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客座評論:美國台灣教會槍殺案衝擊中國統戰
美國南加州爾灣的台灣基督教會槍殺案雖然兇嫌是來自台灣的「外省人第二代」,但是此一案件不但有可能加劇親中與親台僑團、僑社之間原本就不睦的關係,中國在美國的統戰工作更是恐怕會受到嚴厲的挑戰。
聯合國人權高專訪新疆 海外維族人:願她有所作為
聯合國人權高專巴切萊特正式出訪中國之際,海外維吾爾人持續喊話表示,希望她在出訪時,能夠有所作為。然而,國際社會與人權組織對她出訪的整體效益,仍保持高度懷疑。
拜登宣佈啟動「印太經濟框架」 13國為初始成員
美國總統拜登正式宣佈組建印太經濟框架IPEF。13個初始成員中沒有台灣。對此,台灣表示遺憾,卻也重申會繼續爭取加入。中國則對框架提出質疑。
羅馬教皇為中國天主信徒祈禱
香港榮休主教陳日君被逮捕的事件發生後,羅馬教皇方濟各本周日為中國信徒進行了祈禱。陳日君本人已經被捕數天後獲得假釋。
繼續缺席世界衞生大會 蔡英文強調「WHA需要台灣」
本年度的世界衞生大會5月22日到28日在日內瓦召開。台灣再次未能獲准以觀察員身份參加這次會議。蔡英文在一段講話中強調,全球防疫體系的完整,「不應該因為單一國家的政治干預,造成破口」。
德語媒體:超級堵塞中的文化自信
以新冠防疫為由,中國各地的強勢封控在助推中國實現「內循環」的同時,也給全球經濟帶來前所未見的影響。德語媒體還注意到,不僅是在經濟上,在文化上,中國的年輕人也開始了一種「內循環」。
習近平喊話 官媒連發文--中國力求穩外資保就業
中國官媒在反駁「外資撤離論」的同時呼籲外企從長計議,與中國共克時艱。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中國依舊堅持"清零"政策,有專家認為這是因為習近平賭注下得太大,現已無退路。
拜登尹錫悅會談: 致力於北韓無核化、美韓半導體合作
拜登上任首次亞洲行,周五抵達韓國先拜訪了三星的半導體生產線,隔日和韓國總統尹錫悅舉行會談。拜登接下來將前往日本參加「印太經濟框架」和「四方安全對話」的相關活動,這被認為是美國為了與中、俄抗衡改採取的行動。
德語媒體:德國需要走出中國陷阱
嚴防死守的清零政策,無休無止的封城措施,已經使中國從昔日世界經濟的火車頭,淪為經濟復甦的主要障礙,也使德國經濟對中國的高度依賴暴露無遺。
美國檢察官起訴更多騷擾異議人士的中國特工
身份是學者和作家的王書君曾在紐約幫助創建一個反共民運組織。他被指控收集在美中國異議人士和人權活動家、維吾爾人、西藏人和台灣獨立倡導者的情報,併發送給中國政府。
路透社: 中國悄悄加大購買俄羅斯低價石油
根據貨物跟蹤服務機構Vortexa Analytics的估算,中國5月份的俄羅斯海運石油進口量飆升至接近創紀錄的110萬桶/日。知情者稱,俄羅斯5月份的石油出口量大約為2400萬桶,比4月份增長6%。
獨家:在德國的中國訪問學者——為軍方服務?
德國各所科技大學深受中國訪問學者的青睞。而回到中國之後,其中不少人為軍方效力。德國之聲與媒體夥伴機構對此展開新聞調查。
加拿大跟進「五眼聯盟」 5G網路禁用華為
加拿大成為「五眼聯盟」裡最後一個加入排除華為行列的國家。加拿大審查此事多年,遲遲未能拍板,如今在週四(5月19日)宣佈這項重大決定。外界普遍認為,這與加拿大-中國關係的變化有關。
德語媒體:德國大學幫助習近平實現"強軍夢"
集黨政軍大權與一身的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早在上台之初,就喊出了打造世界一流軍隊的"強軍"口號。而最新發布的一項調研顯示,在中國實現強軍夢的努力中,歐洲和德國的科研機構也"功不可沒"。
北韓疫情:發熱病例近兩百萬 欲學中國力不從心
北韓官方公佈的累計發熱病例已接近200萬例。有韓國媒體透露,北韓本周可能從中國運回了新冠藥品。此前表示要借鑑中國抗疫經驗的平壤其實並無法採取中國式的封控措施。
客座評論:中國民心急變 習仍掌控大局
有關習李鬥最近一段時間在海外流傳,據說鬥爭的結果是「習降李升」。政論家鄧聿文認為,這些傳言雖然並非空穴來風,但還是附會成分居多。不過同時也確實說明,中共黨內和民間對習的不滿正在增強和擴散。
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中國人權律師狀況更糟糕
在聯合國人權專員訪華前夕,德國議院人權委員會再次關注中國人權律師的狀況。據估計有三分之一的人權律師被取消了從業資格。
各方解讀劉鶴發言:監管風暴暫息 派別鬥爭加劇?
