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讀書,移民孩子一個也不能少
2005年9月4日對此,有些家長卻不瞭解,他們是外來移民,沒有融入德國文化。移民孩子雖然在德國出生,但母語卻不是德語。位於波昂附近的羅伯特•科赫學校接收了大量這樣的移民孩子。二年級的學生在院子裡唱著迎新歌。新入校的孩子們緊緊抓著自己的糖果口袋,不肯讓家長離去。第一堂課就要開始了,他們一個個坐立不安。六歲的默罕默德很驕傲地向記者展示了他在家就已經準備好的書包。
與很多新同學一樣,默罕默德的父母是土耳其人。當德國急需外來勞工的時候,他們家來到了這裡,並且漸漸習慣了在德國的生活。薩吉爾32年前來到德國,今年她有兩個孫子要進入羅伯特•科赫學校就讀。他介紹說:「這兩個孩子都是今天入學,我很高興。我一共有四個孫子在這裡上學。其他兩個一個上九年級,一個上七年級。」
僅在北威州,去年就有大約12萬移民兒童入學。其中近六分之一的孩子聽不懂德語,必須參加學前語言班。不過上完語言班以後,孩子們的德語水準也是參差不齊。因此在正式的課堂上,授課老師對移民孩子會特別注意。一年級的班主任希爾克•米勒在上課時發現,有些孩子只能聽懂老師講的部分內容。為了讓這些德語不好的孩子也能學好讀寫和計算,老師每天會花上至少一個小時給他們補課。在特殊情況下,補習課還會用土耳其語或者阿拉伯語進行。希爾克•米勒認為,儘管人們對母語是外語的孩子有很多偏見,但事實上,他們並不一定比別人差。她說: 「如果孩子們能說好母語,他們也能很快學好德語。我們總是告訴家長,在家裡要跟孩子說母語,而且要注意讓孩子真正學好母語。出現問題的一般都是在家裡把德語和土耳其語混起來說,或者把德語和阿拉伯語混起來說的孩子。」
就算在家雷根本不說德語,但只要能很好地掌握母語的語法句法結構,孩子學起德語來就非常容易。為了達到學習目的,家長們的鼓勵也非常重要。米勒讓學生家長提前做好準備,買好書、本、筆,把紙袋裝滿糖果,並且教孩子們一些簡單的讀寫知識。在入學這一天,哈桑已經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朱麗葉認識一些字母,默罕默德能夠從一數到20。土耳其孩子塞林唱的字母歌給每個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