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強硬人士言論引起香港強烈反響
2004年1月19日北京大學教授、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政制專題小組委員蕭蔚雲,日前在研討會重申,中央政府要對政制發展「管到底」,並稱當年起草《基本法》有關立法會和特首產生方法的條文時,用上「最終」達至普選的字眼,原意是指最終實現普選的時間,「可以是二○四幾年,也可以是二○三幾年,但絕不是 2007年這麼快」。
香港《明報》報導說:„蕭蔚雲指普選是回歸50年內發展政制的目標。「你可以理解為2047年,但2007年肯定不會。你幾年一變、幾年一變,怎會一下子變到普選?『最終達到』,最終是 2007年?我們討論,最終也是四幾年,又或者2037年,不是 07年。…… 」
另一位「護法」、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教授夏勇則勸港人對民主進程不要太心急。他說:「很多香港人想快一點、快一點、快一點,但中國有句老話,欲速則不達。我相信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香港人民是有足夠的智慧和經驗作一個判斷的。」
雖然北京兩名法律專家一再聲明他們的言論只代表個人,但鑑於他們得特殊身份,他們在香港的言論還是引起了香港輿論尤其是民主派的反彈。香港民主發展網路骨幹、中文大學副教授陳健民在《明報》發表文章,題目是《若君臨天下,中央親和力勾銷》。文章說:「中央突然阻截港府進行政檢,再透過護法向港人發泡,雖不能說全面封殺普選,但那種'一管到底'的氣焰,顯然是要宣示政改屬一國範圍,港人不得妄動。……,民調顯示港人對中央一直保持高度評價,但我可以斷言,假如中央再以蕭護法這種君臨天下的姿態處理政改問題,回歸以來中央所建立的親和力將一筆勾銷,市民的失望和憤怒將在未來的民調和立法會選舉呈現。相反,假如中央願意信任港人智慧,放手政改於兩制思維之中,換來的將是萬眾歸心,無形中鞏固了一國大局。」
與此同時,香港中文大學的另一名學者王家英則在《明報》發表文章,題為《政改,北京政治棋局其中一環》,從另一個角度解釋北京的意圖。文章寫道:「近年北京的宏觀政策,尤其涉及重大國家利益的政策方向,主要是從大局出發而非來自個別領導的權謀考慮。……對北京而言,香港政改只是中國政治大局中的一環,任何舉動,須先評估可能在棋局內引起的種種變化才能定案。」
王家英分析道:「就這角度而言,北京叫停政改咨詢,反映的未必是其從來無意在港落實全面民主的既定想法,而更可能是對07年隨即落實民主的憂慮。若我們不認為北京在《基本法》承諾香港按實際情況循序漸進最終達至普選特首和立法會只是謊話,我們便須認真思考北京所謂'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真正意義。」
另外,原哈爾濱市常務副市長朱勝文因得罪同級主管政法的副市長而以貪污罪名被判刑,並在獄中遭受非人待遇,最終跳樓自盡。這一案件近來也引起香港媒體的廣泛關注。本周《亞洲周刊》更是以此作為封面故事,詳細透露了朱勝文案件的內幕。《亞洲周刊》總編輯邱立本親自撰寫評論,題目是《期待中國司法的春天》。邱立本寫道:「朱勝文案從開始就陷入一個恐怖的怪圈,反貪污成為一種權力鬥爭的手段,最後以酷刑來體現廉政風暴的清明,讓血腥及令人發指的刑求成為政治的工具。現代法治國家強調遵循適當法律程序的'程序正義'蕩然無存。……更奇特的是媒體也成為幫兇。從電影到中央電視台,都鋪天蓋地的宣傳這是反貪污的典型。但沒有一家媒體能夠獨立調查真相,因為真相已經被強姦,……像一個可以隨便捏的泥娃娃,要怎麼捏就怎麼捏。」
邱立本的評論說:「朱勝文案其實只是冰山的一角。如果中國司法的'程序正義'不能確保,那麼司法的實質正義不僅成為鏡花水月,並且會成為'司法殺人'的惡果。因為反貪反腐會倒過來成為整人的武器,殺害了無辜的人,也殺害了中國的法治。」
(駐香港記者邱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