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二月工業產值創新低 統計局:三月會有起色
2020年3月1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一 (3月6日)公佈第一季度GDP增長率,數據顯示今年前兩月規模以上工業,也就是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其增加值同比下降1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降20.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4.5%,創下歷史新低。
統計局表示,1至2月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運行帶來較大衝擊,但綜合看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說:「原來預計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國內經濟就能夠V型反轉,但現在海外供應鏈可能暫時還跟不上,即便國內復工了中間品跟不上、供應鏈跟不上,國內還是沒辦法達到真實的生產能力。」
他認為今年外需整體可能會比較差,跟出口相關的行業和企業會有很大的壓力。 他也提到,以1到2月工業是雙位數負增長來看,一季度經濟增速負增長的可能性非常大。
中海晟融首席經濟學家張一則說,1970年代以後,中國投資和社零的數據就沒有出現過單月負增長,而工業增加值上一次出現負增長還是在2009年1月,當時負增長2.93%。可以說,就經濟數據來看,疫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大於國際金融危機。
3月是關鍵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說:「在整個一季度裡3月份經濟總量的比重大概佔到約40%,1、2月份大概60%,3月份的比重要高一點,3月份會明顯比1-2月份要好,整個一季度大概是這樣一種情況。」
不過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沒有這麼樂觀。他觀察,3月份的生產恢復也還很不理想,復工未復產情況較為明顯,而且區域恢復情況也很不同步。
他表示,雖然中國疫情已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但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並透過金融市場、外部需求和心理預期等多方面給中國經濟造成巨大的「二次衝擊」,因此,3月份的數據也不樂觀。 他預計一季度會實現-5~-2%左右的經濟增長。
毛盛勇也說:「 從下半年來看,特別是在政策的作用下,以及下一步一系列更大力度的對沖推出政策以後,政策效果會不斷顯現。我們覺得下半年經濟會走得更加穩健,這是全年的基本走勢。」
但王軍認為,要充分估計疫情所帶來的困難,全年經濟恢復性增長仍然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目前預計全年實現經濟增長在4-5%左右。 這與官方希望鎖住的6%差距很大。
鄒宗翰/楊威廉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