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莫斯科:俄中均同意俄羅斯必須參加烏克蘭談判
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與俄羅斯副外長米哈伊爾‧加盧津舉行會談。俄羅斯外交部稱,會談雙方表示,沒有莫斯科的參與就不可能討論烏克蘭問題的解決方案。
專利研究:中國在綠色科技領域崛起速度驚人
德國智庫機構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一些重要的「綠色科技」領域,中國的科研和產業能力迅速提高,已居於全求領先地位。這意味除了電動車、太陽設備,中國還有更多產品將進軍國際市場。
降薪求職?中國求職者面臨「新常態」
春節過後中國各地的招聘會紛紛舉辦。雖然招聘的企業和職位數量都大幅增加,但由於目前仍是僱主市場,畢業生對就業崗位的搶奪造成起薪水準普遍仍不高。經濟分析師們表示,只有當家庭變得更加樂觀,或收入增長和財富效應得到真正改善時,消費才會反彈。
擺脫對華依賴 德國電池回收商出奇招
在生產汽車電池方面,歐盟高度依賴來自中國的原材料,這也是歐盟實現能源轉型的一個重大軟肋。而要改變這一現狀,對廢舊電池加以回收利用應該是唯一的選擇。
歐盟南方共同市場自貿協定:失去的22年
同歐盟有關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再度失敗之後,南美洲南方共同市場對歐洲人的不滿與日俱增。而這一局面,又給中國進軍南美提供契機。
德語媒體:亞洲需要北約 但川普会讓其泡湯
《世界報》的一篇客席評論指出,如果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亞洲版北約」就將成為泡影,而亞洲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自抗衡越發具有侵略性的中國。《西南新聞報》則指出,面對充斥歐洲市場的中國產廉價太陽能板,歐洲國家不應該啟動補貼競賽。
德意志銀行擬向中國房企世茂提清算訴訟
路透社報導稱,德意志銀行準備在香港向中國房地產開發商世茂集團提出清算訴訟。2022年,世茂未能償還到期的10億美元債券,價值117億美元的外債被視為違約。
拜登調查中國汽車國安風險背後的N種動機
美國總統拜登本周對中國製造的汽車是否會被用來監視美國人展開調查。這一舉措的背後同時包含著迫在眉睫的政治動機與深謀遠慮的商業考量,但同時面臨環保目標的挑戰。
德語媒體:西線靜悄悄-為何許多西方企業不再向中國投資
一名在中國生產30年的德國中型企業主說,如今"整個氛圍不對了"。一方面,投資條件鮮有改善;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形勢堪憂。不過,也有大企業經理人認為,他們比中國問題專家更聰明。
大眾小鵬攜手進軍中國電動車市場
在競爭異常激烈的電動車市場上,德國傳統汽車廠家也在努力擴大市場份額。大眾宣佈同中國夥伴合作開放新車型。與此同時,賓士則有可能會下架一款電動SUV的研發。
記者手記:問問孩子,這到底是個怎樣的世界?
令人窒息的中國內卷,深陷窮途的阿富汗難民……無數來自世界不同角落、令人記憶猶新的電影畫面,帶觀眾透過少年們的故事,瞥進現實社會的炫惑與紛擾。
德語媒體:對Temu和Shein說不
Temu、Shein和阿裡快遞等來自中國的電商正在歐美快速擴張。上述企業瘋狂的促銷戰略,令歐美本土企業叫苦不迭。有鑑於此,要求德國政府出台措施制止不公平競爭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澳官員:拒絕中國插手太平洋島國治安
澳洲太平洋事務部長康羅伊表示,中國在太平洋島國的警務與安全領域不應扮演「任何角色」,澳洲将培訓更多當地安全力量以填補空缺。美國國務院則警告太平洋島國不要從中國引進安保人員。
新加坡《防止外來干預法》: 誰會受影響?
