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俄羅斯兩艘冷戰時期護衛艦首次訪問上海
俄羅斯海軍太平洋艦隊兩艘冷戰時期的護衛艦抵達上海,展開為期7天的訪問。這兩艘分別名為「響亮」號和「完美」號的護衛艦均是首次訪問上海。訪滬結束後,中俄海軍還將舉行聯合演習。
極端天氣頻發 中國做好應對準備了嗎?
今年酷熱、暴雨交替正在檢測中國應對極端天氣加劇的能力。若應對不力令人聯想起去年河南的暴雨以及98年的嚴重洪災。除此以外,極端天氣也對供電、農業構成威脅。
德語媒體:中國管制鎵鍺出口 到底誰更受傷?
中國管制鎵鍺出口的消息引起德媒的廣泛關注。這一舉措被視為對華盛頓的報復行動。《柏林日報》認為,西方恰恰可以利用這一機會進一步減少對中國原材料的依賴。《新蘇黎世報》則指出,短期內可能難找到替代中國的供應商。
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轉發核事故應對指南
烏克蘭扎波羅熱核電站目前仍面臨嚴重安全威脅。烏克蘭和俄羅斯雙方都指責對方計劃短期內襲擊核電站。本周三,中國駐烏大使館在其官方網頁上轉發烏克蘭衞生部發布核事故應對指南,並提醒中國公民「切勿來烏」。
耶倫中國行 旨在建立中美「新常態」?
繼美國國務卿之後,美國財長耶倫7月6日訪問中國。外界預計她此行難有重大突破,不過耶倫將推動雙方在經濟上的溝通。有專家認為,此次訪問可能有助於雙方建立「新常態」,並確立雙邊關係的基礎。不過也有分析人士不看好這次訪問,稱之為「一次空洞之旅」。
獨家:沈棟將赴美作證「中國民企一片荒涼」
前北京政協委員沈棟目前流亡英國牛津,他所寫的回憶錄《紅色賭盤》(Red Roulette)揭露中共金權交易,在2023年初出版繁體中文版後引起新一波的關注。DW走訪牛津,瞭解曾經是模範企業家的他如何分析中國經濟。
中國取消歐盟外交代表訪華行程
上周末,歐盟駐華大使剛剛宣佈了歐盟最高外交官員伯雷利即將訪華的消息。但兩天後,歐盟從中方獲悉,伯雷利無法按計劃前往北京。
中國管製出口的鎵、鍺究竟是什麼?
本周一,中國商務部宣佈對製造高性能晶片所需的金屬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出口管制從8月1日開始執行。這兩種戰略金屬都在哪些地方生產,具有哪些用途?
專家: 對立狀態「給美中經濟都帶來損害」
美國康奈爾大學經濟學教授、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近日在世界經濟論壇上接受了DW主編Manuela Kasper-Claridge的採訪,談及中國經濟以及中美貿易爭端對世界的影響。
美媒:美國計劃限制中企用美雲服務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擬出台禁令,限制中國公司使用美國雲計算機服務。分析人士指出,此舉旨在堵上之前美國晶片出口禁令中的「漏洞」。
福島廢水排海:IAEA評估為安全 中國反對
福島核電站堆芯熔毀12年後,日本政府計劃將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巨量冷卻水處理後排入大海。國際原子能機構評估認為相關方案符合國際標準。但漁民以及鄰國予以反對。中國外交部稱日本"處心積慮製造假象"。
上合組織虛擬峰會 習普同框出席
上合組織峰會本周二開幕,印度是這場虛擬峰會的東道主,這次會議會吸納更多成員加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言時強調團結。這也是華格納叛亂後俄羅斯總統普丁首次出席國際活動。他在發言時都說了什麼?
專訪國際特赦秘書長:反華指控是中國慣用招
台海情勢升溫之際,國際特赦組織總會秘書長卡拉馬爾(Agnès Callamard)6月24日至29日訪台,她此行目的為何?5月,該組織稱一名留韓的維族學生赴港失蹤,事後卻又改口稱該生未前往香港,秘書長對此如何回應?
五角大樓喊話好萊塢 遵從中國審查就免談合作
美國《政治》雜誌指出,五角大樓表示,如果電影人向中國妥協,根據對方的要求刪減鏡頭,將不會給他們提供任何幫助。
德語媒體:你是間諜嗎
《新蘇黎世報》駐華記者講述了他作為外國記者在中國屢次被初見面的人詢問是不是間諜的經歷,以及中國新通過的《反間諜法》對媒體工作可能的影響。《南德意志報》就歐盟峰會聲明評論說,歐盟特別是德國原本可以在面對中國時更自信。
漢光演習前夕 台灣舉行「天馬操演」
在月末舉行年度漢光軍演之前,台灣軍方在屏東展開為期兩天的飛彈演習。今年的漢光演習將會在7月24日開幕,有軍方人士透露,本次軍演將首次在民用桃園機場進行反空機降操演。
客座評論:對外關係法 中國要對美亮劍?
