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牆外文摘:刀郎的「羅剎海市」,中國的是非顛倒
有評論認為,刀郎新專輯中《羅剎海市》除了批判那些知名大腕之外,也在譏諷當下的中國現實,例如美醜不分,是非顛倒, 「指驢為雞」。而中國人民對現實生活無力改變,只能集體批判一個虛幻的大羅剎國,這是一種悲哀。
南海再起爭端:中國海警水炮攔截菲律賓補給船
本周六,中國和菲律賓船隻再次在南海仁愛礁附近發生衝突。中方對菲律賓補給船發射了水炮,阻止其卸貨。馬尼拉稱這是違反國際法的危險舉動,中方則稱菲船隻「非法闖入」領海。
德國汽車業: 被中國彎道超車,前景幾何
高昂成本、需求下跌再加上日益激烈的競爭,使得德國汽車行業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尤其是在利潤豐厚的中國市場,德國汽車前景堪憂。
中國將成為日俄領土之爭的最後贏家?
過去幾十年來,東京和莫斯科一直就千島群島的主權歸屬爭執不下。而俄烏戰爭的爆發,也讓一些日本人看到了重新收回千島群島主權的希望。那麼,中國又在這場領土爭端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
德語媒體:不是美國無能 而是中國太強大
《南德意志報》的一篇客席評論警告說,今後的美國將把主要精力用於對付中國,歐洲必須更多地承擔起維護自身安全的職責。《焦點雜誌》則指出,習近平清洗火箭軍高層,是吸取了普丁在俄烏戰爭中的教訓。
促成中國參與吉達會議 沙烏地打什麼算盤?
受沙烏地阿拉伯邀請的國家參與本周末的烏克蘭問題會議,希望為和平結束俄烏戰爭尋求共識。其中,一直不願譴責俄羅斯的中國也派團與會。中國為何答應沙烏地的邀約?沙烏地又希望借此機會達到什麼目的?
中國對「德國進口」為何沒了胃口?
德國6月出口連續第三個月增長,但專家認為在全球經濟停滯的情況下,外貿無法為德國經濟帶來好處。此外,德國今年對中國出口下降,未來還可能繼續減少。
阻美企投資中國敏感科技 拜登將頒行政命令
據消息人士透露,美國總統拜登即將發布行政命令,審核美國資本投資中國的敏感技術,從而阻止美國資金和技術加速支持中國軍事現代化進程、延緩中國研發能夠威脅美國國安的科技。與此同時,美中兩國正在構建新的直接溝通渠道。
中國駐俄使館批評俄方對中國公民「野蠻執法」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8月4日在其微信公眾發帖稱, 5名中國公民在入境俄羅斯時遇阻,俄方「野蠻執法、過度執法行為嚴重損害中國公民合法權益,與當前中俄關係友好大局不符」。
北京回應義大利防長批「一帶一路」:損人不利己
義大利考慮退出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倡議之際,防長克羅塞托批評了加入該倡議的決定。中國政府對此做出回應。此前該國總理梅洛尼曾稱,即使退出,仍有可能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
德語媒體:為了黨的利益出國留學
今年年初,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發出號召,要求各級學校清除三權分立、司法獨立等西方錯誤思想的影響,"絕不容許西方價值觀佔據我們的課本和課堂。"但這一切似乎並不影響中國政府每年派出數以萬計的年輕學者前往西方留學深造。
斡旋烏克蘭戰爭 教宗將派特使訪北京
教宗方濟各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證實,教廷特使將訪問北京,這是梵蒂岡為調停烏克蘭戰爭進行和平外交的一個組成部分。
赴華外國人數減少 中國出台商貿簽證新規
中國推出外籍商貿人員在"來不及境外辦理簽證"的情況下,可申辦口岸簽證入境的規定。今年上半年,中國的國際入境人數仍遠低於疫情前。中國官員稱,新出台的規定有助於"促進跨境商貿人員往來"。
居民消費 拉得動疲軟的中國經濟嗎?
中國政府接二連三地發布慘淡的經濟數據,也接二連三出台提振措施,促進消費更是其中的重點。長年關注中國經濟的歐洲經濟學家認為,這些措施普遍治標不治本,但真正有用的措施則需要花很多錢,且必須假以時日方能見成效。
紐西蘭發布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 點名中國
紐西蘭本周五(8月4日)公佈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國防政策審查的前兩份文件,點名中國對現有國際規則和規範構成威脅,並表示紐西蘭將增加國防預算,提升軍隊的戰備水準。
涉幫中國竊軍事機密 美海軍兩名官兵被捕
美國司法部3日表示,2名在加州服役的海軍官兵涉嫌提供軍艦、軍演和基地的情報給中國,若遭定罪,可能面臨20年刑期,甚至終身監禁。美國FBI官員批評,中國正肆無忌憚地破壞美國民主。
火箭軍換帥意味著什麼?
