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國發展部長呼籲中國出資氣候基金
德國、阿聯酋率先承諾各出資1億美元,用於聯合國一項新基金,彌補受氣候威脅國家的損失。德國發展部長舒爾策說,中國等新興國家也應效仿阿聯酋,向新基金注資。
德語媒體:戰爭又成了值得去做的一件事
《法蘭克福匯報》認為,美國的霸主地位正在結束,但新的秩序尚未成形,這為戰爭帶來契機。《商報》觀察和分析了中國向安理會提出五點解決中東衝突的建議。
中國央行行長稱只有少數省份還債困難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昨天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國際清算銀行高級別會議上表示,中國政府的整體債務在國際水準中處於中低位,目前只有少數省份在還債時會遇到困難。
王毅訪越: "高度互補"還是中國的替代選項?
越南是西方國家對中國去風險的"中國+1"戰略重要目的地。今年9月,越南與美國的外交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在此背景下,中國試圖與美國角逐對越南的影響力。有消息稱,習近平12月將訪問越南,外交部長王毅將先行一步做鋪墊。
專家:大多數病人不需要去醫院
冬季也是感冒和流感大行其道的季節。中國尤其是北方地區醫院人滿為患的畫面令人擔憂。有專家指出,中國公共衞生專家的溝通能力偏差,是造成人們恐慌和困惑的原因之一。
大眾中國計劃2026年推出2萬歐元電動車
大眾汽車公司耗資10億歐元在合肥創立第一家德國以外的研發中心,設計服務於當地市場的汽車生產平台,以此節省三分之一成本。
德語媒體:科研合作不應天真幼稚
今年夏季德國政府推出中國戰略之後,對華關係的重新定位不僅侷限在政治和經濟層面,科研領域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正如德國科研部長史塔克瓦青格所說的那樣,今後開展科研合作時,應以"利益和價值觀"為導向。
中國遊客部分回來了 但不再大把花錢
2003年中國出國旅遊的人數以及他們的消費仍遠低於疫情前水準,人們的消費意識、對安全的考量以及尚未恢復到位的航班都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
不與國際脫鉤:習李發聲 中國要變調?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要加強涉外法治建設,保護外商合法權益。而在西方呼籲對中國供應鏈"降風險"的背景下,中國舉行首屆供應鏈博覽會,總理李強稱願加強與所有國家的供應鏈夥伴關係。
中緬邊境動蕩之際 中國軍艦訪問仰光
緬甸同中國接壤地區,政府軍同反叛武裝之間頻繁發生激戰之際,中國海軍三艘艦艇本周開始了對緬甸的友好訪問。
世衛官員:中國兒童呼吸道疾病激增程度低於疫情前
中國兒童肺炎病例近來激增,世界衞生組織與中方舉行緊急會議後認為,這與疫情封控措施下,其它病毒傳播急劇減少,兒童缺乏相應的免疫力以及冬季的來臨有關。世衛組織一名官員還表示,中方稱目前這波發病的峰值低於疫情前。
十名台灣軍人被控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
台灣高檢署周一表示,10名台灣現役、退役軍人因涉嫌為北京從事間諜活動而被起訴。其中兩人還拍攝了影片,稱"願意投降解放軍",向中共表效忠,台高檢署建議"從重量刑"。
德語媒體:俄烏戰爭令中國受益
俄羅斯發動侵烏戰爭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嚴厲的制裁。然而,俄羅斯的原油和天然氣卻源源不斷地輸往中國,中國汽車、電子產品和機械的對俄出口也在大幅增加。中俄貿易額達到了創紀錄的兩千億美元。
緬甸叛軍宣稱佔領新領土 中國軍隊舉行邊境演習
與緬甸軍政府作戰的少數民族叛軍稱,他們已佔領了北部邊境的一個重要貿易站,而中國軍隊正在邊境對面舉行軍事演習,以提高戰備和應急能力。
中國衛健委:呼吸道病例激增將持續至春天
中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在周日的新聞發布會表示,近期急性呼吸道病例增加與多種病原體疊加有關。當局預計此情況將持續至明年春天,兒科醫生則呼籲,大多數兒童染病後恢復良好,家長不必焦慮。
牆外文摘:台灣大選前夕的中共軍演
有評論認為,中共近期進行的台海軍演新模式,不排除是想在2024年大選結果產生前,先動手強化在台灣海峽的法律地位,以塑造有利的戰略態勢。
非洲鋰礦開采 綠色能源的陰暗「詛咒」?
