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專訪:打擊哈馬斯有助於遏制中國
愈演愈烈的中東危機,是否會分散美國對俄烏戰爭的注意力?華盛頓能否兼顧烏克蘭和以色列,為何又與遏制中國的戰略息息相關?曾任駐歐美軍總司令的霍奇斯(Ben Hodges)對德國之聲闡述了其中錯綜複雜的關聯。
客座評論:以哈戰爭若擴大 中國會約束伊朗嗎?
時評人鄧聿文認為,在以色列對哈馬斯發動地面戰後,真要讓中國去約束伊朗不要攻擊以色列,美中達成某種交易反而是有可能的。
缺少德國發動機 泰國打算不買中國潛艇買護衛艦
泰國防長表示,由於中國製造商未能按原協議規定提供德國發動機,泰國政府可能會從中國購買一艘護衛艦,而不是一艘潛艇。此前,泰國政府曾希望德國政府能通融一下,但被德方拒絕。德國近年來收緊了對中國艦艇發動機的出口管制。
訪美前夕,中國外長王毅分別與以巴外長通電話
中國外長王毅10月23日分別與以色列外長科恩和巴勒斯坦外長馬立基通電話,對巴以衝突持續升級造成大量平民死亡「深感痛心」,敦促巴以盡快恢復和談。新華社通稿寫道,馬立基感謝中方」堅定站在巴勒斯坦人民一邊「。
德語媒體:正在衰減的中國影響力
同以往相比,上周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峰會似乎冷清了許多。塔利班派出了強大陣容,西方國家卻集體缺席。出席峰會的各國領導人總數也比上一屆減少了近一半。
塞爾維亞防長: 中國軍事裝備大大加強我國軍力
塞爾維亞副總理兼國防部長武切維奇在接受中國官媒採訪時表示,「來自中國的武器裝備使得塞爾維亞獲得了許多國家所沒有的軍事能力」。中方則將科索沃問題與台灣問題相提並論,稱「西方像利用科索沃問題打擊塞爾維亞一樣去利用台灣問題遏制中國」。
富士康遭中國查稅 鴻海:積極配合
台灣鴻海科技集團旗下的富士康在中國多地企業的稅務和用地傳遭到調查。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已宣佈獨立參加2024總統大選。台媒指出,中國當局在敏感時機對大型台商出手已有前例。
中菲船隻南海相撞 中國稱菲「惡意碰瓷」
菲律賓稱中國海警船周日在爭議海域與菲律賓海警船和軍用補給船發生兩起碰撞事件。菲律賓指中國的危險行徑侵犯其主權,中國海警局則稱菲律賓「惡意碰瓷」。
德國中小企業如何實現對華"去風險"
地緣政治關係日趨緊張的大背景之下,德國中小型企業在也努力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除了增加在中國周邊國家的投資外,他們還在盡力加強在華企業的獨立運作能力。
客座評論:寫在中國股市的底部時刻
中國股市今年一再走低,本周又有人喊出「三千點保衛戰」。宏觀經濟學者沈凌認為,儘管悲觀因素不少,但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收益大於風險,中國股市仍值得期待。
調研: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正在奮起直追
一項剛剛發布的研究顯示,在技術創新方面,中國正在日益成為德國強勁的競爭對手。尤其在生物技術和電動車技術領域,中國申報的專利數量已經遠遠超越德國。
美國強化晶片管制 中國工具廠商坐收漁利
拜登政府本周擴大了針對中國晶片行業的限制措施,旨在阻止北京獲得美國尖端技術來加強其軍事力量。過去一段時間,中國半導體設備領域發展迅速,但本土廠商仍缺乏提供EUV等全套設備的能力。
德語媒體: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是個好主意
慕尼黑工大的經濟學教授為《商報》撰文指出,為了給歐洲車企創造喘息時間,歐盟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是一個明智之舉。她還建議德國學習中國90年代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經驗,要求中國電動車企在歐洲成立合資企業,從而幫助本土產業的技術進步。
科幻小說:中國女性作家風生水起
儘管中國女權主義的表達空間在過去十年中進一步縮小,但是本周在成都舉行的世界科幻大會傳來好消息:中國女性作家在科幻小說界風生水起,人才輩出,成為這一類型文學中最引人注目的趨勢之一。
工人進原料倉小便?網民怒:再不喝青島啤酒!
一段影片近日在中國社交網路瘋傳,其中顯示一名啤酒廠工人在原料倉撒尿。山東青島啤酒回應,指調查人員已介入。影片遭到眾多網友圍觀,不少人紛紛留言說「再不喝青島啤酒了!」
習近平向西方大國示好,中國戰狼外交稍息?
