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
2007年8月25日據香港《東方日報》報導,深圳寶安一家為世界知名手機生產配件的德資工廠萬餘名工人,不滿廠方增加工作量卻不加薪水,連續兩天舉行罷工。報導寫道:「工潮由位於西鄉的飛煌總廠開始,該廠千餘名工人由上午開始堵路聚集,拒絕返工。…… 據悉,該廠屬於德國獨資企業,九成以上為女工,工廠主要為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名牌手機生產電池及充電器等配件。罷工工人將廠內的電閘拉下,並打碎廠內的玻璃窗及打卡機。……當局為防止工人出廠,派出近二千名公安及防暴隊員到場戒備。…… 據現場消息指出,防暴隊用手拉女工的頭髮,並對女工拳打腳踢,有至少三名女工打傷後被帶走,由於罷工的大多數都是年輕的女工,無法與全副武裝的防暴隊抗衡,所有工人很快被趕返工廠內,警方則在工廠外戒備。」
在台灣方面,台灣領導人陳水扁近日正在中美洲訪問。陳水扁此次出訪,只能過境美國阿拉斯加,因此陳水扁自稱「忍辱負重」。《明報》本周發表評論,題為《陳水扁會老老實實「忍辱負重」嗎》。評論寫道:「陳水扁積極推動「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造成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被動,引起美方不滿,雙方關係出現緊張。美方僅同意陳水扁在阿拉斯加的安克拉治短暫停留五十分鐘加油,就得直接飛往下一站宏都拉斯,足見華盛頓對這位任期即將屆滿的民進黨總統是何等的反胃。當然,律師出身的陳水扁,一生人靠的就是一張能把死人說活了的嘴,無論他對美方的安排如何不爽,但嘴上卻絕不能輸。…… 不過,去年五月陳水扁出訪中美洲時,曾藉「迷航之旅」過境中東、歐陸,以對美國表示抗議,今年陳水扁會否老老實實地忍辱負重,目前難下斷言,橫掃加勒比海的颶風和華航飛機的不安全,都可能是陳水扁製造「迷航之旅」的要素。」
另外,日本首相安倍日前訪問印度,提出「大亞洲」構想,引起中方疑慮。香港《文匯報》發表評論認為:「由於中日兩國的態勢日益複雜,日本出於其自身的利益,正在試圖聯合國際上的一些力量潛在牽制和圍堵一個崛起的中國。…… 但美國顯然不願意在雖與中國有複雜戰略格局、但也存在千絲萬縷戰略合作的情況下,進入一個與中國直接對抗的狀態。…… 同樣,印度雖與中國存在種種恩怨和競爭情結,但就目前而言,印度也視二十一世紀初期為其發展和崛起的黃金時期;而且中國對印度的貿易地位遠勝於日本對印度和印度中國的貿易地位。正是出於這一原因,印度近年調整了其對華政策,「中國威脅論」大幅降溫,而且兩國在邊界問題上也開啟了一種嶄新的思維模式。…… 與此同時,即便就日印關係本身而言,也並非一馬平川,晴空萬里。以印度非常希望的民用核技術合作而言,去年十二月辛格訪日時就已滿懷希望,此次印度又再次希望日本提供支持,但仍遭到安倍拒絕。由此可見,日本希望潛在牽制中國是一回事,但由於各國自身利益的考量,最後能否達成這一目的則又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