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歐洲議會通過新對華戰略 中國: 不能認同
歐洲議會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新歐中戰略報告》,內容建議與中國在環境與公共衞生等領域合作,同時譴責中國打壓新疆等地人權,強調在中國取消對歐盟制裁前不會審批歐中投資協定。
川普:我想進攻中國?荒謬!
對於《華盛頓郵報》記者披露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曾兩度致電中國軍方高層,要中國別因川普选舉失利而擔憂中美開戰一事,川普作出回應:如果這是真事,那米利應該以叛國罪論處。
擁有核潛艇的澳洲是否會惹惱中國?
如果澳洲拥有核動力潛艇,那麼它不僅成為全球第7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同時讓澳洲海军巡邏的能力範圍最北可至台灣。即便澳洲海军不配備核武器,打造核潛艇艦隊也可能改變太平洋海軍力量的平衡。
國防預算破紀錄後 台灣再通過千億軍備預算案
台灣行政院通過2400億台幣的特別預算草案,將在2022年到2027年的五年間,採購台灣製造商生產的飛彈和艦艇、提升戰鬥力。近幾年來,台灣國防預算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拜登為參聯會主席辯護 米利稱行為屬正常職責
在華郵披露美國參聯會主席米利曾兩度密電解放軍高官後,呼籲解僱他的呼聲四起,但拜登15日透過白宮發言人為米利進行辯護,強調他對米利「完全信任」。
歐盟或暫停對中國平軋鋁材的反傾銷稅
從10月份開始對中國產平軋鋁材產品徵收反傾銷稅的措施可能被歐盟暫時叫停。歐盟委員會表示最終決定尚未塵埃落定。歐洲鋁業協會抱怨布魯塞爾對中國的「高碳傾銷產品打開大門」。
德語媒體: 在習近平面前 誰都不安全
《法蘭克福匯報》指出,近期北京當局對經濟界的一系列監管風暴表明,在中國做生意始終面臨著高風險,這對全球經濟都構成了威脅。《商報》的一篇客席評論則認為,歐洲必須團結起來認清自己的戰略利益,避免被美中兩國當作爭霸賽的棋子。
恆大危機再升級 德國企業擔心「殃及池魚」
繼惠譽和穆迪之後,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周三也將房地產商恆大集團的信用級別下調至CC,前景展望為負面。德國工商大會表示擔心中國房地產泡沫破裂會對消費產生抑制作用,從而影響德國產品在華銷路。
歐盟2021年度咨文: 中國是競爭者、對手、合作夥伴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2021年度咨文中,提到中國在地緣政治以及國際多邊合作中扮演的角色,認為中歐投資協議旨在為歐盟企業爭取同等的競爭條件,以及將持續性發展作為必須履行的義務。
美中首腦通話 傳習近平拒絕拜登會面邀請
上周,美中兩國領導人時隔7個月後再次拿起話筒,受到國際輿論關注。英國《金融時報》最新爆料稱,拜登在電話中提議舉行二人峰會,與習近平面對面會晤,但遭到習近平拒絕。不過,白宮很快否認了這一說法。
憂滲透與起底風險 維基百科對中國編輯下禁令
據《香港自由新聞》報導,維基媒體基金會因中國用戶威脅向港警舉報香港編輯,撤銷了7名中國用戶的登錄權與另外12名用戶的管理與編輯權。中國用戶群駁斥相關決定,號召中國用戶開始「鬥爭」。
反擊北京制裁 中國駐英大使禁入英國國會
中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原訂15日赴英國國會發表演說,但被英國議長拒絕讓鄭澤光進入英國議會大廈,中國的回應為何?
朱軍性騷案判決出爐 中國MeToo運動下一步?
中國女權運動在官方壓制下,少有公開的抗議活動,也難有律師幫助性暴力受害者採取法律行動,但就算無法使用#MeToo的標籤,仍有人繼續推動為受害者伸張正義。
專家:恆大危機可能造成骨牌效應
在中國的恆大14日表明不能保證可履行其財務義務後,各界都在分析恆大債務危機可能帶來的影響。專家認為,雖然恆大的問題主要來自中國,但對外部投資者仍可能造成影響。
美參謀長憂川普攻打中國 兩度密電北京保證不開戰
《華盛頓郵報》記者下周將上市的新書中詳述,在川普任期尾聲,為避免川普失控攻打中國,美國最高軍事將領米利不僅密電解放軍、還緊盯核武的狀態。他向解放軍說了什麼呢?
習近平有意強化控制 中國面臨新文革?
國家代替市場,政黨替代自由,習近平意在強化控制。極左派呼籲「清洗」。批評者憂慮發生「新文革」。中國要成為什麼樣的國家?
