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令部會1日3報 賴卓抓錯重點

行政院秘書長張惇涵新官上任的起手式,就是下令部會首長一天要三次回報輿情,以強化對外溝通與量能;但七二六和八二三兩波大罷免被完封豈是官員失言被放大而已。賴卓體制對於普發現金發放與否的政策反覆、丹娜絲風災水患的災後復原速度過慢與主政者缺乏同理心的傲慢談話、側翼過激的仇恨化言論引起中間選民反感,以及賴清德本身的小圈圈決策和過度偏執剛硬性格,以上種種才是執政團隊民調大幅滑落的關鍵原因。把問題丟給官員,無異於抓錯重點和避重就輕,不肯面對現實。
賴卓體制最大的敗筆,首先就是昧於國會朝小野大的政治現實,不肯主動釋出善意、與在野黨展開良善的政策布局與溝通對話,為政策的推動廣開利多;反而展開兩次大罷免,讓政治烽火燒得台灣社會的信任度被撕裂,團結十講的雜質說,更是讓台灣人民在內部找敵人互打。如此張牙舞爪和暴虎馮河,當然引起中間選民反感,這是最大的原因。
其次,賴清德執拗和個人主觀、不妥協的強硬政治性格,過去在台南市長任內,曾二三二天不進議會接受質詢,足見他只固守自己所認為的基本價值。對內與藍白兩黨鬥爭、對外高舉抗中保台的鮮明意識形態大旗;於是,內政接二連三受挫,兩岸政策上「賴十七條」一再與北京叫陣,使台海情勢劍拔弩張。過度「倚美抗中」,卻在對等關稅談判上被川普予取予求,談判失策、產業哀鴻遍野,放無薪假勞工增加,影響到人民生計,支持度當然持續往下墜。
此外,能源政策過度奉行民進黨的非核家園神主牌,大肆燒煤和天然氣,消極處理綠電侵害良田、魚塭和山林的水土保持環境,對核三重啟公投展示出的民意置若罔聞。於是,興達電廠爆炸燒出居民恐慌怒吼,災害風險管控環節也未照SOP處理。缺電危機及能源韌性問題牽涉國安、人身安全、環境生態維護和經濟投資等多元面向,賴卓體制卻不正視;錯誤的能源政策,更讓台灣的未來蒙上電力不夠的陰影。
與其像管控小學生般地管控部會首長,倒不如請賴清德先改變領導風格,海納百川、廣開言路,不要再局限於家臣小圈圈決策,要有容人雅量與氣度,如此才能找到救生圈。卓內閣2.0也要強化民意溝通力道,不要在政策推行過程朝令夕改、引發民眾負面觀感;施政走向也當以基層需求和民生有利為主,人民自然會有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