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解碼中國:「門外漢」攪局汽車市場
做通訊設備起家的華為涉水汽車市場,智慧型手機廠商小米如今也要在電動汽車市場分一杯羹。和傳統車企相比,這些「門外漢」把電動汽車視作裝上四個輪子的智慧型手機,大數據、人工智慧才是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
德語媒體:中國影響力擴大之惡果
德國《商報》的一篇客席評論警告,如果任由中國在匈牙利等國擴大經濟影響力,這些中東歐國家很快就會紛紛聽命於北京,而這將長遠損害歐盟的未來競爭力。《世界報》則刊登了旅德港人鄺頌晴撰寫的客席評論,指出香港23條國安立法將損害全球人權民主事業。
中俄否決美國提交的聯合國加薩停火決議
聯合國安理會周五就美國提交的一份呼籲加薩「立即和持續停火」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由於常任理事國中國和俄羅斯行使了否決權,草案未獲通過。
德語媒體:巴伐利亞州長的"熊貓外交"
本周六,巴伐利亞州長索德爾將啟程前往成都,開始他自稱的"熊貓外交"。在德國對華關係中,巴伐利亞州一直以來都扮演著特殊角色,歷任州長都是中南海的常客。
美官員:中芯國際可能違反美國出口管制
美國商務部負責工業與安全事務的副部長埃斯特韋斯表示,中芯國際為華為生產7納米晶片可能違反了美國的出口管制。這一消息導致中芯國際周五在香港恆生指數中暴跌5%以上。
中國特使:俄烏在談判問題上存在重大分歧
剛剛結束對俄烏以及多個歐盟國家訪問的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3月22日對媒體表示,衝突雙方均堅持自己的立場,對和談問題的認識差距較大,但也都同意必須通過談判而非通過槍炮來解決戰爭。這也是中國官方首次稱「俄烏戰爭」。
美媒:向美企示好 習近平下周會見美國商界領袖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周將在中國發展論壇之後會見一批美國商界領袖。報導指出,目前在外資流出的背景下,中國政府正加大努力向美國公司示好。不久前有報導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不會在發展高層論壇上主持與外國大企業負責人的座談會。
蘋果內外夾攻 庫克赴上海救得了中國銷量嗎?
蘋果執行長庫克21日現身上海新開的門市,引發數百名中國民眾到現場「朝聖」。不過蘋果面臨華為的競爭,近年來在中國銷量大幅下跌,加上美國政府祭出的反壟斷調查,庫克該如何因應?
瓜達爾港務局遭襲十人死亡 中國一帶一路項目安全堪憂
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務局大樓遭襲。一名安全官員向德國之聲表示,襲擊者企圖闖入大樓,但被阻擋。分離組織"俾路支解放軍"已宣稱對此襲擊負責。中國在該地區的基建項目過去多次遭到襲擊。
布林肯:對菲律賓防禦承諾"堅定不移"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強調華盛頓對菲律賓"堅定不移的支持"。中國批評美國不是南海參與方,美菲軍事合作不得影響中國的主權和海洋利益。兩周前,中國和菲律賓船隻在有爭議的南中國海域再次發生擦碰。
上台一年便辭職 武文賞成越南任期最短國家主席
據越通社報導,越共中央委員會昨天(3月20日)召開會議,同意武文賞辭去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和越南國家主席職務。今天越南國會召開特別會議,宣佈由國家副主席武氏映春出任國家代主席。分析人士指出,越南政局動蕩恐影響投資者信心。
涉嫌竊取特斯拉機密 長居中國加拿大人在美被捕
一名居住在中國的加拿大人因涉嫌從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電動汽車公司(疑似為特斯拉)竊取技術而在美國被捕。據媒體報導,另一名同樣受到指控的生意夥伴目前仍在逃。
歐盟商會:中國政治風險增加 企業有退有進
歐盟在華商會發表一份報告指出,由於在中國商業環境逐漸政治化,近年來企業面臨的風險倍增。而企業的應對方式頗有不同:部分更加投身中國市場,提高本地化。部分則被迫退出中國。
彭博社:白宮考慮制裁與華為有關的中國半導體企業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稱,拜登政府正在考慮將多家與華為有關聯的中國半導體公司列入黑名單。彭博社指出,這將標誌著美國遏制北京在人工智慧和半導體領域崛起雄心的行動再次升級。
客座評論:中國的「生產過剩「是個偽命題,如果......
張俊華
如何解決「新三樣」的出路涉及到能否部分解決中國現有的經濟問題。但中共領導的政府能換一套思路,在鄧小平改革的路上走下去,中國的「生產過剩」也許就會是一個偽命題。
中國光伏產業步入「寒冬」全球最大製造商也難敵裁員
全球最大的太陽能製造商隆基綠能周二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公司將裁員5%。此前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稱,隆基綠能計劃裁員近三分之一,以節省成本。
芬蘭為何可以連續七年蟬聯世界最幸福國家?
