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岸田文雄: 日菲美正合作維護南中國海自由
岸田文雄說,日本同意向菲律賓提供海岸監視雷達,這是日本官方安全援助計劃下的全球首個合作項目,旨在幫助提高東京夥伴國的威懾能力。菲律賓和日本是美國的親密盟友,並與中國有著長達數十年的海洋主權爭端。
中國歐盟商會:上海進博會是「政治櫥窗秀」
中國歐盟商會周五(11月3日)批評即將在中國舉行的進口博覽會更像是 "政治櫥窗秀",而不是做生意,並呼籲中國採取更多切實措施來恢復歐洲企業的信心。
梅西本月中國行為何取消 ?
梅西目前效力的美國足球俱樂部「邁阿密國際」周三宣佈,本月前往中國參賽計劃已經取消。賽事主辦單位NSN表示,取消賽事是為了表達對已故李克強總理的尊重。
孔子學院在美數量銳減 未來何去何從?
中國「孔子學院」過去幾年來爭議不斷,最新報告顯示,曾經在美國廣設超過百間的孔子學院如今屈指可數。不過,雖然歐美國家境內的數量銳減,學者認為,孔院似乎已經開始在其他地區生根。
德國專家評對李克強的哀悼:人們意識到他是一股抗衡的力量
德國符茲堡大學教授費多麗(Doris Fischer)向德國之聲表示,人們對已故總理李克強非同尋常的哀悼,大概是意識到,他曾是一股"抗衡的力量",而如今,這股力量缺失了。
德語媒體: 崇禎皇帝何以成了禁忌
在中國,一本描寫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的歷史書突然被下架。那麼,一位四百年前就已上吊身亡的明朝皇帝為何會突然讓中國當局如此大動干戈呢?
香山論壇警告台灣獨立 中國軍機再度大動作施壓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在香山論壇稱, 「無論誰想把台灣以任何形式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軍隊都絕不答應,絕不手軟。」台灣國防部公佈,中國軍隊過去24小時內共派出殲-16等各型軍機43架次與7艘艦船擾台。
百度地圖不顯示以色列?
中國網路公眾號有文章稱,百度地圖"抹去了"以色列的存在。中國外交部在例行記者會上還對相關問題作出了回應,稱官方地圖有清晰標注。不過,也有分析認為,這可能僅僅是因為"民營地圖"的不規範。
哈馬斯稱中國有意倣傚攻台 解放軍將領駁斥
哈馬斯領導人日前聲稱,中國從哈馬斯10月7日對以色列的突襲中受到啟發,有意倣傚其做法突襲台灣。解放軍中將何雷周一駁斥稱,中國是大國,「怎能夠傚法武裝組織」。
中國北方空氣嚴重污染 北京啟動橙色預警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正發生嚴重空氣污染,北京市啟動橙色預警,河北省發布紅色預警。雖然近年來情況有所改善,但該地區空氣品質仍遠低於世界衞生組織的標準。
中國將在新疆建自由貿易試驗區
中國政府宣佈,將在新疆建立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該計劃服務於習近平的 "一帶一路 "倡議,希望為西部吸引更多外資,並建立起聯通歐亞的經濟走廊。
新加坡防長呼籲中國帶頭緩和地區緊張
新加坡國防部長表示,中國作為亞洲的主導力量,應帶頭緩和地區緊張局勢。他表示,類似烏克蘭和中東的軍事衝突將對整個亞洲及亞洲的未來造成毀滅性後果。
「走線」:越來越多中國移民穿越達連峽谷前往美國
逃離中國的人數越來越多,其中冒險「走線」者通過免簽證飛抵厄瓜多爾,與拉美人一起穿越曾經無法穿越的達連峽谷,走過幾個中美洲國家,最後抵達美國邊境。到了美國之後會遭遇什麼?
對抗中國禁運,駐日美軍將吃更多日本海鮮
美國駐日本大使館周二(10月31日)表示,駐日美軍基地將向官兵提供當地海鮮, 「將有助於對抗中國對日本海鮮出口的武斷和不公正的禁運。」
中國製造業由榮變枯 增長保5%進入沖刺階段
中國官方公佈的最新經濟數據顯示,製造業在經歷了短暫上揚行情後,開始在2023年的最後一個季度之初繼續呈現出萎縮態勢。這對於中國全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加拿大禁用中俄兩應用程式
由於隱私和安全風險,加拿大2月起禁止在政府的行動裝置上使用TikTok,現在又有兩個app被鎖定,被認為有相似的問題。
國際媒體看李克強:壯志未酬
在李克強10月27日因心臟病猝然離世後,多家國際媒體發表了針對這位中國前總理的評論和訃聞。有評論寫道,無論是生時還是死後,「李克強都處於習近平的陰影下」。與此同時,也有文章指出,他的去世「激起了對他所代表的那個時代的懷念」。
客座評論:人民為什麼懷念李克強
李克強突然離世後,無論網上還是線下,鋪天蓋地出現的是對他的紀念,在他的故居和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更是鮮花鋪滿整條街道。這在中共的政治人物裡,比較少見,讓人想起前總書記胡耀邦去世時的情景。
中俄軍方高官在香山論壇批評美國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不點名批評美國稱,個別國家蓄意製造動蕩,並且人為製造很多地緣矛盾,長期拉偏架,導致地區局勢複雜難解。
專家如何看塞爾維亞武器庫中的「中國製造」?
