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專訪:新疆文件為追責提供有力新證據
德國的新疆專家鄭國恩29日發布他對新的新疆機密文件的分析。他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表示,這份文件證實中國高層與其新疆政策間的關聯,也為中國在新疆迫害維吾爾人一事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IOC委員駁斥指控 歐盟為彭帥發聲
11月30日,國際奧委會高級委員龐德批評擔憂彭帥安危的人士,稱他們對國際奧委會的指控是「一派胡言」。同一天,歐盟針對中國網球選手彭帥的安危發布聲明,要求中國提供相關證據。
艾未未出新書 回憶與父親的童年時光
艾未未被認為是最著名的在世藝術家之一。如今他在柏林推介自己的新書,這是一本名為《千年悲歡》的回憶錄,這本書不僅講述了他本人和父親詩人艾青的生活,也是關於一段中國歷史的寫照。
宏都拉斯左翼新總統的困難抉擇
宏都拉斯大選目前的計票結果預示著,左翼「自由聯盟」黨候選人卡斯楚的領先優勢幾乎不可逆轉。若她成功當選,上任後首先要面臨的不僅是該國經濟陷入困境的難題,還包括如何處理和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的關係。
英媒:7國助台灣研發先進潛艇 應對中國武力威脅
路透社29日獨家報導,自2017年起台灣展開潛艇國造計劃,總共有7個國家的廠商與專業人員協助台灣打造先進柴電潛艇。為了避免中國向這些廠商施壓,台灣的相關計劃人員也制定了低調的策略來應對。
新疆「絕密」文件曝光 迫害維族政策與習近平有關
德國學者鄭國恩 (Adrian Zenz) 29日公佈一批新的新疆機密文件,內容顯示包含習近平在內的共產黨高層自2014年起關於新疆的講話內容,後來都成為新疆政府制定迫害維吾爾人相關政策的依據。
貴州民主人士陳西刑滿釋放
最新消息顯示,因支持中國民主運動而三次入獄的貴州民主人士陳西10年服刑期已滿,不久前剛剛出獄。這已經是這位聲稱「我愛我的祖國,我害怕我的國家」的民運人士第三次刑滿釋放。
沒收烏干達機場?中國:惡意揣測和炒作
非洲媒體報導烏干達因無力償還貸款,其首都機場可能被中國接管的消息後,中國官方出面駁斥了這一說法,稱非洲基建項目從未被中國「沒收」。
波海三國議員見蔡英文 議員:幫助台灣就是幫助立陶宛
波羅的海三國的議員29日上午與台灣總統蔡英文會晤,雙方都提到確保民主自由價值的重要性。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瑪竇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也提到,確保台灣成功,對立陶宛的國家安全也有好處。
宏都拉斯大選:願與中國建交的卡斯楚大幅領先
台灣邦交國宏都拉斯大選投票結束,曾說若當選將與台灣斷交,並與中國建交的反對黨候選人卡斯楚目前得票率領先。外界關注這場大選結果,會不會使台灣失去一個邦交國。
中國再派27架軍機「擾台」 首次出現空中運油機
中國28日再派27架軍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其中有一架首次出現的空中加油機「運油20」成了焦點。專家指出,此舉能延伸戰鬥機的打擊航程,提升中國空軍在第一島鏈外緣的作戰能力。
牆外文摘:「國殤之柱」被移除的後果
有評論認為,港大校方下令將國殤之柱從校園移走的做法表明,香港高等教育當局看來是在遵循中央政府的命令,消除大學培養未來挑戰中國統治的政治領導人的潛力,大學已從過去進行政治啟蒙的地方變成了國家監控監管的場所。
彭帥事件未平息 抵制冬奧呼聲日漸高漲
中國網球選手彭帥雖然已經再度現身,但事態並未因此平息。要求抵制北京冬奧會的呼聲愈演愈烈,與此同時國際奧委會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越獄41天 北韓籍囚犯在吉林被捕
中國警方稱,他們已經成功抓捕了一名今年十月越獄逃脫的北韓籍囚犯。此人令人驚奇的越獄經歷,曾在社群網站引起廣泛關注。
中國加大打擊MeToo運動 彭帥只是其中之一
今年9月,長期關注中國女權運動的記者、中國#MeToo運動的核心人物黃雪琴被警方逮捕。和她一起幫助女性舉報性騷擾的異議人士王建兵也遭到拘留。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女權活動人士在社群網站上被抹黑,一些人的帳號被關閉。
無力償還貸款 烏干達機場或由中資接管
非洲媒體報導,由於烏干達政府無力償還貸款,烏干達最重要的機場 —— 恩德培國際機場傳出可能將由中資的貸款銀行接管。
德語媒體:民主制到底在衰退還是在復興?
