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擔心人權問題 巴斯夫撤出新疆合資股份
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集團2月9日宣佈,將從位於新疆的兩家合資企業中撤出股份。此前,巴斯夫在新疆的當地合資夥伴遭到人權組織的指控,其員工被疑直接參與打壓少數民族的行動。長年關注新疆議題的鄭國恩、包瑞翰等人呼籲,德國大眾也必須撤出新疆。
客座評論:從稀少的遊客到被迫流亡
政治學者張俊華指出:如何振興中國的旅遊業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旅遊的環境需要各方面的因素,特別是政治上的寬容。
梅西風波後續:中方取消阿根廷隊3月中國行
阿根廷球王梅西先在香港友賽缺陣,繼而在日本「復出」的風波不斷發酵,輿論逐漸上升到政治層面之後,杭州和北京足協官方先後發布聲明,取消原定3月阿根廷中國行的計劃。
創新高:8枚中國氣球踰越台灣海峽中線
新春伊始,台灣國防部周六(2月10日)表示,在過去24小時內偵測到8枚中共空飄氣球踰越台灣海峽中線,創單日最高,其中1枚在台灣上空消失,1枚穿越
憂心失業 中國勞工無法歡喜過年
春節將至,中國民眾踏上返鄉的路程,但對工作和經濟不景氣的擔憂卻給期待已久的家庭團聚蒙上了陰影。
中國今年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融創新高
中國今年1月發放的新增貸款創下新高,環比增加三倍有餘,遠遠超過專家的預期。此外,中國央行的數據還顯示,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6.5兆元,比上年同期多5061億元。
德語媒體:國安部門說了算
《明鏡線上》評論楊恆均被重判一案認為,中國的國安部門在政府體制內已凌駕於外交和經濟決策之上。《新蘇黎世報》指出,能挽救中國股市的,唯有能重建信心的改革措施。
瓜地馬拉:不與台灣斷交 但與中國做生意
瓜地馬拉總統阿雷瓦洛周四(2月8日)表示,瓜地馬拉無意與台灣斷絕外交關係,並承諾同時加強與中國和台灣的關係。
北京停止向立陶宛公民發放簽證
中國對多個歐盟國家實施單方面免簽政策之際,卻從1月24日起全面停止向立陶宛公民發放入境簽證。2021年,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開設以來,北京同立陶宛的關係急劇惡化。
過春節了!中國人希望龍年經濟好運來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未來四年中國經濟增長將放緩。而中國老百姓已經感受到了經濟放緩的影響。人們希望甲辰龍年能給中國經濟帶來更多好運。
天寒地凍行路難 數億中國人回家過年
據中國官媒報導,2月7日,全國鐵路加開旅客列車1873列,加開列車數量創出了新高;當天全國鐵路運送旅客1310萬人次,創下春運以來首次單日客流紀錄。多年不遇的惡劣天氣影響數億人的返鄉之旅。
中港股市兔年大跌 龍年的前景如何?
中港股市在兔年跌幅分別高達12%和28%,是史上表現最差的年度之一。雖然「國家隊」進場救援讓中國股市出現近一年多以來,表現最好的一週,但外界正在觀察,中國這一輪的救市策略,是否能扭轉頹勢?
德語媒體:中國股市的「毒藥與解藥」
歐美股市大漲之際,A股慘跌,傷透中國股民的心,也驚動了北京。德語媒體近日紛紛聚焦這個話題。《法蘭克福匯報》的一篇評論指出,北京在對金融市場施加限制,以支撐股市,然而,恰恰是這種管控和干預打擊了中國金融市場的信心。
美國貿易逆差大幅降低 中國不再是美國最大進口來源
美國政府周三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的貿易逆差已經降至三年來的最低水準,此外,墨西哥也首次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公民實驗室:全球逾百家親中宣傳網站與中企有關
數字監督組織「公民實驗室」發現,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有 100 多家網站偽裝成當地新聞媒體,宣傳親中內容。這些網站都與中國的一家公關公司有關。
福島含放射性物質水泄漏 但廠區外未發現污染
估計約5.5噸含放射性物質的水從日本福島核電站洩漏,不過營運方周四表示,廠區外並未發現有污染跡象。
通縮加劇: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經歷14年來最大跌幅
今年1月,中國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8%,出現14年來的最大降幅。這意味著經濟下行的壓力加大,分析人士呼籲政府推出刺激措施的呼聲增加。
台灣首次成功從外國引渡台灣民眾返台
台灣法務部2月7日宣佈,已於今年1月15日從波蘭成功引渡一名因涉詐欺遭通緝的劉姓男子回台,創下台灣自外國引渡台灣民眾返台首例。
中國證監會領導易人
在中國股市持續數月表現低迷、引發投資者極大不安之後,北京領導層在春節假期來臨之前更換了證券監管部門的領導人。曾主管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吳清將接替易會滿出任證監會主席。
德語媒體:我們誇大中國的威脅 低估其內政挑戰
《新蘇黎世報》分析中國家庭結構的萎縮,指出這不單是老齡化問題,而且會深刻影響中國的經濟。《法蘭克福匯報》寫道,自德國政府公佈對華戰略以來,總理肖爾茨將首次訪問中國。本屆德國政府的歷次訪華都有些棘手。
美國或將超車中國 成德國最大貿易夥伴
由於中對德、德對中出口皆減少,再加上德國對美出口持續增加,美國可能在2025年超車中國,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不過,美國會是比中國更可靠的夥伴嗎?
