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客座評論:北京主動和華爾街脫鉤
網約車巨頭滴滴公司的多個應用程式被中國政府下架,事情不僅震動資本市場。輿論對滴滴的APP下架有多種解讀。政論家鄧聿文則認為:中國政府很可能是要通過這種方式發出訊號:主動選擇和美國的資本市場脫鉤。
為何印尼丶泰國丶以色列都追加第三劑疫苗?
主要接種中國疫苗的印尼及泰國,正準備為醫護人員施打第三劑,而施打輝瑞疫苗的以色列,也將為免疫力低的民眾打加強針。疫苗保護力可以維持多久?不同品牌的疫苗混打有什麼效果?
上海復星與台積電鴻海簽協議 售1000萬劑BNT疫苗
在經歷數周談判後,上海復星醫藥丶台積電及鴻海都宣佈已簽署購買BionTech新冠疫苗合約,將從BioNTech在德國的工廠運送疫苗至台灣。郭台銘也承諾積極催促疫苗的到貨時間與數量。
多家中國公司再被美國"拉黑" 中方宣佈反制
拜登政府周五將逾30家企業列入經濟黑名單,其中包括23家中企。美方給出的原因包括,這些中國公司協助北京對新疆維吾爾人及其它少數民族進行打壓。 中國商務部已經明確表示「將採取必要措施」反制。
中朝高調「秀恩愛」 互賀友好條約簽署60周年
習近平和金正恩在《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簽署6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互致賀電,對外彰顯兩國「兄弟般的傳統友誼」。然而從金正恩最近的表態來看,北韓這個「兄弟」已經陷入重大危機。
孟晚舟引渡案: 法庭拒接納匯豐銀行文件為新證據
負責孟晚舟引渡案的加拿大法官拒絕了華為方面提交新證據的請求。這些新證據包括匯豐銀行和華為公司往來的電子郵件、內部報告、會議紀要和客戶管理系統報告等。孟晚舟將於8月3日再次出庭。
德語媒體:奉行現今的對華政策 德國會輸掉!
中國機械製造業超越德國成為出口冠軍依然是德媒關注的焦點話題。中國機械製造業如何趕超了德國?德國還有沒有機會將第一的頭銜搶回來?《經濟周刊》對此進行了分析。《圖片報》發出警告,德國需改變對華政策,保護本土核心部門不受到中國和俄羅斯的影響。
中國為何大力整頓科技巨頭?
多家中國科技企業遭遇當局審查之際,網信辦又提出: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訊息營運者赴國外上市須審查。中國政府為何對這類企業連出重拳?
德語媒體:進擊的中國
德國《圖片報》評論指出,歐洲是時候應該正視過度依賴中國所構成的危險性,中國已從昔日的銷售市場轉變為侵略者。《新蘇黎世報》認為,微信封殺LGBT公眾號進一步剝奪性少數群體的發聲空間。
美國兩大股指將剔除更多中國公司
周三晚間,標普道瓊斯指數和富時羅素決定將更多中國公司從其指數中剔除,此前美國最新行政命令禁止美國國內對涉嫌與中國軍方有聯繫的公司進行投資。
美國撤軍後 中國將在阿富汗書寫新篇章?
在與塔利班作戰近20年後,美國宣佈8月31日結束在阿富汗的軍事使命。對此,北京批評美方「不負責任」、一走了之留下了巨大「安全黑洞」。而「誰來填補美國所留下的真空」的問題也引發外界關注。
史瓦帝尼:台灣與中國在非洲的外交戰場
史瓦帝尼爆發近年來最大的抗爭行動。作為台灣在非洲的唯一正式的邦交國,以及中國的「中非友好大家庭」缺漏的一塊拼圖,敏感的地緣政治使美國、歐盟也密切關注其動盪局勢。
中國擬開發海空自主核武 美憂破壞戰略穩定
美國裁軍大使表示,北京可能很快就會獲得新型的核武,雖然數量不及美俄,但危險性有過之而無不及。
「709大抓捕」六周年 維權律師:生存之路被堵死
中國的「709大抓捕」案周五滿6周年,但仍有一些當年被抓捕判刑的律師,目前仍在監獄服刑。此外,不少獲釋的律師因被吊銷執照,目前謀生困難。
歐洲議會籲官員抵制北京冬奧 中國批「把運動政治化」
歐洲議會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以最強烈態度譴責北京當局,呼籲歐盟官員不要出席2022年的北京冬季奧運,除非中國改善香港和維吾爾族族的人權狀況。
德語媒體:德國第二,誰來當第一?
