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國國安部:梁成運為美國收集情報30餘年
具有香港和美國公民身份的梁成運因間諜罪已於今年5月在蘇州被重判終身監禁。中國國安部周一公佈了他的案情。
失業率高怨氣大 ?李佳琦言論惹眾怒
中國電商網紅李佳琦在直播間回懟一位吐槽化妝品價格太貴的網友,要其從自身找原因,有沒有在認真工作?李佳琦的回應立即引發公憤和海量評論,有網民認為他忘了百姓疾苦:「年輕人躺平擺爛不是因為不想努力不想掙錢,而是沒有機會」。
牆外文摘:大陸人為什麼支持武統台灣?
有評論認為,對於兩岸政治傾向差異的不瞭解,也許讓政治冷感的大陸民眾更傾向於接受官方敘事中對於共同的民族身份認同的強調,而高估「同根同源」的台灣「同胞」支持兩岸統一的意願。
李強G20會歐盟領導人:中國是機遇不是風險
中國總理李強利用G20峰會的機會,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會面,呼籲歐盟與中國加強合作。針對歐盟的「去風險」新戰略,李強表示,防風險與合作不是對立的。
路透社記者親歷菲中海警「貓鼠追逐戰」
在經歷了中國海警船和海上民兵船的圍追堵截之後,菲律賓海警又一次成功完成了為駐紮在南中國海仁愛礁「坐灘」軍艦上的部隊提供補給的任務。在場的路透社記者也經歷了菲律賓海警船與中國船隻之間常見的貓鼠追逐戰。
馬爾地夫總統大選:未來親中還是親印?
周六開始投票的馬爾地夫總統大選,受到印度和中國密切關注。這被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場針對印度和中國在該國影響力的全民公決。
德語媒體:習近平有理由待在中國不去G20
《每日鏡報》評論認為,與其前往G20會場與其他立場相左的領導人會面,習近平選擇待在中國國內出席活動,是希望能為其形象加分。 《法蘭克福匯報》評論則稱,蘋果長期以來的策略導致其發展大幅受到中國影響。
習近平缺席G20峰會的種種猜想
在過去十年裡,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是G20峰會的常客,但他卻缺席了本周末的新德里峰會。這引發人們的諸多猜測。
客座評論:方濟各教宗對「紅色」中國的「綠色」祝福
86歲高齡的教宗方濟各近日訪問蒙古時向中國大陸發表簡短演講,並公開稱呼中國民眾為「高貴的中國人民」。德國漢學家呂恆君指出,該稱呼出乎意料,特別是在當今中西方日益「脫鉤」的時代氛圍之下。
慕尼黑國際車展上的「中國軍團」
慕尼黑國際車展(IAA)正在進行中。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頗受關注,連德國外長也不禁要坐進去感受一下。一些觀察家甚至調侃「這是中國的IAA」。下面我們就帶您瞭解幾款來自中國的新車。
拜登周日到訪河內 越南為何如此搶手?
本周日,美國總統拜登將到訪越南。曾經兵戎相見的美越兩國希望進一步強化雙邊關係,這同時也是美國阻遏中國影響力的一個組成部分。
新德里藏人示威 呼籲G20關注西藏
本周末G20峰會在印度新德里登場之前,印度的流亡藏人舉行示威抗議中國的統治,要求與會領導人關注西藏問題。
中國新地圖重劃中俄邊界 「普丁只能忍氣吞聲」
中國官方近期發布了2023年新版地圖。此前協議由中俄分治的黑瞎子島這次完全被劃入中國版圖。對此,俄羅斯目前似乎選擇了隱忍。這引起全球輿論的關注。
菲律賓再次向仁愛礁發起補給行動
本周五,中國海警稱菲律賓船隻再次「非法侵闖仁愛礁」,中國海警對其進行了「嚴正警告、全程跟監、有效規制」。菲律賓則譴責說,中國海警和海上民兵的行為「非法、具有侵略性、破壞穩定」。
德語媒體:慕尼黑車展上的中國旋風
德國是傳統的汽車工業大國,但今年的慕尼黑車展上,中國汽車製造商卻讓德國汽車工業的尷尬境地暴露無遺,燃油汽車已經沒有了未來,但德國的電動車技術卻還在起步階段徘徊不前。
如果中國政府部門禁用iPhone 蘋果將損失慘重?