非洲有著豐富的鋰礦資源,不過非政府組織「全球見證」發布的報告指出,對鋰的開采或對當地社區和環境造成損害。報告認為「幾十年來非洲採礦業一直與腐敗聯繫在一起,民眾無法真正分享到利潤,這一趨勢在鋰礦領域仍在繼續。」
沖繩為何對美軍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面對來自中國、北韓和俄羅斯日益增長的壓力,美國陸海空三軍正在加強訓練,改進裝備並強化與盟國的合作。
泰國「路橋」項目 德國、中國競相投資?
泰國正推動「路橋」項目,建設一條連接泰國東西岸的鐵路和公路系統。泰國總理曾在中國最新「一帶一路」論壇上宣傳了這一宏偉願景。如今,德國駐泰國大使也為該項目游說。德國是否會參與其中?
研究:超越德日 中國將成最大汽車出口國
德國研究機構公佈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1月至9月的汽車出口已超過日本和德國,出口數字增長迅速,預計中國將是今年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其中,電動汽車佔出口汽車的比例為24%,是去年的兩倍多。
解碼中國:中國希望讓金磚集團贏得更多影響力
金磚集團擴編後,首次就國際危機召開特別峰會。這一"反殖民聯盟"要求在中東衝突問題獲得更大的發言權。中國則希望借助金磚重新打造國際秩序。
緬甸戰火不斷 中國在中緬邊界展開軍演
緬甸北部戰火持續蔓延,一隊從中國向緬甸運送貨物的卡車遭襲起火後,中國軍方宣佈本周六在中緬邊界進行軍演。
中國是如何成為全球最大債權國的?
為了促進貿易,中國向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了1.3兆美元貸款。不過,面對這個巨大的數字,中國該如何確保借出去的錢能順利收回呢?
菲律賓和澳洲在南中國海開啟首次聯合巡邏
澳洲和菲律賓周六在南中國海啟動了首次聯合海空巡邏,旨在深化兩國的防務合作,對抗中國在該地區的強硬態度。就在幾天前,美國與菲律賓在南中國海進行了類似的演習活動。
法國外長訪華強調「致力於與中國對話」
正在北京訪問的法國外長科隆納先後會見了中國總理李強和外長王毅。她強調,法國致力於和中國對話,而王毅則呼籲歐洲各國不要「因為競爭而害怕合作」。歐盟今年啟動了針對中國產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北京則斥之為「保護主義」。
德語媒體:大眾在中國建第二個"狼堡"
與中國"脫鉤"?對德國大眾汽車來說不是選項。迫於中國市場上的競爭和本土化壓力,大眾在中國新設立3000名工程師的研發中心和新的工廠,《南德意志報》予以關注。此外,中國宣佈對德國公民實行15天內免簽,背後原因是什麼?《法蘭克福匯報》予以分析。
德國大使歡迎中國新免簽政策 籲納入所有歐盟國
中國外交部宣佈將對短期赴華的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以及馬來西亞公民試行單方面免簽政策。德國駐華大使對此表示歡迎,並呼籲將該政策擴展至所有歐盟國,以便讓中國公民在前往德國、歐洲時也能享受便利。
烏拉圭與中國關係提升 重申推動自貿協定
烏拉圭總統拉卡列11月20日至24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在與習近平的會晤中,雙方宣佈將中烏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根據一項聯合聲明,中國和烏拉圭將致力於制定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該計劃一直遭到南方共同市場其他成員國反對。
亮亮麗君:離開鄭州 沒有交代只有「膠帶」
受到輿論關注的亮亮和麗君夫婦被打事件發酵之後,當事人宣佈將離開打拚多年的鄭州,回老家生活。在他們最後發布的短影片中,亮亮大呼「給我一個交代」,而妻子則把膠帶(與「交代」同音)封在了他的嘴上,暗指遭到禁言。
怎樣應對中國這個製藥領域的大玩家?
中國的生物技術公司是國際製藥市場上的重要參與者。在關鍵的有效物質生產領域,中國佔全球市場的40%。這一優勢帶來的依賴關係能否妥善解決?
德語媒體:中國幫助俄羅斯戰爭機器維持運轉
中俄兩國今年的貿易額有望創造新的最高紀錄,《南德意志報》評論指出,北京的支持在幫助普丁維系著侵略烏克蘭的戰爭,而西方對此卻毫無應對之策。
變相軍援?中國車輛熱銷俄羅斯
俄烏戰爭持續膠著之際,有媒體報導稱,俄羅斯從中國購置的吉普車和載重車數量正在不斷增多。由於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制裁,多數西方國家的車企已經中斷了同俄羅斯的合作。
德國前政界高層受批評:沙爾平成"中國傳聲筒"?
