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2021年中國監禁記者人數全球居冠
保護記者委員會周四發表最新年度報告,2021年全球被監禁記者人數創下293人的新高,中國依然是關押記者人數最多的國家,被囚的包括《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及公民記者張展。
父親與遭拐14年兒子團圓 中國如何打擊兒童拐賣?
2014年的中國電影《親愛的》以孫海洋找尋失蹤兒子的故事為原型,將拐賣兒童的議題帶入大眾視野。12月6日,孫海洋夫妻終於結束了14年的追尋,與兒子孫卓團圓。
中國軍機秀肌肉 美稱加強台灣防禦「急迫任務」
美國與台灣沒有正式關係,但卻是其最大的武器供應國,並一直試圖在國際體系中為其開闢更多的空間,以應對北京不斷升級的孤立行動。
加英入陣外交制裁 北京警告有代價
英國與加拿大8日加入澳洲与美國的行列,宣佈將對北京冬奧進行外交制裁。對此,北京強硬回擊。國際奧委會主席同日警告,將奧運政治化恐威脅到該賽事的未來。
美媒:蘋果與中國簽署了秘密合同
美國網路媒體《訊息》(The Information)披露,蘋果公司與中國政府簽署了價值高達2750億美元的協議,該公司在中國進行大筆投資,以換取監管的豁免。這家美國科技巨頭尚未對此做出回應。
客座評論:肖爾茨能讓習近平滿意嗎?
當奧拉夫‧肖爾茨被正式選為德國聯邦總理時,中國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一時間便給他發了賀電。而德國新政府的對華政策上會不會按照習近平希望的軌跡繼續走下去?政治學者張俊華認為值得觀察。
佳兆業停牌 恆大錯過死線 中國房企債務危機加深
恆大集團未能在美國時間周一最後期限前支付一筆8250萬美元的到期款項。美媒指出,這可能為一場大型違約和超級債務重組埋下伏筆。與此同時,另一家中國房地產企業佳兆業在港交所暫停交易,成為了繼恆大之後又一家令投資人和期房業主提心吊膽的公司。
德總統不出席冬奧會 肖爾茨據稱曾向習近平傳話
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將不會出席北京冬奧會。德國聯邦議院本周二選舉肖爾茨為新總理。有歐盟官員透露,肖爾茨此前曾向習近平傳話,他將會延續梅克爾對華政策,並且表明會不顧及聯盟夥伴的立場持續這一路線。
德國「鐵娘子」梅克爾的中國足跡
從2005年出任德國總理至2021年卸任,梅克爾總共12次訪華,足跡遍佈中國大江南北。現在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位德國政壇「鐵娘子」的歷次中國行。
立陶宛重回中國海關係統 歐盟欲推貿易保護措施
路透社報導,立陶宛目前已重新回到中國的電子報關係統,但仍舊面臨遭延長的海關手續。同時,歐盟也預計推出新的貿易保護措施,打擊非歐盟國家對該集團任何成員施加不當壓力。
澳新不派官員出席北京冬奧 日本陷入兩難
在美國周二宣佈將外交抵制北京冬奧後,紐西蘭與澳洲也跟著宣佈將不派外交官出席北京冬奧。雖然澳洲强调決定與中國人權問題與雙邊緊張關係有關,但紐西蘭則強調其決定與美國無關。
調查:中國新聞業大躍退成「訊息黑洞」 恐成世界威脅
無國界記者7日發布一項新的報告,探討中國過去幾年擴大對媒體與新聞自由的打壓。報告作者艾瑋昂告訴德國之聲,記者受到懲罰的嚴重程度,往往取決於報導的敏感性,而北京加大的審查力道,恐使中國成為一個「訊息黑洞」。
兩岸合作? 廈門警方決定遣返台灣槍擊案嫌犯
中國大陸官員周二(12月7日)稱,將遣返上月逃入大陸的一名台灣槍殺案嫌犯。這是台海兩岸在緊張局勢加劇之際的一次罕見合作。
雙邊關係敏感時期 加駐華大使離任
加拿大駐華大使鮑達民(Dominic Barton)周一表示,他將在今年年底結束已歷時兩年的駐華大使任期。過去兩年當中,加中關係一直處於冰凍期。
11月中國進口大增 德國不是獲益者
