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幾乎是奧威爾的1984
中國政府計劃引入新的網路身份證。《時代周報》寫道,這將令「完美」監控民眾成為可能。《新蘇黎世報》關注瑞士在華企業的氛圍。
太平洋島國論壇重申台灣參與地位不變 中國特使:必須修正
第53屆太平洋島國論壇對話會本周五發表最後公報,與會領導人重申1992年確立的台灣參與太平洋島國論壇(PIF)的地位不變。中國方面對此表示憤怒,中國太平洋島國事務特使錢波稱這是個」大錯」,」必須修正「。
專訪:川普当選對中國來說更糟糕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結束訪華,約定拜登與習近平近期通話。在美國大選充滿不確定風險的背景下,緊張的美中關係面臨怎樣的處境?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就此接受了德國之聲專訪。
留學生人數限制下 中國學子還想去澳洲嗎?
在嚴重的住房壓力下,澳洲政府希望自明年起限制留學生的數量。這樣的措施到底有沒有用?DW採訪專家和中國留學生,探討這項政策如何影響想到澳洲頂尖學府留學的中國學生意願。
習近平、張又俠分別會見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
8月29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呼籲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當天上午,沙利文罕見與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會面。
調查:近一半德企遭中國駭客攻擊
在受訪的1000多家公司中,45%的公司表示他們能夠追蹤到來自中國的攻擊,而39%的公司認為攻擊來自俄羅斯
專訪維權律師伍雷:以寄居者心境重建華人社區
中國維權律師伍雷長年關心人權議題、平反冤案,一度遭到中國政府威脅,甚至失去律師執照。新冠疫情後,他選擇移居日本東京,除了持續關心人權,更希望重建中國人交流的社區,靠著辦講座維繫華人感情。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中國談了些什麼?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8月27日和28日在北京與中國主管外交事務的最高級別官員王毅以及其他官員舉行了會談。美國白宮簡報稱,美中計劃未來幾周舉行領導人級別通話,美國要防止其先進技術被用於破壞美國國家安全,同時"不會過度限制貿易或投資"。
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中國連續兩年數量最多
聯合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的排名顯示,從絕對數量看,中國和美國是全球科技創新集群最集中的經濟體,德國排在第三位。中等收入經濟體的科技集群在創新領域的增長超過發達經濟體。
制衡中國?太平洋島國達成區域警務計劃
在澳洲的领導下,太平洋島國同意了一項區域警務計劃。這一舉措被視為對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的回應。
聯合國批新疆政策 台網紅遭疑加入中國大外宣
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公室指出,中國在新疆仍存在許多「有問題」的法律和政策,呼籲北京「迅速採取措施,釋放所有被任意剝奪自由的人」。與此同時,台灣網紅也被指前往新疆旅遊進行「大外宣」,引發台灣社群媒體熱議。
德語媒體:中國電動汽車面臨重壓
加拿大也效仿美國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加徵100%懲罰性關稅。德國《商報》就此評論指出,新一輪的關稅戰,將迫使習慣於便宜中國商品的西方消費者花費更多的錢。《焦點雜誌》則注意到比亞迪等中國廠商近期銷售不佳,但認為中國廠商正在積蓄力量等待新一波攻勢。
中國承認95歲天主教「地下主教」
中國所謂天主教地下教會的處境糟糕,面臨政府的報復和迫害。梵蒂岡正試圖在有爭議的接觸中與北京改善關係,現在顯然已取得成果。
客座評論:中俄之間令人擔憂的互動
張俊華
中國不久前還在向烏克蘭示好,但隨後又興師動眾,派了好幾個高級官員去莫斯科。旅德華人政治學者張俊華認為,這不是一個好兆頭。至少對終止烏克蘭戰爭並不利。
IBM將終結在中國的研發業務
美國計算機巨頭IBM證實,該公司將關閉在中國的研發分支。
除了黑神話,2024科隆游戲展還有哪些亮點?
