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U18世界盃/中華隊投打守不如南韓1:8慘敗 想拚冠軍戰門票很難

前男友爆惡行!控遭龔益霆下藥性侵 江祖平今赴士檢完成筆錄

失智風險高44%!最新研究吃多「這類食物」 罹患帕金森氏症機率增2.5倍

農業部擬林地蓋遊蕩犬衛星收容所 動團痛批倒行逆施

遊蕩犬問題日益嚴重,追車、咬人、攻擊野生動物層出不窮,也讓遊蕩犬的管理備受關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遊蕩犬問題日益嚴重,追車、咬人、攻擊野生動物層出不窮,也讓遊蕩犬的管理備受關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遊蕩犬追車、咬人、攻擊野生動物等事件頻傳,為此,農業部擬整合可用空間進行流浪動物集中管理,由林業保育署盤點出土地,以維持地形地貌的方式,採低度收容,作為既有公立收容所的「衛星收容所」,當收容所超收、收容量飽和,可將部分犬隻移至此暫置,作為緩衝。

不過動保團體批評,毀林蓋收容所是倒行逆施舉措,呼籲政府應以「生態保育」為優先,建構系統性且有效的政策框架。

高雄永安老翁游泳遭犬隻攻擊致死憾事過沒多久,上月底,又發生梅花鹿遭數隻遊蕩犬圍攻,梅花鹿遭撕咬、哀鳴的畫面怵目驚心。高雄市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等民團、立委張雅琳昨開記者會指出,全台十四萬隻遊蕩犬,對野生動物、生態環境、甚至人類安全帶來威脅,呼籲農業部徹底檢討,從源頭強化犬貓管理。

張雅琳表示,根據交通部統計,每年約三千件交通事故與動物撞擊有關,犬群攻擊雞舍、造成家禽死亡也時有所聞。這些案例證明了遊蕩犬問題已從環境保育,擴大成公共安全議題。

穿山甲、石虎也深受其害。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孫敬閔表示,穿山甲遭受犬隻攻擊的案例逐年攀升,從二○一六年七件,到二○二○年以後每年平均接近五十件。

遊蕩犬問題日益嚴重,總統府日前主導召開寵物產業與動物福祉發展座談會,會中討論到,衛生局、環保局與動保處應聯合執行動物管理政策,由中央林保署統籌可用地盤整工作,整合可用空間進行流浪動物集中管理。

農業部動物保護司副司長陳中興證實,已請林保署盤點出一些土地,但必須交由地方政府現勘,評估可行性,預計月中將邀集地方政府開會討論。

不過,為野生動物而走行動聯盟理事長李宗宸表示,現行政策長期縱容「回放」與「餵食」,使犬貓在野外持續繁衍、形成族群,而許多郊區社區普遍面臨高齡化,基層里長既無執法權,也缺乏足夠人力、資源,無從承擔捕捉、管理犬貓的責任,呼籲政府應以「生態保育」為優先。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研究員郭佳雯則說,創造更多的收容空間是方式之一,但也要收容空間能維持正常運作,目前收容所就是未落實安樂,沒有正常運作,才導致爆量。

至於不當餵食是否開罰?陳中興說,目前依「野生動物保育法」陸續在保護區公告禁止餵食,違者將開罰,但對於民眾在社區的餵食行為,動物保護法未規範,目前只規畫研議修法,但沒有定案。他也坦言,社會意見分歧,很難取得共識。

對於落實執行安樂,陳中興則說,其實中央已經訂了人道處理執行建議模式,但部分地方政府有自身考量,不願執行,中央也只能呼籲,目前沒修法強制執行的規畫。

農業部 流浪動物 生態保育 動保團體

延伸閱讀

游泳翁、梅花鹿之死…遊蕩犬攻擊頻傳 民團籲農業部檢討、源頭強化管理

影/遊蕩犬攻擊事件頻傳 動保團體呼籲杜絕棄養、餵養行為

高溫危機 民團呼籲政府正視「高溫環境下的兒童保護」議題

熱傷害風險未納入兒少考量 高溫調適政策檢討公聽會今召開

相關新聞

風電危害蝙蝠生態成一大挑戰 國際蝙蝠權威Dr. Voigt來台獻策

風能和光害對夜行動物帶來危害未受重視,農業部林保署南投分署與雲林縣黃金蝙蝠館首度邀請歐洲重量級的法國生態博士Dr. Ch...

命運大轉折!虎斑貓高空摔落「 前肢掌骨斷裂癱瘓險死」幸運獲救被認養

新北市汐止區茄苳路有隻白色虎斑貓,疑從高空摔落受傷,癱臥路旁。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接獲通報,派員救回後緊急輸液治療,...

農業部擬林地蓋遊蕩犬衛星收容所 林保署:優先考量2場地

立委張雅琳昨與長期關注遊蕩犬貓生態衝擊的民間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立即檢討,從源頭強化犬貓管理,也批評農業部擬林地...

暑假過完氣溫仍未降!北市動物園添購神器 限定蔬果剉冰為動物降溫

即便暑假已過,9月各地白天的高溫仍持續炎熱,連續出現36度以上高溫天氣時有所聞,北市動物園為幫動物消暑,今年購置製冰機,...

影/梅山鄉「萬鷺朝鳳」生態奇景登場 黃頭鷺大軍南遷掀賞鳥觀光熱潮

中秋佳節將至,嘉義縣梅山鄉太興村再度迎來一年一度「萬鷺朝鳳」奇景。隨著東北季風報到,成千上萬隻黃頭鷺自北往南遷徙,途經生...

新聞眼/遊蕩犬管理非收容空間不足 減量才是關鍵

賴清德總統又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了。日前,賴總統與寵物業者座談,討論將統籌中央與地方聯合執行動物管理政策,由林保署找...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