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國執政黨議員:台灣已是獨立民主國家
儘管#德國官方自1972年起就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但是此次隨德國聯邦議會代表團前往#台灣觀看總統就職典禮的執政黨議員Katrin Budde卻在接受DW專訪時反復說,台灣已經 是一個獨立的民主國家。
布林肯祝賀賴清德 北京:美方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訊號
昨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第一時間發表書面聲明祝賀賴清德就任台灣總統,他同時稱讚蔡英文在過去8年間強化了美台之間的聯繫。中國外交部對此表達強烈不滿。外交部發言人指責布林肯的做法嚴重違背美國做出的政治承諾。
客座評論:賴清德520演講為何觸痛中國大陸當局?
鄧聿文
政治評論員鄧聿文認為,賴清德520就職演說公開把大陸說成是對台灣的威脅和對世界和平穩定的最大挑戰,通篇沒有"台獨"二字,但處處是台獨的身影。未來兩岸的對撞會逐步升高。
德國會議員證實 蕭美琴3月造訪德南遭柏林拒絕
出席台灣新總統就職典禮的德國聯邦議會跨黨派代表團主席魏爾胥今天在一場記者會上證實,今年3月,當時仍是臺灣候任副總統的蕭美琴曾打算從法蘭克福乘車前往位於巴伐利亞州的小城進行私人行程,雖然沒有與任何政治人物見面的計劃,但仍遭到德國外交部的拒絕。
客座評論:國家隊進場收房子?
沈凌
中國上周出台新一輪房地產政策。本文作者沈凌對放開限購限價的行政措施表示肯定,但質疑國家隊收購庫存房產會不會矯枉過正,並造成新的腐敗和行政性扭曲。
客座評論:賴清德就職演講用ROC對上PRC
詹威克
5月20日,曾經被形容是「台獨金孫」、自稱是「務實的態度工作者」的賴清德如願以償地宣誓就職成為中華民國的十六任總統,但是他的就職演講內容,按照台灣的標準來說,卻似乎不是那麼的「台獨」。
菲律賓敦促中國開放黃岩島 允許國際監督
菲律賓認為,自2012年以來被中國實際控制的黃岩島的周邊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希望開放該地區以讓國際第三方介入調查與監督。
蔡英文卸任台灣總統 拎兩只愛貓搬離總統府
隨著賴清德的宣誓就職,蔡英文也卸下了8年任期。這位台灣前總統在卸任前一天在社群網站上表示,今後她「會繼續在不同的位置、用不同的角色,為台灣打拚」。她也張貼了與自己的愛貓愛犬在總統官邸最後的合照。
礦工的兒子 中國的眼中釘:賴清德其人
他出生貧寒,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北京則稱他「和平破壞者、麻煩製造者」——中華民國現任總統、前任副總統、民進黨主席賴清德身上有許多標籤。未來數年,他將如何在國際聚光燈下駕馭日益動蕩的台海關係?
解碼中國:北京與莫斯科肩並肩
俄羅斯總統普丁到訪中國,希望加強雙方經濟合作,也為其對烏戰爭尋找資助。專家對中國是否扮演調停者的角色表示懷疑。
中國軍艦抵達柬埔寨參加軍演
中國與柬埔寨正在泰國灣附近舉行大型海陸軍演。兩艘中國軍艦周日(5月19日)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停靠。
中國對歐美日台的化工產品啟動反傾銷調查
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貿易爭端進一步升級:5月19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對原產於歐盟、美國、台灣地區、日本的進口共聚聚甲醛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這種化工產品廣泛應用於汽車配件、電子電器、工業機械等領域。
牆外文摘:520來臨,中共對台施壓有多狠?
有評論認為,北京試圖在不違背與華府之「默契」的情況下,向即將上任的賴清德政府施壓。這些行動雖然不會立即升高台灣海峽的緊張情勢,但引發各方意料之外之軍事衝突的風險,仍舊居高不下。
客座評論:最好的投資者應該在路上
沈凌
本文作者沈凌認為,真正的投資者,其實大部分時間應該在路上,即深入瞭解實際經濟,少部分時間在書本上,沒時間去關注股票的短期K線走勢。
非法芬太尼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美國
2023年,美國官員共查獲超過1.15億顆含有芬太尼的藥片。此種阿片類藥物通常被摻入街頭毒品混合使用,並與藥物過量相關。
德語媒體:「美國恐懼」、「法國恐懼」和「德國恐懼」
針對美國最新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100%特殊關稅的政策,德國媒體紛紛發出譴責聲音,認為這是美國選戰期間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但在歐盟該如何應對的問題上,卻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鼓勵地方政府收購庫存商品房 中國再出組合拳救房市
中國本周五宣佈了迄今最全面的穩定房地產業的措施,鼓勵地方政府購買「部分」商品房,放寬個人住房貸款規定,並承諾進一步支持「應續建項目」融資和竣工交付。有經濟學家認為,政府介入購買住房庫存是積極訊號,關鍵是誰將提供資金以及最終提供多少資金。
中國發行超長期國債 舉債兆刺激經濟
中國政府於今年兩會上宣佈的新一輪超長期國債周五(5月17日)開始發行。分析人士認為,此舉短期內或有利於保持經濟增速,但對能否有效刺激信貸存疑。
選項黨歐洲議員克拉是否收了中國的錢?
