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未來五年重整發展模式
2011年3月2日中國在數十年來的迅速發展令它的經濟總量上升至全球第二位,北京現在希望可以提高國內消費及減少出口和外資,以使前路更穩定。
2011-2015年的第十二個五年計劃,將會在周六開始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會議上揭曉,內容包括改善社會福利,創新科技及減少廢氣排放。
前國際貨幣基金中國部經理普拉薩(Eswar Prasad)表示:"中國第十二個五年計劃可以說是國家經濟發展模式的分水嶺。"現於康乃爾大學任教貿易政策的普拉薩教授認為:"計劃的主要目標是使發展更平衡和穩定,這對增強社會穩定性非常重要"。
中國高層領導在強調需要鞏固發展模式的同時,專家們認為,世界上數以百萬的工人失業及增長突然減慢等問題帶來的全球經濟危機帶給中國高層一種迫切感。上周日總理溫家寶表示,中國指望在2011至2015年期間的每年增長為7%。目標比預期減低了,此舉被認為是為了避免社會騷亂。
"我認為中國正處於一個關鍵性的階段。之前的發展模式並不適合現時的狀況,它需要修改,"華盛頓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一位高層人員表示,"調整是指減少貿易順差和經常項目盈餘。"中國的貿易夥伴表示他們的市場被廉價的中國製品充斥泛濫。
有分析指出,此五年計劃可以透過環保稅及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投資以解決中國嚴重的污染問題。在紐約的Eurasia Group研究所的分析家美丹(Michal Meidan)認為:"這個目標一定可以實現,因為它與工業政策和目標緊密相連。"
據全球顧問公司APCO的一份報告,北京將會投放超過四兆元在工業發展領域,包括生物科技,高科技儀器製造,環境保護及淨能源汽車等。這可以給外商製造機會。不過,專家提醒計劃仍然沒有落實,政府優先考慮的因素可能會因全球復甦的不定而發生變化。清華大學的經濟教授霍瓦內茨(Patrick Chovanec)表示,胡錦濤"已經表明社會穩定為至關重要"。
消息來源:法新社 編譯:千燁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