德媒:德國總理肖爾茨4月將訪問中國
據《法蘭克福匯報》報導,德國總理肖爾茨將於4月15日-16日率領一個德國商業代表團訪問中國。這將是德國政府出台中國戰略,強調中國同時為夥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後,德國總理首次訪問中國。
中國鼓勵本土電動車擴大海外業務
為了穩定外貿、擴展國產車出口,中國政府計劃為電動車工業提供更多幫助。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動車出口國。
荷蘭情報局公開指控:中國駭客入侵軍事網路
荷蘭情資發現,一個軍用網路被植入了惡意軟體,「高度確信」是由中國政府資助的駭客手筆。對此,中國重申一貫立場,稱「反對任何形式網絡攻擊」,並反對「惡意揣測和無端指責」。
歐盟將在烏戰兩周年對俄實施第13輪制裁
據德新社報導,歐盟準備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兩周年之際對俄羅斯實施新的一攬子制裁。這將是歐盟對俄羅斯的第13輪制裁,制裁面將明顯擴大。
證監會、「國家隊」出手維穩,中國A股反彈
中國證監會周二發布更多資本市場維穩措施,以加強融券業務監管,限制賣空。同時國有基金下場救市,促成當日A股應聲反彈。
德國外貿疲軟引擔憂 經合組織下調歐元區經濟預測
德國去年出口下降1.4%,進口下降9.7%。根據經合組織最新預測,世界經濟今年將增長2.9%,美國經濟增長2.1%,但歐元區增長率只有0.6%。
德語媒體:美國人與其怕中國還不如怕川普
美國前國防部長在德國《每日鏡報》刊文指出,面對中國崛起,美國依然坐擁全方位優勢,但是如果讓川普这樣的民粹主義者執掌大權,則有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風險。瑞士《新蘇黎世報》則呼籲中國政府在恆大破產案中切實關心外國投資者的利益。
路透:澳洲不担心受中國經濟動蕩影響
不同於許多國家擔憂可能受到中國經濟疲軟的拖累,澳洲这两年對中國的出口逆勢成長,為該國國庫帶來不少稅收。而專家也認為,就算不和中國做生意,也還有其他替代選項。
中國招商銀行前行長因貪污被判死緩
中國官媒報導稱,周一,一名國有銀行前負責人因受賄罪被判處死緩。這是中國近期打擊金融領域貪腐行動中的最新判決。
楊恆均間諜罪成被判死緩 澳召見中國大使抗議
澳籍華裔作家楊恆均在中國被關押5年後,因「間諜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澳洲政府對此表示震驚,並向北京提出抗議。
中國證監會聲明「穩信心」 國家隊出面救市?
中國股市持續下跌,股民哀鴻遍野。中國證監會週日表示將「認真傾聽投資人聲音」、「堅決防範市場異常波動」;不過專家認為證監會仍缺乏具體的政策措施,喊話「國家隊」出面救市。
中國春節前豬肉賣不動 是供過於求或吃不起?
春節前夕是人們採購年貨的時刻,肉類價格往往也較平時更高。但儘管今年中國市場上豬肉價格相對較低,豬肉銷量卻不如以往,這是為什麼?
教宗向中國人民迎春節發出祝福
教宗方濟各周日在聖彼得廣場上的午間禱告中,為中國民眾即將迎來春節而祝福。
各國文化中的「龍」
龍在中國十二生肖中是唯一傳說中的神獸,在全球文化中也是無處不在。還有哪些文化中也有龍的形象?