時評人鄧聿文指出,7月1日實施的中國對外關係法其實對外發出了兩個明確的訊號。一個是積極正面的,一個是威脅性的。如今中國政府宣傳部門的任務,是更多的淡化後者。
美國務院發布最新旅行警告:前往中國須慎行
在中國通過《對外關係法》和《反間諜法》修訂案之後,美國國務院發布最新旅行警告,建議美國公民重新考慮前往中國的旅行,稱中國存在任意執法和錯誤拘留的風險。
中國官方媒體渲染1/7的英國人吃不飽飯遭群嘲
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上周引述英國慈善機構特拉塞爾基金會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報導稱,去年約七分之一的英國人因缺錢面臨飢餓困擾。這一報導在社群網站上遭到大量中國網民的嘲諷和調侃。
經濟疲軟人民幣貶值 中國央行領導層換將
中國人民銀行宣佈由現任副行長潘功勝接任黨委書記,外界認為這是中國當局為了挽救低迷經濟的一步。專家也指出,具有國際經驗的潘功勝能夠帶領央行度過難關。
美中情局長:俄烏戰爭腐蝕普丁政權
俄羅斯前總理卡西亞諾夫對DW表示,普丁的影響力將會因華格納集團的叛變行動而減弱。美國中情局長伯恩斯近日也談到該問題,並將俄烏戰爭稱之為莫斯科的「戰略失敗」;伯恩斯還談到中國,表示中國有意圖也有能力重塑國際秩序,而與中國脫鉤是一個蠢辦法。
遭遇砸車!法國騷亂波及中國旅行團
近日,一輛載有中國遊客的巴士在法國馬賽被砸車窗,有人受輕傷。對此,中國駐馬賽總領事館向法國當局表示不滿,要求確保中國公民及其財產安全。目前,少年致死事件引發的騷亂已持續五天,馬克宏也因此推遲了本周日的訪德之旅。
香港七一:他們為何聚集台北自由廣場?
「七一」對許多港人來說,是個感受複雜的日子。今年,一些在台港人在台北自由廣場發起了「港殤日」活動。DW與現場多名參與者交談,瞭解他們的「七一」心情。
美國將領:習近平尚未決定2027年前武統台灣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表示,習近平並沒說已經做出決定,在2027年以前出兵武統台灣。他認為美國必須加速軍隊現代化,震懾北京不要輕舉妄動。美國一家智庫本周發布報告指出,若是台海開戰,台灣撐不過90天。
兩次「退群」又回歸 美國重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聯合國大會周五舉行的特別會議以壓倒性多數的票數,支持美國重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俄羅斯、中國等對此投出反對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曾表示,美國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在拱手讓中國制定人工智慧規則。
德語媒體:脫鉤?中國依然有求於德國
《法蘭克福匯報》認為,鑑於中國在許多方面依然有求於德國,柏林在面對北京時不必太卑躬屈膝。《新蘇黎世報》則注意到美國與印度加強合作,以抗衡共同的對手中國,但是這一利益共同體注定會因為缺乏共同價值觀而難以長遠深化。
中國《反間諜法》生效 外企憂心忡忡
中國的《反間諜法》7月1日正式生效,其中擴大了國安單位的執法權力,同時增加了政府搜查和實施出入境禁令的權力。許多在華外企都感到緊張和擔憂,因為新法可能給外國企業和個人帶來更多法律風險。
「如果我執政……」川普谈俄兵變、普丁與中國
川普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兵變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普丁,並稱現在是美國嘗試促成俄烏和談的時候了。這位美國前總統還表示應該給中國48小時最後期間關閉在古巴的間諜設施,否則他領導的政府就會對中國商品收取100%的關稅,「他們會在一小時內離開」
德語媒體:中國準備借法律改變國際秩序
中國推出《對外關係法》。《每日鏡報》發表客座評論指出,中國正試圖通過法律的形式將對內控制的概念運用到對外關係中,改變全球秩序。《南德意志報》評論在天津舉辦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雖然所有與會者都同意溝通是關鍵,但是對於實際問題的討論卻相當少。
五角大樓稱中國氣球沒有收集情報
美國國防部表示,經過情報機構的評估,被擊落的中國氣球並沒有蒐集情報。而一天前有美媒報導該氣球使用美國技術進行間諜。
中美關係震盪如何傷及跨國業務
中美之間的政治氣氛緊張,這也給跨國貿易帶來影響,尤其是那些與西方公司做生意的企業。Varadise Limited行政總裁呂樂倫接受德國之聲主編Manuela Kasper-Claridge採訪時表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得選邊站。
紐西蘭外長:正謹慎處理與中國的關係
紐西蘭總理希普金斯與習近平會面後發表的聲明中未提及人權問題或台海危機。紐西蘭外長馬胡塔表示,紐西蘭正在「非常謹慎」處理與中國的關係,必須避免在中美戰略競爭中左支右絀。
德媒:中國如何將聯合國糧農組織工具化?