多家德國媒體報導稱,德國安全部門目前正在調查選項黨政治家克拉是否收取了中國情報部門的資金。此前,克拉的華裔助手郭姓男子已因涉嫌間諜活動被警方逮捕。
排華暴亂26年後:印尼Z世代華人如何記憶?
1998年5月,印尼爆發排華暴亂。官方直到近年才承認當年的暴動嚴重侵犯人權,但事件仍未獲明查。20多年過去,年輕世代如何記憶?「排華」歷史複雜,種族與階級問題交織,這個陰影會否跨越世代、影響身份認同,甚至族群融合?兩名Z世代印尼華人向DW述說他們的心聲。
德國經濟學家:對中國電動車關稅加碼是一種政治表態
美國宣佈對中國電動車等產品加徵高額關稅,對中國的出口經濟會造成多大影響?中國電動車出口的重要市場歐盟有會作何種反應?德國之聲就此採訪了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IFW)貿易政策研究中心的主任辛茨(Julian Hinz)。
微軟征詢中國AI團隊遷移意向
多家媒體報導,微軟在中國的雲計算和人工智慧公司為數百名中國員工提供前往其它國家工作的機會。微軟稱,員工可以選擇出國或留在中國。此舉正值美國試圖收緊人工智慧領域的限制。
普丁訪中考驗中俄關係 普習誰能得到想要的?
剛剛開始第五個任期的俄羅斯總統普丁5月16日至17日訪問中國。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俄羅斯已經成為北京的負資產,中國要在俄羅斯和西方之間繼續」走鋼絲「越來越困難。
德語媒體:一場貿易戰的開始
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等徵收懲罰性關稅,中國恐怕不會無動於衷。歐盟也正在調查中國的一系列產品。一場貿易戰是否要拉開序幕?
菲律賓民間船隊駛向黃岩島宣示主權
上百名菲律賓活動人士及漁民周三乘船前往由中國控制的斯卡伯勒淺灘(中國稱黃岩石島),向菲律賓漁民分送補給品,並宣示對該爭議水域的主權。中國外交部警告,若侵犯中國領土主權及管轄權將依法反制。
美國提高關稅 "中國衝擊波"轉向歐洲?
一些經濟學者、商界代表警告,隨著美國對中國部分產品徵收高額關稅,大量中國產品可能轉而湧向歐洲。機械等行業呼籲,德國也必須保護本土企業。汽車等行業則警告,歐洲不能效仿美國的做法。
普丁尋求深化中俄經濟關係
中俄貿易近幾年屢創新高,中國被批評幫助俄羅斯發展經濟,間接支持普丁在烏克蘭發動的戰爭。俄羅斯總統普丁本周將訪問北京,旨在加強兩國的經濟關係。
德語媒體:徵收電動車關稅 德法意見不一
周二美國宣佈,將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徵收100%的關稅。歐盟是否也會採取跟進措施,目前並無定論。德法兩國在是否應對中國電動車徵收懲罰性關稅的問題上,意見並不統一。
美國宣佈100%關稅後 歐洲方面表態審慎
美國政府宣佈以高額關稅阻擋中國電動車以及其它產品後,歐洲方面呈現審慎態度。德國總理肖爾茨指出,這個問題上,歐洲面臨的問題與其他國家和北美不盡相同。
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太陽能電池等產品加徵高額關稅
美國政府宣佈,將對包括電動車在內的一系列中國產品加徵關稅。拜登在選舉之年的這一舉動,可能加劇美中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之間的磨擦。拜登也透露習近平曾問他為何對中國如此不公,他的回應則讓習近平沉默以對。
兩家中企退出羅馬尼亞太陽能園區競標
因涉嫌接受非法國家補貼,歐盟對中國兩家太陽能企業展開調查後,上述兩家企業已經撤回了在羅馬尼亞太陽能園區的競標申請。
「中國人行動」80周年:漢堡唐人街的最後一片記憶
四十年代的漢堡曾擁有一個充滿活力的中國城,但1944年5月13日蓋世太保一次殘暴的大搜捕行動之後,中國城銷聲匿跡,只有位於聖保羅區的香港酒吧得以保存下來。張添林是當年的受害者之一。他的女兒張雪芳接手了父親的客棧,直到她2021年去世。
德語媒體:習近平讓歐洲自爆弱點
上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結束了對法國、匈牙利和塞爾維亞歐洲三國的訪問,《法蘭克福匯報》繼續分析習此次歐洲之行體現出的歐洲的「短板」。《日報》則關注了歐盟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持續下降。
中美將舉行首次人工智慧政府間對話
據美國官員和中國官媒證實,中美兩國將於14日在日內瓦舉行首次人工智慧政府間對話,探討內容包括如何應對AI科技帶來的風險。美官員指出,中國在民用、軍事和安全領域迅速部署人工智慧,可能會損害美國及其盟友的安全。
媒體:美國將對中國電動車關稅提高3倍
據美國媒體報導,華盛頓計劃對中國的電動車、半導體、太陽能設備、醫療耗材等加徵關稅。其中對電動車的關稅將提高3倍。
客座評論:彭麗媛不太可能公開走向中國政治前台
鄧聿文
社群網站流傳一張彭麗媛去部隊高校調研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照片。有人猜測,中國領導人要把自己的夫人送上前台,開啟夫妻同執政模式。本文作者鄧聿文卻分析認為,現有跡象還看不到這點。
更多中俄駭客瞄準德國 攻擊所求為何?
