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國高科技公司如何在歐洲開展院外游說?
獨立的公益性非政府組織「游說監控」發布的最新報告稱,為了改善在歐洲的聲譽和業務,華為和TikTok等一眾中國高科技工作正在不斷擴展在布魯塞爾和柏林的院外游說,而其游說手段,卻常常缺乏透明度。
中梵續約時限再至 北京有建交與否主動權?
2024夏秋之交,國際和海外中文媒體不乏對中共政壇的報導與分析——特別是圍繞年度北戴河會議和黨魁習近平的街談巷議更可謂是五花八。在眾多有關中國的新聞中,台灣在歐洲僅存的邦交國梵蒂岡正在低調但積極地推進與北京方面關係的消息,似乎並未引起注意。
伊朗尋求中國偵察衛星技術 西方高度擔憂
美國、歐洲、中東國家的情報官員稱,近幾個月來,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與兩家中國衛星企業頻頻有人員往來。這兩家中企能夠研發和營運高解析度的微型遙感衛星,令西方國家擔心伊朗可能用此技術加強對以色列的情報收集。
德語媒體:中國為何如此熱衷於中東事務?
德國《世界報》發表分析文章指出,過去十年來,北京巧妙地擴大了影響力,填補了華盛頓留下的每一個空白。中東的政治穩定符合中國的利益,北京在該地區的和平計劃也並非大公無私。《商報》撰文分析為何希臘對曾經對其慷慨出手救急的中國,熱情態度逐漸降溫?
電動車恐懼症蔓延韓國 中國製造電池受關注
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汽車火災事件在韓國引發了對電動車的信任危機,當地媒體稱之為「電動車恐懼症」(EV-phobia)。公眾的關注點集中在許多汽車製造商使用的中國製造電池上。
客座評論:習近平左右搖擺 但依然心向普丁
張俊華
機會主義的外交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朋友尊重的。但習近平似乎是更關心如何在不背離威權主義的原則下,獲得更多利益。旅德華人政治學者張俊華認為,這就是最近北京外交變化的原因。
美國安高官:中國的網路攻擊能力和資源領先全球
在美中雙邊關係持續緊張的背景下,美國安全部門對中國的「網路戰」威脅的警惕度越來越高。華盛頓認為,中國已成為美國在網路安全方面需要應對的頭號對手。有官員指出,有中國駭客背景的網路安全案件「幾乎不間斷」地發生。
失業率創新高 中國千萬青年失業大軍淪詐騙目標
7月份中國青年失業率上升至17.1%,創下自今年以來的最高水準。隨著中國經濟困境持續,千萬青年失業大軍陷入求職寒冬,如今更出現多起著急求職的年輕人遭到詐騙。
中巴經濟走廊為何在巴基斯坦引發大規模抗議活動?
分析人士稱,近期發生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大規模抗議活動體現了當地民眾日益高漲的不滿情緒。
中國漁船金門外海遭撞沉沒 兩岸報導有出入
「2‧14」金門翻船案調查結論發布次日,一艘中國漁船在金門外海遭撞沉沒。另有中國學者認為,金門快艇案或影響「大進滿88號」的處理。
改造中國版 加納綠色三輪車 「圈粉」
加納的汽車工程學生將中國製造的燃油三輪車,改造成低碳環保的電動三輪車。他們的創新可以創造就業機會。但能在全球市場上競爭嗎?
客座評論:中國鼓勵伊朗報復以色列?
鄧聿文
時評人鄧聿文指出:以色列暗殺哈馬斯政治領導人在中東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世界引起的反彈,中國不太可能直接勸說伊朗放棄報復以色列,而會以一種模糊的態度來處理。
德語媒體:中國對北約的另一種威脅
德語媒體觀察到,面對歐洲對電動車等產品的貿易限制,中國方面的對策包括:一方面,限制稀有金屬的出口,甚至可以威脅到德國和北約的軍工業。另一方面,繞開制裁,把車廠移至歐洲。
稱台灣是「中國不動產」 澳洲前總理挨批
澳洲前總理基廷上周接受媒體訪問時稱「台灣是中國的不動產」。美國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抨擊他的說法「愚蠢」。台灣外交部隨即發文抗議。亦有澳洲政治分析師與媒體人發出批評的聲音。
越共總書記蘇林中國行 經貿合作料是重頭戲
越共中央總書記兼越南國家主席蘇林周日啟程前往中國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路透社指出,中越兩國希望加強貿易,此次訪問,鐵路項目建設等合作項目料將是重點議題。
美國大選:沃爾茲的中國歷史成為「靶心」
在美中關係日益緊張的背景下,美國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沃爾茲在中國的經歷成為政治對手攻擊他的「靶心」。共和黨人指控他與共產黨的中國保持了數十年的聯繫。
德語媒體:不容樂觀的中國經濟形勢
中國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經濟發展同比下滑0.6%,增幅降至4.7%。儘管中國官方表示,七月經濟「總體穩定向好」,但種種跡象顯示...
