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美中兩國外長通電話呼籲為烏克蘭危機降溫
中國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舉行通話。在談及烏克蘭危機時,王毅表示,呼籲各方保持冷靜,不做刺激局勢緊張、炒作渲染危機的事情。布林肯強調緩和局勢並警告俄羅斯對烏克蘭採取進一步侵略行為將為全球安全和經濟帶來風險。
中國立陶宛之爭:歐盟提起訴訟 中國勸歐盟明辨是非
立陶宛允許台灣開設代表處引發的外交爭執仍在發酵。歐盟周四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狀告北京對立陶宛實施歧視性貿易政策。
爭端纏訟十年 WTO允許中國反制美關稅
只要遵守嚴格的條件,國際貿易規則允許使用反傾銷稅,而若有爭端,案件往往會被提交至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構。這次的決定是世貿組織第二次允許中國,對被認為違反國際貿易規則的美國反傾銷稅進行報復。
德語媒體:不斷加劇的中歐摩擦
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ics) 新近發布的一次民調結果顯示,中歐關係不僅僅在政治層面上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和衝突,經濟領域的合作也不容樂觀。
歐洲商會:香港持續封鎖恐危及其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歐洲商會在一份報告草案中指出,由於一直採取嚴格的防疫規定,香港可能要等到2024年年初才會重新開放,但這可能引發外國公司和員工的外流,並危及其金融中心的地位。
北京夏奧到冬奧 中國哪裡變了
當北京獲得2008年夏季奧運舉辦權時,國際奧委會預測奧運會可以改善人權,北京也暗示了這一點。但協助設計鳥巢體育館的艾未未說,當時只是中國的「假笑」,2022年露出的才是真面目。
德語媒體:疫情籠罩下的春節
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節慶。然而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今年仍會有很多人無法返回家鄉,同親人共度佳節。
奧運舉辦在即 中國如臨大敵
北京冬奧會即將在二月初開幕。堅持清零政策的中國全面戒備,唯恐疫情擴散。但專家認為,奧密克戎在中國蔓延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全球政府廉潔指數出爐:中國略有進步
非政府組織"國際透明"公佈了2021年度全球清廉指數。根據得分情況,中國有進步,美國呈現退步,德國保持著原有水準。
美軍一架F-35戰機在南海參加軍演時墜毀航母甲板
美國海軍一架F-35C閃電2型戰鬥機在南海一艘航空母艦上降落時發生事故,造成包括飛行員在內的7人受傷。目前美軍派出兩個航母打擊群在南海舉行軍演。
業界預測:中國將放寬房地產市場政策
分析人士評估,經過去年的震蕩之後,中國政府將放寬房地產市場的監管政策。國企將上場穩定房市。
專訪:中國半導體業離「高端製造」仍非常遙遠
曾在晶片供應上被「卡脖子」的中國,在全球晶片市場的銷售佔額已超過台灣,但離位居一、二的美國和韓國仍有一段距離。德國之聲訪問專家卡普利(Alex Capri),瞭解中國半導體發展是否正「超英趕美」?
美日完成聯合軍演 中國派39架軍機擾台
中國解放軍周日派出39架軍機飛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派使台灣空軍再次派兵力應對。同日,日本宣佈與美國在沖繩南方海域完成聯合軍演,共有10艘艦艇參與此次軍演。
中國新冠測試「高門檻」引爭議
北京冬奧會嚴格的新冠測試規則引發爭議。其PCR檢測的 CT 值設置的標準高於西方許多國家,這意味著,在出發前檢測為陰性的運動員在抵達中國後,可能被檢測為陽性。國際奧委會獨立專家組的首席衞生專家麥克洛斯基對中國的做法發出回應。
空中巴士、波音雙頭壟斷的東方競爭者
國際飛機市場上對西方兩大製造商雙頭壟斷的進攻已經開始:俄羅斯競爭對手MC-21已獲批;中國也致力於擠入市場。對波音和空中巴士而言,這會有多危險?