釋放了一名監禁中的澳洲记者,邀請美國軍方參加防務論壇——中國近期的外交態度似乎有所轉變。路透社的一篇分析指出,習近平在應對國內各種挑戰之際,外交上趨向溫和。
德語媒體:中國需要一種新的經濟
《日報》繼續關注「一帶一路」峰會上習近平與普丁的互動,及其向國際社會傳遞的訊號。《南德意志報》則指出,中國仍有可能阻止房地產經濟崩潰,但還要有多少房企爆雷,才能促使北京採取行動?
中國石墨出口管制意味著什麼?
北京在周五表示,為了保護國家安全,中國將要求部分出口石墨產品需獲得出口許可證。這對全球相關產業將產生怎樣的影響?一些分析師對此進行了評論。
三藩市中國領館衝擊案:警方稱嫌疑人持刀、弩
中國駐三藩市總領事館遭一名男子駕車衝擊事件10天後,美國警方公佈了事件的現場監控影片和一些細節。嫌疑人被警方現場擊斃。對其作案動機仍沒有更多訊息。
澳政府決定不取消中方達爾文港的租約
澳洲政府表示,在對國家安全風險進行審查後,決定不取消一家中國公司對北部達爾文港的租約。這份租約曾讓美國感到震驚。
美估中國核彈頭逾500枚 專家:走向「核脅迫」目標
五角大廈19日發佈報告指出,中國持續擴張核武力量,再不到10年,核彈頭數量可能就超過1000枚。專家向DW表示,中國正遠離過去主張的「最低限度」核武能力,逐步從「核嚇阻」走向「核脅迫」的目標。
德語媒體:習近平支持普丁有風險
《商報》指出,儘管普丁訪華似乎暫時擺脫了孤立,但北京與莫斯科走得如此之近,卻影響著中國與歐盟的關係。
碧桂園海外債務違約 否認創始人已離開中國
陷入困境的中國房地產集團碧桂園未能在寬限期內支付一筆境外債息,面臨首度公開違約。有傳言稱其創始人父女已經離開中國,但遭到碧桂園駁斥。與此同時,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房價繼續下行。
在中國獄中度過三年 成蕾受訪稱感覺非常脆弱
在北京被拘押三年後上周獲釋的澳洲记者成蕾,在首次接受採訪時向澳洲Sky News表示,她現在有時感覺自己非常脆弱,像嬰兒一樣,有時又覺得自己好像能飛翔。
德語媒體:「一帶一路」是中國的成功
《新蘇黎世報》評論認為,「一帶一路」對中國而言是一個成功故事,至少在地緣戰略層面上。《南德意志報》則分析了十年後這一倡議面對的困境。
過去兩年裡中國攔截美戰機共180多架次
美國國防部公佈中國軍力年度報告前夕,發布近兩年來中國空軍攔截美國戰機的畫面。
習近平: 中國將為「一帶一路」再注資千億美元
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峰會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宣佈將為這一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倡議注資1000億美元,並批評了西方針對中國「去風險」的努力。
第三季度經濟數字出爐 中國經濟是否走出困境?
中國官方10月18日公佈了第三季度經濟數字,其增速超出市場預期。在數字發布後,摩根大通和野村證券均上調了對中國2023年GDP增長的預期。而法新社報導指出,中國官方在努力遏制前所未有的房地產危機的同時,仍面臨要求採取更多刺激措施的呼聲。
美國升級對華晶片出口禁令 中國批「單邊霸凌」
美國周二宣佈將收緊對中國AI晶片出口管制,以阻止北京獲得美國尖端技術加強其軍力。這一消息導致英偉達及其他半導體企業股價暴跌。中國商務部批評美國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實施單邊霸凌行徑。
客座評論:中國的「一帶一路」是否成功
「一帶一路」究竟是像中國當局宣稱的一樣已取得成功,或者像西方輿論說的,是一個失敗的面子工程?政論家鄧聿文認為,「一帶一路」雖然存在很多問題,但從它的落地成型來看,是成功的。不過,它的下一個10年可能不比前一個10年輕鬆。
"普丁僅會去他覺得絕對安全的地方"
中國"一帶一路"十周年慶祝活動上,一位如今極少出訪的國家領導人特別受到關注:自國際刑事法庭下達逮捕令以來,普丁首次出訪前蘇聯以外的國家。
以哈衝突: 中國建議民眾「搭乘商業航班」返國
以哈衝突爆發後,各國陸續展開撤僑行動。中國官方尚未派出專機撤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本周建議民眾搭乘商業航班盡快返國,遭到網民調侃稱,想像中的撤僑是「吳京開軍艦接你回國」,現實是自己買票回國。
中國"全天候"夥伴巴基斯坦重新轉向西方?