作為全球游戲玩家一年一度的頂級盛會,本屆科隆游戲展吸引了來自64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多家參展商,其中包括37家中國展商,這也是中國遊戲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集體參展。
日本指中國軍機侵犯其領空 北京回應正在核實情況
據日本防衛省稱,當地時間26日上午11點29分至31分期間,中國1架運9偵察機侵犯了長崎縣男女群島近海的日本領空,日方緊急出動戰機攔截。
加拿大跟進美國 對中國電動車徵100%關稅
加拿大總理週一稱,中國在國際市場上製造「不公平優勢」,因此加國將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徵收100%的關稅;另外還將針對鋼鐵及鋁徵收25%關稅。中方批評渥太華此舉是政治主導行為,對此堅決反對。
印度成為俄原油最大買家 烏總統批印度支持俄戰爭經濟
印度今年7月取代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俄羅斯石油進口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與印度記者見面時表示,普丁的戰爭經濟由出售石油和天然氣,從印度、中國等國獲得數以億計的資金來支撐,他希望印度能考慮採取措施,阻止加強俄羅斯軍隊的資金流。
拼多多控股第二季度淨利潤大幅增長
購物平台拼多多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其國際版Temu也在歐美市場快速增長。也有監管機構進行調查,懷疑其存在包括虛假廣告和產品品質低劣等不公平問題。
德語媒體:趁早限制中國技術的影響力
德國《商報》客座評論指出,中國科技公司積極在全球擴張,但柏林卻缺乏明確的風險控管策略,德國必須學會果斷降低中國在許多領域帶來的風險。《法蘭克福匯報》觀察到中國上層階級開始捂緊錢袋子,並分析個中原由。
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發生多起武裝襲擊 至少51人死亡
分裂主義武裝分子襲擊了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警察局、鐵路和高速公路,造成至少51人死亡。俾路支解放軍宣稱對多起襲擊負責。該組織追求俾路支省的獨立,並驅逐中國公司。
對中國關稅是否大漲?美國本周宣佈最終決定
是否放寬對中國的關稅是美國政府自7月底拜登退選、副總統卡馬拉‧哈里斯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以來的首個重大貿易決策。
中國將在中緬邊境進行實彈演習和巡邏
自6、7月份以來,緬北戰火再起,令中國擔心緬甸內戰殃及中國。半個月前,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緬時表示,希望緬方維護中緬邊境和平穩定。本周一,中國軍方宣佈將在中緬邊境開展三天實兵實彈演習,並在邊境附近進行武裝巡邏。
中國研擬「房屋養老金」引論戰 爭議為何?
中國政府近日宣佈正在研究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將要求業主負擔部分房屋維修資金。儘管官方強調以不增加個人負擔為原則,消息仍在微博上引發熱議,官方也出面闢謠。
牆外文摘:從致富到享樂,中國社會契約還能維持多久?
有文章指出,西方學者描述的中國「社會契約」,近年來已經從「遠離政治,專心致富」轉變為「如果你富有,享受生活,盡情放縱,但不要惹麻煩;如果你不富有,請自謀出路」。
菲律賓指責中國海警船衝撞菲方船隻
中菲在南中國海的領土爭端進一步加劇。繼周六指責中國對其巡邏機發射照明彈後,菲律賓周日稱中國海警船以衝撞和使用水炮等「具侵略性和危險」的行為阻擋一艘菲律賓補給船。
美再製裁涉俄中國企業 北京「強烈不滿」
中國商務部周日表示,對美國再次制裁被指與俄羅斯對烏戰爭有關聯的中國企業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中國極端天氣導致農產品價格飆升
過去兩個月,中國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原因是洪水、酷熱高溫等極端天氣摧毀了大量的農田。這給中國的消費者帶來了額外的困擾。
德語媒體:中國人將變得越來越孤獨
《新蘇黎世報》刊登客座評論指出,中國的政策規劃者低估了一胎化政策的長期影響,中國不僅未富先老,而且由於人口加速萎縮,在與美國爭奪全球霸主地位的競爭中敗下陣來。《法蘭克福匯報》則關注到,中國宣傳機構突然覺得「電子游戲很棒」。
德語媒體:歐盟對華關稅 越改越迷惑
《商報》注意到,歐盟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徵收的稅率一改再改,雖說是體現出布魯塞爾對產業界的異議有所顧及,但針對不同企業的稅率如何界定仍然令人費解。
白宮顧問沙利文下周訪華 將談台灣、南海、烏戰
美國總統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下周將訪華。沙利文將與王毅會晤。此前媒體引述知情人士報導這一消息,並稱沙利文此行或為拜習會鋪路。