中國體育界「被容忍」的LGBTQ群體
到目前為止,敢於公開出櫃的中國頂級職業運動員屈指可數。在中國,性少數群體得到社會的「容忍」——前提是他們必須將自己的性取向保持私密,並且不能提出LGBTQ平權的要求。
面對奧密克戎 中國尋找防疫出路
北京冬奧會臨近,中國多個城市卻爆出新冠感染疫情。中國迄今的防疫政策面臨考驗,一旦失敗將造成巨大後果,而且全世界都會感受到影響。
應對中國打擊 立陶宛設1.3億歐元貸款基金
在去年立陶宛允許駐該國「台灣代表處」設立後,中國施壓跨國公司與這個波羅的海國家斷絕關係,令企業捲入政治爭端。目前,立陶宛正為受到中國行動打擊的企業建立1.3億歐元的貸款基金。
德語媒體:以自我為中心的中國
廣州居民收國際快遞需測核酸,這條消息引發《法蘭克福匯報》記者的關注。《新蘇黎世報》則認為,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在疫情下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
備戰冬奧首要任務:保持新冠測試陰性
對於正在備戰冬奧會的運動員來說,保持新冠測試陰性是在出發飛往中國之前最重要的事情。他們在期待著實現奧林匹克夢想的同時,也害怕一個陽性測試結果會導致這個夢想瞬間破滅。
IMF呼籲中國放棄「清零」防疫政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幹事格奧爾基耶娃表示,在高傳染性的奧密克戎變種蔓延全球的背景下,中國若繼續堅持對新冠感染「零容忍」的嚴格防疫政策,將給本國經濟以及世界經濟都造成嚴重負擔。
美暫停中國航司44趟航班 中方:很不合理
美國當局宣佈將暫停四家中國航空公司從美國飛往中國的44個航班,以回應中國此前採取的類似措施。中國防火牆內外的網民對此議論紛紛。
應對不力、刻意瞞報:鄭州洪災追責 市委書記被免
去年夏天,河南特大暴雨災害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對於官方通報死亡人數的質疑聲音一直存在。日前中國國務院發布相關調查報告,認定鄭州存在災害應對處置不力和遲報瞞報死亡人數等問題。鄭州市委書記等負責任官員被追責。
美國撤銷對麻省理工華裔教授陳剛的指控
美國司法部周四撤銷了對麻省理工學院華裔教授陳剛(Gang Chen)的刑事指控。陳剛此前被指控犯有電信欺詐、未報告外國銀行賬戶和虛假陳述等罪行。
北京疫調意外發現「最辛苦的中國人」
北京朝陽區本周公佈了一名無症狀感染者的活動軌跡,意外揭示這名在北京打工尋子的男子的艱辛生活狀況。由於該名確診者18天內在不同地點打了20多份零工,被網民形容為「流調裡最辛苦的中國人」。
伊朗、中國和俄羅斯舉行第三次聯合海軍演習
伊朗、中國和俄羅斯周五(1月21日)在北印度洋舉行了第三次聯合海軍演習。伊朗軍方發言人稱, 「此次演習的目的是加強區域安全極其基礎,擴大三國多邊合作,共同支持世界和平、海上安全,打造海洋命運共同體。」
傳美曾建議台灣駐立陶宛辦事處改名 專家:此舉不明智
在近期中國加大對立陶宛施壓後,《金融時報》21日在報導中稱美國曾建議立陶宛考慮更改台灣辦事處名稱來降低緊張關係,但專家卻認為,此舉發生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會向中國釋放錯誤的訊息。
英媒:美國設法加速向台灣交付新戰機
攔截中國飛機的任務給台灣空軍帶來很大壓力,去年台灣空軍發生了幾次事故,包括三件飛安事件,造成2位飛官殉職,並造成2架F-5E戰機全毀。
美跨黨派議員呼籲政府豁免中國商品關稅
拜登19日才說因為中國沒有達到貿易協定採購目標,要解除關稅「還早」。20日141名來自不同黨派的議員就提出不同的想法。這是跟總統唱反調?