德國IT行業聯合會Bitkom指出,在德國,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網路攻擊越來越多。該機構主席霍雷德表示,攻擊的背後往往是犯罪團伙,也有外國情報機構參與其中。有些駭客是為了勒索贖金,也有人想要對能源供應或醫院等重要基礎設施造成破壞。
專訪:「跨境鎮壓 」下的中國留學生
中國政府的跨境鎮壓,對於許多在海外加入公民運動團體的中國留學生來說,是時時刻刻需要面對的威脅和恐懼。一位自稱為「行動者」的中國留學生,講述了他所在社群中,同學們遭遇跨境鎮壓的經歷。
國際特赦組織:中國「跨境鎮壓」海外留學生
國際特赦組織發表最新報告《在我的校園裡,我感到害怕》,敘述中國及香港當局如何在歐美國家「跨境鎮壓」參加公民運動的中國留學生,並騷擾其在中國的家人,令他們心生恐懼。
張展4年刑滿 維權人士憂難徹底自由
公民記者張展刑滿之際,中國內外的人權團體擔心在她出獄後政府可能繼續軟禁或是監控她。此外,有關注此案的中國民眾欲迎接張展出獄,卻被官方請去「喝茶」。
牆外文摘:母親節,可以選擇不做好女人
有評論批評慶祝母親節的橫幅標語成為整場社會級煤氣燈效應的收網動作,認為唯有確保女人有足夠的自由去選擇擔不擔起母職,我們才夠資格去歌頌母親偉大。
德語媒體:習近平心情複雜
德語媒體聚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剛剛結束的訪歐之行。《時代周報》指出,習近平並沒有更接近其主要目標。《南德意志報》則認為中方實施了類似「對沖」的策略。
菲律賓派船前往薩比納礁 「監視中國」
菲律賓表示其海岸警衛隊派遣了一艘艦船前往薩比納礁 「監視中國的非法活動,即建造『人工島』」。菲律賓海岸警衛隊打算在此處「長期駐扎」。
擺脫通縮魔咒?中國CPI連續第三個月微漲
今年4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增長了0.3%,維持了連續三個月的上漲趨勢。同日公佈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繼續呈下降趨勢,但是降幅收窄。不過,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政府需採取更多措施刺激經濟,否則5%的經濟增長目標仍頗具挑戰。
聯大高票通過決議 力挺巴勒斯坦入聯
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的多數通過決議,支持巴勒斯坦加入聯合國。然而,巴勒斯坦正式入聯依舊面臨一大障礙。另外,歐洲多國將於本月晚些時候承認巴勒斯坦國。
美國議員推出法案 白宮政府可輕易限制AI模型出口
美國兩黨議員小組於周三晚間公佈了一項法案,該法案將使拜登政府更容易對人工智慧模型實施出口管制,以保護美國極有價值的高科技免受外國不良行為者的侵害。
親中疏印:馬爾地夫全部印度駐軍撤離
周五(5月10日),印度從馬爾地夫撤走最後的駐軍,從而按期完成撤軍。
美國超越中國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
數據顯示,1月至3月,德國與美國的進出口貿易額合計達到630億歐元,而德中兩國同期的進出口貿易額略低於600億歐元。
歐盟商會調查:在華企業市場信心持續下降
中國2023年初重新開放後,並未出現預期的經濟強勢反彈。歐洲企業在華營商更困難,除中國內需疲弱之外,有關優先本土企業或者不清晰的規定,也增加了不確定性。半數受訪企業計劃削減成本,其中包括通過裁員。
中美恢復非法移民遣返合作 「走線「」潤美」恐遭遣返
據美聯社報導,中美雙方已悄悄恢復了非法滯留美國的中國移民的遣返合作。去年美國邊境官員在南部邊境逮捕了超過3.7萬名中國公民,同比增長10倍。上個月,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曾抱怨中方未努力控制中國「非法」移民湧入美國。
上一頁
第32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