北京將塞爾維亞稱為「塞鐵」,這種鐵桿友誼也體現在軍事方面:塞爾維亞是歐洲唯一從中國採購主要武器裝備的國家。該國防長在不久前接受中國官媒採訪時也稱這對塞爾維亞非常重要。那麼,來自中國的武器裝備究竟在這個巴爾干國家有著怎樣的地位和作用?
G7貿易部長批"經濟脅迫" 中國反控"雙重標準"
七國集團(G7)貿易部長會議週日(10月29日)呼籲,應立即取消對日本水產的不必要限制、共同應對「經濟脅迫」,劍指中國。中國駐日大使館隨後譴責「經濟脅迫」才是G7的「專利」,批評該集團成員勿「雙重標準」。
客座評論:運動式打狗——公共治理的現代性缺失
近日,中國因一頭黑色羅威納犬撕咬兒童的惡性案件而引發廣泛的「打狗運動」,導致無數流浪狗慘遭厄運。德國學者呂恆君認為,此種「運動式打狗」及對生命的暴力執法激起社會激烈爭辯,凸顯了政府公共治理能力的現代性缺失。
美企撤離中國:想說再見不容易
目前的調查顯示,美國商界領袖急切希望減少對中國的投資,並將投資轉向其他更友好的國家。與華爾街鼓勵將離岸生產外包到中國的時代相比,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但是,這並不一個容易的事情。
德語媒體:必須為脫鉤中國早做準備
在全球地緣政治異常緊張的時期,德國應當怎樣調整對華戰略?《世界報》的一篇客席評論認為,必須要為中國攻台、德國必須跟隨美國制裁中國提前做好準備,避免屆時蒙受慘重經濟損失。《商報》的客席評論則指出,就算有著不同的動機,北京和莫斯科在「拉美國下馬
李克強去世:官媒輕描淡寫 民眾自發悼念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突然去世。一方面可以看到中國官媒對相關消息和評論嚴加管控,盡量壓低報導的優先順序別。另一方面,有越來越多的民眾自發行動,悼念李克強。
王毅與拜登會晤 美中共同推動「拜習會」
正在美國訪問的中國外交部長10月27日與總統拜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分別會晤。會晤後,美中雙方均表示,雙方同意共同努力推動下個月的兩國元首會晤。
緬甸警方在仰光突擊搜查 逮捕95名詐騙嫌疑人
周五晚間,緬甸軍政府發表聲明稱,警方本周在仰光針對網路詐騙團伙進行了突擊搜捕行動,查獲了一些用於詐騙的電子設備,逮捕了近百名犯罪嫌疑人。作為緬甸的主要盟友,北京要求該國鏟除這些通常針對中國公民的詐騙組織。
李克強逝世 社媒網民悼念並質疑
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突發心臟病去世,網友在社媒上紛紛悼念。然而,部分網友對李克強死因的真實性產生了質疑,並猜測恐怕是「被病逝」。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去世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10月27日因病去世,享年60歲。在新冠期間,他曾是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會上的「老面孔」。其支持官方「動態清零「政策的立場在一些民眾中遭致批評。
愛沙尼亞:波羅的海三起管道和電纜事故相關聯
愛沙尼亞認為,導致愛沙尼亞、芬蘭和瑞典之間一條天然氣管道和兩條電信電纜受損的三起事件「相互關聯」。中國表示願意根據國際法提供必要的訊息,俄羅斯則將其參與此事的懷疑斥為「胡扯」。
王軍濤談李克強:他還是說了一些實話
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卸任不滿一年病逝。其昔日北大校友、旅美中國政治學者王軍濤回憶稱,李克強在校時思維敏捷、健談且鋒芒畢露。他感慨評價李克強的總理任期「窩囊」,「但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還是說了一些實話」。
李克強逝世 各界反應如何?
中國中央電視台27日報導稱,國務院原總理李克強10月26日因突發心臟病,經全力搶救無效,於10月27日0時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68歲。該消息在中國國內外引起廣泛震驚和哀悼。
北京民眾如何看待李克強去世?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突然去世,普通民眾對此有何感想?
