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美「不太可能發生軍事衝突」?
一段時間以來,針對中美在南海、台海發生軍事衝突的擔憂升溫。不過一個中國軍事智庫近日指出,儘管中美存在大量分歧和廣泛競爭關係,但是兩國之間發生軍事衝突的風險仍然較低。
新華社省略「形勢嚴峻」 陸委會批朱立倫「迎合中共」
在朱立倫國民黨黨主席選舉勝出後,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發賀電,向他表示祝賀,同時警告目前局勢「複雜嚴峻」,呼籲國民黨「為台海謀和平,為國家謀統一」。朱立倫隨即回複習近平,稱「望未來求同尊異」,同時批評民進黨「去中」、「反中」。
德語媒體: 中美爭霸 歐洲是否應中立?
奧地利《維也納報》刊評認為,歐洲應當盡量在美中爭霸中保持中立,並且積極斡旋從而保護世界和平。瑞士《聖加侖日報》則反對歐洲在這場體制競爭中保持中立,堅信美國能夠憑借價值觀優勢捍衛其世界主宰者的地位。
美日澳印聚首白宮 四方對話劍指中國
本次「四方安全對話」峰會的正式議題是「科研合作與交流」,但實際上,美國總統、日本首相、印度總理、澳洲总理9月24日在白宮的會晤,主要還是談論如何抗衡中國。
德國啟動對小米等中國手機的安全調查
德國聯邦訊息安全辦公室(BSI)證實,已經針對有關小米等中國手機存在安全漏洞的指控啟動相關調查。
中國宣佈虛擬貨幣交易全部非法
中國人民銀行網站9月24日發文稱,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此文一出,多種網幣應聲跌價。與此同時,中國開發本國網幣的道路暢通。
中國公佈美國干預香港清單 列「五大罪狀」
中國外交部公佈了「美國干預香港事務清單」,列舉2019年返修例風波以來逾百項「美國插手中國內政」的事例。消息人士指出,這是中國對美國發出的強烈警告,香港將是未來拜習會不可觸碰的議題。
中國是否剛剛迎來了核能新未來?
專家們認為,有一種更清潔、更安全、更好的方式獲取核能。而中國有可能成為第一個實現這一目標的國家。
評論:德國必須了斷梅克爾的中國情結
多年來,柏林一直縱容中國,希望數以億計的歐元投資能促使中國放棄獨裁。德國之聲記者Ashutosh Pandey認為,北京的好戰態度表明,這種策略已經適得其反。
最後一輪大選辯論 候選人終於談及中國
距離德國聯邦大選不到3天,7個主要政黨的候選人進行了最後一輪電視辯論。此前三大黨的數輪辯論中,外交戰略議題缺位飽受各方詬病。而現在,各候選人終於開始爭論對華政策。
IMF總裁捲入假造中國數據醜聞 遭英媒抨擊應下台
現任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日前遭指控曾施壓員工調整數據,以提升中國在一項經濟報告中的排名。英國《經濟學人》社論重砲指責格奧爾基耶娃,認為她應辭職來維護國際金融機構的信譽。
兩岸搶進CPTPP 日澳表態
中國外交部23日公開反對台灣申請加入CPTPP的舉動,而台灣外交部則是重申中國無權置喙相關的議題。同日,中國派出24架軍機飛入台灣的西南防空識別區,創下有紀錄以來的單日第三高。
德語媒體: 停止新建海外煤電 中國意欲搶佔綠能市場
習近平宣佈中國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引發了德語報刊的高度關注。《新德國報》認為,輿論更應該關注中國境內的大量煤電項目;《明鏡周刊》分析,中國將大舉搶佔全球清潔能源市場;《每日鏡報》則指出,不論如何,這都是氣候保護的重要訊號。
新路線壓縮外企角色 歐企憂心忡忡
中國歐盟商會年度立場文件顯示,中國當局的新經濟路線引起歐洲企業嚴重憂慮。黃金年代已然結束?
