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港媒談曾蔭權當選成定局和入常
2005年6月16日針對曾蔭權在毫無競爭對手情況下自動當選,今天的香港《太陽報》發表文章寫道:「這一結果是許多人希望看到的,也是許多人所不希望看到的。希望看到的人聲稱是為了香港利益,反對的人所引述的理由也是為了香港利益。這就提出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才是香港的利益?港人、北京和國際社會分別理解的香港利益,到底有沒有出入之處?
「一個淺顯的道理是:一個稱職的香港特首必須照顧好三方面的關係,即香港社會、中央政府和國際社會。過去董建華就是只是滿足了一部分,而非三方而導致民怨沸騰;同樣,另一個政治人物陳方安生可能也只是代表了某一部分的利益和聲音。因此可以想見,曾蔭權未來必然呈現一個模糊的形象;這種模糊,可能為他帶來好處,也可能使他成為各方共同的敵人。」
文章寫道:「正因如此,北京對曾蔭權的支持須適度和得體,以便為未來的種種模糊空間留下餘地。象此次這樣高調挺曾一如幾年前高調挺董,實際上將使自己陷於自己一個十分被動的局面。回到開頭的問題:香港的利益到底是什麼?這一方面是北京希望看到的穩定和繁榮,同時也是國際社會希望看到的法治和自由得到維持。平衡兼顧上述利益,使香港在穩定的同時不至於喪失其原有的成功因素,同時又在策略上對曾蔭權未來的執政留有一手,這無論從理念還是從權謀策略上,都將是高著。」
德、日、印度和巴西四國的「入常」方案近來遇到挫折。這其中,中日之間由於歷史和未來戰略衝突等問題,在「入常」問題上的鬥爭尤其尖銳。香港《大公報》本周發表評論,提名是《金錢換不來常任國地位》。文章寫道:「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心急吃不得熱粥』。做什麼事,都必須遵循規律,順其自然,不能將主觀願望強加於客觀現實。近來圍繞安理會改革出現的爭論就證明了這一點。」
文章接著寫道:「在四個『爭常』國家中,日本是最起勁、最投入的一個國家,很有勢在必得的勁頭。雖然日本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經濟大國,財大氣粗,所支付的聯合國會費也位居前列,因而滿以為與其他國家更有『入常』的優勢。然而,「增常」是一個異常複雜的問題,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正如人們所說,聯合國不是股份公司,誰投入的股份多,誰就可以當董事長。這正是日本「爭常」的一個重大誤區。面對「爭常」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日本仍然沒有擺脫「經濟主導」的思維定勢。」
另外,隨著曾蔭權即將擔任新的香港特首,九七之前的港督府又將翻修成為新的特首官邸。但據香港《東方日報》透露,官邸在翻新時卻發現遍佈竊聽器。報導寫道:「 即將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新行政長官官邸的禮賓府,近日在翻修整建時,被發現裡面遍佈竊聽器,由於要徹底移除這些竊聽器材,目前篤定當選新特首的曾蔭權搬進禮賓府的時間可能要延後。……港府發言人拒絕回應傳媒有關禮賓府是否有發現竊聽器的詢問,他表示,不會評論禮賓府的保安事宜。曾蔭權則表示,他不清楚在禮賓府的睡房發現竊聽器這件事。…… (港府保安局在香港於1997年回歸中國後,曾徹底檢查及移走禮賓府內所有的竊聽器,這次發現的竊聽器材應是97年後所安裝的,當局正調查有關竊聽器的來源。」
在國際形勢方面,今天歐盟峰會在布魯塞爾舉行,但峰會肯定不會歐盟對華軍售解禁問題。今天的《明報》發表文章寫道:「面對歐盟內部在軍售解禁方面出現的負面態勢,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前天再次呼籲歐盟「拿出政治智慧和勇氣」,實現其「政治承諾」。坦率地說,劉建超的這一發言,與其說是姿態性地展現北京的態度,還不如說顯示了中國外交當局對錯綜複雜的中美歐三角關係缺乏縝密研究和準確研判。實際上,中國外交部在軍售問題上的失誤已非自今日始。去年十二月,中國總理溫家寶赴荷蘭海牙參加每年例行的中歐峰會。行前,中國外交系統營造了一種歐盟對華軍售即將解禁,而溫家寶此行又志在必得的氛圍,結果使得溫家寶在荷蘭陷入了十分尷尬的境地。」明報
《明報》的文章接著寫道:「撇開中國官僚體制中的不健康文化氛圍,即報喜不報憂,僅就技術操作層面而言,中國這樣大張旗鼓地要求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從中國的國家形象和具體效益的兩個角度看,均非適當之舉。從中國國家形象而言,當歐盟內部為這一問題陷於膠著狀態之時,而中國官方又一再以份量甚重的外交語言繼續施壓,時間一長,未免給國際社會以一種厭煩情緒。……其次,就爭取軍售解禁的具體效益而言,眾所周知,歐盟對華軍售解禁乃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相比之下,橫亙於中歐之間的另一個障礙-歐盟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則顯得相對簡單和更具有實際可操作性,對北京而言可謂實際意義大於象徵意義,因為屆時歐盟對華反傾銷訴訟將大大減少。在這方面,歐盟內部不存在戰略上的考量,而純粹是一個中歐經貿層面的問題。在操作上,雖然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國家地位的技術細節較複雜,但實際上只要歐盟主要成員國有這一意向,在一些技術評估上作一些適當的傾斜是完全有可能的。北京從現在開始應該更多地將著墨點放在這一問題上。」
文摘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