德語媒體:歐洲端出「反華戰略」
歐盟本周推出印太戰略。在這份戰略文件中,歐盟警告 "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出現的重大軍備調整"和"南海、台灣海峽等區域熱點地區的緊張局勢加劇",都可能 "直接影響到歐洲的安全和繁榮"。在此背景下,歐盟需要在印太地區加強自己的外交政策。
民調: 歐盟國家對印太地區漠不關心
歐盟即將推出印太地區戰略。《日經》援引文件草案指出,歐盟有意尋求與日本、東南亞和新加坡建立新的數字夥伴關係,並與台灣發展更緊密的貿易投資關係。但一份民調則顯示,歐盟國家對印太地區基本漠不關心。
北京希望與阿富汗建立穩定關係
對北京而言,阿富汗國內的礦產資源能帶來的經濟利益雖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阿富汗國內局勢的穩定以及中國邊境地區的安全。專家認為,北京方面對阿富汗塔利班採取的依舊是觀望的態度。
後梅克爾時代的德國對華政策
梅克爾時代結束後,德國將如何與中國打交道?在重新調整與中國的經濟與地緣政治關係的同時,德國對華政策不會出現巨大的變化。
廈門聚會案起訴書指控遭駁斥 丁家喜妻誓言申請制裁
丁家喜家屬上周公佈「1226大抓捕案」的起訴書內容後,不少被提及的人士發表公開聲明,駁斥起訴書內的指控。丁家喜的妻子羅勝春告訴德國之聲,她將努力尋求對涉案官員進行制裁。
台灣駐美代表處傳「正名」 中國向美提「嚴正交涉」
英媒報導稱,美國考慮將台北駐美國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引發中國外交部強烈反對,並稱已主動相美提出嚴正交涉,在這緊張情勢下,台灣開始了年度軍事演習,並模擬解放軍的生化攻擊。
聯合國募款助阿富汗 布林肯駁中國「背棄盟友說」
如何避免阿富汗陷入人道危機最近成為關鍵。聯合國13日為阿富汗籌資了10億美元,德美兩國也將各自加碼。與此同時,中國影響也成為美國檢討撤軍的其中一個焦點。
逾百投資者至恆大總部示威 籲兌付逾期金融商品
13日,上百名投資者在中國最大房地產開發商恆大集團的總部外抗議,要求該集團立即兌付逾期的金融產品。雖然該集團總經理13日現身解釋,但現場群眾卻不接受該集團提出的兌付方式。
德語媒體:讓中國受窮才能確保西方的安穩?
《焦點雜誌》拋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西方國家的安全,是否真的如白宮所認為的那樣,建立在中國經濟相對落後的基礎之上?這種做法在道義上又是否行得通?《維也納報》則指出,北京利用了911恐怖襲擊帶來的戰略機遇,實現了「中國崛起」。
史丹佛大學177名學者聯名要求美司法部停止執行「中國行動計劃」
美國史丹佛大學177名學者、教授聯名向美國司法部發出公開信,要求停止在美國大學內搜查中國間諜。這封公開信指出,「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引發了人們對種族身份背景的擔憂,正在損害美國的研究能力和科技競爭力。
中國加強整頓科技公司
去年以來,中國國內掌握大量用戶數據的科技公司一個個受到政府鐵拳痛擊,不得不接受反壟斷、數據保護、用戶權益的全面調查以及國家政策安排。與此同時,上市公司的股值大幅縮水。
李翹楚取保候審遭拒 丁家喜駁斥官方起訴書指控
已持續超過一年的「1226大抓捕」案,近日傳出新的進展。丁家喜的律師在兩人被逮捕逾20個月後,終於收到正式起訴書,而二度被逮捕的李翹楚則持續申請取保候審。
西方國家討論對阿富汗援助 中巴率先伸出援手
在國際社會準備討論如何對阿富汗進行人道援助的同時,中國與巴基斯坦已投注了第一波的援助。專家分析,邀請塔利班政府加入一帶一路可能是雙方認為可行的做法。
中國再爆新冠疫情 福建莆田半封城
有290萬人口的福建省莆田市近日Delta疫情快速延燒,當局立刻採取大規模核酸檢測,並要求非必要不得離市。
牆外文摘:台灣人都是中國潛在的變節者
有評論認為,中國輿論中的台獨獵巫現象,問題從來不是台灣藝人統獨立場和忠誠與否,而是台灣被中國天然視作一個異質子集,台灣人被中國的輿論天然預設為潛在的變節者。
王毅訪問越柬 東南亞成美中博弈場
中國外長王毅周末先後訪問了越南和柬埔寨。在剛剛接待完王毅之後,越南方面就與日本達成了防衛裝備和技術合作的協議。而對於柬埔寨這個中國的緊密政治夥伴,美國方面不久前也提醒其保持「外交政策的獨立性」。美中兩個大國在該地區的政治博弈仍在繼續。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9‧11」事件20周年之際,塔利班宣佈成立阿富汗臨時政府;習近平與拜登通電話;德國駐華大使突然死亡引發震驚;中國持續加壓文娛圈……本周還有哪些要聞值得關注?