美媒近日爆料稱,中國將禁止政府工作人員在工作場所使用iPhone。這一消息明顯影響了蘋果的股價。彭博社報導指出,若北京真的這樣做,數家依賴中國銷售市場和生產線的美國科技公司都可能受影響。
中國8月進出口繼續雙降 但幅度好於預期
根據官方數據,中國8月份進出口同比下降幅度好於預期。就總體經濟而言,分析師認為,中國有可能無法實現政府定下的約5%的年度增長目標。
李強印尼試乘中國首條「出口」高鐵
正在印尼參加東協峰會的中國總理李強試乘了由中國投資建設的雅加達至萬隆的高鐵。該鐵路在工期延遲數年後,將於10月正式通車。
慕尼黑國際車展:中國車企大秀肌肉
2023年慕尼黑國際汽車展開幕,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高調登場,在德國汽車製造商的地盤上大秀肌肉。有人說,這次車展之後,市場將會改天換地。
路透:中國擬再融資3000億元扶持半導體工業
有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將啟動新一期國家支持的投資基金,為其半導體行業籌集數千億元資金。投資重點是晶片製造設備領域。在前兩期「大基金」收效不彰後,人們對這一投資形式已產生了質疑。
搶攻歐洲市場 中國電動車成慕尼黑車展亮點
今年的德國慕尼黑國際車展是電動車的舞台,特別是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借此機會在歐洲推出更先進、更低價的車款。受到來自中國競爭者的壓力,歐洲汽車製造商不得不加緊轉型的腳步,努力趕上這波電動車的熱潮。
美媒:中國禁止政府工作人員在工作場所使用iPhone
美國《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稱,中國中央政府機構工作人員被要求不得在工作中使用包括iPhone在內的外國品牌手機,也不得將這類手機帶進辦公場所。
G20峰會「缺習」:中印「龍象之爭」背後的盤算
印度首次主辦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卻將缺席,中印關係似乎因地圖事件再次惡化。有分析指出,印度有可能將「缺習」的G20峰會視為試圖帶領發展中國家的良機。
這些年來金正恩的跨國之旅
有報導稱,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本月將出訪俄羅斯遠東港口海參崴,在那里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丁。這將是金正恩4年多來首次出國訪問。他出訪的次數已經超過了父親金正日,而且打破了後者不乘坐飛機的禁忌。
德語媒體:中國將為汽車工業指明方向?
剛剛開幕的慕尼黑車展上,來自中國的汽車製造商最為搶眼,無論是參展陣容,還是在創新技術領域,中國製造的電動車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語媒體普遍認為,德國傳統汽車大國的地位正在受到來自中國的挑戰。
來自中國的Temu:價格與風險孰輕孰重
中國購物應用Temu風靡全球,以價格低廉和直銷方式吸引顧客。隱私、勞工標準和環境保護等抽象概念都會被眼前的低價碾壓成粉末。
太平洋島國何以變得如此重要?
大洋洲島國正在成為中國、美國和歐洲相互爭奪的焦點。因為這些國家所處的位置,是海上貿易的必經之路,也是戰爭爆發時重要的後勤給養線。
20國集團煤電碳排放仍在大幅增加
根據能源智庫Ember最新公佈的研究報告,自2015年以來20國集團燃煤發電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近7%。中國的人均排放量達到了3.1噸,是G20成員國人均排放量的近2倍,同時也是全球平均排放量的近3倍。
東京不滿中國禁日本海鮮 兩國WTO交鋒
在此前撥出的800億日元之外,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佈追加207億日元緊急基金,以幫助因中國針對福島核電站廢水排放而實施的日本海鮮禁令受到打擊的出口商。東京也預計向WTO提出申訴。
德語媒體:德國企業的「另類脫鉤」和中國電動車搶奪IAA舞台
德國對華出口下降的幅度遠高於預期。德國《資本》雜誌發表的專欄評論分析指出,這是因為以往對華出口的德國企業現在開始在中國當地開闢生產線。德國企業開啟的「另類脫鉤」能否有效地對抗地緣政治風險?
中國金融界危機不斷 信託業巨頭陷財務困境
中國最大私人信託公司中融信託傳出財務危機,無法完成信託產品的兌付,影響範圍可能達到人民幣3500億元。中國金融圈人士擔心,房地產和信託業的危機,是否可能引爆更大的中國經濟危機?
印尼能取代中國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嗎?
借著「印尼製造4.0」,這個東南亞國家的目標是成為製造業強國。振興後的印尼經濟是否有助於結束德國對貿易巨頭中國的依賴?