台灣中國雙雙申請加入CPTPP 門檻高變數多
台灣宣佈正式提交申請加入CPTPP。由於中國大陸也剛剛提出同樣的申請,會員國會如何處理雙方的申請將會面對眾多變數。
美國商會: 美企對中國業務恢復樂觀
美國商會與普華永道9月23日公佈的最新年度調查顯示,美國企業對中國業務的樂觀程度已經恢復到疫情前水準,達到3年來的最高點。不過,美企依然對中國嚴苛的防疫措施持保留態度,也對北京近期加大經濟監管力度感到不安。
客座評論:拜習聯大講話釋放的訊號
9月21日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代表大會,美中首腦拜登與習近平均在會議上發表講話。政治學者張俊華對兩人的發言進行了一番解讀。
專訪:群體免疫實無奈 清零政策不科學
新冠疫情給人類的最大教訓是什麼,中美兩國怎樣在全球防疫領域展開建設性對話以及協調合作,是否互相承認對方疫苗?就此德國之聲中文網採訪了美國公共衞生問題專家黃嚴忠教授。
美氣候特使克裡將再訪中國 盼中國境內碳排減量
習近平日前在聯合國大會上宣佈停止在海外新建燃煤電廠一事,為國際氣候合作注入一劑強心針。美國氣候特使克裡似乎想趁勝追擊,再度訪問中國。中美氣候合作會有新進展嗎?
完成接種者可入境美國 默認中國疫苗?
美國將自11月起允許完成新冠疫苗接種的外國旅行者入境。美國疾控中心(CDC)官員表示,接種了任何一款WHO授權緊急使用的疫苗,即可赴美旅行。
習近平主導「強監管」 滴滴駁斥柳青請辭報導
中國政府針對民營企業的管控行動仍在繼續。《華爾街日報》此前報導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因未能阻止滴滴出行美國上市,已被要求「自我批評」。
中國力推產業鏈改善升級
新冠疫情重新定義了中國決策者看待工廠的方式。廠房不再只是舊經濟的骯跡,而是具有戰略價值的資產。北京希望將中國製造業向價值鏈上游轉移。
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中國緊隨德法位列第12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目前排名第12位,較2020年上升2位。據東京調研公司近日發布的分析,在6G專利申請數量方面,中國遙遙領先,佔比超過40%。
又一組織不敵國安法壓力 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9月解散
長期關注維權律師情況的「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21日宣佈將在9月解散,成為另一個在香港國安法壓迫下,被迫解散的民間團體。中國法律學者滕彪表示,這反映了香港過去幾年情勢惡化的速度。
IMF憂恆大危機影響中國穩定 北京會否出手?
中國恆大集團倒閉危機大限將至,接下來有多筆債券利息到期,如果違約可能成為中國版的「雷曼兄弟」,影響中國穩定,北京當局打算如何應對?
中美元首聯大發表演說 各自做出氣候承諾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1日分別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拜登重申美國不會尋求一個「新冷戰」的局勢,而習近平則是承諾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
德語媒體:梅克爾的對華政策缺乏遠見
梅克爾歷時十六年的總理生涯即將結束,下一屆德國政府將會採取怎樣的對華政策已然成為當前聯邦大選中的熱門話題。
美英澳結盟 東協各國反應不一
美英澳三國宣佈建立軍事同盟後,印尼和馬來西亞擔心東南亞會成為超級大國展開競爭的前沿陣地,而菲律賓對讚揚此舉有助於重建印太地區的軍事均衡。
客座評論:美國「核化」澳洲或非明智之舉
美英澳結成安全同盟,目標直指中國。但政論家鄧聿文認為,華盛頓此舉傷害盟友(法國),刺激北京,從長遠來看是否真的有利於遏制中國,尚未可知。
原計劃赴英留學 中國記者黃雪琴傳失聯
長期關注中國女權運動的記者黃雪琴與異議人士王建兵傳出自19日下午與外界失聯。消息指出,黃雪琴原訂20日經香港前往英國留學,王建兵則是要在當天去送別。
恆大危機引發美股大跌 經合組織:影響有限
投資者對中國房地產市場危機的擔憂拖累美股,標普500指數出現5月以來最大跌幅。但經合組織卻認為,恆大的問題對中國國民經濟的總體影響不大,政府有財政和貨幣的調控空間。
德語媒體:鷸蚌相爭 漁翁得利
美英澳三國打造的新印太聯盟(AUKUS)剛剛簽署協定,就引起了傳統盟友法國的強烈不滿。在抗衡中國的問題上,西方總是難以步調一致。
牆外文摘:美國應首當其沖承諾保衛台灣島?
有評論認為,只有中國能夠以一種深刻的方式威脅到美國的利益。因此,美國應該制定政策來否定北京的地區霸權,並阻止任何軍事冒險主義——首當其沖是通過更有力的承諾保衛台灣島。
釋迦蓮霧禁輸中國 台灣公佈因應措施
自半年前的鳳梨禁令後,中國又宣佈暫停台灣釋迦(又稱番荔枝)和蓮霧輸入。面對突如其來的消息,台灣方面強烈不滿地同時,也立即公佈了應對方案。
中國經濟現狀: 明暗並存
中國經濟看上去勢頭正旺,對外貿易和工業生產蓬勃發展——至少在看統計數據的時候是這樣的。不過在很多領域,都值得再仔細看看。
非洲豬瘟:中國淡化另一場瘟疫?
