了對馬克宏的批評聲浪。
阿里巴巴打造中國版ChatGPT
阿里巴巴集團4月11日宣佈正式推出大語言模型「通義千問」。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在發布會上表示,阿里巴巴今後的所有產品都將接入 「通義千問」。該公司另一名高官還說,「通義千問」開放後,將幫助每家企業打造自己的專屬大模型。
中國在亞洲擴張 歐盟如何做出自己的回應?
迫於美國的壓力,歐盟需要對中國在東南亞的戰略擴張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然而,歐洲領導人表示,他們希望避免被視為華盛頓的傳聲筒。
關係改善 中澳將談判解決大麥爭端
澳洲外长黃英賢本周二(4月11日)表示,澳洲已与中國達成協議,解決大麥出口中國問題上的爭端。這被視為兩國關係改善的又一跡象。
專訪:北京想儘可能清除民間力量
中國山東的法院週一對知名維權律師丁家喜與許志永判處超過10年的重刑。旅美的中國法律學者滕彪告訴DW,這個現象顯示習近平領導的中國政府正在盡一切努力清除民間力量,而國際社會應在與中國交涉時,把人權擺在最重要的位置。
中國宣佈結束軍演 俄:北京有權回應「挑釁」
中國周一宣佈為期三天的軍演結束。中國外交部表示,軍演是對「台獨」分裂勢力與外部勢力勾連挑釁的嚴重警告。日本,歐盟都表達關切。俄羅斯表示,北京完全有權回應對中國的一再 "挑釁",並在台灣周邊進行軍事演習。
德語媒體:歐洲與中國相互依賴
復活節假日期間的德語區各大報刊,仍然在關注馬克宏與馮德萊恩訪華後的歐中關係。《法蘭克福匯報》指出,歐洲與中國依然處於相互依賴的狀態。《總匯報》則認為,歐洲人在更強硬對待中國的同時,也依然可以和中國做生意。
烏拉圭尋求與中國自貿協定 引鄰國擔憂
南美小國烏拉圭正尋求加快與中國的自貿談判進度。不過,該國的這一動向卻引起了地區鄰國的警覺。
被中國稱為「老朋友」的巴西總統盧拉周二訪華
巴西總統盧拉周二將開始對中國的訪問。屆時他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面,雙方將討論包括經貿關係和烏克蘭戰爭等在內的一系列議題。盧拉原定於3月25日啟程前往中國訪問,後因為被診斷出患有流感和肺炎而推遲了行程。
馬科斯:美駐菲軍事基地不會用於進攻行動
就中國對馬尼拉允許美軍使用菲律賓更多軍事基地表示不滿一事,菲律賓總統馬科斯今天回應強調,「如果不打算攻擊我們,他們就不必擔心,因為我們不會與他們作戰。」
「廈門聚會案」判決出爐 丁家喜許志永刑期逾十年
「廈門聚會案」的兩位主要被告丁家喜跟許志永在被關押超過三年後,週一被山東省一個法院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12年與14年的刑期。家屬痛批中國當局的作法,而專家也說,這顯示任何在中國提倡自由與民主的人,都會受到嚴厲的打擊。
牆外文摘:疫情之後中國經濟為什麼不能迅速復甦?
經濟學家陳志武認為,疫情之後中國經濟不能迅速復甦最主要的原因,是過去幾年中國的經濟體制、行政管制、社會治理體制,還有很多具體的政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軍演進入第二天 蔡英文:對台海周邊安全情勢有即時掌握
中國昨日開啟在台灣周邊地區的軍演。美國表示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台灣總統蔡英文回應軍演時強調,台灣會和世界上所有熱愛民主的夥伴站在一起,共同負起確保區域穩定繁榮的責任。
贊比亞修公路 誰出錢?誰賺錢?
贊比亞修建連接首都盧薩卡和北部商業中心恩多拉公路的合同被授予三家中資企業組成的聯合體。由於贊比亞的兩個養老基金會為這個項目提供數百萬美元的資金而引起當地不少人的不滿。
西方制裁失效?中國監控技術版圖持續擴張
隨著西方對中國科技的打壓,影片監控企業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審查。不過,儘管人們擔心它們可能被用於間諜活動,但全球對中國監控攝影頭的需求並沒有減弱。
中國軍演陰影下,台灣人在自由廣場跳舞
北京稱為期三天的演習是對台灣總統蔡英文會見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的「嚴重警告」,但是對岸的武力展示已經成為台北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馬克宏與馮德萊恩在中國:冷熱分明
法國總統馬克宏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中國行程已經在4月7日結束。與馬克宏受到的隆重款待不同,馮德萊恩似乎受到了中國方面的冷遇。分析人士認為,這並不只是因為馮德萊恩近期發表了對華強硬的言論。
美國機密文件外洩:涉烏克蘭、中國和中東
網路上出現一批新的洩密文件,其中包含美國關於烏克蘭、中國和中東的軍事機密。一名匿名高級官員說,這次洩密是「五眼聯盟的一場噩夢」。
反制措施來了?中國軍演 台回應:蓄意製造緊張關係
中國周六突然宣佈在台灣周邊地區進行為期三天的軍演。台灣國防部回應,解放軍蓄意製造台海緊張關係。與此同時,蔡英文與麥卡錫會晤後已返回台灣。她周六會晤了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率領的代表團,她對對方以行動展現對台灣堅定的支持表示感謝。
客座評論:馬英九「登陸」的歷史意義
馬英九此次訪問中國大陸不僅是73年來中華民國領導人首次「登陸」之行,也是73年來中華民國領導人首次在大陸宣示中華民國主權,具有深遠的歷史性意義。
中國駐歐大使傅聰:友誼無上限是一種修辭表達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訪華前,中國駐歐盟大使傅聰接受《紐約時報》專訪,就同俄羅斯"無上限友誼"、習近平為什麼不與澤倫斯基通話以及《歐中投資協會》有無前景等幾個重大問題闡明中國政府的立場。
德國對華經濟依賴持續加深 問題出在哪?
德國和中國之間的經濟交流一直以來相當熱絡,但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後,德國政府開始思考:如何降低對單一國家,特別是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然而,目前德國對中國的依賴仍然只增不減,到底問題出在哪?
世衛要求中國分享全部數據證實新冠病毒源於自然
在今年3月有新線索顯示新冠病毒起源於自然界之後,世衛組織要求中國提供全部有關訊息,不然,所有對新冠病毒源頭的猜測都會繼續下去。
中國未強烈回應蔡麥會 台警告為灰色戰術
「蔡麥會」落幕,外界好奇北京反應為何不如佩洛西訪台時激烈。專家分析,在蔡英文會晤麥卡錫的同時,還有多個重量級人物訪華。這些因素如何影響北京的回應方式?台灣對北京做法有何解讀?
德語媒體:德國企業在中國的「冒進路線」
《明鏡周刊》發表分析性文章指出,雖然德國企業在中國投資的風險正變得越來越高,但是由於高額利潤的誘惑,很多企業不惜「鋌而走險」。德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冒進路線」令柏林政府大為光火。
艾未未新作:65萬塊樂高重新演繹《睡蓮》
艾未未有史以來最大的樂高作品在倫敦展出。他用65萬塊樂高積木重新演繹莫內名作《睡蓮》,向已故父親艾青致敬。
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將於下周訪問中國
歐盟外交事務發言人斯塔諾(Peter Stano)周四(4 月 6 日)表示,歐盟外交與安全事務高級代表博雷爾將於 4 月 13 日至 15 日訪問中國。
上一頁
第73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