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不是賠本生意
2006年12月20日能源是國民經濟走向富強的根本保障,然而能源消耗同可持續發展之間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正因為此,雖然中國經濟近年來呈現喜人的增長趨勢,但是嚴重的環境污染亦步亦趨,正成為急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中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現有發電裝機容量中,約有3/4是火電,而且主要是燃煤電廠,發電用煤約佔中國煤炭總產量的一半。燃煤所造成的空氣污染物,正是破壞大氣環境的一大禍首。目前國際知名的瑞士保羅.謝爾研究所(PSI)正同中國能源技術項目(CETP)等科研夥伴合作尋找減少燃煤污染物的解決辦法。
中國經濟正以不可抑止的勢頭成長著。2004年,中國吃掉了全球55%的水泥產品,36%的鋼材。這樣的市場容量使其當仁不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不過,中國並非亞洲唯一高速運轉的列車,近年來印度的表現也不同凡響。若這種態勢能夠持續下去,到2050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可望擊敗美國奪得全球第一的寶座,而印度也將取代德國位列世界第三。當然,人均值又另當別論。
與此同時不可忽視,兩國在令人目眩的經濟成就背後,仍然存在著令人吃驚的貧富差距。3.8億印度人的日平均生活支出不足一美元,該國兒童中有一半罹患著營養不良帶來的病症。這一切使人們不得不直面兩大問題: 一.中印這兩個人口超級大國的能源荒遠難平息;二.兩國的能源決策對能源儲備和氣候環境將造成全球性的影響。
所幸,未來中國的能源消耗將盡量朝可持續發展這一原則靠攏。自中國能源技術項目(CETP)運行以來,功效是立竿見影的, 清潔能源技術上投入必要的資金,帶來的卻是多倍的回報:比如過濾設備的使用,煤炭脫硫技術的推廣, 以石油,核能等能源取代煤炭能源等等。這種種政策不僅有效降低了環境污染對人類身體健康的危害,從全球角度來講,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小資料:
保羅.謝爾研究所: PSI是一所多學科的研究中心。PSI通過和國內外大學,研究所和企業的合作,活躍在固態物理學,材料科學,基礎粒子物理學,生物學,核和無核能源研究和與能源相關的生態學領域研究中。它是瑞士首屈一的研究所,有職工1200人。
PSI注重基礎研究和應用科學的結合,並且加強相關的教育和訓練,這種優勢在一般大學是無法實現的。PSI所運轉的複雜研究項目需要高標準的技術,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專業知識。PSI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一流用戶實驗站。它將基礎科學的研究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同中國相關的能源措施建議可在保羅.謝爾研究所專門網站上找到,網址如下:www.psi.ch(該網站也提供中文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