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紅海局勢令北京左右為難
胡塞武裝不斷對紅海過往商船發動襲擊,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則頻頻對葉門境內的胡塞武裝據點進行轟炸。紅海是中國對歐貿易的重要通道,因此,如何維護紅海的航運安全對北京也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聯合國涉華人權審查會議召開 香港代表挺國安法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對中國人權記錄的重要審議會議周二開幕。一些西方國家借此機會對北京發出呼籲,希望對方採取更多措施保障言論自由、保護少數民族權利以及廢除香港國安法。出席會議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發言時強調,國安法讓社會恢復穩定安全。
祝賀賴清德激怒中國 菲總統表態「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祝賀賴清德當選下任台灣總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建議他「多讀讀書」。菲國防部長回應毛寧言論「低級下流」。在言辭交鋒後,菲總統馬科斯周一表示:「我們不贊成台灣獨立。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
是否支持政府--你會說實話嗎?
中國政府的支持率到底有多高?美國南加州大學學者認為,採取直接提問的方式,中國民眾可能會出於害怕而隱瞞自己的觀點。於是,學者們採取了間接提問的方式,發現這一數字並沒有中國官方所宣稱的那樣高。
神隱特偵組發現了"長頭髮"
中國國家安全部發布連載漫畫,警告人們中國的戰略資源早被境外組織盯上了。與此同時,英國《金融時報》刊文稱,在目前的政治環境下,中國國安部的政治地位和實力得到增強。
德國汽車工業的一線希望?
德國在電動車領域已經遠遠落後於中國製造商, 一些德國汽車品牌現在正在採用一種與汽車生產毫不相關的新策略,這能帶領它們度過轉型危機嗎?
中國股市慘跌 「這可能是投資者能承受的最後一滴水」
今年開年以來中國股市持續下跌,三大指數集體低開,與此同時,美股日股不斷上漲,彭博社統計,美國股市市值目前比大陸和香港股市市值的總和還高出38兆美元。有消息人士透露,中國政府正在考慮調動2兆元救市。
駁國安法動搖香港司法獨立 法官:不會盲目定罪
《國安法》施行3年,各界質疑香港漸失司法獨立公正,但香港終審法院法官22日稱,不會「盲目」將所有被告定罪。與此同時,聯合國專家對《國安法》實施狀況表達憂慮,並呼籲港府釋放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
美國願出手抗中保台? 台美專家意見不一
台灣大選落幕後,被中國視為「台獨派」的賴清德成為台灣準總統。隨著中國在世界影響力不斷提升,台海衝突可能將成為東亞甚至擴及世界的戰爭導火線。面臨中國可能對台實施的行動,美台專家似乎也出現不同看法。
德語媒體:利用墨西哥作為進入美國的門戶
德國《經濟周刊》注意到,中國多家電車生產商紛紛湧進墨西哥,不僅在那裡出售,也在當地設廠生產,此舉已引起美國的高度懷疑。《法蘭克福匯報》指出,使用中國生產的廉價產品推動能源轉型,也許不是壞事。
中國股市跌不停 胡錫進:為股市表現難過
本周一中國股市依舊走勢低迷令股民們哀鴻遍野。《環球時報》前主編胡錫進表示自己虧損,並「為今天的股市表現難過」。與中國股市的走衰不同,美股日股均呈上揚走勢。中國總理李強強調要維護市場信心。
媒體: 中國廣泛遊說非西方國家讚揚其人權記錄
據知情外交官和相關文件透露,中國正在廣泛遊說非西方國家在周二舉行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對中國人權記錄的審議會議上讚揚中國人權記錄。有非洲外交官證實收到了中國代表團的請求,並表示將按照要求行事。
台灣偵獲6枚中國空飄氣球 創單日數量新高
台灣國防部周一表示,截至周一上午6時的過去24小時內,共偵測到創下紀錄的6枚中國空飄氣球飛越台灣海峽,其中一枚直接穿越台灣南部上空。
僅具警示性的裁判文書公開上網?最高法新舉措引質疑
"中國裁判文書網"自2013年開通以來,累計收錄1.3億篇裁判文書,被官方稱為司法公開的成就。然而,近些年來更新變少,與此同時,最高法還宣佈要另建資料庫,引發中國國內外法律界的憂慮。
賣燒賣賺了個兩億 網友吐槽:信你個鬼!