《南德意志報》點評了中國機械製造業超越德國成為出口冠軍一事,認為中國崛起為世界第一是遲早的事,大家應早做心理準備。《標準報》則注意到了美軍撤離阿富汗後的中國角色。
機械出口哪家強?中國企業露鋒芒
德國失去了一個冠軍頭銜:如今在機械出口方面,世界第一是中國,德國退居第二。這一發展符合「中國製造2025」戰略,也與新冠疫情有關。而對於德國機械出口商們而言,這不一定是壞事。
中國政府重拳「打滴滴」 究竟為哪般?
中國政府對包括滴滴在內的最近在美國上市的科技類企業揮出重拳,導致其股價暴跌,也關聯其它在美掛牌的中國科技股。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中資企業赴美上市工作已經全面暫停。
中國高校LGBT帳號遭封 學者:同志團體的「致命一擊」
中國微信大規模封鎖高校LGBT學生社團的公眾號,限縮其發聲及溝通管道,學者認為「這是中國不願讓LGBT群體存在的一系列打壓之一」。
立陶宛今秋開駐台辦事處 經濟部長:中國政策不符合人權標準
立陶宛經濟部長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透露,預計最快今年秋天會在台灣開立辦事處。專家分析,立陶宛近來一連串友台的舉動符合該政府以民主自由核心價值為主的外交政策,並在亞洲拓展外交多樣性。
英媒:中企疑與解放軍分享數百萬婦女基因資料
路透社披露,中國的華大基因收集一項全球數百萬孕婦使用的產前測試收集的基因數據,並疑似與中國解放軍分享相關資訊。消息傳出後,部分使用者表達憂慮。
德語媒體: 中國非洲搞雙贏 歐洲何處去?
《每日鏡報》刊登了歐盟前高官的客席評論,呼籲歐洲加大投入,切勿將非洲大陸拱手讓給中國。瑞典貿易與投資委員會則在德國《商報》撰文呼籲,中國應當主動向西方進一步開放本國市場。
微信無預警關閉中國高校LGBT公眾號
中國多所大學的LGBT學生社團的微信公眾號被封鎖。據一名公眾號管理員透露,所有受影響的公眾號幾乎是同時遭到封殺。
德中防長影片通話 談及印太局勢、人權議題
聯邦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與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舉行影片會談。卡倫鮑爾在通話中談及印太局勢、人權議題以及中國境內維吾爾人的處境。
6年來首次 莫迪公開祝賀達賴喇嘛生日
印度總理莫迪上一次向達賴喇嘛公開祝賀已經是2015年的事了。達賴喇嘛向來是印度領袖的敏感議題,在中印關係低迷的情況下,莫迪對達賴喇嘛的友好態度更加引人關注。
澳洲否认干預中國疫苗推廣
澳中關係能還更糟嗎?雙邊外交裂痕還未彌補,現在又傳出兩國有疫苗外交上的衝突。
北京整頓科技公司 中概股重挫
滴滴出行等網路公司遭中國審查,導致其美國股價暴跌,連帶波及其他在美掛牌的中國科技股,讓他們表現不振。
美印太協調官談中美共存 拜習會在即?
美國負責印太地區政策的官員坎貝爾6日在一場活動中表示,中美要和平共處的挑戰巨大,因為中國立場越來越強硬。此外,他認為,美國在亞洲地位下滑,可能帶來更大風險。
德語媒體:大數據也要姓黨?
《商報》刊文評點了「滴滴」等中國網路企業近期頻遭打壓,指出中國政府將在今後幾個月從私營企業手中全面奪回對大數據的控制權。《世界報》則刊文感嘆,西方社會至今對中共瞭解甚少,這個百年政黨最為突出的其實是學習適應能力。
涉嫌為中國提供情報 「雙面間諜」 被逮捕
一名長期為德國情報機關效力的線人,因涉嫌為中國情報部門工作並存在「逃跑的風險」,被司法機關逮捕。
酒後暴打院士 中國航天高管終被刑拘
今年6月初,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張陶酒後洩私憤,在公開場合暴打54歲的王晉年、85歲的吳美蓉這兩名資深航天專家。在引爆網路輿情一個月後,北京警方在7月5日才拘捕了張陶。
林鄭月娥、習近平入榜全球「新聞自由掠奪者」
時隔五年,國際非政府組織「記者無疆界」近日更新了「新聞自由掠奪者」名單。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作為該榜的首批女性名列其中。被指為「習近平的傀儡」。
中國「春苗行動」:台灣人和海外華人買單嗎?
中國的「春苗行動」為海外公民打疫苗,同時納入台灣人及海外華人,國台辦稱已經有上千名台灣人接種中國疫苗,真實情況為何?海外華人買單嗎?
