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疫情陰影之下,中美角力愈演愈烈;吉林突現群聚感染,地方官員被免;世界衞生大會召開在即,各國力挺台灣參與;針對「反送中」期間港警是否存在違法的調查報告出爐……帶你回顧一周要聞。
川普:我現在不想與習近平對話
疫情陰影下,美國和中國之間的互相指責繼續升級。中國釋放出有意重啟貿易談判的訊號,國務院在5月12日公佈了「第二批對美加徵關稅商品第二次排除清單」,豁免對79項美商品加徵關稅,其中包括稀土礦。但是川普随後表示,無意重談貿易協議,甚至可能完全切斷與中國之間的關係。
中國面臨第二波疫情威脅?
本周吉林省因為出現群聚感染而受到關注。一名無吉林省外居住史丶活動史的洗衣女工成為舒蘭市首例之後,吉林市全面擴大管控。舒蘭市的市委書記李鵬飛被免職。與此同時,在最初爆發疫情的武漢市,衞生部門正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全員新冠病毒核酸篩查「十天大會戰」。鑑於全國人大、政協會議將在下周開幕,人們對於新的疫情風險十分關注。
世界衞生大會召開在即 多國力挺台灣參加
世衛組織本周表示「無權」邀請台灣參加即將開幕的世界衞生大會(WHA),並補充說,成員國對這個自治島的參與「意見分歧」。德國外交部5月15日表示,德國政府此前已經與法、英、美、加、澳、新等國共同致函世衛祕書長,說明,台灣理應獲得觀察員身份。該發言人還表示,在抗擊新冠病毒鬥爭框架內,讓台灣"實質性參與",值得期待。第73屆世界衞生大會定於5月18日以線上虛擬會議的形式召開。
推遲數月的調查報告
有關香港警察在去年「反送中」抗議的執法過程中是否違法的問題,香港警監會周五出台了一份調查報告。報告指出,警方在6、7和8月這些局勢緊張的月份裡,處理某些事件的手法"有改善空間",但總體上肯定了警方的措施,認為警員面對的是類似城市游擊戰式的攻擊行動,其破壞力強,充滿暴力,已近乎恐怖主義。德新社認為,這份期待已久的"尋找事實"的報告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為警員開脫。這份報告原本計劃於今年1月公佈。
歐盟內部邊境逐步解禁
德國與奧地利、法國、瑞士等鄰國之間的邊界逐步解封。本周六開始,因公務出差、留學進修和探親者可被允許出境。德國與盧森堡之間的邊境檢查完全取消。而其它邊境的出入限制則預計在6月15日全面取消,當然前提是疫情不出現意外發展。德國外交部的出遊警告仍然持續到6月14日。作為歐洲疫情重災區的義大利也開始逐步恢復正常。該國政府宣佈,從6月3日開始,將民眾允許出境游,遊客也可以入境。
德國面臨經濟衰退和稅收虧空
據德國聯邦統計局周五(5月15日)公佈的初步統計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德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上一季度下降了2.2%。經濟學家們預計,第二季度,德國經濟滑坡會更猛。受疫情的影響,預計今年德國的稅收將比去年減少近一千億歐元。與此同時,政府的財政支出卻在猛增。在是否應增加賦稅以減輕國家債務負擔問題上,德國大聯合政府內部發生激烈爭執。
美國加強制裁華為 中國威脅反制
美國商務部宣佈,禁止使用美國軟體和技術的晶片製造商向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華為提供半導體管。川普已經將2019年5月簽署的法令延期,決定繼續對華為和中興通訊斷供一年。中國外交部周六在一份相關聲明中表示,美國必須停止對像華為公司這樣的「不合理打壓」。《環球時報》報導說,中國已準備將一些美國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黑名單,包括蘋果、思科、高通和波音等。而華為內部員工社群則最新推送了一篇文章,稱「沒有傷痕纍纍,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