《每日鏡報》注意到,拜登召集的民主峰會中,只有77個受邀國稱得上是民主政體,因此擔心民主國家的圈子會越來越小。《新聞報》則樂觀地認為,全球民眾普遍認同進步價值觀,一次民主制度必然在疫情後迎來復興。
小國立陶宛何以成為抗中先鋒?
立陶宛今年5月宣佈退出17+1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之後又宣佈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在該國設立「代表處」。11月18日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正式掛牌後,中國將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至「代辦」等級。人口280萬的東歐小國立陶宛為何成為抗中先鋒?
「乒乓外交」50周年:世乒賽紀念歷史性事件
半世紀前,在乒乓球的幫助下,美國和中國相互走近。本周,在休斯頓世界盃上,兩個混雙安排讓人回憶起當年的「乒乓外交」。
德語媒體:支離破碎的奧林匹克理想
《新蘇黎世報》認為,彭帥事件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國際奧委會對奧運會承辦國有著極大的經濟依賴,為了保住資金來源,國際奧委會只能對中國政府唯命是從。
亞歐會議:歐洲中國皆強調國際合作
成員國囊括了全球60%人口、65%經濟總量的亞歐會議,在11月25日、26日兩天召開了首腦峰會。歐盟與中國領導人都在會上強調多邊主義、貿易開放、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並且指出氣候變化與抗擊疫情都亟需加強國際合作。
一中政策=世界和平 台灣獨立=世界核平?
本周早些時候,德國艾德諾基金會在新加坡舉行了一場研討會,新加坡資深外交官馬凱碩與德國《世界報》出版人奧斯特就中國崛起議題展開了對談。而在聽眾提問環節,焦點則轉向了台海局勢。
索羅門群島發生暴亂 責任在中國嗎?
數日來,索羅門群島爆發的暴亂中,首都霍尼亞拉中國城內的商鋪遭到抗議者搶劫和焚毀。這場暴亂背後的起因究竟是什麼呢?中國大陸和台灣為何會被捲入其中?
澳洲官方證實中國軍艦曾進入澳海域
澳洲政府周五證實,今年八月曾有一艘中國海軍艦只進入澳洲海域。澳洲国防部長稱中國的行為「令人警覺」。
美媒:防數據洩露 中國要求滴滴從美國下市
中國政府持續整頓國內網路巨頭,彭博社報導,中國監管機構已要求6月才在紐約上市的滴滴出行研擬下市計劃,來保護敏感數據不被外流。
美國5議員訪問台灣 中國大使館要求取消行程
五名美國國會議員25日晚間搭機抵達台灣,準備展開為期兩天的出訪行程。根據官方消息,代表團此次出訪將著重在安全事務,也會與台灣國防部官員與台灣總統蔡英文見面。這是過去一個月來,美國二度有國會議員出訪台灣。
背負酷刑指控 阿聯酋少將當選國際刑警主席
阿聯酋少將萊西因被控參與酷刑,目前已在五個國家遭到起訴。但就是這樣一位極具爭議的人物居然當選了新一任國際刑警組織主席。
德語媒體:中國禁得起開玩笑嗎?
《法蘭克福匯報》關注摩根大通的首席執行官戴蒙的失言風波;《慕尼黑信使報》分析台灣受邀參與美國民主峰會背後的意義。
德國「紅黃綠」政府正式確立 執政協定多處提及中國
經過近兩個月的談判,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終於就聯合執政協定達成共識。即將出任總理的肖爾茨表示,聯合政府的目標是推行「高效的政治」。執政協議尤其在外交政策領域多次提及中國,中方第一時間予以回應。
中國第三季碳排下降 有望達成減碳目標?
一份周四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第三季度的碳排放量下降,這也是中國從新冠封鎖中重新開放以來的首次,專家稱這可能標誌著中國的一個碳排放「轉折點」。
宏都拉斯大選在即 台灣邦交岌岌可危?