中國再度對巴勒斯坦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自本月以哈衝突以來,中國第二度表示將向巴勒斯坦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援助。另一方面,聯合國安理會的各個理事國對於以巴議題仍存在嚴重分歧,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則強調人道主義停火對於運送援助物資的重要性。
德語媒體:一帶一路 – 中國特色國際秩序的路標
上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峰會,究竟發出了怎樣的政治訊號?習近平一手提拔的李尚福和秦剛在沒有給出理由的情況下被宣佈免職,是否是習核心不再穩定的跡象?
台灣國防部:中國航母穿巴士海峽入西太平洋
台灣國防部周四稱,中國山東號航艦編隊群」今日沿台灣南部外海穿越巴士海峽、進入西太平洋」,台灣軍方「運用聯合情監偵手段嚴密掌握,並檢派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適切應處」。
斯特蘭蒂斯入股中國零跑汽車
歐寶汽車母公司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宣佈斥資15億歐元入股中國電動車初創公司零跑汽車,以擴大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影響力。
以色列地面部隊短暫進入加薩襲擊軍事目標
以色列國防軍稱,以軍坦克和步兵周三至周四夜間短暫進入加薩地帶北部並襲擊了眾多軍事目標。以色列戰鬥機過去一天還襲擊了250多個「恐怖目標」。聯合國警告加薩沒有任何地方是安全的。中國宣佈進一步向加薩地帶人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神舟17號發射成功 將首度執行艙外維修
載有最年輕太空人乘組的「神舟17號」於10月26日成功發射,將接替「神舟16號」工作人員進行科研、維修工作。中國官員稱,將確保如期實現「2030年前中國人登陸月球」的目標。
歐盟與中國:在發展政策上互別苗頭
歐盟希望通過「全球門戶」項目與中國的「一帶一路」競爭。歐盟與合作夥伴在布魯塞爾召開的峰會將推動這一項目的實施。「全球門戶」會是比「一帶一路」更好的選擇嗎?
德語媒體:明爭暗鬥的中美關係 何時有轉機?
《每日鏡報》注意到,中美外長本周將會晤,顯然是在為即將到來的元首峰會做籌備,但是這至多只能緩和中美關係,無法帶來本質性的改善。《焦點雜誌》則指出,中國近期正在大幅減持美國國債,這其實是一場不流血的戰爭。
中國羅威納犬傷人事件 德國養狗有何規定?
四川一條羅威納犬重傷兩歲女童的事件引起中國媒體的關注。那麼,在德國對於養狗有怎樣的法規?如果發生狗傷人的事件,又會如何處理?
德國駐華使館微博發文抨擊納粹主義留言
圍繞中國網民對以哈衝突以及德國立場的評論,德國駐華使館10月24日在新浪微博上發文,強調「不允許有美化納粹主義的言論或者使用納粹標誌的行為」存在於其博文評論區。這一立場的背景是什麼?中國網民對此有何反應?
專家們如何看李尚福與秦剛被免職?
中共高層近期人事震蕩不斷:中國周二免去了李尚福的防長職務以及他和秦剛的國務委員職務。中國觀察家們普遍認為,兩人被免職不會削弱習近平的權力與權威,反而會讓其他官員更怕失寵。有專家對DW表示,這反映了「習家軍」內部的派系爭鬥。
五角大樓:中國首批新型導彈核潛艇下水
根據五角大樓最新的中國軍力報告,中國第一批核動力導彈潛艇已經下水,這使得中國擁有了此前只有美國和俄羅斯艦艇才擁有的海陸攻擊能力。
中國增發國債救經濟 習近平首度視察央行
中國 在週二罕見通過了增發人民幣1兆元國債的決議,並修改了財政預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是在當日首次視察中國央行。這釋放出什麼經濟訊號?
李尚福、秦剛雙雙被免職 中國國務委員僅剩三人
中國周二解除了李尚福中國國防部長的職務。此外,他和秦剛均被免去國務委員職務。中國高層的人事震蕩引發了人們對習近平親選領導班子穩定性的懷疑。
德語媒體:"中國試水第三戰線"
《世界報》發表文章稱,在俄烏戰爭和以哈衝突吸引了舉世的目光之時,中國在南中國海發生的碰船事件幾乎沒有引起注意。此外,中國宣佈主席令,免去在任七個月的李尚福國防部長職務,受到德媒的廣泛關注。
專訪:打擊哈馬斯有助於遏制中國
愈演愈烈的中東危機,是否會分散美國對俄烏戰爭的注意力?華盛頓能否兼顧烏克蘭和以色列,為何又與遏制中國的戰略息息相關?曾任駐歐美軍總司令的霍奇斯(Ben Hodges)對德國之聲闡述了其中錯綜複雜的關聯。
客座評論:以哈戰爭若擴大 中國會約束伊朗嗎?
時評人鄧聿文認為,在以色列對哈馬斯發動地面戰後,真要讓中國去約束伊朗不要攻擊以色列,美中達成某種交易反而是有可能的。
上一頁
第50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