中國官方最新發布的貿易數據顯示,11月中國進出口貿易額繼續以兩位數的幅度增加,尤其進口增幅遠超預期。但德國企業未能從中明顯獲益。
《華郵》社論版主編去世 生前關注中國人權
《華盛頓郵報》社論版主編海亞特12月6日在紐約去世,他生前撰寫、編輯了該報大量評論文章,也曾多次在社論中批評中國人權問題,還出版了一本以中國民運人士王炳章為原型的小說。
美國外交制裁北京冬奧 德國暫不加入抵制行列
美國政府6日正式宣佈將對2022北京冬奧進行外交制裁,代表美國官員將不會出席北京冬奧。中國駐美大使館批評美國此舉是將體育政治化,中國外交部也揚言會進行反制。
中國異議人士郭飛雄傳失聯 在美癌末妻籲中方放行
中國異議人士郭飛雄的妻子在美國病危之際,他卻在12月5日傳出再度被抓的消息,目前與外界失去聯繫,也無法赴美照顧病妻。專家認為,他的案件突顯中國政府「殘酷且隨意」的打壓手段。
遭中國施壓 立陶宛外長呼籲歐盟介入交涉
美媒取得立陶宛外長寫給歐盟的信件,信中外長稱立陶宛正面臨來自中國的經濟脅迫,呼籲歐盟官員代表立陶宛與中國當局交涉,解決問題。
延長制裁中國官員 歐洲議會代表:習近平幻想破滅
歐盟與中國互相制裁導致外交關係破裂,2020年底達成歐中國投資協定也在歐洲議會卡關,現在制裁延長更讓雙邊貿易前景黯淡。
普丁訪印 軍事與能源合作為重點
俄羅斯總統普丁周一(12月6日)抵達新德里訪問,尋求強化同這個傳統盟友之間的軍事與能源合作關係。此行是普丁自新冠大流行瘟疫爆發以來的第二次外訪。印度也受到華盛頓的「追求」。
彭帥事件:IOC受壓,國際網聯繼續中國比賽
為平息國際輿論對「彭帥在哪兒」的追問,包括主席巴赫在內的國際奧委會高層兩次同彭帥通話,但效果似乎適得其反。本周國際網球聯合會(ITF)也對事件表示關注,但稱將不會影響在中國的比賽。
大疫年,全球武器交易依然火爆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公佈的最新報告, 在新冠大流行肆虐的首年2020年,儘管全球經濟萎縮,全球軍火貿易依然火爆,世界100強軍火企業銷售總額增至 5310 億美元。
索羅門總理挺過不信任案 友台省份醞釀獨立公投
經歷了多日騷亂之後,反對派發起的針對索羅門群島總理索加瓦雷的不信任案投票未獲通過。索加瓦雷譴責該國最大省份馬萊塔是「台灣代理人」。該省省長蘇伊達尼此前曾表示,如果不信任案無法通過,將尋求通過公投尋求獨立。
客座評論:全過程民主是現代版「皇帝的新衣」
中共在「民主峰會」舉行前夕強力批評美國和西方民主,並宣揚所謂「全過程民主」的優越性。但政論家鄧聿文認為,無論中共對全過程民主吹得如何天花亂墜,假的畢竟是假的,變不了真。
美媒:中國欲在非洲大西洋岸造軍事基地 驚動白宮
《華爾街日報》獨家報導,美國政府機密報告顯示,中國有意在赤道幾內亞打造在非洲大西洋岸的第一個軍事基地,白宮及五角大廈擔心,這將為美國東海岸帶來安全上的隱憂。
澳智庫: 新冠疫情影響 中國10年內難超越競爭對手
澳洲智库在5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新冠疫情削弱了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讓北京在未來10年內很難領先其競爭對手。此外,報告也警告,印太地區爆發戰爭的風險越來越大。
斯洛伐克經濟部政務次長率團訪問台灣
12月5日,斯洛伐克經濟部政務次長卡羅爾‧加萊克率團訪問台灣,參加「第一屆台斯跨部會經濟合作諮商會議」。台灣方面表示,此為斯洛伐克2003年在台設處以來,首度派遣規模及層級都具代表性的重要官員訪台。
抵制冬奧?德奧聯主席怒嗆候任外長
針對日前德國候任外長貝爾博克考慮抵制北京冬季奧運會的表態,新上任的德國奧林匹克運動聯合會主席發出了明確批評。他指出:「抵制從來沒有對任何人有任何好處」。但同時他也並不忌諱批評中國的人權現狀。
日本:尋求安全 加強軍備
日本新政府繼續推行前首相安倍晉三的軍事強化和獨立路線。該國國防開支更是創下新高,而這都和中國不無關係。
香港:中國的打壓如何改變著這座城市?