繼「跑單王」外賣小哥三年賺了逾百萬之後,又一位行業奇人的新聞受到關注:海歸姑娘賣燒賣一年賣出兩個億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並引發熱議。有人驚嘆賣燒賣可賺這麼多錢,也有人懷疑事件的真實性,「把人民群眾當傻子忽悠」,也有網友說:「大躍進歷史重現。」
中國工商銀行涉洩密 遭美開罰逾三千萬美元
美國金融監管機構調查發現,中國工商銀行涉嫌非法向海外監管機構洩漏「機密監管訊息」,且未遵守相關法規,重罰該行逾3000萬美元,並要求限期改善。與此同時,美國與中國金融工作組則在北京舉行了會談。
牆外文摘:習近平不這麼糟糕,中國經濟也會遇到大麻煩
有評論認為,習近平開始變得像是一個糟糕的經濟管理者,其任意干預的傾向——這是專制者慣做的事情——扼殺了民營部門的積極性。但即使習近平是更好的領導人,中國也會陷入困境。同時,「我們不要對中國的經濟下滑幸災樂禍,這可能會成為所有人的問題。」
美國防部被禁止從六家中企採購電池
美國國會禁止五角大樓採購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在內的六家中國企業生產的電池。相關報導指出,美國國會試圖進一步推動國防部供應鏈與中國「脫鉤」。
太平洋又一島國或背棄台灣?台外交部回應
太平洋島國諾魯在台灣大選結束時就立即宣佈與其斷交,轉向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有消息顯示台灣在太平洋地區的另外一個邦交國吐瓦魯也有可能「倒戈」。
解碼中國:中國有意擴大在非洲的影響
中國對非洲大陸的興趣越來越大,在當地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中國通過大舉投資而獲取非洲國家的政治支持,在台灣問題上也是如此。
客座評論:中國的大學與養雞場
最近中國教育部發布通知,要求各高校開展撤稿論文自查工作。其背景是國外出版機構撤回大量中國學者發表的論文,對中國學術聲譽和學術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在習近平領導下中國大學教育,如此的「運動」,是否能帶來根本性的變化呢?學者張俊華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思
德語媒體:中國人口減少是好事
中國人口總數連續第二年減少,《新蘇黎世報》評論稱這是件好事,並且指出中國政府嘗試通過政策提高出生率是徒勞的。瑞士《商報》刊出的一篇文章認為,瑞士不應該對中國的善意抱有幻想。
中國吸引外資創十幾年來新低
哪怕是在中國執行新冠疫情管控政策最嚴格的2022年,境外企業對中國的直接投資仍然實現了大幅度的同比增長。然而結束了嚴苛的「清零政策」後,中國這一曾經吸引各方投資者的熱土,並沒有恢復以往的魅力。
巴西重申支持「一中原則」 王毅表示贊賞
中國外長王毅周五對於巴西發表聲明支持「一個中國」原則表示歡迎。這顯示出中國與這個南美最大國家的關係更加緊密。
增長5.2%?很多中國人感覺到經濟正在衰退
儘管中國官方公佈2023年經濟增長了5.2%,超過大多數主要經濟體。但是,對於畢業即失業的年輕人、因房產貶值而惶惶不安的業主以及收入低於前一年的工人來說,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給人的感覺是在衰退。
中國如何幫助緩解巴伊緊張局勢?
巴基斯坦和伊朗爆發衝突後,中國表示願意協助兩國緩和事態,專家也認為中國有能力發揮影響力讓雙方保持克制。北京為何在調解巴伊緊張局勢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另一方面,最新局勢發展顯示,有可能不需要中方「出手」。
德語媒體:中國總理李強的宣傳秀
中國總理李強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提前劇透了中國去年的經濟增長數據:2023年,中國經濟實現了5.2%的增長,超過了政府給定的目標。不過,對於今後的經濟展望,多數專家卻並不認同李強總理的樂觀態度。
印度官員: 若邊境和平 可放寬中國投資限制
一位印度高級官員表示,如果中印邊界保持和平,印度可能會放鬆對中國投資的嚴格審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作出回應,稱邊境事態的解決進程不應影響兩國關係的正常發展。
歐美媒體看中國經濟: 「增長失去光澤「」缺乏未來方案」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達沃斯論壇宣佈去年經濟增速5.2%,儘管單從數字上仍讓世界豔羨,但暗藏憂慮。多家歐美媒體對此進行了分析。
紅海危機:胡塞武裝稱中俄船隻可在紅海安全通行
以哈衝突爆發後,葉門胡塞武裝在紅海襲擊商船,以聲援加薩的巴勒斯坦人。本周五,胡塞武裝承諾俄羅斯和中國船隻可安全通過紅海。紅海危機升級已導致全球航運價格飆升,中國外貿產業也受到衝擊。
歐盟新車登記數量明顯增多 德國表現平平
經歷了過去幾年新冠疫情對汽車行業的衝擊之後,過去一年當中,歐盟新車註册登記數量明顯增多,但是在汽車大國德國,新車銷售的數據卻並不樂觀。
達沃斯熱議人工智慧 歐洲落後了嗎
人工智慧的話題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頻繁被提及,只是相關討論中鮮少見到歐洲企業的身影。