中國火箭軍高層領導被大換血,震動軍旅和政壇,也引起國際輿論的關注。有專家指出,這可能讓習近平提升中國軍力的計劃減速。也有分析推測,這是更大規模整肅的一部分。
喬治亞前防長:對華關係升級令人警惕
喬治亞宣布對華關係升級為"戰略夥伴關係",並承諾加入"一帶一路"。德國之聲專訪該國前國防部長希達謝利,她表示,該國希望獲得歐盟候選成員國地位,原應提升與歐美的關係,而中國和俄羅斯一同被歐盟及北約定義為挑戰。
中國擬限制兒少使用手機:每天最多2小時
中國網信辦2日公佈一項草案,擬禁止18歲以下用戶,於晚上10點至次日凌晨6點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並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未成年使用者,限制每日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長。消息傳出後,多家中國科技公司股價應聲下跌。
美國再將2中企列入「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實體清單」
美國再將兩家中國企業列入「維吾爾人強迫勞動預防法」實體清單,禁止其商品進入美國。這兩家企業分別為電池製造商駱駝集團和晨光生物科技集團。中方對此表示強烈譴責,堅決反對。
刺激消費有困難:審計顯示中國消費券作用不大
據中國媒體《財新網》報導,多個省份審計後發現,各地在疫情期間發放的消費券拉動消費效果不佳,且難於管理。而經濟刺激力度更大的直接發放現金之手段,近期也難以實現。
接受中國資助 索羅門群島媒體被指獨立性受損
索羅門群島當地媒體被指接受由中國大使館資助的價值數十萬美元的設備並與中國新聞機構達成協議,從而損害了其獨立性。當地記者指出,索羅門群島與中國2022年4月達成安全協議後,中國大使館加強了拉攏當地媒體的攻勢。
路透: 中國一些地方政府限制開發商從託管賬戶提取資金
中國一些地區的市政當局採取措施,限制開放商從信託帳號上提取數以百億計的房產預售資金。熟悉內情的人士表示,此舉使房地產企業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中國洪災死亡人數增 河北分洪撤近百萬人
颱風"杜蘇芮"帶來連日豪雨,在中國華北地區引發大範圍洪災,至1日已有20人喪生。河北省啟動了7處蓄滯洪區,有84.74萬人緊急被迫轉移,以減輕京津防洪壓力。
德語媒體:德國騎牆還能騎多久?
奧地利《標準報》的一篇客席評論指出,歐洲正面臨艱難抉擇:是繼續在中美之間騎牆,還是堅決走價值觀導向的貿易路線?《新蘇黎世報》的客席評論則警告說,台灣問題的中國民意正在脫離北京領導層的掌控,這將極大增加爆發戰爭的風險。
暴風驟雨:颱風「杜蘇芮」席捲中國東部
颱風「杜蘇芮」從南到北貫穿中國東部多個地區,帶來大風和暴雨天氣,尤其在福建和京津冀造成巨大損失。但它並不是今年夏天在中國留痕的第一股強颱風。
對華業務顯著回落 DHL營收利潤雙降
經歷2022年創紀錄的盈利後,今年第二季度,德國物流巨頭DHL宣佈業務額"趨向正常化"。重要業務領域--與中國的空運和海運量都明顯下降。
中國呼籲全民反間諜 美國務院表示憂心
中國國安部日前發文呼籲「反間防諜需要全社會動員」,稱將加強舉報、獎勵等機制。美國國務院2日表示讓公民彼此監視,此舉令人憂心,有中國觀察家更把這跟北韓或蘇聯政權相比擬。
客座評論:秦剛出局對中國外交產生何種影響?
時評人鄧聿文指出,但在對秦剛消失的討論中,人們更多關注的是他消失和被免外長的原因,內部是否出現了權力鬥爭,此事對習近平的影響等。對秦剛事件給中國外交可能帶來的衝擊,則探討的不多。然而,這個問題不能忽視。
尼日爾軍事政變 中國投資受何影響?
中國是尼日爾第二大投資國,僅次於前殖民地宗主國法國。過去20年,中國向這一西非內陸國家投資數十億計美元,主要用於開採石油和鈾。
巴基斯坦爆炸案至少54死 伊斯蘭國宣稱犯案
巴基斯坦西北部日前發生嚴重炸彈攻擊事件,極端組織伊斯蘭國31日宣稱犯案。時值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出訪巴國,中國外交部稱對此事件深感震驚,「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習近平換將 火箭軍高層大洗牌
中國火箭軍高層傳因貪腐被整肅,習近平31日宣佈王厚斌、徐西盛兩人晉陞上將,原海、空軍出身的兩人分別出任新晉火箭軍司令員和政委。這被視為解放軍高層10年來最大規模的換血之一,專家如何看待?