香港人擔心,隨著北京對批評言論的打壓,香港將喪失其特色。面對可能遭遇的法律制裁,許多居民正在自我審查或改用不那麼公開或明顯的批評方式。
提防中國駭客襲擊 德憲法保護局再發警告
根據一份機密報告,中國駭客團伙針對德國政界的偵察活動正在增多。此前,聯邦保護局也曾多次發出有關中國駭客的警告。
德語媒體:抵制冬奧與否,答案不止一個
《法蘭克福匯報》記者分析認為,雖然大部分西方國家政要本來也無意前往北京出席冬奧會的開幕式,但是像美國所呼籲的那樣明言抵制,還是以疫情作為擋箭牌,默默遠離北京?這是各國領導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國當局將介入援救恆大 應對危機
中國恆大集團周五發布了無法履行擔保責任的公告,廣東省政府表示將向該集團派出工作組,以幫助應對債務危機。中國央行、證監會、銀保監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當日作出回應。
布林肯: 中國攻台沒有好處 應謹慎考慮可怕後果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路透峰會》上指出,中國領導人應慎重考慮在台海掀起風波的可怕後果。而歐盟和美國的代表在本周《美歐中國議題對話》結束之後皆表示,雙方在對中態度上漸趨一致。
德語媒體:WTA讓國際奧委會陷入窘境
《法蘭克福匯報》分析認為,國際女子網球協會為了聲援彭帥而放棄在中國利潤豐厚的業務,這樣的勇敢行動在體育界已經很久沒有見到了。《日報》則評論指出,國際奧委會所謂的靜默外交手段不能盡快拿出成果來的話,憤怒的聲浪將會越來越高。
中老鐵路通車 有憧憬也有擔憂
連接昆明和萬象的中老鐵路在12月3日通車。該鐵路為促進區域互聯、振興寮國經濟帶來希望。不過也有專家質疑,這項工程是否真能給廣袤的寮國農村地區帶來好處,同時也存在針對寮國債務等問題的擔憂。
美中角力「民主」
在拜登召集的民主峰會即將召開之際,中國方面闡述了自己對於「民主」及其「名」與「實」的看法,並指責美國召集的民主峰會是「一場鬧劇」。華盛頓則回應,無論誰批評,都不會為民主峰會道歉。
債券延期失敗 佳兆業會成為第二個恆大?
恆大集團的債務危機尚未平息,另一家中國房地產巨頭佳兆業也面臨違約風險:該公司周五宣佈,有一筆本金總額4億美元的票據尋求延期償還失敗,並稱公司正在探索所有可行方案以緩解目前的流動性狀況,包括出售資產。
打擊親政府假訊息 推特移除超過2000個親中帳號
推特周四發布消息指出,它們從平台上移除了近3500個傳播親政府訊息的帳號,其中有超過2000個是在推特上散播與新疆相關的親中論述。不過,澳洲智库的分析結果顯示,這些帳號在推特上的成效並不好。
美國要求中國上市公司須公開賬目 將有何影響?
這項新規定要求外國公司向美國政府公開賬目,否則三年內可能會被美國交易所除名,這新規是劍指中國企業嗎?
美歐外交高層對話 關切中國在台海行徑
美國與歐盟外交高層就中國議題進行對話,會前一份簡報提到,美歐對中國「令人擔憂的行為」的看法「越來越一致」。雙方預計將深化在經濟、國際組織等領域的合作,也將加強與中國相關的情報共享。
男網觀望彭帥事件發展 中方批WTA「體育政治化」
國際社會12月2日持續關注彭帥安危帶來的後續效應,管理男子網球巡迴賽的ATP並未跟進WTA的腳步宣佈暫停在中國的賽事,但不少網壇巨星仍公開稱讚WTA的作法。中國官方也對該決定做出強烈的批評。
評論:國際女子網球協會在彭帥案中表現出骨氣
國際女子網球協會(WTA) 抵制中國賽事。德國之聲編輯Stefan Nestler 評論說,此舉顯示,在對世界強國卑躬屈膝之外,還可以有另一種態度。
美韓防長聲明首提台灣 美歐再議中國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在首爾出席韓美安保會議後,雙方宣佈將更新防務計劃,因應來自北韓的威脅。美韓還重申了台灣海峽和平的重要性。此外,美歐2日將再度舉行中國議題對話。
臉書:中國涉捏造「瑞士科學家」 宣傳新冠假訊息
一個號稱是瑞士科學家的帳號7月在臉書上指控美國干預新冠起源調查,之後受中國官媒大量轉發,但卻遭瑞士政府證實沒有這號人物。臉書母公司1日表示,經調查發現,其背後與一間中國科技公司及中國國企員工有關。
WTA即刻停辦中國賽事 國際奧委會稱又與彭帥通話
在彭帥於微博做出性侵指控近一個月後,WTA在當地時間12月1日做出重大決定,宣佈立即暫停在中國的所有賽事,稱因目前情勢,該組織認為所有球員與工作人員在中國都可能面臨風險。國際奧委會本周四稱,周三又與彭帥進行了影片通話。
德語媒體:當論文造假成為商業模式
來自中國的造假學術論文越來越多,一些國際知名的專業雜誌已經疲於應付,其中醫學類專業刊物首當其沖。這類造假論文不僅誤導學術研究,甚至會危及人的生命。
路透獨家:因領海爭議 中國印尼一度"劍拔弩張"
今年以來,因南中國海主權爭議,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的雙邊關係日趨緊張。中方曾敦促印尼停止在爭議海域開採石油,並為此目的出動了軍艦。
他為何得到中國人同情?北韓逃犯朱賢健的故事
「身手矯健」、「離奇越獄」、「懸賞70萬」,北韓籍囚犯朱賢健的越獄以及他再次被捕在中國社媒上得到很大關注。有關其被捕細節和個人身世的消息也廣泛流傳。一些網友對他表示同情,另一些則指責這是「聖母病」。
上一頁
第128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