中國最高經濟官員劉鶴罕見公開表達對平台經濟的支持,引發廣泛關注:有人認為,該國針對科技公司實施的監管風暴或已告一段落,也有分析指出,混亂的監管環境反映出決策層的分歧。
獨家調查:與中國國防科大合作的學者們
德國之聲新聞調查團隊加入「中國科學調查」團隊,這是一個由荷蘭新聞調查平台「Follow the Money」及德國非盈利新聞組織「CORRECTIV」主導的歐洲記者研究項目。來自7個國家的11個新聞團隊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深入研究中國與歐洲學者之間的合作關係。結果顯示,許多合作項目直接指向中國軍方。歐洲正在幫助中國實現軍隊現代化嗎?
獨家:歐洲學者暗助中國軍方?
數所歐洲大學的科研人員和與中國軍方關係密切的學者展開合作。
上海解封壓力大 天津擬禁密接者高考惹議
上海預計6月將逐步解封,但許多當地居民抱怨仍被困在社區。北京則疫情不退,已有超過100個地鐵站關閉。與此同時,天津因禁止密接者參加春季高考,引發民眾抗議後連夜修改公告。
拜登亞洲行前夕 楊潔篪警告美方勿打「台灣牌」
美國總統拜登出訪亞洲前夕,中美高層再次通話。中國最高外交官楊潔篪警告,美國在台灣問題上「走錯了路」,可能導致「危險局勢」。他與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通話還談了什麼?
德語媒體:太平洋 - 中國和西方沒有硝煙的戰場
中國同索羅門群島簽署安全協定的消息,在西方世界引起了極大的不安。種種跡象顯示,二戰後,美國及其盟友在太平洋海域建立起的主導地位正在受到來自北京的挑戰。
俄政治學者:若俄羅斯戰敗 中國將參與瓜分
俄羅斯媒體"真理線上"援引該國一名政治學者報導稱,俄羅斯其實一個盟友都沒有,中國也不是。俄羅斯官方電視台上也出現類似的罕見聲音。
高盛下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估至4%
投資銀行高盛的分析師認為,近兩個月來中國的疫情防控措施對經濟造成的影響,將讓政府的經濟增長目標難以實現。與此同時,中國總理李克強主持座談會,著眼「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
菲律賓當選總統要讓對華關係上新台階
小馬科斯5月18日與習近平進行了電話會談。這位菲律賓當選總統表示,在他就任期間,將致力於擴展和北京的關係,使之「進入更高層次」。這表明,他有意進一步推進前任杜特蒂的親中路線。
美司法部起訴賭場大亨 指其代表中國遊說川普
美國司法部起訴賭場大亨韋恩,原因是他曾代表中國從事游說工作卻未註册為外國代理人。起訴書中指韋恩曾代表中國前公安部長孫力軍游說川普驱逐一名中國公民,此人據悉正是流亡美國的郭文貴。
世衛再質疑中國「清零」 呼籲北韓接受疫苗援助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再次表示,由於奧密克戎病毒變種的高傳染性,中國控制新冠疫情的極端措施難以持久。但他表示,採取何種防疫政策是每個國家自己的選擇。
美軍稱成功測試高超音速武器
美國空軍宣佈,成功測試了一種新的高超音速武器,該武器能以5倍音速飛行並實現精確打擊。俄羅斯聲稱,在對烏戰爭中多次使用高超音速導彈。去年夏天,也曾傳出中國進行相關試驗的消息。
東航空難:美媒稱黑盒子初判為蓄意墜機
中國東航墜機事件至今兩個月,官方尚未公佈調查。有美媒週二(5月17日)援引知情消息稱,初步評估顯示「駕駛艙內有人故意墜毀了這架飛機。」與此同時,中國官媒回應指:美中雙方調查人員「未向任何媒體發佈有關調查訊息」。
南加州槍擊案 專家:突顯「在美華人」異質性
南加州教會槍擊案凶手證實為台灣外省二代。警方表示,周嫌疑因不滿「台灣與中國的緊張關係」行兇,已展開仇恨犯罪調查。此案引發許多關於「在美華人」國族身份及政治立場的討論。這對「在美華人」、美國及海峽兩岸可能帶來什麼影響?
