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國網球聯合會:彭帥不應被遺忘
在國際女子網球協會(WTA)決定放棄對中國實施的抵制行動之後,德國網球聯合會回應稱,尊重相關決定,但同時也應該繼續呼籲對彭帥事件進行調查和澄清。
中菲承諾深化關係 馬尼拉: 不只著眼於南海分歧
中國和菲律賓在周六承諾共同努力,解決雙方在南海的分歧,並深化雙邊關係。馬尼拉稱,兩國關係不僅僅只包含南海分歧這一方面。目前,美菲正舉行大規模聯合軍演,而美國與中國正在印太地區競爭戰略優勢。
美眾議院兵棋推演台海衝突 結論:必須全面武裝台灣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與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聯合舉行兵棋推演,模擬中國武力進攻台灣。兵推模擬結果顯示,衝突爆發後美國將無法向台灣提供補給,所以有必要先行將台灣武裝到「牙齒」。
學者分析秦剛表態:「中國的土地收回來就絕不再失去」
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周五的對台灣的表態引發關注。其中說到,「中國的土地收回來了,就絕不會再失去」。這句話也成為眾多中國媒體報導的標題。
英媒:情報指中國正建立劫持衛星能力
英國媒體《金融時報》報導指出,美國機密情報揭示了北京如何尋求對戰時通信的控制。莫斯科和北京最近都在衛星干擾和其他工具方面取得了進展。
台灣出版商於中國失聯 外界憂對出版界產生寒蟬效應
台灣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20日傳出在中國與外界失聯已逾一個月,國台辦26日證實他正在接受國安機關調查。雖然台灣陸委會此前堅稱富察目前「是平安的」,但部分分析人士擔憂,這個事件會在華文出版界製造寒蟬效應。
推特取消「政府資助媒體」、「國家附屬媒體」標籤
推特取消了給用戶名加注「政府資助的媒體」、「國家附屬媒體」等標籤。包括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新華社和今日俄羅斯在內的眾多媒體推特帳號下原本被加注的這些標籤都已消失不見。
中國航母遼寧號參加西太平洋軍演
中國航母遼寧艦已在西太平洋某海域,開展實戰化演練。海南海事局發布通告稱,由於周末軍演原因,禁止船隻進入相關海域。這是近日來中方一系列軍演的一個組成部分。
郭文貴保釋被拒上訴失敗 美法院判繼續關押
流亡美國的中國富豪郭文貴日前因涉嫌詐騙10億美元被捕。美國法院4月拒絕其律師提出的保釋案,本月14日再駁回其上訴,將郭文貴繼續關押獄中。
「白紙運動」示威者親揭被捕經歷 籲外界關注
在中國爆發反對清零政策的「白紙運動」逾三個月後,一位上個月抵達德國漢堡的中國青年,首次以示威者的身份,公開談論自己被捕與逃脫的過程,並闡述自己為何決定冒險公開身份來為其他被捕示威者發聲。
客座評論:中國經濟處於通縮之謎
後疫情時代的中國經濟如今到底是否迎來了通縮?政論家鄧聿文認為,這要取決於是看中國經濟的「上半身」還是「下半身」。
德語媒體: 不斷升級的中西口水戰
剛剛結束的西方七國外長會議聯合聲明中,以罕見的強硬措辭敦促中國不要對台灣使用威懾和武力手段。 而北京也立即反唇相譏稱這份聲明充滿了"傲慢、偏見和反華險惡用心。"
寶馬mini上海車展落入「冰淇淋門」慘遭「翻車」
據網民爆料,近日上海車展上寶馬mini展台的工作人員在發放免費冰淇淋時疑似區別對待中外訪客。這一事件在新浪微博上曝光後,大量網民紛紛表示憤怒和不滿。MINI中國通過其官方帳號對此事表達歉意,聲稱「管理不細緻和工作人員失職」。
特斯拉財報低於預期 馬斯克:先拼銷量後談利潤
特斯拉周三公佈的季度財報數據低於外界預期,馬斯克再度提及了去年底由特斯拉掀起的電動車價格戰,他表示,在經濟疲軟的情況下,特斯拉將優先考慮銷售增長而非利潤。
德國和法國譴責中國重判、拘捕人權衛士
德國和法國外交部發言人周四發表聲明,譴責中國對許志永、丁家喜的判刑以及對余文生夫婦的拘捕,呼籲立即釋放他們。許志永和丁家喜4月10日被中國山東一家法院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十餘年刑期。余文生夫婦則在上周傳出被當局拘捕。
FBI:中國伊朗「越線」打壓在美異議人士
美國聯邦調查局官員指出,中國和伊朗等政府在美國打壓異議人士的舉動越來越常見,近來觀察到的趨勢甚至涉及使用新策略和越線行為。
白紙運動參與者:「世界不應再支持中國政府」
中國去年11月爆發抗議嚴格新冠清零政策的「白紙運動」。據路透社報導,至少兩名參與抗議的女性近日才終於獲釋。逃到德國的白紙運動參與者黃意誠表示,國際應該關注中國現況,中國政府正嚴厲打壓人民,世界不應該與中國政府站在一起。
白紙運動:兩名抗議者被拘近四個月後獲釋
據路透社報導,至少兩名在北京參加「白紙運動」的女性周三獲釋。她們已被拘押近四個月。當時的抗議呼籲終結新冠封控措施。
德國將從5月1日起對中國公民重新開放旅遊簽證
德國之聲從德國外交部獲得的獨家消息顯示,德國駐華使領館將從5月1日開始重新恢復受理中國公民旅遊簽證申請。外交部同時表示,由於目前在華簽證中心人力不足,部分類別的簽證批准等待時間可能長達數周。
中菲關係大起大落之際 秦剛應邀出訪
秦剛將於週五(21日)訪問菲律賓,時機恰逢近來中菲關係緊張之際:美菲舉辦聯合軍演,菲國總統小馬科斯將就中國駐菲大使黃溪連「涉台言論」與其談話,專家認為會晤背後考量為何?