IAA慕尼黑國際車展:中國車商佔據半壁河山 特斯拉重新亮相
周一,世界最大規模的車展之一--慕尼黑車展開幕。特斯拉缺席十年之後,再度登台亮相,同來自中國的廠家爭奪電動車行業的霸主地位。
金融時報:烏戰後中國四大銀行對俄融資激增
去年2月的烏克蘭戰爭開始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並敦促本國銀行退出俄羅斯。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大銀行顯然在填補西方國家銀行限制在俄業務所造成的缺口。
間諜新型態?美媒:中國人屢扮遊客闖美軍基地
《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公民自稱遊客、闖入美軍敏感場所的案例已達上百起,引發美方擔憂。不過,美國很難以間諜罪實際起訴這些人,多數個案只因「非法入侵」而遭短期拘留。
牆外文摘:眼看著習近平毀黨,紅二代「竟無一人是男兒」?
有評論認為,習近平統治無能,民心全失,外部壓力空前,然而紅二代紅三代未能形成氣候,明知習近平會毀了黨,但又找不到足以挽狂瀾於既倒的治亂世之梟雄,各自憂心忡忡,而又無所作為。
教宗方濟各呼籲中國教徒 :做好教徒 好公民
天主教宗方濟各在蒙古講話時向中國致以問候,他還呼籲中國的天主教徒要做「好教徒和好公民」。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參加了教宗主持的彌撒。路透社指出,教宗方濟各利用此次訪問向北京傳遞訊息,政府無需擔心天主教會,因為它沒有政治議程要推動。
客座評論: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破產
習近平強行獲得中共總書記第三任後,為了樹立偉大形象, 努力把自己打扮成無所不知的萬能領導。並要人們學習他的思想尤其是所謂的經濟思想。 最近在南非的金磚峰會期間,新華社專門給那裡參會的人特別是非洲政客們,召開了一個習近平經濟思想報告會。
麥肯錫:歐洲汽車行業需要新的中國戰略
咨詢公司麥肯錫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歐洲汽車行業需要盡快調整戰略,才能縮小與中國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
路透:許家印與恆大的那些事
許家印的發家史反映了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模式。如今,恆大集團深陷債務危機,一些前雇員和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了恆大的一些內幕。
「認房不認貸」官宣 中國一線城市出大招救樓市?
最近幾天,北上廣等中國一線城市前後宣佈執行「認房不認貸」。低迷已久的樓市是否會因為新政策出現新的生機?
為親見教宗 中國天主教徒湧入蒙古
天主教宗方濟各展開了他在蒙古的首次訪問之旅。為了一睹教宗真容,不少中國天主教徒專程前往烏蘭巴托,但同時又得保持低調,因為怕回國之後被叫去「喝茶」。他們對法新社記者說:「希望教宗有一天也能到中國來訪問。」
颱風「蘇拉」來了!中國多地陸海空交通停擺
超強颱風「蘇拉」襲過香港過後,已登陸廣東省多地。一些城市採取停課、停運等措施應對,逾90萬人被迫疏散。香港部分地區依然持續大雨,近50人因颱風受傷被送往醫院。
中國電動車大軍將「入侵」歐洲?
直到數年前,比亞迪、小鵬、東方等是只有德國業內人士才叫得出名號的品牌,如今這些中國車商帶著他們嶄新的電動車在德國國際車展亮相。中國電動車是否即將在歐洲佔據一席之地?
拯救股市 中國證監會宣佈階段性收緊IPO
中國證監會8月底宣佈將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事實上,從今年7月至今滬深交易所就處於IPO事項「零受理」狀態。但專家並不看好這樣的措施,為什麼?
德語媒體:習近平在瓦解中國崛起的基礎
失業率居高不下,房地產企業紛紛暴雷,外來投資急劇下滑,中國經濟將如何走出低迷狀態,目前還很難定論,不過多數專家認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並帶動全球的時代已經成為了過去。
中國駭客利用德國企業和私人網路攻擊政府機構
德國聯邦憲法保護局發出警告,中國駭客組織會把德國中小型企業以及家庭網路當作襲擊的目標,再利用家庭網路掩藏身份攻擊德國國家和政府機構。
碧桂園信用評級再遭降 中國央行出手救房市
中國最大房地產商碧桂園本週危機加劇,除了上半年再度呈現鉅額虧損外,本週能否順利償還債務,也成為關鍵的指標。不過,中國央行週四宣佈出招,希望透過政策來挽救岌岌可危的中國房市。
中國新版地圖惹眾怒 菲馬越台拒不接受
中國政府本週發佈「2023年版標準地圖」,將南海的「九段線」範圍延長至包含台灣的「十段線」,引發眾多鄰近國家的抗議。究竟這張地圖引發什麼爭議,中國又為何在此時推出新版地圖?
美駐日大使訪福島: 支持日本水產品
美國駐日本大使伊曼紐爾拜訪曾受福島核災影響的地區,並品嘗當地的海鮮和水果。他提到:若日本決定為了中國水產品禁令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美國將予以支持。
上一頁
第55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