德國主教大會不滿中國當局打壓基督徒
天主教德國主教大會對基督徒在中國的境遇深感憂慮,批評北京當局對網路监管趨緊,日益阻礙該國國內宗教自由。
德語媒體:習近平的三大錯誤
德國《經濟周刊》指出,過去數月內習近平對新冠防疫政策、中國經濟及烏克蘭戰爭的政策誤判,使其權力結構出現裂痕。《法蘭克福匯報》則關注清零政策下的中國經濟下滑。
中國停止更新境外機構債券交易數據
境外機構在中國的債券交易數據悄悄消失,內部人士認為,這和人民幣大幅貶值以及大量資本外流有關。
中共規範離退休幹部「聽黨話、跟黨走、不妄議大政方針」
中共發布離退休幹部黨建設工作的相關規定,要引導離退休幹部黨員自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對黨忠誠、為黨盡責。
歐洲綠色能源對中國有多依賴?
為了擺脫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歐洲和德國將加速能源轉型,加大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而在這其中不少領域,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佔據主導地位。這是否意味著新的依賴關係?
巴基斯坦一嫌犯被捕 被指計劃襲擊中國人
上個月巴基斯坦南部發生爆炸襲擊,致3名中國公民和1名巴基斯坦人死亡,這周巴基斯坦安全部隊逮捕了一名有意襲擊中國人的婦女。在昨天中巴雙方總理通話中,巴基斯坦總理謝裡夫承諾,會為中國公民提供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
上海宣佈實現「社會面清零」 疫情影響春耕糧產
上海17日宣佈全市實現「社會面清零」,然而整個中國為此付出的代價還沒結束。正逢春耕時節,近日傳出河北的低風險地區,也因為「全縣靜默」導致農民無法外出耕作。疫情如何影響「糧食保衛戰」?
將歷史作為政治工具:俄中大同小異
為了確保他們的統治和政策實施,普丁和習近平都不憚於歪曲本國歷史。對於他們而言,為了確保自己的權力地位以及為政策辯護,本國歷史可以隨意「裝扮」,任意扭曲。
新疆疏附縣:「每25人就有1人被關」
美聯社報導指出,在中國新疆的一個縣,每25人中就有1人曾因與恐怖主義有關的指控而被判處監禁,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高監禁率。學者和人權團體認為,中國正以監禁控制維吾爾人、將法律作為鎮壓的武器。
封控下的中國經濟:生產消費雙降
中國為應對奧密克戎疫情採取的封控措施對經濟產生的影響已顯現,並超出人們的預料。今年4月的經濟數據令經濟學家擔憂。
「120萬發熱病例」 金正恩下令軍隊保障藥物供給
北韓官方上周首次承認境內發現新冠感染病例後,感染人數仍在不斷增多。北韓官媒報導稱,金正恩要求軍隊確保平壤的藥物供給。
美歐合作抗中?官媒:改變產業鏈佈局「一廂情願」
美國及歐盟欲擺脫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TC)週一將(5月16日)召開會議,據悉將聚焦高科技與強迫勞動等四大重點。歐盟會跟進美國、一致同調抗中嗎?
美中「大國競爭」如何威脅全球治理?
專家向德國之聲表示,西方民主國家和以中國為首的威權國家之間正在出現競爭,而這些競爭已對現有國際體系構成了嚴重挑戰。
解封在望?上海:6月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
上海週一(5月16日)上午宣佈,6月要「全面恢復全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此前,胡錫進才稱經濟「觸目驚心」,怎能讓大城市反覆封控。坐困圍城數月餘的上海人,終於要迎來解封了嗎?社群網絡的輿論反應卻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北韓疫情蔓延 美國支持捐贈輝瑞疫苗
北韓新冠疫情持續發酵,死亡病例新增15人,新增2.9萬發燒病例。韓國政府計劃向朝提議提供防疫援助。與此同時,美韓發出警告,平壤可能正準備另一次核試驗,專家指出,金正恩或會加快核試驗計劃,以轉移民眾對疫情的注意力。
德語媒體:俄羅斯被孤立,中國卻獲利?
《世界報》分析指出,如果說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經濟戰是一場兩敗俱傷的戰爭,那麼中國就算不是贏家,也是相對損失較小的一方。中國希望在不損害西方制裁的情況下,充分利用俄羅斯孤立狀態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因新冠疫情 中國放棄主辦亞洲盃足球賽
原定於明年在中國舉行的亞足聯亞洲盃將易地舉辦。此前已有多場中國承辦的國際賽事因為疫情發生變更,但放棄亞洲盃舉辦權的影響似乎更加深遠。
沖繩回歸日本50年:居民們落空的希望
五十年來,沖繩居民一直對美國在沖繩島的軍事存在感到不滿。沖繩縣知事提醒首相岸田文雄,居民們希望削減美軍的願望至今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
北韓疫情發酵 金正恩:可借鑑中國抗疫經驗
北韓疫情狀況嚴峻。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本周六形容,此次爆發的疫情讓該國陷入「大動蕩」,他呼籲全民抗疫並表示可以借鑑中國的抗疫經驗。美聯社分析指出,近日北韓舉行的大型慶祝活動可能是導致該國疫情蔓延的一個原因。
上一頁
第113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