華盛頓郵報:中國高空無人偵察機將在近期投入使用
華盛頓郵報周二晚間援引美國軍方秘密文件報導稱,中國方面正在組建無人機部隊,這種無人機的飛行速度可能會達到三倍音速。
未停手賣硬碟給華為 美公司遭罰3億美元
美國商務部19日以違反出口法規限制供貨給華為為由,對美國硬碟大廠希捷祭出天價罰單,具體內容為何?希捷怎麼說?
德語媒體:歐洲要爭當「第三極」?別想了!
馬克宏結束訪華已經多日,但是圍繞他有關「歐洲戰略自主」言論的爭議還在繼續。《時代周報》發表署名評論文章指出,成為除了美國和中國之外的「第三極」這個目標對於歐洲來說不僅不值得爭取,而且還具有危險性。
德外長訪華有感:如今中國更是「制度對手」
上周訪華的德國外長貝爾博克周三回答聯邦議會的詢問。她表示,很可惜,訪華的印象是,中國「夥伴、競爭者和制度對手」三種角色中,制度對手的這一層面越來越強。
左手歡迎歐盟右手抓捕律師 北京釋放什麼訊息?
上週在德國外長貝爾博克訪華之際,中國政府對多名維權律師進行逮捕或限制人身自由。維權律師王全璋告訴DW,中國政府的相關做法似乎比以往還嚴重,而中歐專家認為,北京此舉明顯向歐洲傳遞訊息,那就是布魯塞爾不該置喙中國人權議題。歐盟呼籲釋放余文生夫婦
德國電動車在中國市場步履蹣跚
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是全球各大廠商的必爭之地,他們紛紛開啟了價格戰。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德國車企的境遇相當不妙。
世界苦於通膨,中國要擔心通縮嗎?
中國第一季度經濟數據向好,GDP同比增長4.5%。但此前人們對通貨緊縮的擔憂並未消散。專家指出,目前的情況尚未嚴重到通縮的地步,但排除風險則需要更有力的經濟復甦。
中國籍男子因涉嫌"褻瀆"在巴基斯坦被逮捕
周一,一名中國籍男子因涉嫌褻瀆神靈遭巴基斯坦警方逮捕後,一群巴基斯坦示威者包圍並衝擊了當地警察局,要求嚴懲這名田姓男子。
G7外長向中、俄發出明確訊號
G7外長周二發出警告:為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提供幫助者將面臨「嚴重的代價」。與此同時,他們在對華立場上展現出一致陣線;北京稱之為「惡意抹黑污衊」。
馮德萊恩:歐盟需要一致的對華戰略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再度呼籲歐盟在關鍵資源方面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同時她也強調,歐盟「強烈反對(台灣海峽)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為,特別是使用武力(改變現狀)」。
中國上季GDP加速成長 達一年來最高
中國自去年底鬆綁清零政策後,經濟情況有所好轉。中國官方18日公佈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GDP年增率為4.5%。北京還將繼續在經濟上走「求穩」路線,詳細情況為何?
媒體:台再購百枚美反艦飛彈以防範中國
有媒體17日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台灣為防範中國入侵,再向美方訂購武器,美方近期也盼加速交付對台軍售,詳細內容為何?
涉經營中國海外警察站 兩男遭美FBI逮捕
荷蘭、加拿大都曾傳出有中國公安人員非法設立「海外警察站」,但據美國檢方說法,這次在美國的案件是首度有人因此遭到逮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駁斥相關指控並強調,中國奉行不干涉他國的政策,美方所指的所謂的警察站並不存在。
荷蘭情報機構:中國是荷蘭經濟安全的最大威脅
本周一,荷蘭情報部門在其發布的威脅評估年度報告中稱,中國對荷蘭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最大威脅,其中包括商業間諜和陰性投資等行為。
漢諾威博覽會開幕 「德國製造」招牌還在?