聯合國2024年《世界幸福報告》顯示,過去12年裡,全球各地幸福感不均衡程度上升了20%。在143個國家中,德國和美國的生活滿意度十年來首次跌破前20名。中國的排名從去年的第64位上升至第60位。台灣更靠前,排在第31位。
蕭美琴訪歐讓北京「生氣」 台外長:我們做對了
台灣候任副總統蕭美琴低調訪美之後前往歐洲,與捷克參院議長一同出席研討會,引發中國不滿。 20日,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如果中國生氣了,就好像我們做對了。」
在日中國教授返華失聯 疑涉《反間諜法》
一名長期在日本教中文的中國籍教授自2023年返國後失聯,校方曾向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求助,但未收到回音。有消息稱他已被中國關押,可能與中國新修訂的《反間諜法》有關。
中國推出"行動方案" 加大力度吸引外資
中國國務院周二推出新的舉措,以"更大力度"吸引外資。去年,中國實際使用的外資十多年來首次下降。
俄羅斯總統普丁傳五月將訪問中國
據五名消息人士稱,俄羅斯總統普丁五月將訪問中國,並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談。這或將是普丁開啟第五次總統任期後的首次海外訪問。
蓋洛普調查:41%美國人視中國為頭號敵人
蓋洛普對美國民眾進行的調查中,中國已連續第四年被視為頭號敵人。對中國持好感的受訪者僅佔20%。相形之下,對台灣持好感的則佔到77%。
韓國民主峰會為何引發中國抗議?
韓國正在舉行第三屆"民主峰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前往首爾,總統拜登也將線上參與。台灣數位發展部長則在會議上有一個事先錄製好的影片發言。
中國2023年結婚人數回升 扭轉近10年連續下跌趨勢
2023年中國新婚人數比前一年增加12.4%,扭轉了持續近十年的下降趨勢。原因是在新冠疫情期間,許多年輕人推遲了結婚時間。
庫克對中國市場不當表述給蘋果造成4.9億美元損失
蘋果公司CEO庫克幾年前做出的一些不切實際的承諾,引發股東對蘋果的集體訴訟。現在蘋果公司願意支付4.9億美元作為和解金。
中國稱經濟表現「全面超預期」 專家怎麼說?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今年首2月的經濟有所成長,官方稱「全面超預期、穩中有升」。不過有多名專家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仍處於疲軟狀態,將是今年經濟成長的最大阻礙。
牆外文摘:TikTok最大的風險是什麼?
有評論認為,個人隱私監控並不是TikTok給美國人帶來的最直接的風險,集體風險的威脅遭到了忽視。一百多年來,美國法律一直禁止外國(不僅僅是中國)控制美國重要的媒體,TikTok限制法案完全符合這一傳統。
川普:如不能當選 將會看到「一片血海」
美國前總統川普的最新警告引發關注,在談到將限制中國產電動車進入美國市場時表示,若他輸掉大選,美國將會陷入「一片血海」。
懸頂之劍:德國在稀土等領域嚴重依賴中國
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情況並不樂觀-目前處於停滯狀態。與此同時另一把高懸於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也不容忽視:德國越來越依賴重要原材料的進口。
中俄助力下 巴西經濟快速復甦
西方國家同中俄漸行漸遠之際,巴西同北京和莫斯科的關係卻變得越來越緊密,這至少在經濟方面,令巴西受益匪淺。
解碼中國:走向太平洋的軍事強國
中國計劃給海軍裝備升級,建造兩艘核動力航空母艦。這既是為了震懾鄰國,也是為了在國際上「秀肌肉」、和美國「較勁」。
中國海警又到金門海域巡查 航入台灣禁限制水域
中國海警周五(3月15日)再度在金門附近海域進行「執法巡查」。中國國台辦再次要求台灣民進黨政府為「2‧14金門撞船」事件承擔責任,「給遇難者家屬和兩岸同胞一個交代」。
美官員:「立即」開設瓦努阿圖使館 警惕中國警務協議
美國將「立即」在瓦努阿圖開設大使館,並正在努力獲得吉里巴斯議會的批准在該國也開設使館。美國官員重申太平洋島國與中國簽署警務安全協議的危險。
美中兩國官員互批對方行為極具「諷刺」意味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昨天接受彭博電視台採訪時說,不允許本國公民使用X、臉書和谷歌的中國官員們卻利用X平台批評美國,「這極為諷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今天回應說,自詡為自由市場經濟的國家,卻不惜動用國家力量打壓特定企業,這才是真正具有諷刺意味。
肖爾茨「閃約」:尋找東南亞夥伴替代中國?