在宏都拉斯大選進入最後倒數之際,美國政府再次向兩組候選人表明,華府希望宏都拉斯與台灣保持外交關係。而之前曾揚言當選要與台灣斷交的反對派候選人則透過助理表示,目前她尚未做出最後決定。
阻北京軍事發展 美又雙叒叕拉黑中企
出於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的考慮,美國在貿易黑名單上新增了27個來自中國、日本、巴基斯坦和新加坡的實體。但8家中企格外引人注目。
無懼北京威脅 立陶宛抗中打先鋒
立陶宛外長24日出訪華府時表示,立陶宛正透過實現供應鏈多樣化與連結其他民主國家來力抗來自中國的壓力。他也呼籲歐洲各國提高印太地區事務的參與度。
德語媒體:歐洲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性勢在必行
《時代周報》呼籲歐洲減少對中國稀土等關鍵原材料的依賴性,以實現地緣政治的獨立性。《南德意志報》關注中國防疫「零容忍」政策令東南亞國家不得不一同忍受負面影響。
中國試射超高音速導彈震驚西方世界
今年七月中國進行的高超音速導彈試驗,顯示該國在這一技術領域已取得重大突破。不過專家也表示,該技術是否已達到實戰需要仍值得懷疑。
德國央行:中國樓市若深度衰退德國也遭殃
恆大集團的財務困境在德國也引發擔憂。德國央行在11月的月度報告中警告說,如果中國房地產出現嚴重危機,那麼德國經濟也將受到明顯影響。
台灣槍手潛逃中國 兩岸司法互助受考驗
台灣新北一名槍手22日在殺害一名4旬男子後搭機潛逃中國廈門,目前入住當地防疫旅館。台警方稱已向對岸公安尋求司法互助,但在台海關係緊張下,兩岸司法互助能順利運作嗎?
美邀台灣參與民主峰會 中國:堅決反對
美國即將在12月9日到10日舉辦線上「民主峰會」,邀請名單上不但不包括中國和俄羅斯,還邀請了台灣,此舉很有可能激怒北京。
「彭帥事件」連鎖效應 專家聚焦北京「強迫失蹤」作法
中國連日來處理彭帥事件的方式,讓不少觀察人士認為其反映了中國一直以來,透過「強迫失蹤」來對付異議人士的作法。但有專家告訴德國之聲,中國政府這次的宣傳策略更為積極。
摩根大通CEO「妄議」中共 改口稱後悔
華爾街任職時間最長、最直言不諱的首席執行官戴蒙雖然敢開中國共產黨的玩笑,但隨後又急於改口補救。在同一場合,戴蒙還針對台灣、言論自由和中國商業環境發表了可能刺激北京的言論。
擔憂衝擊半導體業 義大利總理三度阻擋中資收購案
義大利政府阻止了中國企業併購美商應用材料(AM)義大利一間螢幕印刷設備公司的交易案。這是意國總理德拉吉今年來第3次阻止中資企業的收購案。
美媒:人質外交?遭中國禁出境的美公民突返國
在拜習會前夕遭中國禁止出境4年的美國公民丹尼爾・徐突然收到通知可以返國。與此同時,7名在美國遭定罪的中國公民也被送回中國。外界憂心中美「人質外交」恐將持續發生。
遏止油價攀升 美國釋出五千萬桶戰略儲備原油
美國政府表示,他們將釋放5000萬桶原油,以努力降低油價。印度很快宣佈它也將釋放500萬桶。
中國出生率跌至43年來最低 疫情影響生娃?
最新統計數字顯示,中國的人口出生率跌破千分之十,創下43年來的最低。有專家擔心,中國將提前迎來人口負增長。
彭帥微笑現身等於沒事? 外界不買單
國際女子網球協會22日強調,國際奧委會與彭帥的影片通話並未減輕他們對彭帥安危的憂慮,而有更多國家也加入了呼籲中國政府回應這些憂慮的行列。
專訪:國際奧會在彭帥事件中成北京幫手
彭帥事件在國際社會繼續延燒,在國際奧會21日稱與彭帥進行了30分鐘的視訊會議後,中國人權律師滕彪告訴德國之聲,國際奧會的處理方式凸顯了該組織一直以來對人權問題「漠不關心」的態度。
國際刑警組織選舉新領導 阿聯酋、中國人選受質疑
國際刑警組織本周將開會選舉新的主席和執委會。人權組織和一些西方國家議員警告:該組織的全球警事網路可能淪為受專制國家政府控制的"長臂"。
中國將公佈釋放原油儲備細節
美國正在拉攏長期盟友日本和韓國以及中國和印度,考慮聯合釋放石油儲備,推動油價下跌。中國國儲局表示正在進行原油儲備釋放工作。但這可能只是旨在平抑中國國內能源價格。
失言、失寵、失足、失蹤? 那些曾「被消失的」中國各界名人
近日中國網球明星彭帥在對中共高層人士做出性侵指控之後曾一度在公眾視野中銷聲匿跡。事實上,無論行業界別,中國有不少名人都在觸碰某條紅線之後突然「被消失」,外界要到一段時間過後才會得知他們的下落。
與彭帥影片通話稱「一切安好」國際奧會挨批中國外宣
在國際社會持續關注中國網球明星彭帥安危之際,國際奧會21日發布聲明,稱其主席巴赫與其他代表與彭帥進行影片通話,引述彭帥說自己安全且希望隱私受到尊重。對此,外界持續抨擊國際奧會的行為。
上一頁
第129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