因新冠疫情經歷數年「非常時期」後,世界最大的工業博覽會——德國漢諾威博覽會終於以原有的規模重新亮相。德國總理肖爾茨為展覽揭幕。今年的主賓國印尼吸引了眾多關注,而德國工業界也仍看好中國市場。
G7會議:德國外長批評中國推動自己的規則
在日本舉行的G7外長會議上,德國外長貝爾博克批評中國在印太地區的行為對國際秩序構成威脅。在台灣問題上,貝爾博克表示,如果出現違反國際法,歐洲不能視而不見。
德語媒體:歐洲的中國難題
進入四月以來,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法國總統馬克宏以及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先後到訪北京,幾位政治家有關歐中政策的表態差異相當明顯。顯然,歐盟在對華政策上發出統一聲音仍舊只是一個夢想而已。
中國經濟顯復甦 就此走出陰霾?
中國官方近期公佈的一系列數據顯示,進入兔年後,中國經濟出現復甦跡象。但有專家指出,這種復甦仍顯疲軟,就業、消費乏力,通縮陰影初顯等問題值得警惕。
金援外交?中國斥資助尼加拉瓜建社宅
尼加拉瓜2021年與中國重新建交,17日跟中國共同展開尼國住房建設項目,規模達數千萬美元。尼加拉瓜認為這將使當地人受益,但近來中國在中南美洲的擴張引起美國擔憂。中資在尼加拉瓜曾有什麼爭議?
普丁會中國防長 罕見在克宮接見非國家元首
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說,中俄關係超越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同盟關係,且雙方關係已經「邁入新時代」。近期中國持續展現與俄國的友好,卻未曾譴責俄國侵略烏克蘭,北京真能促成俄烏停戰嗎?
巴西總統:願與中國、阿聯酋聯手調解俄烏衝突
巴西總統盧拉希望與中國和阿聯酋一道調停烏克蘭戰爭。盧拉本周日訪問阿布扎比時透露,他已與這兩國國家領導人探討了這個想法。此前在訪問北京期間,他曾向美國發出呼籲,促其停止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
牆外文摘:美國改變「一中政策」正當其時?
有評論認為,在中國聯俄抗美戰略成形、整體情勢改變下,美國的「一中政策」架構在對抗極權集團,已不夠堅實有力。此時正是美國審時度勢、考量修改不合時宜的一中政策、承認台灣的時候,以解決習近平欲改變台海現狀與世界經濟秩序的問題。
中國是夥伴還是競爭對手?歐盟高官:視北京的行動而定
G7集團外長會議周日舉行,有美高官透露會晤聚焦中國。歐盟外交與安全事務高級代表博雷爾表示,台海發生的任何事對歐盟來說都重要重大。他用 「夥伴、競爭對手和制度性對手」 形容中國,並指出歐盟將傾向於這三種關係中的哪一種,「將由中國的行為決定」。
德國之聲事實核查:15分鐘城市限制居民活動?
「15分鐘城市」是一個旨在減少排放,方便民眾提高生活品質的城市規劃概念。但一些人擔心這將限制自由行動,或者導致封鎖或加強監控。是真是假?德國之聲進行了事實核查。
蘇丹再爆軍事衝突 歐盟、中國呼籲停火
蘇丹敵對勢力之間為爭奪控制權的戰鬥愈演愈烈。在軍隊和准軍事部隊之間的戰鬥中,至少有97名平民遭到殺害,365人受傷。各大國際組織出面呼籲停止衝突升級。
美媒:台灣難擋北京空中攻勢 台回應:沒有的事!
《華盛頓郵報》援引洩露的機密文件懷疑台灣的空中作戰能力,表示若是中國發動攻勢,台灣將難以抵禦來自對方的空中進攻。台灣國防部隨後發出回應,斥責報導內容不實。
德國超市奧樂齊110歲生日 面臨網購新挑戰
阿爾佈雷希特兄弟讓這個德國品牌廣為人知並且寫下經濟歷史。如今的通貨膨脹讓平價超市對於顧客的吸引力更大了,但在網上零售方面,專家仍然認為奧樂齊需要再加把勁。
媒體:中國拒絕重新安排布林肯訪華行程
據《金融時報》報導,因間諜氣球事件,中國已告知美國,不會重新安排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北京的行程。
王毅會晤德國外長 期望「支持中國和平統一」
貝爾博克4月15日結束了她的首次訪華,前往韓國。她在首爾強調,德國可以學習韓國經驗,降低對華經貿合作的風險。 此前,她與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就烏克蘭、台灣、中國人權等一系列高度爭議的話題進行了會談。
布林肯訪問河內 美越提升關係抗衡中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六(4月15日)在河內與越南總理范明政會晤。美國將越南視為其地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試圖利用該國與中國的競爭來擴大其影響力。
上一頁
第72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