德語媒體:起來,不願再沒落的德國光伏產業
中國在全球光伏產業的主導地位引起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的不安,因為和俄羅斯總統普丁將石油和天然氣作為戰略武器一樣,中國也有可能在太陽能領域採取同樣的做法。德語媒體探討歐洲應拿出怎樣的戰略力量才能抗衡中國在太陽能領域的優勢。
中菲兩國同意"妥善管控涉海矛盾分歧"
中國外交部周四發表聲明稱,中菲雙方通過會談已達成共識,"同意進一步完善涉海溝通機制,繼續通過友好協商妥善管控涉海矛盾分歧,處理好海上緊急事態。"
烏克蘭專家:俄羅斯導彈零件来自全球各地
儘管俄羅斯的技術進口遭到嚴厲制裁,但是研究人員從其襲擊烏克蘭的導彈中找到來自全球各地的零件。專家們還發現,俄羅斯最近使用導彈襲的打擊精確度似乎有所下降。
巴基斯坦空襲回擊伊朗 北京呼籲克制
伊朗與巴基斯坦本周先後對對方境內的武裝組織據點發動空襲。中國對兩國來說都是重要的夥伴國,在該地區也有戰略利益。中國外交部稱,願為緩和事態發揮建設性作用。
滬指跌至五年新低 網民喊胡錫進「該加倉了」
中國股市周四延續跌勢,跌至5年來最低水準。曾稱「跌破2800肯定敢加倉」的中國知名媒體人胡錫進的炒股動向再度受到網民關注,喊話胡錫進「你不加倉對不起全國股民」。
總統大選後 台灣周邊首次出現大批中國軍機
台灣國防部周四表示,共偵獲20多架次中國戰機在台灣周邊活動,其中有11架戰機曾飛越台海中線。這是上周末台灣舉行大選以來,北京首次大規模展示軍力的行動。
中國官媒競相報導中瑙復交
周三,中國官方的新華通訊社一名記者抵達諾魯,這也是諾魯宣佈同台灣斷交,並同北京建交後,首位踏上諾魯領土的新華社記者。不過,中國官方媒體立足諾魯的努力,在此之前就已全面展開。
德語媒體:西方半導體補貼競賽讓中國受益
奧地利《標準報》發表評論指出,西方國家在半導體產業方面的補貼競賽會為中國未來出口提供隱形支持,這會讓中國成為真正的受益者。5年前兩名中國投資者在德國東部一個小鎮購買了一座二戰時期的納粹中學。《焦點》雜誌探究這一收購案背後的奧秘。
2024年 中國經濟的五大隱患
房地產行業陷入重重危機、消費者對未來信心不足,川普有可能會重返白宮:過去一年當中,中國經濟雖然漸趨穩定,但新的一年需要面臨的挑戰也有很多。
中國連續兩年人口總數下降 專家:生育率一旦降低就難逆轉
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2023年中國人口總數比上年末減少208萬。這是中國人口總數連續第二年下降。路透社指出,這一趨勢將對中國的經濟增長構成長遠的深刻影響。
中國總理李強達沃斯講話:中國經濟仍將為世界提供強勁動力
周二的達沃斯全球經濟論壇上,中國總理李強呼籲各方應努力減少國際合作的障礙,並表示中國經濟仍將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他表示,保持供應鏈的"穩定和順暢"至關重要。
去年全球近5000名基督徒因宗教信仰被殺害
非政府組織「敞開的門」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無論是在中東、非洲還是南亞,基督徒遭受迫害的現象都越來越嚴重。據該組織的統計,去年全球至少有4998名基督徒因宗教信仰被殺害。
中國與瑞士簽署聲明擴大貿易合作
全球領導人在達沃斯召開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之際,瑞士總統阿姆赫德與中國總理李強在瑞士首都伯爾尼會面,旨在加強貿易關係。
菲總統祝賀賴清德當選 中國外交部:建議馬科斯總統多讀讀書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在社群網站上向贏得台灣總統大選的賴清德表示祝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稱:「建議馬科斯總統多讀讀書,正確瞭解台灣問題的來龍去脈,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客座評論:賴清德當選 美中能否共管台灣?
賴清德勝選。在時評人鄧聿文看來,給中美關係出了一道新的難題。因為賴能否自我約束,不在台獨路上走得過激過遠,美中對此其實是沒有太大把握的。
賴清德就任前過渡期 中國打"觀望牌"
周末台灣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勝選總統,中國的反應頗為安靜。有分析人士認為,在賴清德上任前的這四個月裡,北京將謹慎計算改採取的舉動。
德語媒體:台灣總統大選中的真正失敗者
《新蘇黎世報》在有關台灣總統大選結果的評論中指出,「周六選舉的真正失敗者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因為他要為對台灣人(對中國)的抗拒態度負主要責任」。德國電視一台發表的評論指出,「只要戰爭沒爆發,台灣人就無所謂」。
以哈衝突:中國呼籲召開"加薩和平會議"
中國呼籲召開大規模並具有權威性的加薩和平會議。與此同時,激進派伊斯蘭武裝哈馬斯發布了一段涉及三名以色列人質的影片,並表示他們會在周一就這些人質的命運做出決定。
上一頁
第43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