專家:中國加入CPTPP障礙不在貿易在政治
貿易專家表示,中國有能力滿足跨太平洋貿易協定CPTPP的准入要求。這將迫使成員國就是否吸收中國加入協議,做出一個在政治上不討好的決定。
中國宣佈九月起對部分無人機實施出口管制
高科技領域的種種限制措施令美中關係日趨緊張之際,中國七月31日宣佈將對部分無人機設備實施出口管制。中國商務部一名發言人稱,中國一貫反對將民用無人機用於軍事目的。
中國推刺激消費措施 鼓勵民眾旅遊網購
自結束疫情管控以來,中國經濟復甦動能遲緩。為了促進國內消費,中國政府發布了新措施,將「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鼓勵人們買車、出遊、網購等。
德國憲法保護局:政界應對中聯部保持「戒備和克制」
德國情報部門向政府官員及聯邦議員發出警告稱,中國正在進一步加強針對德國的間諜行為。德國憲法保護局要求官員在同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的接觸時要保持高度警惕。
專訪:從新疆到海外 維族如何受迫與反抗?
中國數位監控技術有何進化?「跨境鎮壓」海外維吾爾人取得多大成功?當國際關注消緩,如何不忘新疆?DW專訪維吾爾族社會與中國監控體系專家戴倫・拜勒(Darren Byler),請他分享看法。他並警告,「昨日疆藏,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並非不可能。
視察西部戰區 習近平促軍隊反腐時機微妙
中國八一建軍節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了西部戰區空軍,強調將加強解放軍現代化、反腐正紀。時值火箭軍傳出洩密及貪腐傳聞,專家有何分析?
美媒:中國駭客已在美國電力與通信系統埋入「定時炸彈」
《紐約時報》援引美國軍方、情報部門以及安全官員稱,中國駭客已經在美國的主要電力網路以及通信網路中植入了一款惡意軟體,一旦發生衝突,北京將能夠借此切斷美軍基地的供水、供電以及通信。
法國經濟部長訪華:脫鉤不現實 中國非風險
法國經濟部長勒梅爾周日在北京表示,在美國、歐洲和中國經濟之間不可能脫鉤。他同時表示,近來數月在西方屢屢提及的"去風險"一詞,並不意味著中國是風險。
爭奪人工智慧領導地位 中國的優勢與劣勢
中國希望在人工智慧領域成為全球領導者。乍看之下,中國似乎可以從其對本國民眾進行的大範圍監控中得益。但仔細看來,這也可能成為一個劣勢。
德國對印度出口大增 仍無法媲美對華出口
讓印度成為政治和經濟上的中國替代選項?德國經濟部長上周對印度進行訪問,旨在推動改善雙邊關係。而最新數據也表明,德國對印度的出口確有大幅增加。
什麼是脫鉤?什麼是去風險?
我們最近經常聽到「脫鉤」(decoupling)和「去風險」 (de-risking)這兩個術語。例如,各國希望擺脫對俄羅斯或者中國的依賴。但「脫鉤」是否有意義,是否可行?還是 「去風險」更好?兩者的區別又在哪裡?
德教育部長:中國政府獎學金是戰略工具
德國埃爾朗根大學今年宣佈暫停與中國留學基金委的合作,不再接收領取CSC獎學金的中國學生。德國教育部長施塔克-瓦青格對此表示贊同,稱這種決定「也應激勵其他機構重新審視它們與CSC的合作關係」。
「風王」北上!中國發暴雨紅色警報應對颱風「杜蘇芮」
超強颱風「杜蘇芮」掃過菲律賓、台灣、中國南部多地之後開始北上。給包括北京在內的多地帶來強降雨。中國氣象局發布暴雨紅色預警,專家警告稱周末的暴雨可能會引發嚴重的洪水。
價值3.45億美元 美國再次軍援台灣
繼出售F16戰機之後,美國白宮日前宣佈再次向台灣提供3.4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與此前軍售不同,此次供應的攜帶型防空導彈、槍枝等物資直接來自美軍現有庫存,台灣無需等待軍火商生產。中國方面則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刻意渲染威脅!中國批日本《防衛白皮書》
日本周五發布2023年《防衛白皮書》,其中指出中國正急速強化軍事力量,對國際秩序構成最大的戰略挑戰。中國國防部發出回應,指對方持有錯誤的對華認知,刻意渲染所謂「中國軍事威脅」。
德語媒體:北京的長臂
《每日鏡報》聚焦德國憲法保護局針對與中共中聯部的聯繫向德國政界發出的警告。《南德意志報》關注朝鮮戰爭停戰70周年中俄朝的慶祝。
客座評論:秦剛、火箭軍及不透明的中國政治
時評人鄧聿文指出,近期出現了圍繞秦剛及火箭軍高官的各種傳言,是因為中國政治不透明的特性,外界只能從蛛絲馬跡中分析和查看。這種政治的不確定性對生活於其中的人來說絕非好事。
日本2023年《國防白皮書》:中國是"最大挑戰"
日本政府公佈年度《國防白皮書》,繼續去年修訂安保文件的方針,重申中國對國際秩序構成最大挑戰。
上一頁
第59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