數十年來,全球商業樞紐新加坡一直自詡為世界最開放的經濟體之一。但是這個東南亞國家出台的《防止外來干預法》可能影響其自由形象。
德語媒體:黨管一切 管死了經濟
增長乏力的中國經濟,要如何才能拯救?《新蘇黎世報》的一篇客席評論指出,中國亟需提高消費比重,但是民眾信心過低導致這一目標難以實現。《經濟周刊》的客席評論則認為,中國當局過於重視意識形態,導致該國的創新能力被扼殺。
俄洩密軍事文件揭示使用戰術核武的門檻相當低
《金融時報》掌握到的數十份遭洩露的俄羅斯軍事文件顯示,俄羅斯在10年前就曾就與世界主要大國衝突的早期階段使用戰術核武進行過推演。洩密文件顯示,俄羅斯計劃使用戰術核武的門檻低於其公開承認的水準。這份文件還包含俄軍演練遭到中國入侵時的場景。
中國再向俄烏兩國派遣特使
中國外交部2月28日宣佈,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將再次啟程訪問俄羅斯、烏克蘭以及波蘭、法國、德國,並在布魯塞爾拜訪歐盟總部,此行旨在「推動烏克蘭危機政治解決」。
拜登簽行政令阻敏感數據流向中俄
拜登政府周三公佈了一項行政命令,限制敏感數據流向中國、俄羅斯等國,以保護美國民眾個資。
解碼中國:經濟下行陰影下的兩會
在中國經濟疲軟壓力下,中國總理李強將在全國人大上面臨嚴峻問題。但他表現出樂觀態度。而德國也希望繼續從中國市場獲益。
中日韓三國均備受生育率持續下降的困擾
韓國公佈的2023年生育數據顯示,去年韓國新生兒人數同比減少7.7%,總和生育率為0.72,雙雙創下歷史最低紀錄。韓國的鄰國中國和日本也都飽受生育率持續下降的困擾。「養孩子和教育孩子太費錢」在這些國家是降低生育意願的主要原因。
「雇傭駭客」、公安部、境外華人——德國專家談安洵事件
柏林墨卡托中國中心專家赫買迪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安洵公司洩密文件很好地呈現出中國的確有了一個新的「工業領域」--雇傭駭客。
盛極而哀 中國房產業風雨飄搖
外界估計,房地產業佔中國GDP的四分之一以上。2021年,中國強化對房地產業融資的監管,此後產業又面臨接二連三的危機,開發商先後爆發違約,被迫展開債務重組。儘管央行和地方政府放鬆限購政策,但在經濟發展預期低迷的情況下,刺激措施似乎難以奏效。
步恆大後塵?碧桂園遭債權人提清盤呈請
債台高築的恆大集團今年1月剛被勒令清盤,如今碧桂園也遭債權人提出清盤呈請。碧桂園稱這是「單一債權人的激進行動」,將極力反對呈請。中國房地產是否又將颳起另一陣風暴?
客座評論:中國今年兩會看什麼
中國「兩會」還有不到一周就召開。時評人鄧聿文認為,由於今年不是政府換屆之年,可能也沒有大的政策宣示,本次兩會的重要性似乎不如去年。不過,中國本身的份量決定了外界會關注這個一年一次固定的政治表演節目,以下是三個值得關注的點。
中國遊客欲參觀德國軍用運輸機遭拒引風波
中國多個航空博主在微博上指責德國軍人和空中巴士公司工作人員在新加坡航展上禁止中國國籍遊客進入空中巴士A400M運輸機內參觀。空中巴士迅速發表聲明回應「及時改進了參觀流程,確保該架飛機面向所有到場觀眾開放」。
安永:中國企業在歐洲收購持續下降
十年前,歐洲曾出現本國產業被中國企業搶購的擔憂。然而,大舉收購的情況並未發生 — 部分原因是出於政治上的不信任。
中國前外長秦剛「辭去人大代表職務」
據中國官媒本周二報導,自去年6月消失在公眾視野的中國前外交部長秦剛「辭去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職務」。此前,外界關於這位消失的中國前外長有一系列傳聞,甚至曾有美媒傳出秦剛已死的消息。
客座評論: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出路在哪裡?
經濟學家沈凌指出,民營企業在配置資源、捕捉市場需求和技術創新方面都具有一定優勢。然而在「國進民退」趨勢日益明顯、中國同時面臨外部壓力的背景下,民營企業究竟該如何自處?
歸屬感與鄉愁: 「台灣遊客奇遇中國移民」
來巴西討生活的福建男人福安,擠在滿是「中國製造」的小商品市場裡,在彷彿永無休止的桑巴舞曲中,與太平洋彼岸的故鄉漸行漸遠。影片《睡覺時眼睛睜開》在柏林獲獎。德國之聲專訪了該片導演妮莉‧沃拉茲。
DW記者現場直擊比亞迪電動車登陸歐洲
比亞迪的BYD Explorer No.1將5000輛電動汽車運抵歐洲布萊梅(Bremen),港口CEO說,以前出口量佔8成,進口2成,現在兩個數字接近平衡。中國汽車有政府的權力和資金支持,低價引進歐美市場後,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2024年中國兩會有哪些看點
中國的人大和政協兩會一周後即將召開。眼下中國經濟增長遲緩,房市、股市低迷,民眾和企業界期待政府會推出提振經濟的新措施。
海外博主:中國警方正在排查他們的粉絲
有流亡海外的中國知名博主稱,中國警方正在調查他們在海外社交平台的眾多粉絲。如果消息屬實,說明中國政府對批判性言論的打壓已經蔓延至境外平台。
美國大使:「我們不想生活在一個中國人佔據主導的世界」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在接受CBS新聞節目採訪時表示,過去十年中國的變化已經令外企在中國做生意變得令人擔憂且充滿危險。他判斷美中關係是美國目前在世界上最重要、最具競爭性和最危險的關係。他還表示,美國人不想生活在一個中國人佔主導地位的世界。
金磚國家如何看待中東衝突?