緬甸軍政變三周年:軍方還能掌權多久?
三年前,緬甸軍方推翻了民選政府。然而,在各武裝力量的反抗之下,軍方還遠未掌控全國局勢,該國陷入持續混亂。
德語媒體:中國反腐敗取得勝利?言之過早
《法蘭克福匯報》關注習近平打擊貪腐對解放軍部隊造成的影響;《商報》指出,中國太陽能市場已過於飽和,許多小公司將無法在激烈的價格戰下存活。
「一箭九星」:中國捷龍三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在農歷龍年到來前夕,中國火箭公司投資的捷龍三號3日在廣東附近海域發射升空,將9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也是該運載火箭首次搭載外國衛星。
美參議院推遲涉藥明康德法案審議
美國上周傳出可能通過新法,限制美國政府與中國生物科技企業合作,中國的行業巨頭藥明康德股價聞聲大跌。不過,本周五有消息稱參議院推遲了該法案審議,具體日程尚未確定。
北韓假睫毛以「中國製造」名義熱銷西方
北韓製作的假睫毛以「中國製造」的名義,在世界各地的美妝店創下數百萬美元銷售額,帶動了北韓去年的出口復甦。這為金正恩政權提供了規避國際制裁的途徑,也成為北韓重要外匯來源。
美國上訴法院擋下佛州禁中國公民置產案
美國一家上訴法院阻擋了佛羅里達州對兩名中國公民執行禁止在該州持有房產的禁令。這兩名中國公民在禁止中國人買房法律通過時正在購置房產。
德語媒體:恆大破產 - 習近平的高危因素
在經濟低迷、內需不振以及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當下,香港法庭對債台高筑的房地產巨頭恆大集團下達清算令,顯然是雪上加霜。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有可能會給中國的經濟及政治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DW紀錄片:中國黑幫的詐騙工廠
KK園區座落於緬甸東南方,與泰國接壤。相較其他詐騙園區,它尤其臭名遠播,也更加神秘未知。DW中文部與調查組合作,前往離KK園區僅一河之隔的泰緬邊境,直擊「工業化」規模的詐騙工廠,並跟著當地救援團隊,攔截一群即將被轉賣到緬北的受害者。
中國美國商會:美國在華企業投資態度趨於審慎
昨天(2月1日)中國美國商會公佈的《2024年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在華美國企業對美中雙邊關係及其盈利潛力比一年前更加樂觀,但大多數企業相較於大幅追加新投資,更傾向於優先考慮推進核心業務。
被疑為中國間諜 台灣賽鴿遭印度扣留後「獲釋」
一隻因被懷疑是「中國間諜」的鴿子在遭到印度扣留8個月後獲釋。根據調查,這只鴿子其實是來自台灣的賽鴿。
長平觀察:中國異議人士怎樣維護世界和平?
伊力哈木‧土赫提、許志永、丁家喜和黎智英被提名為2024年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時事評論作家長平認為,民主和平論是現代文明的核心價值,人權捍衛者對維護世界和平功不可沒。
「人權觀察」指責大車企「淪為中國強迫勞動共犯」
「人權觀察」組織發布報告,稱包括通用汽車、特斯拉、比亞迪、豐田和大眾在內的各大車企,均未盡可能減低其鋁料供應鏈中使用維吾爾強迫勞動的風險。該人權組織敦促這些車企和各國政府採取更多措施,避免涉及強迫勞動的產品進入其供應鏈。
電詐案「豬仔」返國獲罪 家屬乞求中國公安重審
遭到誘拐、被迫在緬甸從事詐騙工作的中國人,在好不容易重返家園後卻可能因罪入獄,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DW採訪倖存者母親及救援志工,一窺在中國當前執法體制之下,這些家庭的無奈和無助。
DW調查報導:中國黑幫的詐騙工廠
KK園區跟其他緬甸詐騙園區有何不同?幕後主使是誰?DW記者深入泰緬邊境, 循線抽絲剝繭,試圖找出幕後黑手。DW中文首支調查紀錄片《KK園區:中國黑幫的詐騙工廠》2月2日將在DW中文網YouTube頻道播出。
中企列"戰爭贊助者"名單 消息人士:中國警告或損害關係
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稱,中國告知烏克蘭,基輔將十多家中企列入黑名單,可能損害雙邊關係。
上一頁
第41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