中國限制關鍵戰略金屬銻出口 歐美料受衝擊
中國商務部15日以國安為名義,宣佈對「銻」及相關元素實施出口限制。中國銻礦產量佔全球的48%,美國則是最大買家。專家認為北京此舉是想釋出「報復訊號」。
阿里巴巴發布最新季度財報 淨利潤同比下降29%
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本周四(8月15日)發布最新季度財報,淨利潤同比下降29%。原因在於在經濟放緩的大環境下應對消費疲軟的同時還要面臨來自廉價電商的衝擊。
德語媒體:中國與全球南方
談到懲罰性關稅,人們首先會想到美國歐盟和中國之間持續不斷的貿易爭端,然而,事實上,全球南方的貧困國家同中國之間,貿易領域的矛盾也在不斷激化。
帕勞總統指責中國「將旅遊業武器化」
帕勞總統指責中國一方面「利誘」該國放棄承認台灣是獨立民主國家,另一方面「將旅遊業武器化」,以向該國施壓。
日本多名內閣成員戰敗日參拜靖國神社
本周四(8月15日)是二戰結束紀念日,至少三名日本內閣成員前往靖國神社進行參拜。靖國神社在亞洲其他國家被視為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的象徵。
「去風險」?德國對華直接投資上升
據報導,德國對華直接投資今年上半年同比上升,主要歸功於德國車企的大舉投資。柏林政府則一直對與中國市場相關的地緣政治風險發出警告。與此同時,中國整體的外商直接投資則下降。
中國房市難振 七月經濟數據打擊5%目標
最新官方數據顯示,中國7月新建住宅價格以9年來最快速度下跌,顯現北京的支持政策未能穩定市場並恢復產業信心。分析師認為,中國經濟前景仍面臨重重挑戰,5%的經濟成長目標似乎過於雄心勃勃。
中國前海軍船長非法入境台灣受到正式起訴
一名中國前海軍船長因駕駛小船非法入境台灣,周三被正式起訴。不過檢方表示,該男子的行為不涉及軍事或國安犯罪。
中國重新提交在倫敦修建新大使館的計劃
2022年,英國倫敦哈姆雷特塔自治市議會曾以安全理由和對居民的影響為由,拒絕了中國提交的修建新使館的申請計劃。現在中國重新提交這一計劃。路透社指出,這一項目不無爭議可能會考驗工黨新政府如何處理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關係。
德語媒體:政治與經濟的脫鉤
一段時間以來,德國政府一直在呼籲經濟界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然而,最新的統計數據卻顯示,德國企業非但沒有聽從政府的"去風險"呼籲,反而增大了在中國的投資。
中國今年第二季度外商直接投資出現負增長
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今年第二季度出現負增長,且資本外流的金額超過了首次出現負增長的2023年第三季度。
德語媒體:中俄達成的新協議可能讓中國作繭自縛
《焦點》雜誌發表的客座評論分析,中俄最新達成的協議可能會讓中國本已狀況不佳的銀行業更加雪上加霜。因為美國和西方盟友不會對中國試圖繞過制裁的做法坐視不管,下一個受到制裁的可能就是中國的銀行。
德語媒體:為什麼外國人不想去中國工作了?
中國德國商會(AHK)調查發現,同新冠疫情前相比,西方企業派往中國的員工數量明顯減少,而且這一趨勢在數年前就已經形成。《經濟周刊》撰文分析其中的原因。
專訪:興奮劑問題遍全球 但中國更具系統性
今年四月,德廣聯率先爆料23名中國遊泳運動員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前夕藥檢陽性卻依然被世界反興奮劑組織准許參加奧運。因此,巴黎奧運期間,中國運動員的成績不斷遭受各界的質疑。德國之聲對德廣聯負責上述調查報導的記者澤佩爾特進行了專訪。
7月中國汽車總銷量下降而出口增長
雖然中國汽車市場整體銷量持續低迷,但電動汽車的銷量在7月份同比增長了近30%,達到約99.1萬輛。今年中國汽車出口的主要市場是俄羅斯。
客座評論:是為了官方利益還是真正的戶籍制度改革?