德國前國防部長、社民黨前主席沙爾平在中國開設咨詢公司,與中聯部直屬機構合作主辦會議,以及向中國媒體表示"中國法治國家建設正在進行中",這些表態和做法受到專家和政界的質疑。德國電視一台Report Mainz節目報導了此事。
中植集團陷債務危機「嚴重資不抵債」
資產管理公司中植集團在給投資者的道歉信中提到,目前該公司負債總額已是總資產的兩倍以上,「存在重大持續經營風險」。面對這樣的債務「大坑」,分析師預期金融監管機構將積極干預。
韓國法院宣判中國跨海逃亡者權平一案
韓國法院對今年8月從中國駕駛摩托艇逃亡韓國的異見人士權平做出緩刑判決。權平曾在網上發布「辱習」貼文,並因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在中國入獄。
以哈休戰要再等 以色列推遲一日釋放人質
以色列和哈馬斯的停火協議與人質釋放意外地延後至11月24日才開始,但美國官員認為,這並不代表這項協議存在風險。延後原因為何?
客座分析:米萊會同中國決裂嗎?
阿根廷迄今與中國保持著緊密的聯繫。但新當選的阿根廷總統米萊想要結束這一密切關係,這將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動作。專欄作者Alexander Görlach認為,米萊如果真的邁出這一步,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研究:中國擴大網路攻擊能力
據德國《商報》引述柏林墨卡托中國中心(Merics)一項最新研究,近些年來,中國駭客在歐洲的攻擊不但大幅度增加,而且明顯更專業化。
2024年如何保增長?路透:政府顧問建議中國加大刺激
中國2023年的經濟增速預計將達到政府設定的5%左右的目標。據路透社報導,中國政府的經濟顧問呼籲明年也保持穩定的增長目標。鑑於中國的政治環境導致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幾乎無法出現,他們寄希望於政府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刺激措施。
人權觀察:中國在寧夏、甘肅大量關拆清真寺
「人權觀察」組織稱,中國當局在寧夏與甘肅兩個穆斯林聚居省區大規模關閉、拆毀和改造清真寺,遏制伊斯蘭教在中國生存空間。
斐濟總理:中國可能協助我國發展港口
斐濟總理本周三表示,中國可能幫助斐濟發展港口和造船廠。這個太平洋島國在經濟關鍵領域有望與北京加強聯繫。
以哈停火協議"近在咫尺" 中國呼籲釋放平民
哈馬斯領導人稱,"接近於"與以色列達成停火協議。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也表示"希望很快能有好消息"。與此同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金磚視訊會議就加薩衝突表態,呼籲立即停火止戰。
為什麼非洲人喜歡中國造手機?
中國製造的智慧型手機在非洲市場大受歡迎,在肯亞用戶份額已超過60%。它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鬥魚負責人被控開設賭場 中國警方證實逮捕
中國影片直播平台鬥魚的負責人陳少傑,先前已「消失」數周。而在公司周二證實其在11月16日前後已遭到警方逮捕後,中國警方周三也發布公告,指出一位39歲的男子「陳某傑」,因為涉嫌開設賭場而已遭到逮捕。
避免中美二選一:東協國家的平衡外交
東南亞國協希望加強其對亞洲的和平與穩定的承諾,呼籲保障南海航行自由。同時,東協成員國試圖在中美之間尋求外交平衡,避免在大國之間選邊站。
房企"白名單"?分析:銀行仍不願貸款
據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中國監管部門擬制定50家房企的"白名單",以引導銀行為陷入資金和銷售困境的房企提供貸款。然而分析認為,此舉僅"建議"性質,銀行可能會保持觀望。
中國敦促澳洲停止「不負責任的指責」
在澳洲方面指責中國海軍操作「不安全和不專業」,北京周一作出回應,稱澳方言論「與事實完全不符」,並警告坎培拉停止對中國「魯莽的、不負責任的指責」。不久前剛訪華的澳總理阿爾巴尼斯則表示,該事件造成一人受傷,表明軍方之間需要溝通護欄。
激進自由派米萊當選總統 阿根廷對華立場轉向?
極右翼候選人、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哈維爾‧米萊當選阿根廷新一任總統。他在競選中承諾要推行改善經濟的激烈措施,還批評與中國政府發展關係就像和「刺客」在做交易。
"亮亮麗君事件"引眾怒 網民:我們韭菜啥也別碰
網紅夫婦亮亮和麗君被打事件過去幾天受到民眾關注,相關新聞一度登上熱搜。事件發酵後,兩人隨後發聲表示滿意後續處理結果,但關於兩個「韭菜「的命運連帶爛尾房問題依然受到廣泛討論。
客座評論: 拜習會,禮貌握手背後強硬依舊
時評人鄧聿文認為,拜習會對於中國而言,比對於美國而言意義大得多,被中國輿論塑造為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一次會晤。同時,拜習會並不像表面呈現的那樣「彬彬有禮」,雙方表態依舊很強硬,習近平更是「軟中見硬」。
上一頁
第48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