美欲增加對北韓制裁 中俄出手阻擋
中國與俄羅斯周四在聯合國安理會阻擋美國要求對北韓實施新制裁的請求,稱需要更多時間研究制裁提案內容,並要求美國提供更多證據。北韓自2022年初已進行四次導彈試射。
德語媒體:「台灣是新的西柏林」
來自德國的歐盟保守黨政治家提出了「台灣是新的西柏林」的說法,他具體是什麼意思呢?看似迅速走出了第一波新冠疫情,在經濟上交出高分答卷的中國,未來路在何方?這些都是德媒關注的話題。
法國國民議會譴責中國對維吾爾人的「種族滅絕」
北京冬奧會開幕在即,法國議會下院通過議案,認定中國政府針對維吾爾人採取的暴力為「種族滅絕」,並予以譴責,呼籲法國政府「採取必要措施」制止這一行徑。不過這份高票通過的議案中並未提及有關冬奧的問題。
美艦今年首現南海 北京警告
中美兩大國之間關係繼續緊繃之際,本周四(1月20日),美軍 「本福德」 號導彈驅逐艦( USS Benfold )駛入南中國海,引發中國軍方警告。
不再被「卡脖子」?中國晶片銷售再超台灣
晶片作為此輪中美大國角力中的一個重要籌碼,已經成為全球製造業的命脈。美國行業機構最新發布的調查顯示,曾經在晶片供應上被「卡脖子」的中國,如今已經超過台灣,虎視全球第二。
客座評論:一切為了二十大 - 2022年中國經濟展望
中國經濟今年走向如何,這不僅關係到中共的命運,也關係到整個世界經濟的局勢。一個以經濟成果為唯一合法性基礎的威權政府,當然不能跟西方的市場經濟的經濟政策一視同仁。為此,旅德政治學者張俊華認為有必要透視一下今年中共可能在經濟方面的一些措施。
身處民主國家仍受威脅 海外維族人難逃中國監控
近期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住在民主國家的維吾爾人,超過90%都曾被威脅過。德國之聲訪問了兩名曾受到不同程度威脅的維吾爾人,瞭解他們如何從事件中,累積經驗對付來自中國政府的威脅與監控。
解除中國商品關稅? 拜登:還早
拜登周三再次被問到,是否會取消川普时期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高額關稅。他說自己也想,但是中國沒有實現購買能諾。中方則表示,不是不想,而是這個目標根本不現實。
德語媒體:中國的「冒險之路」
在中國「清零」防疫政策下,如果奧密克戎變種流行導致大面積封城,會給世界經濟造成怎樣的影響?春節臨近,中國經濟在虎年能否像習近平在達沃斯論壇上所說的那樣「如虎添翼、虎虎生威」?
愛得曼全球信任度調查出爐 中國成最大贏家
一份最新的全球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最高。而包括德國、美國、日本在內的發達國家民眾則更不信任政府。此外,調查顯示,全球公眾最不信任的社會機構是媒體。
「沒人關心維吾爾人」:金州勇士隊股東言論惹爭議
美國NBA球隊金州勇士的少數股份持有者帕裡哈皮蒂亞在部落格節目中表示「沒有人關心維吾爾人發生了什麼」之後,球隊方面與其劃清界限。隨後當事人在社群網站承認自己「缺乏同理心」,強調人權「不管在中國,美國還是其他地方」都很重要。
憂中國政府監控 倡議組織籲冬奧選手避談人權
周二在一場線上研討會上,人權組織與運動員代表向北京冬奧的選手發出警告,要他們提防中國的各種監控,以及為了自身安全,避免在奧運期間針對人權議題發聲。
英媒:阿里巴巴美國雲端業務恐不保
根據路透社報導,美國政府正在以國家安全為由,審查阿里巴巴在美國的雲端業務。消息指出,美國監管機構可能禁止國人使用阿里巴巴的雲端業務。
中國加快推廣數字人民幣的腳步
德國記者Fabian Kretschmer在北京觀察到,近期中國政府似乎加快了推廣數字人民幣的腳步。未來,這一數字貨幣在消費領域的應用可能大增,這或許也會在地緣政治上帶來長期影響。
傳播軌跡指向國外郵件 中國郵政要求全面消毒
中國疾控部門認為,數起新冠感染病例都有接觸來自國外包裹的經歷,加上對傳播鏈的溯源,難以排除通過國外物品傳染的可能。
DW獨家報導:北京冬奧app暗藏網路安全風險
北京冬奧會參與者會使用一款名為「冬奧通」(My 2022)的手機應用程式。但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該款軟體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北京冬奧倒數兩周 中國警方以煽顛罪逮捕維權人士
在與外界失聯多時後,中國維權律師謝陽與中國維權人士郭飛雄的家屬都收到通知,證實兩人被當局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等罪名逮捕。謝陽的妻子批評,北京此舉可能是為了掩蓋對其不利之事。
澳籍作家遭中國拘捕3年:健康惡化恐死在獄中
澳洲公民楊恆均2019年於廣州機場被捕後已被拘禁三年,在獄中因無法受到良好的醫療照顧,健康狀況正在惡化,家人擔憂他的生命安全,要求北京審理應公開透明。
北韓證實再射導彈 中國呼籲對話協商
北韓18日證實前一天早上向日本海發射短程彈道導彈。這是北韓本月以來第四次試射導彈,外界認為北韓此舉與美國所實施的新制裁有關。
習近平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雖然經濟成長預期被下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仍對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奧密克戎對中國將產生怎樣的影響,是目前人們最關心的問題。
姚明回應NBA球星抵制冬奧:請他來中國看看
去年年底加入美國籍並將自己的名字改為「自由」的土耳其籃球明星坎特呼籲體育界抵制北京冬奧會。對此中國籃協主席姚明表示,有機會希望邀請他來中國看看。
上一頁
第123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