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310 Merkel Türkei
2010年3月28日聯邦總理周圍的人保證說,梅克爾跟艾爾多安之間不存在緊張氣氛。相反,他們倆相互尊重,他們的關係是友好的,他們能對觀點差異展開非常坦率的對話。
最大的觀點差別之一是,土耳其是否應該成為歐盟成員。梅克爾所屬的基民盟及其巴伐利亞姐妹黨基社盟是德國聯邦議院裡唯一對此持反對態度的。在去年秋天聯邦大選的競選綱領裡,聯盟黨再次明確了這個立場。梅克爾說:"我們希望把土耳其視為特惠夥伴國,而不是正式成員國。我們明確認可一種非常緊密的鄰國和夥伴政策,但歐盟不能是無窮大的。"
然而在梅克爾的聯盟黨跟自民黨簽署的聯合執政協議裡,對此的寫法卻是:"2005年開始的以入盟為目標的談判是一個結果開放的程序。"對自民黨政治家們,比如在土耳其出生的自民黨議員塞爾坎‧托仁(Serkan Toeren)來說,事情是很清楚的:"這是有效的。對我們政府來說,聯合執政協議裡的規定是明確有效的。為此,外交部長吉多‧韋斯特韋勒訪問了土耳其,在土耳其之行中,他也明確地闡述了這一點,並清楚地表明,相關談判將繼續進行,結果是開放式的。"
不管這個結果最終會是什麼樣子,在此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於是土耳其總理先追求短期可實現的目標。自從歐盟幾周前對幾個前南斯拉夫國家採取免簽證政策以來,艾爾多安要求對土耳其國民採取同樣的政策。但聯邦政府擔心這會導致非法入境案增加,因此要求採取範圍廣泛的預防措施,其中包括防偽的生物特徵護照。執政夥伴自民黨的政治家托倫也同意這種做法:"我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解決相關的技術問題,這樣,梅克爾也可以以總理的身份提請人們注意,土耳其方面在嘗試著解決這些技術問題。然後,我就可以想像,會有適當的解決方法產生。"
重大的觀點差異 還表現在生活在德國的土耳其人如何融入德國社會的問題上。艾爾多安始終把他們視為他的同胞。兩年前,他在科隆一個體育場上還對幾千名來自土耳其的人呼喊:"同化是對人類的犯罪。"
在那次訪問德國時,艾爾多安還要求為生活在這裡的土耳其人建立用土耳其語教學的高級中學。在梅克爾此次訪問土耳其的前幾天,艾爾多安在一家德國報紙的採訪裡再次提出了這個要求。他知道,梅克爾這次在安卡拉將訪問一所德國設在外國的學校和一所以德語授課的土耳其學校。這些學校的學生主要是土耳其人。而梅克爾在接受一家報紙採訪時則對此表示反對,她強調道:"原則上,來自土耳其的兒童和少年在我們這裡應該進德國學校。"
儘管最近發生了這場爭論,總理府梅克爾周圍的人士卻強調道,兩個國家之間的共同點大大多於差異,而這也將成為梅克爾此行的基調。
作者:Peter Stuetzle / 平心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