整治「飯圈」 中國社群平台將聯合懲戒違規帳號
繼中國網信辦今年八月底發表通知,宣佈取消明星藝人榜單等十項措施之後。中國對於「飯圈」亂象治理如今更進一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起《構建清朗網路文化生態自律公約》。包含微博、抖音在內的平台將對嚴重違規帳號實施聯合懲戒。
美中官員相繼出訪 東南亞或成中美角力場
中國外長王毅於9月10日至15日訪問越南、柬埔寨、新加坡及韓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這些國家都是中國周邊近鄰和重要合作夥伴。不過,美國早已開始建立區域聯盟,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八月底剛訪問了新加坡和越南。
德語媒體:拜習通話與共產黨的偏執
《新蘇黎世報》指出,若拜登不放棄在政經問題上的強硬立場,美中關係難以回暖,但中國在國際上的侵略性態度又使美國不甘單方面做出讓步。《日報》則關注了中國當局禁止「娘炮」上電視的偏執。
9‧11間接助力中國崛起? 德媒和智庫這樣說
9‧11事件20周年之際,多家德國媒體和智庫發表專家評論文章,分析該事件對當今世界格局的影響,並不約而同提及中國的崛起。
專家:「幾內亞政變讓中國措手不及」
幾內亞政變後,不同於以往「不干涉他國內政」的立場,中國明確反對政變奪權。分析家指出,中國一反常態的做法不是外交政策的轉向,而是因為過去孤注一擲投資倒台的孔戴,突如其來的政變令北京措手不及。
港媒:中國放緩審批網路游戲 遏止年輕人成癮
《南華早報》報導,中國政府本週與騰訊及網易展開會議後,放緩了所有新網路游戲的審批。中國媒體稱網易執行長已出面闢謠,但已有部分游戲延後上架。
客座評論:中國房地產,能不能複製家電業的輝煌?
正如其它消費品的市場發展過程一樣,中國住房市場殘酷的市場競爭中逐步形成寡頭壟斷,完成由增量到存量的生產轉換。現在,這一市場競爭過程,因為政府的三條紅線政策而被人為加速。
中國娛樂圈推「持證上崗」制 宛如台灣戒嚴時代
中國把整改的手伸向演藝事業,除了中國大陸明星受到影響,台灣藝人更是被兩岸政治議題包夾,對此台灣總統蔡英文發聲評論,國台辦也立刻還以顏色。
中國最大音頻平台喜馬拉雅 放棄赴美IPO
中國持續加強對網路企業的監管力度。中國最大音頻平台喜馬拉雅4月曾公佈將赴美IPO,在傳出中國政府介入後,已正式撤銷赴美上市計劃,擬改赴香港上市。
福奇所在機構被指曾資助武漢病毒研究所
美國新聞網站近日披露研究資料,指美國公衛專家、白宮首席醫療顧問福奇(Anthony Fauci)領導的機構及其所屬組織曾資助中國武漢病毒研究所進行功能增益研究。
中國8月PPI升至13年來最高
儘管北京試圖控制,8 月份,中國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創13 年新高,給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制造商帶來更大壓力。
走私美國海洋技術 中國商人在美遭判2年徒刑
美國近年來加強防堵軍事技術流往中國,美國法院8日判處一名違法出口美國海洋技術至中國的中國商人2年徒刑,他同時還被控從事簽證欺詐、洗錢和走私等罪行。
研究: 親中大外宣擴展規模 稱美國為新冠起源地
網路安全公司FireEye 8日發布最新調查報告,指今年早些發現在網路上散播有利中國政府的新冠假訊息的行動已擴展至新的語言與社交平台。這些帳號也呼籲人們參與美國的示威行動。
塔利班:黑名單和通緝犯都入閣 中西反應大不同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8日抵達德國,與盟國討論阿富汗問題,目前共識為塔利班成立的過渡政府並未給出樂觀訊號,至於中國將向阿富汗緊急提供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物資援助。
中國網游企業遭約談 沉迷舉報平台將上線
中國官方8月底宣佈進一步緊縮未成年人上網玩游戲的時間,稱是為防止沉迷網路游戲。9月初,網路游戲企業、帳號租售平台、直播平台被官方約談。談了什麼?
德語媒體:誰是世界經濟的拯救者——美國還是中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中美兩國將分別可實現8.4%和6.4%的GDP增長。德國《商報》撰文分析中美兩國誰將成為新冠疫情之下全球經濟恢復增長的驅動力。
索羅斯看空中國 稱貝萊德正釀成"投資悲劇"
近日,美國金融巨鱷、慈善家索羅斯幾度將矛頭對准中國,看空對華投資。在最新文章中,他抨擊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向中國傾注巨資,威脅「客戶資產和美國等民主國家的安全利益」。貝萊德方面則否認批評。
上一頁
第137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