巴基斯坦專家觀察到,該國如今似乎重新向西方靠攏,顯示該國並不希望完全投入中國的陣營。其背後的原因或許是經濟性質。
德語媒體:中國偽中立背後的真實計劃
《世界報》和《南德意志報》都關注了自以色列加薩衝突以來,中國試圖保持中立但又對哈馬斯襲擊避重就輕的表態。 《世界報》指出,中國首先關心的是保護自己的利益;《南德意志報》則稱,中東地區早已成為中國與美國競爭的另一個戰場。
俄羅斯宣佈跟進中國 暫停日本水產品進口
俄羅斯表示將暫停所有日本水產品的進口,並希望增加對華海鮮出口。與此同時,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與總統普丁本周先後訪問北京,預計中俄將談及更多關於雙邊合作的議題。
普丁訪問中國的五大看點
誰將主導與俄羅斯軍方的合作會談?中國是否向俄羅斯輸送武器?普習二人友誼的小船將駛往何方?預計普丁將於本周訪華,即將上演的普習會有哪些看點?
「違法放貸」中國銀行原一把手被逮捕
中紀委發布消息,對中國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連舸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立案審查調查,發現其「大肆違規插手信貸項目,違法發放貸款,造成重大金融風險」,決定開除其黨籍。劉連舸也成為近期又一名落馬的「金融虎」。目前,他已經被逮捕。
「一帶一路」十年:習近平離「中國夢」還有多遠?
2013年秋天,剛剛攀登權力高峰的習近平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要為實現「中國夢」搭橋鋪路。「一帶一路」十週年之際,DW訪問多名專家,試圖梳理習近平「十年一夢」的成敗與轉折。
以方軍事行動:美國不干預、中國稱超越自衛範圍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中東進行穿梭外交的同時,已將第二艘航母派向中東。北京則分別同該地重要國家伊朗和沙烏地就目前的衝突交換意見並明確表態。
以色列推遲地面進攻 中國特使將訪中東
《紐約時報》援引3名以色列軍方高官表示,因多雲天氣導致能見度差,給空中支援帶來影響。原定於周末開始的進攻被推遲。與此同時,中國中東問題特使翟雋下周將訪問中東,促進和談。
德語媒體:中國沒法被唱衰
《新蘇黎世報》刊評認為,中國經濟眼下遇到的困難遠不足以對中共的執政根基構成挑戰,唱衰中國只是一廂情願。奧地利《信使報》則刊發客席評論指出,中國試圖改寫由美國主導的現行國際規則,必然導致一系列衝突,而歐洲在其中能夠扮演的角色則十分微妙。
塔利班獲「一帶一路」峰會入場券
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發言人周六宣佈,塔利班將出席下周在中國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這是塔利班被邀請參加的最高級別的多邊峰會之一。
美國是中國擁有更大IMF話語權的絆腳石嗎?
中國表示,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並未反映出其過去20年來建立的經濟影響力。實際情況是:握有最多投票權的美國尚未做好改變現狀的準備。
普丁預計下周到北京 中俄關係將呈現何種走勢?
俄羅斯總統普丁預計下周將前往中國會見他「親愛的朋友」習近平,希望與中方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繫。不過,有鑑於俄羅斯對中國依賴日漸加深,專家認為,在中俄關係裡,中國的主導地位越來越強。
波瑞爾喊話北京 請認真對待歐盟!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表示,訪問中國期間向對方傳達的訊息是,歐盟非常認真看待中國,希望對方亦是如此。他與中方也談到以巴問題,波瑞爾指出,雙方都認為,唯一的解決辦法是推動兩國方案。
客座評論:中國會以怎樣的方式介入以哈衝突
哈馬斯和以色列之間的衝突以一種特別慘烈的方式將兩國和兩個民族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呈現出來。政治評論員鄧聿文認為,由於巴以和解是中國的長期利益所在,所以中國會去斡旋巴以衝突,成為其中的一個玩家,而不是旁觀者。
以色列:駐華使館雇員在北京街頭被刺傷
以色列外交部證實一名以色列駐北京使館工作人員被人用刀刺傷,緊急送醫治療。北京當地媒體則引用警方消息稱,被刺傷的是以色列外交人員家屬,目前已逮捕一名犯罪嫌疑人。
消息稱美國考慮限制中國公司海外獲取AI晶片 中國回應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稱,拜登政府正在考慮封堵一個漏洞,以防止中國企業通過海外子公司獲取美國的人工智慧晶片。中國外交部稱,堅決反對美國將經貿科技及問題政治化。
美國會報告:須做好準備同時面臨與中俄戰爭
美國國會一個跨黨派委員會周四發布報告稱,美國必須做好準備可能同時面臨與俄羅斯和中國發生戰爭。因此,美國必須擴大其常規軍力、加強盟國關係以及推進核武器現代化項目。
中國9月貿易數據有所改善 但挑戰仍在
中國海關總署周五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9月出口同比有所下降,但好於市場預期,降幅繼續收窄。另外,進口方面也有一些積極訊號。這給陷入困境的中國經濟帶來了一些企穩的希望。
上一頁
第51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