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宣佈對加拿大部分農產品和食品加徵關稅 最高100%
2025年3月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的發布公告,中國將從2025年3月20日起,對原產於加拿大的菜子油、油渣餅、豌豆加徵100%關稅;對原產於加拿大的水產品、豬肉加徵25%關稅。加徵稅率與加拿大四個多月前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加徵的100%關稅,以及對鋼鐵和鋁產品所實施的25%進口關稅相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此次關稅措施並未涉及油菜籽(canola菜籽),可能表明中國是在為貿易談判留下了空間。而在中國去年對其進行反傾銷調查之前,菜籽一直是加拿大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農業進口國的主要出口產品之一。
反制關稅作為警告
但分析人士表示,這一關稅舉措也是一種警告。川普政府此前曾暗示,如果加拿大和墨西哥也對中國商品加徵20%的關稅(類似於美國因芬太尼問題對中國採取的關稅措施),美國可能會考慮放鬆對加、墨兩國徵收的25%進口關稅。
中國商務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加拿大加徵關稅措施「罔顧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是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做法,構成對中方的歧視性措施,嚴重侵害中方的合法權益,破壞中加經貿關係。」
中國將對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加拿大菜籽油、油餅和豌豆進口徵收100%關稅,並對價值16億美元的加拿大水產品和豬肉徵收25%關稅。
「這一時間點可能是一種警告。」新加坡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中國區主任王丹(Dan Wang)表示。「中國此時採取行動,是在提醒加拿大,與美國的貿易政策走得太近是要付出代價的。」
「中國對渥太華去年10月關稅的延遲回應可能反映了中國要處理多個貿易爭端因而精力有限,還反映了某種戰略考量。」她補充道。「商務部忙於應對與美國和歐盟的貿易爭端,加拿大的優先順序相對較低,所以一開始沒輪到它。」
加拿大駐北京大使館尚未立即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請求。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Justin Trudeau)去年8月表示,渥太華之所以實施這些關稅,是為了對抗中國「蓄意的、國家主導的產能過剩政策」,這一舉措與美國和歐盟一致,後者已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了進口關稅。
或仍為談判留有空間
作為回應,中國在去年9月對加拿大油菜籽進口發起了反傾銷調查。根據加拿大油菜籽協會的數據,加拿大超過一半的油菜籽出口至中國,2023年該貿易額為37億美元。
「對加拿大油菜籽的調查仍在進行中。這次油菜籽未被列入關稅清單,可能也是一種姿態,表明仍有談判空間。」農業咨詢公司JCI的分析師羅莎‧王(Rosa Wang)表示。
北京或許希望加拿大政府更替後,新的政府在對華關係上更加友好。加拿大的下一次全國大選將在10月20日前舉行。
中國是加拿大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但貿易額遠低於美國。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24年加拿大向中國出口了價值470億美元的商品。
「老實說,我完全不明白中國為什麼要採取這一舉措。」Trivium China的農業分析師伊文‧佩伊(Even Pay)表示。
「我預計,北京會利用選舉和領導層作為重啟雙邊關係的機會,就像他們之前對待澳洲那样。」她補充道。
2020年,澳洲前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呼籲對新冠病毒疫情爆發進行全球調查。同年,中國對澳洲主要出口商品(涉及大麥、葡萄酒、牛肉、煤炭、龍蝦和木材)實施一系列關稅、禁令及其他限制措施,作為坎培拉要求對新冠病毒起源進行調查的報復。
2022年,澳洲大选後,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擊敗莫里森上台。2023年,北京開始逐步解除上述禁令。
(路透社 新華網)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2025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