全球南方國家對抗佔主導地位的西方:在中東衝突中,金磚國家更傾向於對以色列持批評態度,並站在巴勒斯坦人一邊。然而,該組織並沒有一個正式的共同立場。
中國或將延遲退休 男女退休年齡均調至65歲
據中國媒體報導,中國今年可能會在「兩會」期間公佈調整退休年齡的政策。65歲可能是調整後的最終結果,且男女會趨於同齡。社群網站上很多中國網友對這一可能出現的政策變動表示不滿。有網友表示,「一邊瘋狂裁員一邊延遲退休,很是魔幻」。
菲律賓譴責中國再次攔截菲船隻
菲律賓周日(2月25日)指責中國海警2月22日試圖攔截一艘向漁民運送燃料和物資的菲律賓政府船隻,這是兩周內在有爭議的黃岩島附近發生的第二起此類事件。
牆外文摘:中國股民「割肉也得盡早地走」
以前是「小粉紅」的中國私募基金經理Leo認為,股市被拉起來之後,它本身存在的諸多大的問題還沒有出清,後邊還會發生更慘的狀況。除非政策鼓勵民企,比如說巨頭們公司的黨支部全取消,中國股市才可能重拾信心。
民營企業家、中國飲料傳奇人物宗慶後逝世
娃哈哈集團創始人、中國曾經的首富宗慶後本周日(2月25日)去世,享年79歲。作為40多歲才白手起家進入商界的民營企業家,他三次問鼎《富比世》中國內地富豪榜首富。其一生經歷也是時代的縮影。
澳洲新计劃:建立二戰以來最大水面艦隊
澳洲宣布一項新的海軍計劃,未來十年內將進一步投入數十億美元,建成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水面艦隊,以應對中國和俄羅斯的軍事威脅。
兩會召開在即 中國經濟紓困無望
中國股市跌至五年來的最低點,通貨緊縮空前嚴重。即將召開的「兩會」能帶來利好改革措施嗎?專家分析認為,中國決策者似乎仍將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置於可持續增長之上。
德語媒體:中國對台灣的小動作
金門翻船案發生後,中國海警宣佈在廈金海域「常態化執法巡查」。德語媒體指出,中國正竭力試圖模糊國界,在金門島附近測試其在灰色地帶的行動空間。比起事件本身,更危險的是中國正逐漸將台灣海峽的現實轉向符合其利益的方向。
揚科維奇下課 伊萬科維奇出任中國男足主帥
中國足協2月24日宣佈,由於亞洲盃戰績不佳,塞爾維亞籍教練揚科維奇不再擔任中國男足主教練。接替他的是伊萬科維奇,這位克羅埃西亞人表示「有信心帶領中國隊進入世界盃」。不過,中國足球要取得長足進步顯然任重而道遠。
客座評論:戰狼外交「轉型失敗」?
在運作了幾年的戰狼外交後,北京似乎改變了聲調。而在這背後的驅動力量,則是看準了歐洲的市場。但北京願意按照歐盟的意願跨過烏克蘭戰爭的門檻、阻止普丁的侵略戰爭嗎?
歐盟對俄最新制裁獲得通過 包括中國公司
在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兩周年的前一天(2月23日),歐盟對俄羅斯的新一輪制裁完成了最後一道法律程序。受制裁實體的完整名單將於明天由歐盟公佈,其中包括中國公司。
難敵中國價格競爭 歐洲最大光伏組件廠關門
瑞士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商Meyer Burger宣佈,將關閉在德國東部的生產廠。面對中國競爭對手無法比擬的價格優勢和德國政府扶持光伏產業的政策遲遲難以出台,這家公司計劃將產能遷往美國。
客座評論:中國電影審查裡的"龍標"與《沃土》
在當前進行的第74屆柏林電影節上,中國第六代導演王小帥的《沃土》未獲"龍標"而舉行世界首映禮。這為導演本身及影片發行均帶來巨大風險,並凸顯出國家意識形態及資本市場化運作之間的張力。
時隔半個世紀 美國重返月球
迄今為止,已經有五個國家完成了登月使命,其中實現載人登月的則只有美國。現在,美國的首次商業性登月也獲得了成功。
德語媒體:中國成了俄烏戰爭的最大贏家
由於俄羅斯發動侵烏戰爭,西方國家對莫斯科發起了一系列制裁措施。而與此同時,中俄貿易卻在迅猛增長。2023年,中俄貿易額達到了創紀錄的2400億美元。
中國將派更多大熊貓前往美國「親善」
中國計劃將更多大熊貓送往美國。這是在兩國關係惡化、中國幾乎召回所有借給美國動物園的被用作友誼標誌性的大熊貓之後,中國再次向美國表現出建立長期友誼的姿態。
"安洵"公司內部文件洩露 揭示了哪些內容?
一家與中國安全部門有關聯的私人網路安全公司"安洵訊息"的內部文件被發表在Github網站上,其中顯示該公司所進行的駭客攻擊行動。該公司兩名員工匿名表示,中國警方正在調查這一頗不尋常的洩密事件。
上一頁
第39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