滴滴被下架後 在美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也遭審查
中國宣佈對網約車巨頭滴滴展開網路安全審查並下架後,就對其他在美國上市中國企業的應用程式啟動類似審查。
安全疑慮 中国網路企業連遭打擊
先是阿里巴巴、美團,現在又是滴滴、滿幫、BOSS直聘:中國的網路企業近期接連遭到北京當局的反壟斷、網路安全審查。這些企業手中掌握的大數據,顯然引發了當權者的擔憂。
客座評論:習近平為什麼要撒謊?
習近平聲稱,中共沒有私利,從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權勢團體、特權階層的利益。政論家鄧聿文則認為,這是否認基本人性的謊言,只會使中共和它的9500多萬黨員變得極其偽善。
過街「飯圈」 政府喊打
倒牛奶、互撕謾罵、高額消費、投票打榜等行為,讓「飯圈」這個原本人畜無害、無傷大雅的社會文化現象,成為中國當局重拳治理的目標,也為宣傳部門力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一次絕好的機會。
失蹤三年音訊全無 消息證實維族學者遭關押
維吾爾學者熱依拉.達吾提在被強迫消失超過3年後,上周傳出確認被關在監獄的消息。她的女兒告訴德國之聲,她母親僅是新疆眾多被關押判刑的維吾爾學者中的其中一人。
從排華到融入: 巴拿馬華人社區40年巨變
今天到訪巴拿馬的人都會注意到華人在各階層和角落的存在,估計有30萬名華人華裔居住在這430萬人口的年輕共和國。中國新移民湧入40年後華社變化明顯,但融入社會的美夢能否成真仍待觀察。
太空行走約7小時 中國太空人出艙作業
神州12號的中國太空人完成了出艙活動。這是時隔13年以來中國航天員再次執行出艙任務,兩名太空人在太空停留了大約7個小時之久。
疫情一年後 中國人更青睞本土品牌
新冠大流行期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發現了自己對 "中國製造 "的本國品牌的喜愛。此現象與人們對外國品牌越來越反感同步出現,有力刺激了對國內商品的需求,並為投資者提供了新機會。
德語媒體:歐盟應抓住中國尚未完全自立的時機
《商報》認為,歐盟應該趁中國依然需要歐洲技術的有利時機,盡早向中國劃定紅線,強調普世人權絕非內政。《每日鏡報》則抨擊了習近平在中共百年慶典講話中只提中國近代屈辱史、不提文革等中共自身嚴重錯誤的雙重標準行為。
片中出現"九段線"地圖 Netflix應越南要求撤劇
美國流媒體服務巨頭Netflix的電視劇《松樹谷》中出現中國標示南中國海主權範圍的「九段線」,引發越南方面的不滿,目前該劇已在越南下架。
給北京點贊 俄羅斯支持中國數據安全倡議
俄羅斯表示支持中國的《全球數據安全倡議》,在兩國和華盛頓關係緊張之際,這是中俄在新興領域開展合作的最新跡象。
第三波疫情來勢洶洶 南非批准科興疫苗
在嚴重的第三波疫情衝擊下,南非衞生部本周六宣佈已批准了中國科興疫苗。南非新冠病歿總數已達到6萬。同一天,中國外長王毅發出呼籲,為應對全球挑戰,當務之急是加緊構建抵禦病毒的「免疫長城」。
德語媒體:如何看待習近平的「鋼鐵長城」和「頭破血流」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典上,習近平有關讓外來勢力「必將在14億多中國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鋼鐵長城面前碰得頭破血流」的表述,引起了德語媒體的關注。
世衛: 進入緊急使用名單的疫苗都應獲承認
世衛組織周四表示,得到其授權緊急使用的所有新冠疫苗都應在各國開放邊境時獲得認可。此舉被看作是要求西方國家提高其對中國疫苗的接受度。與此同時,在新加坡,中國科興疫苗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從連戰丶洪秀柱賀中共百年看國民黨困境
中共慶祝建黨百年,台灣關注度比起國際和中國大陸內部相對較低。而國民黨內也出現不同聲音,有別於黨部立場,前主席連戰和洪秀柱對中共百年致賀引發爭議。他們為何如此積極?
越來越高呼聲要求繞開WHO 進行新冠溯源
伴隨著世衛組織開始計劃下一階段的新冠溯源工作,越多越多科學家表示,世衛不能勝任溯源的任務,不應該由該組織來進行調查。也有權威科學家表示,美國也應該讓自己的科學家接受嚴格調查。
德國學者:「我們的問題是 中國真的很現代」
度過百歲生日的中國共產黨是否處於歷史上的巔峰狀態?中國普通老百姓對共產黨的認可和支持度到底有多大?德國中國問題學者韓博天(Sebastian Heilmann)在接受德媒採訪時,表達了自己的見解。
上一頁
第145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