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香港媒體報導(2005年5月6日)
2005年5月6日周四,台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到達大陸訪問。周三,親民黨幕僚與北京方面最後敲定宋楚瑜的大陸行程,唯獨沒有確定「胡宋會」的日期。但據今天的香港《文匯報》透露,「胡宋會」可能定在5月12日,亦即宋楚瑜啟程返回台灣的前一天。
關於連戰剛剛結束的大陸之行,明報發表社論,題目是《胡連峰會共創和平契機》。社論寫道:「29日國共兩黨發表的實現兩岸和平遠景五大促進重點,皆為針對兩岸關係現狀中,種種可能引發衝突的焦點問題而採取的務實對策,可操作性非常強。只要台灣民進黨當局能夠體察兩岸人民對和平的期望,體察大陸當局為解決兩岸分歧所擺出的務實姿態,承認國民黨與中共建立溝通對話機制的積極意義,就很有可能為台海之間維持現狀、實現長期和平,開闢一條協商溝通對話的新路。」
社論還寫道:「陳水扁應接過大陸伸出的和平橄欖枝,承認台灣在野黨與大陸達成的各項共識有利於兩岸緊張局勢的緩和,並在此基礎上,為追求兩岸和平作出自己的努力,才是真正體現民進黨政治視野和為台灣人民謀福祉的應有之舉。」
在香港本地局勢方面,備受爭議的香港行政長官選舉修訂條例草案,已完成審議工作,政府將於下月底把草案提交立法會二讀辯論,預料在親政府黨派支持下將順利通過,補選行政長官提名可如期在六月三日展開。但立法會內還存在許多不同意見。《星島日報》的報導寫道:「四五關注組的吳靄儀在委員會上仍質疑,大陸法律專家許崇德和廉希聖早前回覆律政司司長梁愛詩,有關任期的立法原意時指,特首是一個機構,並非個人,而且內地慣例採用剩餘任期,起草時亦參考了美國情況,故根據《基本法》第五十三條,但凡出缺後的新特首都是剩餘任期,並以任期五年的選委會制度來處理。她指律政司因此改為支持剩餘任期的立場,並以理據草擬條文,但釋法卻指,任期問題與產生辦法掛鉤才是立法原意,質疑政府是否認同許、廉二人與釋法所指的立法原意不同,政府需要修改草案。」
另外,《東方日報》的報導說:「四十五條關注組的余若薇提出,人大釋法的內容沒有表明2007年以後,若香港的特首選舉方法沒有修改便繼續採取剩餘任期的安排,故現時的修訂條例草案應「照抄」釋法的字眼,她質疑政府「自作聰明」,不肯修訂是憂心「無面」。」
《東方日報》本周還透露一條消息稱,北京與台灣的政黨打破僵局進行溝通對話,展現施政新思維後。報導說:「消息透露,香港問題上,北京也將採取更開放的新思維,尋找打開與香港泛民主派直接溝通的契機,為香港創造更和諧的政治和社會環境。消息更指,一向強調理性對話的四十五條關注組,可能是首個打正泛民主派旗號訪京溝通的政團。有內地學者指,中央與香港民主派溝通會帶來三贏的局面,對中央、香港和民主派皆有好處。」
《東方日報》的報導寫道:「消息透露,中央政府對台、港、澳事務有通盤考慮,自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國民黨主席連戰舉行歷史性會談,共同為兩岸和平發展創造條件之時,在香港事務上也將會有開創性的舉措,向民主派開啟溝通之門。據瞭解,北京有意見認為,政治是妥協的藝術,中央政府向民主派開啟溝通之門時,必定會在某些方面作出一定的讓步,但同時也會要求願意北上溝通的香港政黨、政團或個人作出某種承諾。北京方面極有可能要求本港的政治團體作出不干預、干擾內地的政治、社會事務,不與中央政府對抗,遵守《基本法》,尊重中央政府等承諾,而在香港內部事務,開放更大空間予民主派,包括讓他們獲得超出立法會以外的政治發展空間。消息透露,新的施政思維下,中央政府很有可能破天荒地接見民主派的政團、政黨或個人,承認他們也屬於愛國愛港的政黨、政治團體,規格和形式與過往中央領導人接見民建聯等愛國愛港政治團體相類似。」
本文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