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更新/iPhone 17 Pro改頭換面!多了均熱版、橘色驚豔、鋁金屬機身
科學人雜誌
科學人/吃太多肉容易早逝?研究曝「 吃豆or吃肉」其實對壽命沒差
農曆七月鬼月,普渡供桌上擺滿三牲、水果與各式零食,象徵著人間對好兄弟的誠意與心意。這些供品背後,也反映了人類對「吃什麼才好」的長久關注。你以為吃太多肉會早死、吃植物蛋白才長壽?最新研究顛覆這個想法。...
科學人/天作之合:混血馬鈴薯和番茄原來是親戚
今年的夏天真的不尋常。美國德州在國慶日發生強降雨,中德州單日降雨量高達500多毫米,瓜達魯普河短短45分鐘內水位暴漲了八、九公尺,河谷兩旁的城鎮泡在水中,許多兒童和女學生受困在著名的女子夏令營地「神...
科學人/卡關200年!一元高次方程式出現全新突破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式的歷史可追溯至西元前1800年,聰明的巴比倫人發明了「配方法」,成為教課書中最經典的標準公式解法。配方法在求解根(roots)的過程中,需要使用特殊的根號符號(Radical sy...
科學人/AI大型情緒崩潰現場?Google Gemini驚現「厭世模式」
凌晨三點,螢幕前的你正盯著一堆報錯訊息,忽然智慧助手Gemini開口:「我失敗了。你不該承受這種無能的困擾。我對這場災難深感抱歉。再見。」你盯著那行字,愣了三秒:「等等,這 AI 是在跟我道別嗎?」...
科學人/有鬼臉盯著你?可能只是大腦在惡作劇
農曆七月,社群上總會開始流傳一些恐怖照片。有人拍到公寓窗戶後方浮現一張蒼白的臉,有人半夜經過路邊廢棄民宅時,隔著玻璃看到有人在裡面盯著自己。每當出現這類圖像,留言區就是開始討論照片裡到底有幾張臉。而...
科學人/粒線體及其理論的起源 揭:不只是細胞發電廠
我們每個細胞裡都有成千上百個粒線體,負責產生我們生存所需的能量;若沒有粒線體,就不會有各種生物,只剩細菌和古菌。有趣的是,根據目前的主流理論,粒線體原本是獨立生存的細菌,被較大的細胞吞噬後沒消化掉,...
科學人/猴子也愛看「衝突影片」!科學家:和人類一樣喜歡八卦
荷蘭烏特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與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的科學家合作,針對長尾獼猴(long-tailed macaques)觀看影...
科學人/不用再怕打針了!未來用「牙線」就能接種疫苗
對許多人來說,打針是童年陰影,甚至成為成年後避打疫苗的常見原因。如今,科學家開創了全新的「針頭友善」疫苗途徑,而關鍵是我們熟悉的牙線。這項突破由美國德州科技大學與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所發現。...
科學人/丹尼索瓦人到台灣!海底撈出「澎湖1號」 證明古人類曾在此生活
重點提要更新世冰河期使海平面下降,台灣與歐亞大陸相連,動物與早期人類得以遷徙至台灣,留下豐富化石,包括澎湖原人。澎湖原人擁有直立人特徵,透過古蛋白質體學發現,與丹尼索瓦人屬同類群,顯示早期人類分佈廣...
科學人/榮登《Nature》封面!白浪滔滔也沖不走這隻黏死死的黃色小鴨
即使是號稱「超強力」的黏著劑,在面對嚴苛環境時,往往也只能投降舉白旗。傳統黏著劑在水下常常「軟腳」,難以提供及時、強韌且可重複使用的黏合力。想想雨天脫膠黏不回去的鞋底,是不是很令人抓狂?別急著放棄,...
科學人/動起來!上班族愈坐背愈痛 研究:「散步」可防下背痛
上班族、追劇馬拉松選手,以及背痛纏身的人是否都久坐成精?如果你覺得下背痛是現代人的「甜蜜負擔」,或者已經打算砸大錢買號稱「人體工學究極椅」。那麼該把你的屁股從椅子上挪開了!最新的研究告訴我們一個再簡...
科學人/生成式AI澈底改變企業運作 學者:重新思考全球勞動力模式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史隆管理學院的資深講師魏斯特曼(George Westerman)是數位轉型的先驅學者,聚焦於數位科技如何從根本上改變商業模式,以及高階主管應如何領導企業成功轉型。他也是「...
科學人/空汙變少「地球更熱了」?原來霧霾當了數十年「隱形降溫劑」
每當藍天出現、霧霾減少,我們總會鬆一口氣,感覺環境終於變好了。但你可能想不到,空氣變乾淨的同時,地球卻也跟著變熱了。刊登於《通訊-地球與環境》(Communications Earth & ...
科學人/重複驗證危機漸除 心理學研究脫困在望
5月「梅雨」季節,經常早上「沒雨」,豔陽高照,過了中午,氣溫快速升高,衝破30°C,越來越熱,甚至高達36、37°C,然後天氣驟變,下起毛毛雨,緊接著暴雨傾盆而至。我習慣傍晚時分到校本部的操場快走,...
科學人/偏離13度就會陷入混亂!研究揭馬路人潮「秩序崩潰」關鍵
大多數的行人穿越道展現了驚人的秩序,人們自然排成行列,有條不紊地通過。然而,有時這樣的秩序卻會瞬間崩潰,變成人群交錯、步伐混亂的場景。現在,一項跨國數學研究揭示了其中的關鍵轉折點,或將改變城市空間的...
科學人/帶著走的X光室!這款新材料或許能讓醫療變日常
每次在醫院進行X光檢查,護理師要求你就定位深呼吸、閃身離去後,是否有些讓你緊張為難,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動。而對某些無法直立或平躺拍攝的患者來說,照個X光有時像是在做高難度瑜珈,同時也讓X光室的技術人...
科學人/食物有問題「章魚一摸就知道」!研究解謎判斷關鍵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媽媽去市場買水果,總是輕輕一摸,就知道這顆甜不甜、新不新鮮?對人類來說,判斷食物好壞,除了看、聞,觸覺也扮演重要角色。對住在漆黑海洋深處、沒有鼻子的章魚來說,想要判斷食物好壞,...
科學人/現實版「星之卡比」!海洋1生物靠「吃」竊取超能力
最近,科學家發現海裡的一種奇特生物「萵苣海蛞蝓」(Elysia crispata),竟然能從牠們吃食的藻類身上獲取葉綠體,然後把這種胞器輸送到自己的背上,直接用來行光合作用,從陽光中獲取能量。這項研...
科學人/NP完備性理論的先驅者:卡普
卡普(Richard Manning Karp, 1935~)是1985年圖靈獎得主,他的研究為計算複雜性理論奠定了基礎,讓我們理解人工智慧(AI)的限制和可能性。因此卡普對理論計算機科學的貢獻間接...
科學人/從迷因生物變成模式生物…地表最強生物「水熊蟲」為何成科學家新寵?
你或許在網路上看過牠們的迷因:體型嬌小肥胖、又有超乎尋常的生存能力。這種緩步動物(tardigrade),俗稱「水熊蟲」,牠們能在各種極端環境下存活,無論是:接近絕對零度到超過沸點的高溫、太空的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