中國或可自誇應對 COVID-19 新冠大流行瘟疫卓有成效,然而,該國國內非洲豬瘟疫情嚴重,「抗疫」效果不彰,對此,當局保持沉默。
恆大就6名高管提前贖回投資產品作出回應
中國房地產商恆大集團的債務危機受到全球關注。而有關該集團6名高管提前贖回本集團財富投資產品的消息,更是給人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恆大集團就此發出公告,要求相關高管限期返還。
是否與中國開戰?澳防長:「這是中國的問題」
正在華盛頓進行訪問的澳洲防长達頓在接受澳洲媒体採訪時,針對中國官媒對AUKUS美英澳三國聯盟的批評做出回應稱,中國官媒的言論「不成熟」且「令人難堪」。
歐盟「印太戰略」提台灣 兩岸相繼回應
不同於幾個月前發表的「歐盟在印太合作戰略」聲明,歐盟最新發布的「印太戰略」明確提及台灣。對此,中國和台灣分別作出回應,歐洲議會高級官員亦有話要說。
中俄領導人呼籲國際社會為阿富汗提供援助
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上,俄羅斯總統普丁呼籲國際金融機構逐漸解除對阿富汗海外資產的凍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上再次強調,要堅定製度自信,絕不接受「教師爺」般頤指氣使的說教。
印度外長:建議中印從衝突地區各自撤軍
中印外長在杜尚別會晤。印度外長蘇傑生表示已經告訴中方,只有當兩國都從有爭議的喜馬拉雅邊境衝突中撤出軍隊時,雙邊關係才會發展。王毅說,中方始終本著積極態度妥善處理中印邊境問題。
德語媒體:歐盟印太戰略——是機智?是無奈?
美國和英國宣佈用核動力潛艇武裝澳洲,而歐盟推出自己的印太戰略。《新蘇黎世報》評論認為歐盟只是在美中之間無奈地周旋。而《明鏡周刊》則認為,歐盟的印太戰略比美國的戰略更機智更長久。
聯邦大選:中國最希望拉舍特當選
聯邦總理梅克爾在16年任期內不斷擴大德中政治和經濟關係。中國領導層將梅克爾視為最重要的歐洲政治盟友。分析家認為,中國會希望梅克爾接班人是拉舍特或肖爾茨,以延續梅克爾的對華溫和路線。
神舟十二號返回艙順利著陸
中國雄心勃勃的太空發展計劃再邁進一步:9月17日,三名中國航天員完成90天的太空駐留任務,乘坐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著陸。與此同時,天舟三號貨運飛船與長征七號遙四運載火箭組合體預計也將在近期擇機發射。
余文生妻再遭限制出門 憂丈夫健康問題未改善
維權律師余文生的妻子許豔17日在推特發文表示,自己遭8名不明男子限制出門自由,她被告知,他們的出現跟特定日子有關。此外,她16日再次去南京探視丈夫余文生,表示余文生的許多健康狀況仍未改善。
IMF總裁遭控提高中國排名 世銀停發《營商環境報告》
世界銀行表示,將停止發布有關國家投資環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原因是根據一項調查顯示,有世行高層官員為提高中國在 2017 年的排名而向員工施壓,詳情為何?
中國尋求加入CPTPP 台灣憂入會申請受影響
中國商務部16日宣佈,中國已在給紐西蘭貿易部長的一封信中,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步協定》。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周五表示,會持續關注進一步發展以及各會員國的反應,希望不會影響台灣的入會申請。
維族攝影展瑞士開幕 北京批美搞政治把戲
為期一個月的人權理事會會議本周在瑞士開幕。會前場外出現了一道「失蹤者之牆 」介紹據稱是失蹤或被關押的維族人。此舉讓北京怒不可遏。
德語媒體:「全球門戶」抗衡「一帶一路」
《商報》以"馮德萊恩的絲綢之路"為題,刊發評論指出,歐盟委員會希望在未來戰略性地使用基礎設施援助,以擊退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德國《日報》則關注中國房地產巨頭恆大集團,評論預測,中國政府很有可能會進行干預,以防恆大成為中國的雷曼兄弟。
歐盟公佈印太戰略 遏制北京的權力野心
本周四(16日),歐盟推出加強歐盟在印太地區存在並對抗中國崛起的印太戰略。此前曾有媒體報導稱,既不尋求與北京發生公開的衝突,但是又想遏制北京的權力野心,如果有這樣一份計劃,那它的名字就是印太戰略。
上一頁
第136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