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商務部長:將與台灣達成重大協議

涉中科院標案機密外洩 達運光電女董座複訊後聲押

代理孕母入題的倫理爭議

有考北模的學生在「Threads」發文,指出考題作文題目竟是「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圖/AI生成
有考北模的學生在「Threads」發文,指出考題作文題目竟是「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圖/AI生成

北北基各高中在這兩天舉辦一一四學年度學測聯合模擬考試作文測驗,題目竟然是「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考完後許多同學在社群媒體一片罵聲。

作文題目範文寫道:「我也怕我朋友知道了會怎麼看我。是羨慕?是感激?還是尷尬?」還寫道:「我從來沒想過,媽媽還會懷孕。更沒想過,她懷的不是我的弟弟或妹妹,而是別家的孩子。」學生普遍反應觀感不佳。範文還說:「有些人想當媽媽,卻沒有機會。我只是把我有的,借給她用一下。」學生失去討論「是否支持」的層面,被強制進入「既成事實」的情境中,讓寫作空間局限於「感謝與理解」,這樣出題適當嗎?

因此,有高中生在社群媒體憤怒表示:「為什麼出題老師要我把媽媽物化成生殖工具?」還有高中生質問:「出題老師應該不是女人,才會覺得媽媽的子宮可輕易『借出去用一下』。」這顯然已產生性別議題的道德滑坡效應。作文測驗不是不能考包括哲學思辨在內的跨領域素養,但台灣迄今並未立法通過開放代理孕母,這種議題若要做為考題,應更中性引導學生作理性反思,為什麼要引導高中生帶著「情感」來面對「自己的母親去當代理孕母」這個假設命題呢?

我得知有名高中女生本來不知該怎麼寫此文,想到自己媽媽年紀已經很大了,竟還要當代理孕母;結果寫到自己媽媽「因難產不幸過世」的虛構情節,難過到嚎啕痛哭、趴在桌上寫不下去。出題老師事前可曾想過給學生的心理衝擊?且不論出題者的背景,若閱卷委員沒有哲學思辨的專業訓練,而只有語文素養,要如何全然放下個人的價值判斷,批閱這種具有重大倫理爭議議題,並評出恰當的分數呢?

這就像台灣沒有開放性產業並設立特區,作文測驗或可請學生理性思考,是否同意立法開放設立性專區,卻不能請同學寫「如果我是性行業工作者」這種具有重大倫理爭議的題目,請問學生該如何帶著對性工作者的「同理或共情」來作答?這反映出在社會尚未獲得共識的議題前,學者專家尚且需要辯論與釐清背後的倫理困境,且幾乎沒有幾個媽媽有這種經驗,又怎能拿來普遍詢問高中生們面對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即使學生寫出真實想法,閱卷委員卻因立場不同以致評分不高,又該怎麼辦呢?

據說北部各縣市教育主管機關回應,這是由出版社自行命題後再提供給各校,並不是統一命題,卻沒有經任何主管機關把關,顯然審題程序大有瑕疵!

執好這 只是一次模擬考,但北北基的高中生回到家裡,跟家人討論怎麼會有這種烈擊自己身心的作文考題時,這已非試題說明所言「若台灣代理孕母合法後,你的媽媽決定成為代理孕母,為無法生育者懷胎生子,你可能會感到敬佩與驕傲」。作文命題需要給高中生帶來巨大的困惑嗎?很值得深思。

延伸閱讀

模考作文題「媽媽是代理孕母」惹議 青民協:性別意識缺席又阻批判

代理孕母模考題挨批 許淑華籲:模擬審題由專業把關

考生傻眼!北模作文題「我媽是代理孕母」惹議 翰林致歉:把關不周

北模作文考題「我媽是代理孕母」 陳昭姿:忽視媽媽自主性

相關新聞

小額善舉 扣貪汙大帽太僵硬

台北市一名清潔員在垃圾分類時看到一台舊電鍋,發現還能用,送給一位拾荒的阿嬤,用意良善,何況該電鍋價值僅約卅元,卻仍被依貪...

司法輾壓百姓 卻寬容權貴

日前有一黃姓清潔隊員看到回收的電鍋還能用,就轉贈給拾荒阿嬤。然因電鍋價值估算約卅二元,被檢方依貪汙治罪條例起訴。與此同時...

積非成是 檢察官不能無限抗告

司法實務中存在一個長期未被正視的問題:檢察官對於法院在審判階段作出的釋放或具保裁定,仍一再提起抗告。上級法院也往往收受並...

違法背後 不容忽視質樸的心

我那清靜無為的「老子」,總是再三叮嚀我勿隨便評論政事,以免困入牢籠。前晚卻一反常態,忿忿不平指著網路消息,大聲指責:這是...

從中美高層通話 看台海變局

本月十日,大陸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魯比歐通電話。王毅向魯比歐表示,在台灣等「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美方務必謹言慎行...

美台兩極化 因鼓動分歧

近來的台灣與美國,政治都走向兩極化。台灣方面在執政黨操弄大罷免徹底失敗後,紛擾暫時冷卻。美國之兩極化卻在高官雲集、鼓吹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