本周末聯合國糧農組織將選出新一任總幹事。現任總幹事是曾擔任過中國農業部副部長的屈冬玉。德廣聯的一個調查報導團隊調查發現,屈冬玉在4年的任期內對糧農組織進行改組,使其更符合中國的利益。
大約70名中國大陸官員申請赴台參展被拒
2023年台北夏季旅展將在7月登場,組辦方邀請了大陸9省旅遊副廳長或處長出席。台灣移民署周四表示,「考量到兩岸整體的情勢發展」,拒絕了他們的申請。
德語媒體:中國正在步入「失去的十年」嗎?
端午節並未給中國帶來預期中的消費熱潮,而且根據最新公佈的統計數據,前5個月,中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18.8%。要求北京政府採取更有力的刺激措施的呼聲越來越高。
歐盟峰會:俄烏局勢佔先、中國戰略靠後
本周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峰會的原定主要討論烏克蘭、摩爾多瓦和喬治亞的入盟問題,以及歐盟難民政策的改革。但俄羅斯發生的華格納兵變打亂了既定議程。
反制西方制裁 中國推《對外關係法》
中國28日通過了一部新的外交關係法,規定中國有權對外國的制裁、干涉行為進行反制。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稱要不斷完善對外鬥爭的法律「工具箱」,而該法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提供了法治保障;但專家指,此法恐讓在中國的外企處境更加艱難。
華格納叛變 如何影響中俄關係?
華格納集團叛亂未遂,給了習近平怎樣的警示?這將如何影響未來的中俄關係?從現在開始,北京將如何面對那「無上限」的中俄關係?
德語媒體:中俄友誼的小船,習近平失算了?
隨著俄羅斯發生動蕩,中國與俄羅斯的友誼會不會出現裂痕?《商報》對此作出了分析。《新蘇黎世報》則關注了中國新的安全法規讓外資對中國市場望而卻步。
中國夏季達沃斯: 努力招商引資恢復新常態
結束疫情造成的封閉之後,中國再度主辦達沃斯夏季論壇,希望以經濟夥伴的地位提升投資吸引力。西方企業則更願靜觀事態的發展。
共和黨競選人黑利:川普对華太友好 共產中國是敵人
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黑利周二批評前總統川普在任期間對中國太過友好。她同時警告對烏克蘭提供支持不足只會鼓勵中國侵略台灣。
中國食堂盒飯中再現老鼠頭 引發食品安全擔憂
中國官媒援引重慶市秀山縣市場監管局的聲明稱,在秀山縣中醫院食堂的盒飯中發現了一隻老鼠頭。儘管這一次沒有重複「指鼠為鴨」的鬧劇,但仍引發了人們對於中國食品安全的擔憂。
駐歐盟大使:中國不排除支持烏克蘭收回所有被佔領土
中國駐歐盟大使傅聰在兩周前接受卡達半島電視台採訪時表示,他認為中國有理由支持烏克蘭收回包括克裡米亞在內的被佔領土的努力。
新西蘭總理會習近平 貿易之外還談了什麼?
新西蘭總理希普金斯展開訪中之旅,27日會見習近平,兩人除討論深化貿易外,亦談及氣候、俄烏戰爭等議題。新西蘭近年在人權、國際秩序等方面態度較為強硬,雙方分別說了什麼?
德語媒體:普丁岌岌可危 中國很擔心
《新蘇黎世報》分析認為,雖然華格納集團嘩變讓中共高層看到,普丁在俄羅斯的地位何其脆弱,但北京還是會暗中支持普丁。《法蘭克福匯報》指出,中國對外政策傳遞的訊號是:中國惹不起。
德法意經濟部長:加強原材料合作,減少對中國進口依賴
德國聯邦經濟部長哈貝克說:「我們的原材料供應更好的多樣化就是經濟安全,更緊密的原材料合作就是經濟安全。」
專訪德國專家:中國經濟在向好的道路上
中國總理李強強調今年有望實現5%的增長目標。德國GIGA亞洲研究所舒勒博士認為,中國有巨大的國內市場,與此同時對國外的依賴沒有那麼強,如果能成功推動國內經濟領域增長,並且不重複過去舊的投資模式,那的確是有可能實現的。
BBC調查:曾有中國氣球飛越日本台灣
據英國媒體同人工智慧公司的聯合調查,疑似來自中國的氣球過去曾飛經台灣和日本。東京和台北軍方都表示,已做好擊落氣球的準備。
美航母防越之際 中國力推與越南軍方合作
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在北京與越南國防部長潘文江會面時說,「中越雙方應繼續在社會主義新徵程中並肩攜手、緊密團結」,加強兩軍高層溝通與合作。
李強批西方「降風險」概念 對中國經濟樂觀
中國總理李強27日在世界經濟論壇於天津舉辦的「新領軍者年會」上稱,部分國家的「去依賴、降風險」說法是把經貿問題政治化的偽命題。他還稱,中國今年第二季經濟增速會加快,有望達成5%的年增長目標。
上一頁
第63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