本周,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領導人接連訪問德國,與總理肖爾茨會面。媒體和專家分析,為了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德國政府希望與與東南亞國家建立更密切的夥伴關係。
德語媒體:中國正擠壓德企在巴西的市場空間
中國已經改變在包括巴西在內的拉丁美洲投資策略。德國《商報》發表分析文章指出,以前中國的投資重點是能源、食品和原材料安全,現在是與創新相關的領域。在此過程中,中國企業不但與西方公司競爭,而且還在擠壓德國企業的市場空間。
出口引憂 投資歡迎--歐盟如何應對中國電動汽車擴張
中國電動汽車出口引發歐美憂慮。不過,中國電動汽車、電池企業在歐盟投資,則備受青睞。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電動車企正轉向在歐洲、拉美和亞洲生產,以此獲取市場準入。
原駐南非大使陳曉東被任命為中國副外長
在剛剛結束的今年中國人大會議上,人們沒有等到有關任命新外交部長的新聞。不過幾天後,外交部多了一位新的副部長——陳曉東。
歐盟出台全球首部人工智慧法
周三,歐盟議會通過了規範人工智慧應用的新法律,這也是全球範圍內,第一部涉及人工智慧的法律。歐盟期望通過這部法律保障民眾的數據安全,但企業界則擔心,新法會對技術創新構成障礙。
美眾議院通過TikTok法案 中國外交部回應:強盜邏輯
今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美國眾議院昨天通過TikTok相關法案時說:「看到別人的好東西就要想方設法據為己有,這完全是強盜邏輯。」TikTok CEO發表影片表示會竭盡所能行使合法權利保護平台。
錯惹官媒?央視採訪爆炸遭擋 河北官方道歉
央視記者13日赴河北省報導爆炸案現場,卻遭到警方阻攔。有網友批評,這是「黨的喉舌被黨掐脖子」。中國記者協會發聲明重申記者的社會責任,官方也出面道歉。究竟是另一起採訪自由受阻案例,還是地方惹錯官媒?
美眾議院表決通過:TikTok必須與字節跳動剝離 否則被禁
在美國擁有1.7億用戶的TikTok,如今面臨或者與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剝離、或者被禁。美國國會眾議院周三表決通過了相關決議。中國外交部稱之為霸凌行徑,將反噬美國。
韓美提早談防衛費分擔 為防川普上台?
專家分析,韓美提早啟動防衛費分擔談判,是為了防止一旦川普上台,可能帶來分擔費用飆升,同時削弱安全聯盟。專家同時指出,美國駐軍當然防範北韓,但中國才是最主要的安全挑戰。
德語媒體:距離中國工業產品淹沒歐洲市場還有多遠?
德國《世界報》分析指出,「電動汽車只是工業產品浪潮中的一朵浪花,在不久的將來,這股浪潮可能會從中國席捲德國」。慕尼黑《信使報》發表文章分析,一旦川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台灣會不會成為美國的「棄子」。
中國國開行又一高官落馬 退休已8年
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成為中國本輪金融反腐運動中落馬官員數量最多的金融機構。最新一位落馬的金融業高官是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李吉平。正在接受調查的李吉平退休已有8年時間。
林飛帆:「太陽花」徹底改變台灣的命運
太陽花學運十週年,DW專訪林飛帆。從藍綠以外的學運領袖到後來成為民進黨副秘書長,以及被北京列為「台獨頑固份子」,十年青春飛逝,他向我們吐露當年的複雜心情。談及「太陽花」意義,他說:台灣人要繼續做台灣人,而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德語媒體:沒有高潮的習峰會
中國人大會議如期結束後,德語媒體評論指出,在黨統領一切、習近平統領黨的時代,中國的政治固化和經濟開放已成為不可調和的矛盾。
肖爾茨會晤馬科斯 呼籲中國在南海遵守國際法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訪問柏林。馬科斯表示,中國就解決南中國海事宜提出提議,但建立在"九段線"的基礎上,違反菲律賓的國家利益。德國總理肖爾茨本周會晤三位東南亞國家領導人。
情報機構:美國面臨「日益脆弱的世界秩序」
美國情報機構一份報告將「野心勃勃但又焦慮不安的中國、兇猛好戰的俄羅斯和伊朗等地區大國」視為對現存國際體系、以及美國在其中主導地位的挑戰。報告還警告說,中國可能試圖利用技術手段影響美國大選。
蕭美琴低調赴美進行「私人訪問」 中國駐美使館:「堅決反對」
即將於5月20日和賴清德一起宣誓就職的台灣候任副總統蕭美琴日前低調赴美,民進黨方面稱她此行乃是「私人訪問」。消息人士透露,蕭此行也會在華盛頓會見一些美國官員,討論新一屆政府的工作議程。中國駐美使館表示「堅決反對」。
上一頁
第37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