習近平與英國首相斯塔默舉行電話通話
中國國家媒體報導稱,周五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英國首相斯塔默通電話。習近平祝賀斯塔默就任英國首相。英國發表的官方聲明中稱,斯塔默在通話中表示,希望兩國領導人能夠進行公開、坦誠和誠實的討論。
媒體:多年為恆大審計 普華永道面臨停業及罰金懲處
普華永道為現已被勒令清盤的中國房地產巨頭恆大提供審計服務十多年。如今,媒體報導稱,北京將對這家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進行懲處。
研究:中國明顯放慢煤炭發電的擴張速度
一份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今年上半年大幅減少了新燃煤電廠項目的批准數量。分析人士將煤炭發電項目審批數量的下降歸因為可再生能源的擴張。
畢業即失業催生新熱詞「爛尾娃」
中國失業率居高不下,數百萬計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難,一些人不得不接受低薪工作,甚至「啃老」。這一困境催生了新的網路熱詞「爛尾娃」。
美國高官在紐約會見達賴喇嘛
美國高級官員在紐約會見了達賴喇嘛,「重申了美國致力於推進西藏人民的人權,並支持努力保護他們獨特的歷史、語言、文化和宗教遺產」。
中國多家媒體撰文紀念鄧小平誕辰120周年
《求是》雜誌在一周前,就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撰文紀念鄧小平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一些官方媒體在8月22日當天跟進,也發表以改革開放為關鍵詞的紀念文章。
歐洲軍工業依賴中國產硝化棉的困境
彈藥不足是烏克蘭前線面臨的大問題。為了向烏克蘭提供支援,歐盟亟需擴大自身的彈藥產能。然而在火藥製造必需的一種原材料領域,歐洲的軍工企業卻面臨著被中國「卡脖子」的風險。
六四政治犯遭指中國特務 唐元雋是誰?
中國民運人士唐元雋曾因聲援「六四」而被中國政府判刑20年,後來游泳逃到台灣,在台灣協助下到美國定居。在美持續從事民主運動的他,如今卻被發現跟中國國安部有往來,甚至接收指令、監控海外異議人士。
德語媒體:「誰掌握了人工智慧 誰就將主宰世界」
1979年,在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和美國前總統卡特的積極倡導下,中美簽署了科技合作協定。現如今,科技領域已經成為中美兩國爭奪的主戰場,合作協議能否續延當然也就被劃上了大大的問號。
布魯塞爾與北京之間的貿易爭端進一步升級
歐盟委員會向相關方披露對從中國進口純電動汽車徵收最終反補貼稅決定草案的次日,中國商務部宣佈,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乳製品進行反補貼調查。此前,中國商務部已宣佈對歐洲產白蘭地和豬肉製品展開反傾銷調查。
《黑神話:悟空》言論審查惹惱海外玩家
備受矚目的中國國產電子游戲《黑神話:悟空》本周二在全球同步發售。但其聯合發行商被披露此前向外國流媒體發送「指導方針」,要求玩家不要討論新冠疫情、女權主義等政治敏感話題,引起一些海外玩家的反感。
越南新任領導人蘇林為何首訪中國?
越南的「竹子外交」策略有助於提升與所有大國的關係。新任領導人蘇林選擇北京作為其首次出國訪問的目的地,但他仍可能與西方保持密切關係。有消息人士稱蘇林可能會在下個月訪問美國。
美調整威懾戰略 首度聚焦中國核武擴張
全世界9國擁有核武器,其中兩大核武國仍是俄羅斯及美國。不過美媒近日揭露,美國總統拜登今年3月曾批准一項機密戰略核武計畫,旨在因應中國在過去幾年迅速擴張的核武庫。白宮對此又如何回應?
西方航空公司為何縮減中國航班?
航空業數據顯示,由於中國旅遊需求疲軟、成本上升以及繞開俄羅斯領空延長了飛行時間,西方航空公司開始避開中國航線,而中國航空公司正在國際航線上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賴清德:中國擴張威權主義的對象不限於台灣
賴清德警告稱,中國擴張威權主義的對象不限於台灣,中國經貿施壓的受害者也不只有台灣。區域及全球民主國家,需要更加團結,才能抵抗威權主義的擴張。
中國製造特斯拉獲得歐盟較低稅率
歐盟委員會宣佈計劃對中國製造的特斯拉電動汽車額外徵收9%關稅,遠遠低於中國企業可能面臨的關稅水準,原因是特斯拉從中國獲得的補貼少於國內製造商。
德語媒體:中國押錯了寶?
中國在中東地區衝突中的斡旋一度令國際社會刮目相看。但對調停的效果,甚至中國國內輿論也產生了懷疑。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問,在俄烏戰爭中,北京是否選錯了邊?
應對人口老化危機 中國加碼投資社保基金
在新生兒數量和年輕勞動力萎縮之際,中國計劃「做大做強」其規模達2.88兆元人民幣的社會保障基金,以幫助應對其迅速老齡化的人口結構。
上一頁
第24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