張俊華
中國戶籍制度是對非城市人口無理歧視的法律基礎,而馬克思意義上的社會主義的要旨是保證公民在尊嚴、權利等各方面的平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當今中國官方雖提出要改革現有的戶籍制度,但其根本用意,距離其聲稱的社會主義相差十萬八千里。
深陷興奮劑疑雲 中國仍寫北京奧運以來最佳績
2024巴黎奧運正式落幕,中國代表隊拿下40金27銀24銅,創下自2008年以來的最好成績。但最終官方獎牌總數排名不敵美國,有中國網友主張應加上香港及台灣的獎牌,「中國就是第一」。
在塞爾維亞開采鋰礦?數萬人抗議
貝爾格萊德政府、歐盟以及德國希望在塞爾維亞開采鋰礦,這是生產電動汽車的重要原材料。但該國環保人士和許多公民十分憤怒。
菲律賓總統:中國空軍的行動「非法且魯莽」
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強烈譴責中國空軍在兩國都聲稱擁有主權的南海水域的行動。這是自這名總統上任以來,菲律賓首次對中國飛機的「危險行為」提出抗議。
地方財政吃緊 中國颳起補稅風
中國各地正倒查一些企業和個人幾十年來拖欠的稅款,試圖解決居高不下的財政赤字並應對日益嚴重的債務危機。
德語媒體:和自由貿易說再見?
《法蘭克福匯報》認為,西方國家越來越將地緣政治置於自由貿易之上,這必然危及基於自由貿易的經濟繁榮。德國《商報》則刊登前駐華記者的評論,認為歐洲城市的現代化程度其實並不遜色於中國,只不過後者更擅長自我包裝。
德語媒體:美國大選與中國
如果哈里斯當選總統,她的對華政策與川普会有何種區別?《法蘭克福評論報》予以分析。《每日鏡報》客座文章則認為,北京正在集中精力為川普再次上台做準備。
菲律賓和越南舉行海上聯合演習
本周五,菲律賓和越南海岸警衛隊在馬尼拉附近海域舉行了首次消防與搜救演習,菲律賓和越南都同中國在南中國海域存在主權爭議。
盜賣人體屍骨 中國多地殯儀館涉案
根據《澎湃新聞》等多家中國媒體報導,山西奧瑞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在2015年到2023年間從四川、廣西、山東等地非法購買遺體、殘肢,並加工成「同種異體骨植入材料」。警方調查材料顯示,此案涉及75名嫌疑人、多家醫院以及7處殯儀館或火葬場。
美國取代中國成為德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過去八年以來,中國一直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但今年上半年的進出口數據顯示,德美貿易已經超過德中貿易。
媒體:一名加拿大人涉嫌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
據三家媒體聯合報導,一名加拿大人涉嫌在瑞士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提供有關北韓外交官的情報。報導稱,案情撲朔迷離,猶如一部電影。
客座評論:中國官場的「兩面人」與「恨國黨」
鄧聿文
中國體育總局官員袁昊然最近被網民揭發"吃黨飯,砸黨鍋",引出一場對於官場"兩面人"的討論。在當局的嚴控下,潛伏在黨的幹部隊伍裡"兩面人"為何禁而不絕?
客座評論:台灣人會不會幫中國選手加油?
林冠瑜
本屆巴黎奧運,台灣人不若前屆東奧幾近零時差鎖定,但對台灣選手賽事的激情不減,特別是在羽球男子雙打連霸奪金後到達高峰。DW中文網客座評論員林冠瑜分析,奧運是台灣國家認同想像的盛事,並對社群上一片「鬆弛感」有不同的解讀方式。
德語媒體:興奮劑問題上,西方是否搞雙重標準?
《南德意志報》繼續關注巴黎奧運會上的興奮劑疑雲,認為指責中國運動員服用禁藥的西方國家,其實自己也並不干淨。《商報》的一篇客席評論,則建議歐洲不要像美中兩國那樣針鋒相對,而是要保持開放性從而獲得競爭優勢。
沃爾茲與中國的關聯引發攻擊和贊譽
美國副總統哈里斯的競選副手、明尼蘇達州長沃爾茲早年就曾前往中國教書一年,如今去中國已30多次。他曾譴責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逮捕,也曾與達賴喇嘛會晤。沃爾茲與中國的關聯,引起共和黨以及中國國內的關注。
中國加強南海戰巡 回應美菲等四國軍演
菲律賓、美國、加拿大和澳洲在南海爭端地區展開為期兩天的軍演,以維護「基於規則的秩序」。中國則在南海黃岩島附近海空域組織聯合戰巡,稱「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印尼:對「中國製造」說不
印度尼西亞的紡織業遇到了大麻煩。 1月至6月,數萬名紡織工人下崗。主要原因是廉價的中國產品大量湧入。目前印尼正在規劃反制措施。
向許家印等人追討60億美元後 恆大清盤人再起訴普華永道
據媒體報導,恆大集團清盤人向普華永道提起訴訟,涉及該公司對恆大的審計「疏忽」和「失實陳述」。此前,清盤人已向許家印及其配偶、恆大前高管追索60億美元。
上一頁
第25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